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之旅11——十大名山廬山

作者: xuanbitang

導讀“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父親讓我小時候背的第一首詩。所以我從小就對廬山心向往之,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應該是什麼樣子? 廬山是第四季冰川的產物,山如刀削,怪石嶙峋,深澗如淵,飛瀑流泉,非常有地質特色。它的歷史源遠流長,自東晉淨土宗初祖慧遠法師在此創立東林寺,就使它成為 ...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父親讓我小時候背的第一首詩。所以我從小就對廬山心向往之,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應該是什麼樣子?

廬山是第四季冰川的產物,山如刀削,怪石嶙峋,深澗如淵,飛瀑流泉,非常有地質特色。它的歷史源遠流長,自東晉淨土宗初祖慧遠法師在此創立東林寺,就使它成為了全國第二大佛教中心,此後陶淵明、徐霞客、蘇軾、黃庭堅、岳飛、陸游1500多名人相繼來訪,留下了4000多首詩篇。最負盛名之一的當屬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首詩篇就是描寫廬山大林寺的春景,現在以此還建立了“花徑”等景點。南朝名道陸修靜也來廬山開辟道場,廬山道教由此而迅速發展。同時也開始了佛、道兩家在廬山共爭共榮的局面。鼎鼎大名的道場就是毛主席筆下 “天生一個仙人洞”,傳說唐代名道呂洞賓在此修煉成仙。

在中國近代,英國傳教士李德立發現廬山為避暑勝地,在此大修別墅,吸引了各國使節及外商來此定居,並命名為“cooling”,這也就是現在“牯嶺鎮”的由來。這裡的別墅展現出各國風情,絕無二致,形成了萬國博覽薈萃盛況。同時,世界各地的人們帶來了不同的宗教文化,使得廬山集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文化為一體,結合中國本土釋道文化,形成了廬山別具一格“一山藏六教”的特色。美國著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就是從小在廬山長大,她對中國懷有濃厚的鄉土情,一直把中國作為第二故鄉。

而在近現代,政壇名人蔣介石、宋美齡、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相繼在此居住避暑,著名的廬山會議在此召開,使得廬山享譽海外。解放後拍攝的《廬山戀》,更使其蒙上了一層浪漫的面紗。在廬山行走,隨處可見名人遺跡,每一處景致都有其動人的故事。

我是滿懷對歷史名勝美好向往來到廬山。第一天,徒步游錦繡谷——龍首崖——石門澗——電站大壩——三寶樹——蘆林湖——別墅區一線;第二天,開車游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地質公園一線。看廬山地圖每個景點顯得相差很遠,實際徒步走並不很遠,第一天完全可以慢慢走完。第二天開車的話,半天就可以游完。我計劃了兩天,結果一天半就玩完了,所以剩下半天又到九江游玩。

可能廬山是淡季,自然風光比我預期差很多。山體以奇石怪崖為主,樹木很少,沒有蔥郁景像,顯得光禿禿的,偶然可見幾棵迎客松。山澗瀑布泉水很小,還沒有婺源的水量豐沛,山體雄厚而流水稀少,缺乏南方山水的秀美,倒有北方山巒缺水的景像。廬山四大勝景龍首崖和石門澗就是以怪石險峰著稱,實際看到讓人大失所望。

如琴湖、電站水庫、蘆林湖也就是個很小的湖,周圍建築人工雕琢濃厚,商業氣息太重。含鄱口霧蒙蒙的,一年裡只有很少機會看清鄱陽湖。著名的三疊泉,確實氣勢如虹,但還要另外收費,實在讓人難以接受。讓人印像深刻的倒是三寶樹附近的松林,高聳參天,蔥郁茂盛,猶如行走在原始森林,一下回到了遠古時代。老別墅確實值得一看,每一個別墅都有它的歷史故事,耐人尋味,只是稍微有名的都被圍起來收費,可見這裡商業已經達到功利的極致,真是盛名在外,名不符實。

總體來說,我對廬山還是很失望的,雖然名揚天下,但商業開發過度,處處以賺錢為第一。據當地人說,在廬山游玩,不吃不住,光是門票、車票、纜車費加起來要700多元。旺季時,沒有星級的賓館一晚住宿就需要1000多元,這簡直像天文數字,性價比極低。我想以後是不會帶家人來這裡玩的。

在廬山的旅程中,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碰到了兩個很好的驢友,馮大哥和陳大哥,我們三人一同結伴游玩,爬山玩水,聊天吃飯,相互幫助,一塊逃票,其樂融融。尤其佩服馮大哥,四十歲的年紀,卻有著軍人一樣的體魄和意志,長途跋涉,卻分毫不見疲憊,嚴肅中又不乏幽默,和我們一起成功逃票後,像老小孩一樣高興半天,而且還會一本正經的晃點宰人的旅店老板,搞得我們捧腹大笑。陳大哥很仗義,第二天開著車帶我們去五老峰看日出,又帶著我們一同游三疊泉、含鄱口、地質公園,最後還中午請客吃散伙飯,呵呵!讓我省了不少金錢和時間,真要感謝他們,給我失望的旅程平添許多快樂,留下美好回憶!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