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帶小孩去北京一帶游玩一番的念頭,畢竟這裡是祖國的心髒咽喉地帶、尤其是北京有著太多的歷史積澱。但居然10多年來玩遍了大半個中國,偉大祖國的首都卻一直陰差陽錯沒能成行。打定主意今年正好離開擁擠不堪的2010EXPO上海,帶上“老人小孩家庭旅行團”在2010年7月10日終於踏上了燕京大地,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激動。
我規劃的基本線路是:上海→北京→秦皇島→天津→上海,這樣可以覆蓋主要地區。考慮到是“老小團”,我這個當“團長”的在出行前就做足了功課,主要考慮如下幾個方面:■行:一定要便捷省力,因此來回遠距離(上海→北京、天津→上海)用“空投”,短途的用動車(北京→秦皇島→天津),在各地市內交通則基本打車加地鐵,“省力不省錢”。■住:講究舒適、價位中檔,因此北京訂了“法官之家”酒店,秦皇島訂了“山海假日”酒店。■吃:看情況解決,少葷多素,找干淨的館子、以盡量少吃地溝油。
閑話少敘,下面正文……
【2010-7-10,北京】
當天飛機晚點(NND為什麼飛機99[%]晚點)從上海起飛,到達首都國際機場,坐了個到西單的大巴,折騰到賓館已經是22點多了,一夕無事。
【2010-7-11,北京,前門、天安門、故宮】
首先直奔北京的核心區域:前門→毛主席紀念館→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故宮。北京是千年古都,規劃講究,我總結了兩個特點:一是以中軸線為基准呈兩邊對稱分布,新建環線也基本對稱,道路、建築布局也十分規則,且全坐北朝南;二是地點命名以東西南北為准,讓人很容易辨認。因此,外地到京游人沒一天就可以熟悉基本情況了;不像上海的馬路七拐八彎、沒有規則,上海的區域建築布局也如迷宮般、讓人不能辨別。
前門給我的第一印像居然是“如廁難”,我也沒想到。我率團打車到達前門後,路過箭樓一排了長龍的所在,女兒問我是什麼,我疑惑地看了看、總算明白了是WC,並嘀咕了句:“原來是上廁所”,不說不要緊,一提馬上就勾起了我女兒的欲望,立馬要上!我四處搜索周圍也沒有別的選擇,而且她堅持要排長隊,一排就是近半小時!我觀察那個簡易臨時廁所只有兩個小間,散發的陣陣惡臭讓排隊如廁的幾十人邊排隊邊掩鼻,有想新加入游客也有望而卻步的。而且據女兒講裡面更是不堪入目的肮髒。不禁感嘆:這堂堂首都北京前門,好比是一個家庭的客廳,怎麼在這樣游人如織的地段就不多設置一些干淨衛生的如廁所在呢?!這一點,上海顯然要比北京強多了。北京的管理者,如有幸能看到拙文,是否可以重視一下?---如廁問題,我在後面的游程中也充分吸取了教訓,一見有WC的標牌,先通報老人小孩們是否有需要。
前門有兩座建築,好像叫箭樓和正陽門樓吧,典型的北京建築。我記得小時候看長輩們抽的“大前門香煙”,圖案好像是這個箭樓的造型。買票登了正陽門,由上看到“毛主席紀念館”旁排了數千人的蜿蜒長龍,打消了瞻仰主席遺容的念頭。下樓往北走來到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和祖國的像征天安門赫然在目,馬上拍照留念,但偌大的廣場游人密密麻麻,估計有數萬人吧,居然拍個照也很困難。過地道來到了天安門腳下,終於擠進了天安門,這時我慨嘆祖國的偉大、同時慨嘆祖國人民的眾多!
