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於昨天浪費了4個小時,所以早上6:30就被豬爸爸的鬧鈴叫醒,豬寶寶也很期待今天的行程,早早地爬了起來。梳洗好後,准備前往第一個目的地—大三巴。在旅館裡,豬寶寶吃了一罐八寶粥和鹵蛋,我和LG想嘗嘗澳門的早點,所以就在酒店附近的一個早茶小鋪裡坐下了,看見裡面老人很多,覺得應該還不錯。點了2個炸春卷(具體我也不知叫什麼名字),2個油炸的糯米球,裡面包的一點碎肉陷的,一籠4個魚米餃,2碗白粥,覺得吃起來還不錯,但是結賬時一算居然要$60元,沒有明碼標價的,甚至連菜單都沒有,肯定是被宰了,怎麼這麼貴呀。LG說,出門在外,挨宰就挨宰吧,畢竟在人家的地盤上,總要讓人家賺點錢吧。但是後來我們再也不敢在這樣的小鋪裡吃早飯了。
出來後,我們不知道怎麼去大三巴,也不知道自己所在之處離大三巴到底多遠,這是因為酒店提供的澳門地圖標識不清楚,它只標了幾條主要大馬路和幾個標志性的經典,事後我發現,就是書攤上買的澳門地圖也是如此,不像我們內地的地圖標識得很清晰,公交路線圖都明確地指示出來,我以為澳門是鼓勵人們坐taxi的吧,可是我等自費出來游玩的人,舍不得坐taxi呀。於是求助於路人,我是個臉皮薄的人,最不好意思的就是問人,這項工作交給LG。沒想到LG第一次問人就犯了網友們指示的大忌—不要問年紀大的人。他逮著一個大約70歲的大爺問人家怎麼去大三巴,大爺不會說普通話(估計聽都聽不懂),好容易弄明白我們要去大三巴,就開始詳細地給我們指路,那個滔滔不絕的詳細勁兒真讓我感動不已,澳門人真的好熱情啊,LG一個字也聽不懂,但還不好意思拂去人家的好意,只得耐心聽著,我在一旁硬是憋著沒笑出來。好容易等大爺指完路,我們可以出發了,雖然不明確到底大三巴在哪兒,還有多遠,但多少明白了應該走的方向,我們決定走路去。其實事後我知道了,我們住的酒店離新馬路不遠,離大三巴走路去也就大約2站路。
現在時間是8:30左右,先沿路走過十六浦酒店往北走,一路走,一路問人,一路上感受澳門人的友善。澳門的大馬路就那麼幾條,其它全是縱橫交錯的小路(其實連小路都算不上,在南京,估計只能稱其為小弄堂了),路上所有的店鋪都沒有開業(澳門和香港的店鋪大多都是到10點才開業),在一條小路上,我們再次請教一位50歲左右的大伯怎麼去大三巴,他指示給我們一條最近的路線,並親自看著我們走上“正軌”之後才放心離開,我那時的心情呀,真的是好感動好感動,都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形容了。果然,順著那條路走上去,就是大三巴(下午我知道了,那條路就是著名的手信一條街)。
當這個著名的大門牌立在我眼前的時候,我的心裡是激動、感動、自豪,五位陳雜,我終於到澳門了,而且是用走路到這個著名的景點的。接著開始欣賞、以及國人們熱衷的“景點拍照”這個項目。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跡。牌坊高約27米,寬23.5米,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奇形珍珠”式建築物,共分五層,頂端豎有“十”字架,其下嵌有像征聖靈的銅鴿;銅鴿像的旁邊圍著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像征聖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銅鴿之下為一聖嬰雕像,其左上是“永恆之火”的雕像,右側則是“生命之樹”的石刻;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聖母像,旁邊以牡丹和菊花環繞,前者代表中國,後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有“永恆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一個“面目猙獰的魔鬼”;第四層分別供奉耶穌四名聖徒的雕像;第三層與第四層的左右兩側,雕刻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像征動物-獅子;底層為三面門戶,正門的楣額上用葡文刻著“MATERDEL”意即“天主聖母”,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HIS”。牌坊後面的廣場,即被焚毀教堂的遺跡。位於大三巴牌坊後面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出了屬天主教澳門教區的文物,其中包括油畫、聖像和教堂聖物,共三十四件。墓室安放了殉道者骸骨。由於我們來得太早,此時才9:00,所以博物館還未開放。
