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我對世博會還是很期待的,早在年前就興致勃勃地買了7次票,意猶未盡地幻想,不然再買張3次票以備萬一?
結果呢,世博會即將過半,我只花掉了1/7張票。我其實還是比較關心世博的,每天晚上看東方新聞,極力思考去趕廟會的人為什麼每天沒有50萬也有45萬?
平心而論,上海能辦上一次世博會還是值得自豪的。誰不願意那些破爛的老廠區兼滾地龍社區被替代掉、軌道交通一夜間多到亂如麻讓計程車司機痛不欲生?何況,你窮極畢生精力財力不見得能看到多少的東西,忽然全湧到家門口,不用浪費兒子孫子的碳指標,多麼符合上海世博的理念!
否極泰來,反之亦然。
我去了兩次世博,第一次很不幸趕上52萬人流,回來在攜程上發了一通牢騷;第二次充當西班牙館主題活動的嘉賓,趕上梅雨季最大一次強降水,參觀人數不幸也有46萬,我都懶得跟人提起,決定就此甘當旁觀者。
我們究竟想要從世博會得到什麼?世博好與壞,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臉面,跟我沒有大關系,雖然我必須為不少人的不當舉止承受外國人的冷臉和白眼。電視裡的外國人都是笑盈盈的,那是他們尊重我們國庫裡大量沒用掉的錢,因為那錢怎麼用我說了不算,故世博場館裡的外藉工作人員,沒一個有好臉的。
跟著50萬人一起游世博,能看到什麼?看到無數人排隊而已。我家妹妹有著與她40歲年紀不太相襯的天真,所以高高興興排四個鐘頭隊進沙特館看15分鐘的特效電影,被我白眼相向後,語重心長地說:“你能保證以後你不後悔?”我當然不後悔,我知道我想要什麼,好東西要有心境和安靜的環境慢慢品,不是人人都問你:沙特館電影看過沒?就氣急敗壞哪怕天上下太陽也要去湊一回熱鬧,然後氣定神閑去破壞別人的心理平衡:沙特館電影看過沒?我家妹妹排隊那天,參觀總人數只二十幾萬,這幾天,乘以二點幾了。
想像一下工作日晚上六點從南京東路到陸家嘴的地鐵2號線車廂吧,觀博人流狀況距此已經不遠了。
我國人民的人口素質也從世博這個窗口集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整整六個月大現眼吶,恕我不再贅述,大熱的天,我本來就容易血壓升高。
我堂妹三月份就說要來看世博,計劃行程搞得風生水起。到了七月,動靜全無,我電話詢問,她猶猶豫豫說不想來了,單位好多同事回北京後,都自動充當反面教材,給她現身說法,兩個字的評語:可怕!每次進園14個小時,其中排隊11個小時,尋找場館1個小時,剩下的2小時喝水、吃東西、上廁所、看場館。
這陣子各種媒體上無處不在的周立波,《笑侃三十年》裡有一句:這個世道占不到便宜就算吃虧了。我們大家在世博會這件事上,是不是或多或少也有點類似的心理?不湊個熱鬧,將來聊起天來,氣勢上就吃了虧呢?
歸根結蒂,世博會的蝴蝶效應還是和我有關系的。
本來計劃趁著夏天不忙的時候到甘肅去看祁連山,把上海騰出來給世博會,想得倒是挺美,五湖四海的人不要來嗎?參觀完了不要回去嗎?十天以後的火車預售票一張不剩,飛機票全價。我只好窩在家裡瀏覽攜程的游記,隔幾天就修改一下空中樓閣般的旅行計劃。
我並沒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毛病,私下裡我很同情對世博抱有熱情的外地游客。我只要花5塊錢坐地鐵,甚至2塊錢乘世博專線車,捏著政府派發的門票,回來即便發牢騷也是物超所值。而外地游客,買全價機票、訂在遠郊區的300塊一間的經濟型酒店,每天起早摸黑奮鬥在世博第一線,他們是真苦。辦世博自然是好事,但為政者是否真心為老百姓想過哪怕一絲一毫?7000萬參觀人數是老百姓為政府在撐場面,免得政府說出的大話最後變作一陣風,他們應該很清楚這點,但是,由著交通、旅游業者乘機大發橫財,稅收也跟著水漲船高,年底GDP也能拉高百分點。可那種做法叫國富民窮。
我在辦公室裡兜售我的6/7張票,代價是請我吃冰激淋。可他們全是一個表情——干笑著對我說:姐姐,不如你就請我們喝汽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