本來准備登頂天安門的,學學毛主席在上面揮揮手,但看了如此多的祖國人民,又打消了念頭。就在天安門裡旁一快餐店買了盒飯,簡單的雞腿飯居然28元一份、夠狠的,還要搶似的。女兒在外面站著等飯時,一個小插曲,天上居然莫名下了一坨不小的鳥糞、且不偏不倚“吧唧”一聲正中她額頭上,她立馬大哭,我趕緊安慰說:天安門旁的“天分”,13億人民幾個能碰上?!女兒止淚開始扒飯,說一點也不好吃。走吧,進入故宮!門票老人、小孩可以半價,比上海強。我按照別人的攻略租了個講解器,邊瀏覽邊聽講解,女兒十分喜歡,值得。
故宮真是大!不,用“氣勢恢弘”來形容更恰當。到了故宮,終於明白了“宮門深似海”的意思了,九千多間房屋,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幾千人侍侯,發號施令,決定他人生死,做皇帝是爽啊!難怪為此位置,幾千年來都要刀光劍影、血流成河。不過,從現代人的角度看故宮內部的配套設施,這皇家御用也不過如此,尤其是故宮(除御花園)沒有一棵樹木花草,我很不喜歡。
參觀了三大殿、御花園、部分後宮,走走停停,從北門出來感覺也很累,景山公園就取消了。結束當日行程回賓館休息。
【2010-7-12,北京,天壇、奧林匹克公園】
一早,就打車前往北京的另一個標志性景點“天壇公園”。其實,包括這天壇公園、天安門、故宮、頤和園、圓明園、長城等在內的幾個北京經典景點,最早信息其實都來源於我父親,文革時期他在北京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那時還在孩提時代的我經常聽他講述北京的什麼景點,心裡十分神往,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去北京瞧瞧。其實,真正看了也沒什麼。呵呵,好多事情都是這樣的,想像的很美好、真正實際並非如此。
天壇公園在前門南面,也是位於中軸線上、一樣的左右對稱布局,游人絕對不會迷路。買了套票進入,隨便逛了下,在祈年殿拍了幾張照片留念。公園裡的參天古木給我印像深刻,估計都屬於大清時期的了。公園其他什麼回音壁之類沒啥意思,給我印像特別的卻是晨練的北京市民們,有的在打拳,有的在跳舞。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大片空曠的磚地上,許多老人用很粗的大毛筆吸滿水,在平坦的磚地上練毛筆字,一塊塊大型地磚天然形成的規正方格正好用來練字,書法家們的草體、楷體各具特色,而且水平還真不一般,寫了干、干了寫。粗大的毛筆揮毫起來需要身體各部位協調用力,正好是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真是一舉兩得,絕!另外給我不一般印像的是,公園有不少踢毽子的人們,通常是三人一組踢,看得出水平都是經年累月練出來的,他們可以用腳、腿、膝、頭、甚至是肚子將毽子踢或踮得前後飛舞、讓人眼花繚亂,可以好幾分鐘不落地,水平真不同尋常。這兩幅景像估計都是外地城市是看不到的。
上午天壇公園結束回賓館休息,下午帶小孩去奧林匹克公園。想想2008奧運會居然過去2年了,奧運期間人山人海的沒能來,現在參觀體驗一下吧。從崇文門開始坐地鐵倒了三趟,8號線下來人顯得少多了。出了地鐵站往南走,映入眼簾的是兩棟巨大的建築物,那就是“鳥巢”和“水立方”了。只買了票進鳥巢參觀走了圈,感嘆如此龐大的建築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呀!就辦了一次奧運會,今後的命運就是絕大部分時間空置,當政者是如何考慮的?我們國家往往有著國人的愛面子、講排場的陋習,浪費驚人吶!其實,不只是中國,其他舉辦過大型活動後遺留下來的場館,空置現像也很普遍。國際奧委會、國際展覽局、國際足協等有權的國際組織,為什麼不考慮在世界各大洲固定一兩個經典場館,今後輪流舉辦各種國際性比賽和活動呢?或者可以考慮搭建可拆卸、可移動的建築,在活動結束後可以移動,現在的技術能有這個能力了吧,這樣既節約建築成本、又節約占地。國際上口口聲聲要低碳要環保的人士,你們在哪裡呢?
【2010-7-13,北京,慕田峪長城】
今天的計劃是去長城。說到北京的長城,好像就等於八達嶺長城,其實非也,當然八達嶺最著名、也最擁擠,據說旅游高峰期在那裡不是看古長城是看“人長城”。我不喜歡人多,於是在網上研究了下,確認位於北京懷柔的慕田峪長城更值得一游。從東直門乘916長途大巴(有人推薦936可以直達景區、但班次很少,而且起點站很難找到)到懷柔,在城區打車單程40元即到慕田峪長城景區,我們是干脆包了這車80元。在司機的指引下,我們購了景區和上下纜車套票進入,因為來得早,沒有多少游客,直接不用排隊就上了纜車。給我強烈印像的是這裡空氣真是太絕了,坐纜車上一眼望去青山蒼翠、無邊無際,濕潤的空氣中充滿了草木的清香!我貪婪地深深呼吸著,四周是如此的充滿了生命和活力!眨眼之間,纜車上升到半途,長城的身影赫然出現在眼前。順著指引登頂長城,我和女兒驚呼:“耶,長城,我們來了!”慕田峪長城之險峻,據說超過八達嶺長城,經過2個多小時的攀爬體驗,發現的確有幾段呈60度到80度陡坡,實在險峻得緊,小孩早嚷嚷要放棄,累得我也爬不動了,只好放棄。登了四五個烽火台,放眼四周,景色盎然,照片狂拍一通。
慕田峪長城值得強烈推薦!