面對大三巴牌坊,右手邊就是著名的大炮台(Fortaleza do Monte),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之一部分。大炮台占地約1萬平方米,呈不規則四邊形,建於明神宗年間,原為教堂的祭天台,後被澳葡政府轉為軍事防御設施的大炮台城堡。大炮台與媽閣炮台、東望洋炮台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以防範海盜之用。大炮台的中央為1998年建成的澳門博物館,大炮台城堡的頂層則為大炮台花園。大炮台上可以俯瞰澳門360度的風景。我們順著台階走上大炮台花園,轉了一圈之後發現,這個花園的形狀是艦艇的甲板式的,符合炮台的概念,艦艇頭上有一尊大炮,走上台階可以俯覽澳門美景;艦艇的尾部有投幣式望遠鏡,可供觀測,小兒很是感興趣,可我們口袋裡一個硬幣也沒有,只好放棄。休息了一會兒想去博物館裡,可是發現博物館要10:00才開門,只好又圍著花園一圈一圈轉悠,欣賞了南國特有的植物—大榕樹。
好容易熬到了10點,買門票進了博物館(門票成人$15元,小童$8元,星期二不免費,也不知道星期幾免費,LG笑我信息陳舊,失算了)。博物館於1998年4月18日落成揭幕,旨在保存數個世紀東、西方文化在澳門交彙,並和諧共存的多種面貌:傳統、風俗和文化等。博物館的藏品蘊藏豐富的歷史意義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博物館共分三層:一樓澳門地區文明的原始,介紹澳門地區的起源、歐維士於1513年到達珠江三角洲前中國和葡萄牙各自的發展歷程、兩者在澳門相遇後引起的貿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觸和在往後的數百年裡逐漸形成的獨特的澳門文化。二樓澳門民間藝術與傳統,讓參觀者可以了解澳門的傳統、民間藝術和現已式微甚至消失的行業或活動。展品還揭示澳門歷史的各個階段和方方面面:娛樂、日常生活方式、宗教禮儀和慶典等,以突顯不同文化和種族的人民在澳門相互包容、共存以及既豐富又獨特的生活方式。三樓當代澳門的特色,展示當代澳門城市生活的特色和對未來的展望。我的本意是想讓小兒多增加一些歷史知識,卻未料到小兒年紀尚幼,對枯燥的歷史本身並不感興趣,可是對博物館展台上的一些按鍵、語音提示以及仿真物件特別熱衷,忍不住用手去觸碰一些不該碰的東西,有一次惹得保安制止的手勢,弄得我非常之抱歉。帶小孩參觀博物館還是要慎重呀。
從博物館出來後,發現街上熱鬧了很多,我們來時的手信一條街都開門了,很是繁華。我們還有其它景點要去呢,先不能買手信,盡管我的購物欲已經升起來了,克制克制!
順著指路牌走向著名的玫瑰聖母堂,一點也不遠,幾步路就到了,途中都是四通八達的小巷,且都是商業門面,還有小兒最喜愛的麥當勞,正好太熱了,遂買幾只甜筒給小兒解暑,也安撫他不耐煩的情緒。接著就去聖母堂,無意中還發現了網友熱贊的美食—恆友魚蛋(大堂巷12號C,有個綠色的招牌,上面寫著恆友魚旦,推薦吃魚包旦、龍蝦球、魚旦),對於愛吃的我來說,當然不能錯過了,連忙上前去,不料發現門面緊閉(難道倒閉了?)再仔細一看,原來開業時間是12:00,現在才11:10分,那就放心了,找到地址了還不好辦嗎?先去玫瑰堂,再來吃。一邊吃著甜筒,一邊來到玫瑰堂,就想抬腳進去了,裡面的保安趕忙出來,指著我們的甜筒說“利多食”,我一愣,沒反應過來什麼意思,想了一會兒才明白,是讓我們吃完了再進去參觀。真是臉紅啊,一時大意丟了大陸人的臉,唉。“利多食”的意思就是“在這邊吃”,還好我經常看TVB的電視劇,雖然是土人,但是稍微能明白幾句簡單粵語,這點比豬爸爸強多了。所以說看肥皂劇並不是單純浪費時間的,也會發揮作用的,看LG以後還嘀咕我看TVB劇了!
