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秋天來了.
似乎每個地方的秋天來起來都是轟轟烈烈的.
北京的秋天一到,釣魚台的銀杏葉就變成金黃色,大家奔相告走,提著大炮和長焦擠在國賓館門口的一條小路上,對著地上凋落的銀杏葉專注地拍攝.
然後還有香山的紅葉,前一陣似乎有人說香山的紅葉是史上最著名的謊言之一,怪不得我去了幾次都沒看到,大家總說時間沒到,可也沒過多久,這時間就一下子過頭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秋天來起來都是轟轟烈烈的.
江南的秋天沒有北方湛藍的天空,沒有紅黃交錯的樹葉可看,無非就是一地的梧桐葉,踩上去會有沙沙的聲音.
隨著江南的秋天更是有一股幽深的味道,我早上穿過隔壁的小區去坐地鐵的路上會聞到,到了漢口路上路過江西路口的原工部局大樓會聞到,有一次打開辦公室裡的窗戶,俯瞰下去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庭院,竟也有這股味道撲面而來.
這股味道甜得很,聞到了你才知道原來嗅覺也能和味覺搭配在一起來形容.而且這股味道來的很沒有來由,可能過了一個路口忽得沒了,側了身子轉了個彎兒,就又有了.
是的,江南的桂花開了.
我雖然從四川回來累得不像話,還是打定了主意要在這金秋的10月去一趟杭州的西湖,來履行我的諾言.去年就是因為從長白山回來沒了玩的心思,把四季西湖拖了下來,最近猛地一想,這一拖,可不就得一年多麼.
秋天的西湖要說和春秋兩季要有多大的區別倒還真是說不太出來,或者是沒有春天楊柳初開那般稀稀疏疏的感覺,也不像夏天襲人的陣陣熱浪,卻是習習的秋風吹來.但是西湖周圍的那些樹木還只是綠的一片顏色,站到六和塔上看背後的群山,也只有非常少的幾片葉子褪去了綠,留下枯黃的顏色,趕不上四姑娘山,或者長白山上紅色的楓葉,黃色的落葉松,金色的銀杏,禿落的樺樹和深綠色的柏樹那樣熱鬧.
西湖85年的時候評了個新10景的說話,其中有一條叫做"滿隴桂雨",說的是在滿覺隴路上種滿了桂樹,是賞桂的絕佳處,所以我第一站就去了滿覺隴路.
一下公交車,就有一股濃烈的甜味撲面而來.賞桂可能是賞所有的花中最奇特的一種,因為賞的不是花色,卻是花香,更有意思的是,桂花索性完全退出了視覺的舞台,躲到大片的樹葉中間,只有星星點點的黃色露出來.
從滿覺隴到六和塔的路上會走過九溪十八澗,我還記得93年和我爸爸媽媽來的時候,我爸爸向我反復講述了這九溪十八澗的好處,他的叫法是十八彎,說是這腳下的溪水一會兒在左邊,一會兒就去了右邊,每換一次方向就要有一個彎,所以叫十八彎.我當時新奇得很,因為溪水果然左左右右換了好幾次方向.
這次再去的時候,居然很多地方的水都已經干涸了,只剩下一些不甚美麗的石頭.
而後我又去了趟六和塔,我從93年之後就再也沒有來過六和塔,站在塔上我還在想,人有時候真是有意思,盡管離得近,風光又美麗,可是說不來也就不來了,這一不來一拖就是16年過去了.
當年爬六和塔的時候,我爸爸告訴我他和我媽當年爬六和塔的時候,在六和塔的瓦片下埋下過一分錢,他還想找給我看,結果當然是沒找到.
我於是立馬掏出一分錢,把手伸出六和塔的木窗外,把錢埋在一片瓦片下,我當時記得清清楚楚,第幾層,第幾間,第幾列第幾排都記在了心裡,微笑的告訴他,我下次來一定能找到.結果這次去找呢,當然也是沒找到,那些幾層幾間全都忘了個干干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