世博有感

作者: 老餅

導讀在參觀世博之時, 除讚賞主辦者的用心外, 有些事情還是叫人不快的, 例如不少遊客缺乏公德: 喧嘩不絕, 插隊, 亂扔垃圾, 亂摸展品, 亂拍照, 在展區內坐臥吃東西, 無不叫人搖頭嘆息!我在想, 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中國人有這副德性呢?二千多年以來, 我們常以自己為禮儀之邦為榮, 但為什麼我們的德性會變成這樣不堪呢?其實在民國初年已有海報呼籲不要吐痰, 挖鼻孔等, 七十多年, 這 ...

在參觀世博之時, 除讚賞主辦者的用心外, 有些事情還是叫人不快的, 例如不少遊客缺乏公德: 喧嘩不絕, 插隊, 亂扔垃圾, 亂摸展品, 亂拍照, 在展區內坐臥吃東西, 無不叫人搖頭嘆息!我在想, 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中國人有這副德性呢?二千多年以來, 我們常以自己為禮儀之邦為榮, 但為什麼我們的德性會變成這樣不堪呢?其實在民國初年已有海報呼籲不要吐痰, 挖鼻孔等, 七十多年, 這些壞習慣還改不了!

不只是世博, 在任何一處旅遊點, 只要在無人監管下, 準會是遍地垃圾, 痰涎滿地, 這對旅遊者來說, 是多麼的煞風景。中國人好像跟自己的環境過不去, 不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提高一點, 例如保持街道整潔, 廁所乾淨衛生, 廁所門不要弄壞等都還未達到。在中國社會中, 是只要是"阿公"的, 中國人就不會珍惜。中國人不重視維修保養, 好端端的東西不到兩三年便報廢了,其實這是絕大的浪費呢! 但只要資源是國家的,誰會珍惜?

中國人的個人的衛生習慣也叫人噁心, 吐痰, 挖鼻孔, 在街上小便, 扔垃圾都叫人側目,更加上喧嘩起哄, 怪不得國人雖在經濟上起飛, 但仍受不到世人尊重, 因為軟實力實在太差。我想起以前上海租界的公園寫著"中國人與狗不得內進", 這告示十分辱華, 前幾年也有馬來西亞酒店職員譏諷中或中國人為豬, 我們勃然大怒之餘, 也應反思自己的公德及衛生習慣是否太令人反感?

而我們的守法觀念又太弱, 很多告示規條我們都視若無睹, 或廣東所說的"當佢無到", 國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只要有人做.便可以做。而又自持人多世眾, 只要做成起哄, 公安也不怕。

嚴格來說,缺之公德不算是大奸大惡的行為, 但又實在影響每個中國人生活的素質, 是中國現代化的絆腳石。傳統上, 我們不乏優雅精緻的文化, 我們的水墨畫,陶瓷都是極有品味的藝術品, 但現在的中國人則是粗糙庸俗居多。在報刊上看到有關德國人在清末時曾這容描述中國人: 四,五個人聚在一起, 只有一個人是干活的, 除了錢以外, 沒有任何東西可驅使中國人做事, 這德國人認為會在有生之年可目睹中國這大帝國的崩亡。幸好他的話沒有言中, 但他對中國人的描寫, 仍有使我們警愓的作用。

我曾細想, 是什麼令到中國人又那麼多壞習慣? 有些人追詬是文革的餘毒, 我不否認文革的影響, 但文革似乎更反映中國人性的問題, 而並非始作俑者。我自己則認為是貧窮, 社會分配不公, 沒有法律保障,個人的權利與義務不彰顯。, 更甚者, 是缺乏人與人間的尊重與信任, 這都做成人人為了自保而變得極度自私。因為個體在社群沒有地位, 所以個人便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 也因而缺乏自愛自律, 凡事只求目的, 不擇手段, 鄧小平所說的"不管白貓,黑貓, 捉到老鼠便是好貓"正是這種思維, 正面的結果是有效率, 但負面的效果是沒有道德規範。所以在世博, 會見到很多人插隊而沒有歉意, 因為這些遊客都抱著我付了錢, 便要多看展館, 走捷徑是精仔, 誰叫遊客這麼多?在"資源"匱下, 守法也沒有保障下, 插隊的人便理直氣壯起來, 也因為對別人的不尊重, 不是我"自己人"便可置諸不理, 可以踐踏他們的利益, 誰叫中國那麼多人, 我能關心得多少?

別人的東西我又不用珍惜, 不需尊重, 展出的東西我都可以撫摸, 展品可以坐臥, 甚至在沒人看管下拿走或破壞, 展館內可以歎冷氣, 在裏面可以進食, 睡覺。公家的椅子我可以"霸"了來睡個好覺, 其他人有沒有地方休息, 關"老子"屁事", 而者又不只是"老子"一個這樣做。吊詭的是這是在缺乏個人意識下的個人極度膨脹的表現,

相輔相承的是, 中國人另外一面是"怕事", 息事寧人, 明知吃虧也不敢張聲, 別人插隊我也視若無目睹, 於是更縱容這些違規行為, 因為缺乏群眾的制約, 於是自私的行為有了獎賞, 其他人也效尤, 久而久之, 不守公德便成了常態。沒有法治的觀念, 也是中華民族一個死穴, 千百年來, 我們只講權, 不講法, 遊戲規則是有權勢者訂去的, 更要命的訂立規則者自己也不去遵守, 在這國度裏, 誰相信法律, 規範?

中國人又喜歡從眾, 人家敲印章, 自己也要敲, 人家拍照, 自己也拍, 但印章及照片所顯示出的東西, 訊息及文化等等, 也沒有心思或知識水平去思考, 只要多人排隊的展館便是值得看的館的, 這種一窩蜂的心態可能就是人口過多的後遺症。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