吃完了甜筒,把自己打掃干淨後,懷著敬畏的心,我們進入了玫瑰堂裡,現在玫瑰堂不是只對教徒才開放的了。玫瑰堂位於市政廳前的板樟堂街,又稱多明我堂、板樟堂,是澳門眾多教堂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間,為十六世紀時,天主教的西班牙“多明我會”教士初到澳門時設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因最早是用木板隔架而成,所以也稱“板樟堂”。教堂後樓上有個小博物館,珍藏有聖保祿大教堂保留下來的早期有名教堂的雕刻和遺物。小兒獨對裝在箱子裡被肢解的耶穌頭和四肢感興趣,不停地問我問題,我看了覺得毛骨悚然,雖然是假的,但也不想多看,只好敷衍了他幾句,趕忙帶他出來,去參觀下一個景點。
順著指路牌走到議事廳前地(俗稱噴水池,“前地”是葡國廣場的意思),是澳門最具葡萄牙傳統特色的景致,議事廳指的就是新馬路上的民政總署大樓。它是澳門的步行街區,是游客聚集的最熱鬧的地方,位於澳門最繁華的大街——新馬路旁。這個小廣場上鋪著產自葡萄牙的石質地磚,以黑黃色調為主,碎石排列成各種動物標志的圖案,波浪般的圍繞著議事廳前地。議事廳前地四周都是黃白相間的葡萄牙風格的建築,令人感受到強烈的異國風情,被鮮艷奪目的建築物所包圍,使一個原本不太大的廣場看起來開闊而富有活力。
站在噴水池前,面對著民政總署,右手邊就是著名的黃枝記面家(議事亭前地店) (議事亭前地17號)和義順牛奶公司(議事亭前地店) (議事亭前地7號);應該是午飯時間了,先去黃枝記點了一碗雲吞面和一碗牛腩面,我心裡還惦記著魚蛋呢,留著肚子吃魚蛋吧,讓他們爺倆先吃,但小兒飯量太小,只吃了一點點,剩下的一半雲吞面都是我吃了,雲吞裡有一整只的蝦仁,味道蠻好的,兩份面一個$23元,一個$24元,都不貴,比早上的早茶好多了。
出來後已是12:40了,看到一些人捧著一次性碗在吃著什麼,肯定是恆友開賣了,連忙走過去,果不其然,魚蛋、蝦球等都串得整整齊齊地等候人們光顧了,魚蛋$10元一份18個,蝦球和魚包旦都是$7元一串,我各買了1份,裝了一小碗,因為吃了雲吞面,還吃不下這麼多,所以走到噴水池那兒拍幾張照片,再歇息一會兒。正好太熱了,去義順牛奶公司吃點雙皮奶吧,進去後發現人也不少,看來位子還挺緊張的,兩邊的卡座上都表明只供4人座,中間的小圓桌上才給3人以下坐。坐定後點了3份凍雙皮奶,$17元一小碗,不便宜啊,而且點2份都不行,因為每個入座的人都得點$7元以上食物,否則要收$5元費用,真不講理。不過雙皮奶還挺好吃的,比較緊實,不像在南京某些甜品店裡吃到的那樣稀拉。吃完後付賬,已經快2點了,該向著我的下一個美食目標—氹仔的豬扒包和大菜糕進發了。
往民政總署西面走去,在新馬路營地大街站坐上33路車,往氹仔官也街進發。因為要經過澳氹大橋,所以車費$4.2元一個人,不設找贖,也不分大人小孩,所以投了$13元進去,到官也街站下車。一下車就很清楚的看到路對面街口的莫義記(氹仔官也街9號),那條街就是官也街。網友們交口稱贊的是莫義記的榴蓮雪糕,可是我這時還太飽了,手上還拎著沒吃完的魚蛋呢,再說我不喜歡吃榴蓮的,等買完豬扒包回頭再來買吧。這條街全是賣手信的,和大三巴下的手信一條街類似,只不過很短,幾分鐘就走完了。按照網友的路線,從這條街走出來往左拐上去,是一條稍大的街,一直往上走,經過一家百年老字號的店——廣興隆,專門經營蝦膏、蝦醬、蠔油。