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端午川西行游記(6月13日-26日)

作者: seegirl瑾

導讀端午川西行游記(6月13日-26日) 序 萬物之始,陰陽交代。——《爾雅·釋山》 游記寫起來好慢,我已經盡量用精簡的文字去排列流水的過程了,還是放片比較容易。 那就算對自己一個交代吧!就像是電影裡的獨白,穿插在行雲流水的影像中…… 1、回顧出發前 稻城,向往已久的地方,越是了解,越是神秘!拜此次端午小長假的調整,休了年假,一心一意投奔遠方! 先 ...

端午川西行游記(6月13日-26日)



萬物之始,陰陽交代。——《爾雅·釋山》

游記寫起來好慢,我已經盡量用精簡的文字去排列流水的過程了,還是放片比較容易。

那就算對自己一個交代吧!就像是電影裡的獨白,穿插在行雲流水的影像中……

1、回顧出發前

稻城,向往已久的地方,越是了解,越是神秘!拜此次端午小長假的調整,休了年假,一心一意投奔遠方!

先要感謝趣游那個未成行的攝影線路貼,8日丹巴稻城,首頁的照片就是轉帖。但是未成行,決定自助!自助就靈活多了,有幸在籬笆上結識小曦夫婦加上一樣趣游未成行奔赴而來的張老師夫婦,一下子就是一車人了。好高興!碰頭會上,相談甚歡。

出發前好事多磨,線路一改再改,人員加加減減,天氣陰陰沉沉,地殼震了又震,車輛改了又改,旅行社換了又換,不變的還是我們六人,還有他們的信任。機票雖然不是很便宜,而且東航還無故改簽,但也沒有影響我們起飛的時間,萬幸!真到飛機在軌道上奮力奔跑的那刻,我看看身邊的妻,一起振臂:成都,我們來了!

2、成都初印像

下了飛機就是成都了,大巴上看到成都小雨,不覺擔心起來,明天要有長途要趕,不會也下雨吧?有點悶熱,但天還是亮堂著的,晚上7點近半。遠處的古塔上居然裝了空調外機甚是復雜的現代感!一路望去,成都初印像,現代的悠久的市井的文化的,在高樓和鬧市裡,廢墟和矮牆湮沒……

去酒店的路上,路過武侯祠,還有一些地方記不住了,成都沒有做攻略,完全沒有方向。華燈下邊看邊想,想什麼也忘了,慢慢也不說話了只是看和想,到了成都,節奏自然放慢,就像街上散步的行人,不是趕路的。這是一個休閑的成都,天府之國嘛!“一品天下”美食城看上去就很誘人,成都有很多美食圈,美食天堂嘛!我們漢庭對面就有2家火鍋,要不是吃飽了一定嘗嘗去!

漢庭的特價房很小,張老師說新店的倒是很大,算了,干淨就行。想早點睡才發現並非易事:被子太厚。蓋著熱,不蓋涼……

成都之初印像:悠閑、悶熱.

3、6月14日出發

早起覓食去,就近面一碗!好香的牛肉面1兩3元,3兩6元,根本吃不完,真是實惠!

7點半出發,天色灰蒙,但是沒有下雨。車況不錯,8成新瑞風8座。沿成溫邛高速出成都,經邛崍,道路兩旁的竹林漸茂密,路過一段竹蔭遮蔽的路段,還不等我們出離陶醉,但見一牌坊:古鎮平樂!原來這一路好多古鎮,平樂、臥龍、西來、高何、大興、上裡。我們在上裡古鎮稍作停留。

上裡,算是此行第一站了。沿河一線全是涼椅排開,開飯館的都在賣雅魚,大大小小的無鱗魚,手磨的黑芝麻飄香老遠老遠,各色的串燒和鹵水還有黃黃的粑粑,竹制的水槍,熱鬧而不鬧騰。有個座古老的石橋被爬山虎包裹著,水流湍湍。因為在韓家老宅耽誤太多時間,沒有來得及去逛完古戲台那段,留待小曦照片補充吧!

等陳師傅車開來的時間裡,陽光好曬!今天真是個好天氣,適合出游!

經上裡、中裡回到318國道,前面就是天全縣,閑聊中知道雅安三雅“雅魚、雅女、雅雨”雅魚很好吃、雅女很好看、雅雨很涼快!還不及欣賞三雅,快到天全趕上堵車,但見那滾滾灰塵揚起,數百輛軍車開過,氣勢不凡。卻總是單面放行,軍車過後是卡車、客車,就是不放我們這行,眼看著近2小時耗費,我們前進不到百米,司機省油未開空調,我們汗如雨下。還有個別偽抗震救災的旅游車,開著豐田的新疆車加塞搶道,交通協管又少道路又窄,不堵車都難。

好不容易放行通過,過了條河又漸漸擁堵,終於又開不動了。對面的貨車司機很悲哀的告訴我們早上8點堵到現在,抬表看,已是下午2點,艱難的行走讓司機擔心起來,我們如果不能在下午5點前進入海螺溝內,今晚就只能住在磨西鎮了。那麼溫泉,貢嘎,金照金山就離我們愈來愈遠!……大家都哭了(那是不可能的!),於是王YN同志睡不住了,終於粉墨登場,在他的積極奔跑,前後指揮下,我們奇跡般的渡過了梅嶺鄉距天全5公裡處那段塌方修復路段。