【2010-7-14,北京,頤和園】
按計劃,我們從崇文門地鐵站先乘2號線(是北京的內環地鐵環線),再到宣武門換4號線直達目的地頤和園,准備將頤和園、圓明園和周遍北大清華瀏覽一下。這裡順便表揚一下:北京的公共交通真不錯!首先是便宜,乘地鐵無論多遠一律2元,據說乘公交更便宜、刷卡還有優惠,但未親歷過。我就十分困惑:為什麼同樣是大城市,上海的公交出行成本就要貴好幾倍呢!雖然咱老百姓“不差錢”,可作為上海政府,為什麼不能向北京學習、大大降低公交出行成本呢?這種讓利於民的手段,可以鼓勵公交方式出行,不正符合政府“低碳”生活的要求嗎?北京的公交系統另一優點是方便,和上海比,北京的公共交通的確更容易辨認和乘坐,但全是一樣的擁擠不堪。
進入頤和園,感覺令人十分失望,斑駁破舊的建築、毫無特色的景點,雖然我在瀏覽前已經降低了心理預期,可這樣的公園還是太讓人失望了,感覺根本不是過去的皇家園林,而像是某個小城市的多年失修的破舊公園。除了一片參天古木能顯示這園林的歷史外,真沒什麼值得看的。沒看完就匆匆出來了,因此對圓明園的游覽也沒興趣了。這兩地方只是個名氣。
下午去秦皇島的火車還早,就隨便到王府井逛了逛,和別的城市一樣,人流如織,店鋪林立,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在步行街上吃了5元一罐“蜂蜜酸牛奶”給人感覺不錯,好像別的城市沒看到過。
乘上5點多的動車,很快,一個多小時就到秦皇島了,入住市區一家經濟型酒店,一夕無語。
【2010-7-15到7-17,秦皇島,山海關】
秦皇島由港區(市區)、北戴河區、山海關區以及周圍的幾個縣組成,市區居中,北面20多公裡為山海關區,南面30多公裡為北戴河區。由於時間有限,加上老人小孩不能太折騰,我決定就去山海關玩一番,北戴河人也太多我不喜歡。北京看了段慕田峪長城,當然要再看看萬裡長城的起點山海關了。
從秦皇島市區打車到山海關區約40元,入住了由攜程預定的在山海關古城內的“山海假日酒店”,離“天下第一關”的距離很近。到了古城,我很疑惑怎麼這裡人這麼少?當地司機介紹,原本古城裡車水馬龍、十分熱鬧;但當地政府為了發展旅游,一拍腦袋要建一座新的“古城”,並將古城中心區域的居民全部拆遷出去,恢復建造了若干古跡、更建造了很多街面店鋪,以2萬一平米的高價出售,但一直賣不動。結果是,目前古城內大部分店鋪空置,古城內也是一片孤寂,雖然已經是旅游旺季,可街上看不到幾個人,到了晚上簡直是一座“鬼城”,好在我喜歡清淨。嗨,要是我來管理和經營這得天獨厚的山海關,肯定會讓它變個樣!
山海關要收門票,我們也就外圍拍拍照感覺就可以了,按女兒的要求去海邊玩,也就是位於海濱的“老龍頭”景區,也是外面拍拍照沒進去。走在海濱,看著山海關的海水顯得有點渾濁,遠不如同在渤海邊的威海的海水那麼清澈。但小孩十分喜歡,趟海水、玩沙子、抓小蟹、看別人游泳,很興奮,我也被感染了。
對所謂景點已經有視覺疲勞了,因此在山海關的兩天,不去什麼景點了,就是吃飯、睡覺、逛海邊,閑雲野鶴。
7月17日一早,到秦皇島坐上早已買好票的火車,但T字頭的車走走停停居然到天津用了3個多小時,看來還是要買動車呀。終於乘上回上海的飛機,在京津地區用一周時間劃了個圈,留下了我的一圈足跡,還留下了一些未到之處,下次再去喔。
能看完這冗長全文的朋友,十分感謝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發郵件我tanggx85@yahoo.com.cn交個朋友喔,我的理想是做一個當代的徐霞客,充分利用現代工具游遍世界。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