店面實在不怎麼樣,店裡黑燈瞎火的,好像一座倉庫,我對蝦膏不感興趣,遂不作停留,繼續往前走,是新利好茶餐廳;繼續往前幾步就是大利來記咖啡室(其實就是大排擋)。我差點就走過去沒發現它,因為這座著名的豬扒包店實在是太不起眼了,旁邊是一個什麼中葡中學(具體叫什麼名字忘了,因為心情不爽所以沒記全,心情為何不爽馬上見分曉),顯得這座小平房更不起眼了,像是一座待拆遷的違建。我為什麼沒發現它是因為它的大門是緊閉的,根本沒有我想像的門庭若市的景像,我仔細看了一眼門兩旁像對聯式的門貼,才知道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大利來記咖啡室(氹仔巴波沙總督前地18號),在緊閉的大門上貼著一張A4號白紙,上書“本月13日例假休息一天”。我倒……哭啊……蒼天啊,大地啊,為什麼這次行程這麼不順啊,為什麼它不是12號休息,也不是14號休息,偏偏要13號休息呢,我憤懣,我難受,真想把店員揪出來給我做豬扒包去,可是店員在哪兒呢?LG無語地看著我,小兒還不識趣地嘲笑我,我的心情就更不爽了,又不好意思在大街上發飆,只好坐在店前的長條椅上喝水以平復心情。據網友說,豬扒包下午三點出爐,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賣500個,周六日賣800個,需要自己在廚房排隊,賣完即止。我2點出頭就趕到了,卻沒有猜中這個結局。在長條椅上休息過程中,我又陸續看到好幾撥人走來,在門前看到白紙通告,又失望地離開了,估計都是像我一樣慕名前來又失望而歸的。其中有一對小情侶最好玩,女孩氣鼓鼓地嘟著嘴,要男友為她在緊閉的大門前拍了好幾張照片,這也提醒了我,我也讓小兒去拍了張照片。好了,不是我一個人在難過,有這麼多人分擔了我的不爽,心情一下子好多了,正好也休息得差不多了,去下一個景點—媽閣廟!
在大利來記的馬路對面就有車站,坐11路巴士,好像底站就是媽閣廟。車資依然是$4.2元一位。路上車子一路爬上山坡,澳門大學就建在山頂上,風景不錯,可是我們沒時間下車瀏覽了。在澳門,媽祖閣(即媽閣廟)是一個重要景點。它位於澳門東南邊,臨山靠海,在古柏蒼松簇擁之中,一片金碧輝煌的中國古典建築十分醒目。飛檐翹角,雕梁畫棟,門前石獅守護,閣內寶塔層迭。廟門上橫額鎦金楷書“媽祖閣”三字,兩邊是“德周化宇,澤潤生民”的對聯,贊頌了媽祖娘娘對生民的庇護神力。進去媽閣廟後發現裡面並不大,但是香火很旺。我們主要就小兒的興致去觀賞,轉了一圈以後,他覺得沒意思了,我們就出來了,沒費多少時間參觀。媽閣廟對面有澳門海事博物館,可是大門依然緊閉,保安說今天是他們的休息日。
在車站找一輛去新馬路營地大街站的巴士,好像很多,隨便選一路即可,車站有各車次經停站台詳細名錄的,很方便。這回車資只要$3.2元一位,所以投幣$10元。回到大三巴下的手信一條街選購手信。按照網友的推薦,買了鉅記的花生糖、鳳凰卷(就是肉松旦卷),鉅記要買滿$350元才能刷卡;咀香園是老字號的手信店,買了它家的杏仁餅,咀香園刷卡不設起步價的,所以我們就刷了銀聯卡,當日的牌價好像是0.851,比港幣要低,所以刷卡比付港幣要合算;接著又在鳳城買了牛肉干,$38元一磅,切了一小塊,店員隨便稱了一下說50文($50元),都不知道足稱否,不是標准的電子稱,就是普通的天平稱,算了,不計較了,付賬走人。我是個天生購物狂,看到什麼都想買,可LG很理智,他一想到後面的行程,還要再轉3家酒店,行李都是他背,他頭大了,堅決反對我再逛,所以只好跟他打道回府。事後也證明,如果不買手信的話,我這樣的行程安排很好,可是要買手信的話,最好把澳門放在最後一站游玩。
心滿意足地回酒店休息。在手信街上的奶茶小吃店,我買了豬扒包和奶茶,大利來記的雖然沒吃到,可總得嘗嘗豬扒包是什麼味道吧,豬扒包$12元一個,奶茶$10元一大杯。在路上我們又買了個西瓜,論個賣的,$20元一個,大約8斤左右。回酒店已是18:00出頭了,小兒吃了半個豬扒包,我也嘗了嘗,覺得味道不差,興許大利來記的還不如它呢(我這是阿Q精神作祟)。LG切了西瓜,我嘗了兩口,不好吃,裡面的像熟過頭了,外面一圈像沒長熟。放那兒吧。我把中午剩下的魚蛋吃完了,還好沒餿耶。
時間還早,我們去十六浦蹭免費巴士去外港碼頭(即港澳碼頭),想咨詢一下明天去香港的輪渡情況,淘寶上可以預定船票的,但是不像景點門票那樣有折扣,反而要加一點錢,所以我想直接去窗口買。大約19:00到達外港碼頭,穿過地下通道到達碼頭大廳,二樓就是各家輪渡售票窗口和檢票處。信德噴射飛船有兩個窗口,分別賣預售票和當日票,我們咨詢的時候,售票人員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口吻,不像早上問路的澳門人那般熱情。他們是一個字都不會多回答你的,讓人失去了繼續詢問的勇氣。噴射飛船票價是$142元一位,12歲以下小童可以減$15元;新輪渡的檢票人員也是同樣死沉沉的態度,票價是$175元一位;還有直升機往香港的,但要$700多一位,我們是背包客,還是省去這樣的豪華享受吧,決定坐噴射飛船去香港。
接下來還有時間,看地圖知道漁人碼頭和金蓮花廣場就在附近,昨晚沒去成,今天應該補上吧。所以步行去漁人碼頭,地圖上看路不遠,可是走起來還是挺累的,加上今天已經走了一天了,有點擔心小兒,但看他勁頭還蠻足的。走到漁人碼頭發現它已經不夠光亮了,裡面的大門基本上都關了,就在外頭看看好了,事先在網上資料裡發現,它19:00左右就關門,裡面是各國著名景點仿真和大型娛樂項目,有點像內地的橫店等影視基地的味道,我們在外面看到了大的假山和航船模型,以及人造的巴比倫河,估計進去看也不會有多大意思。
接著繼續往附近的金蓮花廣場進發。“盛世蓮花”主體部分由花莖、花瓣和花蕊組成,共16個造型,采用青銅鑄造,表面貼金,重6.5噸;基座部份由23塊紅色花崗岩相疊組成。雕塑總高6米,花體部份最大直徑為3.6米。 蓮花盛開像征澳門永遠繁榮昌盛。三層紅色花崗岩相疊的基座,形似蓮葉,寓意澳門三島。可是現在已是晚上快21:00了,看不太清楚,拍的照片也比較模糊。對於我這個愛掃景點的土人來說,好歹也算到此一游、不虛此行了。已過21點了,想去威尼斯人游覽游覽是不可能的了,再說帶著小孩去賭場,對小孩的影響總不好吧。LG想直接坐公共巴士回酒店,我則想省錢(唉,省錢這個念頭好像在我腦袋裡生根了),要返回港澳碼頭去坐十六浦的巴士,小兒體貼地說他走得動,LG只好妥協。走到快崩潰了,終於到了十六浦巴士站,坐上免費巴士回十六浦酒店。下車後我有點不死心,好歹來了澳門一趟,怎麼能不去它的支柱產業—賭場轉一轉呢,LG說那我們進去溜一圈就出來吧,走到門口保安指了指小兒,笑著做了個STOP的手勢,原來小孩是不可以進賭場的。也好,徹底地斷絕了我的念想,我不用再為去不去賭場而糾結了,也不用再為沒去威尼斯人而遺憾了,反正也進不去,也不會輸錢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