狂飆,陳師傅開始小露身手!我們有幸見識下彎道超車,急速過彎,飛速讓車等高難度駕駛技術,此後我們一路都佩服的滔滔不絕,乃至回來路上感動上天雨流不止,那是後話。

過了天全半小時後即到二郎山隧道了,出於實用和其他方面需要多造了一條備用隧道,二郎山隧道全長4176米,據說當時施工異常艱辛,死傷無數,今立碑一座,刻《二郎山之歌》……

下午四點,我們終於吃晚飯了。然,確定今晚住在磨西鎮。

十裡香魚莊明顯黑店,好在味道還算不錯,第一次嘗到四川境內的米飯,顆顆很結實但團團就很蓬松,得吃上3碗才飽,好有成就感!離開十裡香魚莊,前面居然還有萬裡香、千裡香……真是沒有最囧,只有更囧!

8點磨西鎮,賓館還算干淨只是熱水需要多放些時間。堵車太久,妻不適,天又雨,回房早歇。

首日旅程景色不錯,唯塌方堵車,嘆天氣之不可抗。期待早晨日照金山!

4、6月15日新都橋

6點之前要趕頭班車,早早起來奔向車站,張老師一回頭,日照金山。就在遠處的山頂,有大概5秒鐘大家都站住了,像是致敬一般,然後繼續追車。

山路,進溝又是環山的路,雲霧漸漸散去,每一個轉彎,青天如此之近,雪山就在眼前。依次經過一號、二號、三號營地,還有大大小小的溫泉酒店,一陣唏噓。

乘索道處陽光刺眼,徐徐上升的纜車裡,冰川可見全景,黑黑的好似蜂窩煤,感覺比明永冰川還髒,只要冰瀑才像是個冰川。貢嘎依舊害羞,小現臂彎,任你上到瑤台還是探到谷底。

海螺溝,除了貢嘎,什麼也不是甚至不及街市橫躺的羊頭讓人感動!

出磨西經興隆,下一站瀘定。瀘定橋還是很雄偉的,在氣勢滂沱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上,即使已經鋪就木板,還是不敢走在兩邊,仿佛依扶不好就會墜入滔水中。看到舊照片上僅有鐵鏈的橋索,當年紅軍強渡可是不易!如今,多少游人穿戴舊式軍裝的合影居然也非常合拍,不顯突兀!

瀘定橋,臥虎一般盤踞在大渡河上觀音殿下。那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河橫鐵索寒”還將流傳……

過了瀘定就是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了。往下一路上山,盤上路,康定,跑馬山也許真能跑馬,我們去沒有時間,康定好小。難以理解其盛名是否只是情歌之下,反正鎮口的廣告牌上是這麼說的:情歌故裡——康定。現在的康定正在建設一座新城,不遠處依山而立,像一座現代化的莊園,大型的社區。

過折多山,(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關。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西面為高原隆起地帶,有雅礱江,右為高山峽谷地帶,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態等方面處於過渡地帶,主要分布著有“嘉絨”之稱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壩州的大小金川一帶,折多山以東是山區,而折多山以西則是青藏高原的東部,真正的藏區。“折多”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寫成漢語又是“折多”二字。)過了瓦澤,前方就是攝影天堂新都橋了,視線漸漸開闊平坦,一路顛簸勞累的我們,終於見到一望無垠的高山草甸,牛羊牧馬,彎彎的小溪,湛藍的天空雪山一樣的白雲,心情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贊!

見到林蔭道就是新都橋,藏式民居密集,客棧鱗次櫛比,師傅說到了秋天這裡每家都住得滿滿的游客,有些連屋外都扎滿帳篷,來欣賞一年最好的景色,我想那情形勝似過年吧!藏族的民居很漂亮,地下1層地面3-4層頂樓經閣是半開放有些還有美人靠式的扶手,小姐的閨閣一定在3層,主人起居主要在2樓,1樓生火做飯和養牲口,功能分明,結構我就不說了,張老師等都是專家!

晚上又開始下雨,偶爾見了眼彎彎的月亮,就很快躲進厚厚的雲被裡去睡了。鑫康珠的衛生間味道很重,沒有排風,不完美的一夜。

5、6月16日稻城

早起上高台,雲多沒日出。晨曦下牛群馬隊排著隊搖著鈴鐺,以一種令人羨慕的輕松姿態從我們面前踱過。

7點出發離開新都橋,縣上早餐後駛往雅江方向,繼續318國道,這條國道因為上海援建的緣故,路標上標有距離上海或是拉薩的距離。沿途的藏民還有民居很是吸引我們,真想停車,一幢一幢仔細看過來,好在回程還有機會。

出了新都橋管制路段,過彎後在一個民居前停車方便,雨後放晴的天空異常清爽,道路也被雨水衝刷地干干淨淨。這是一個空曠的山谷,無風寧靜似港灣,一條小溪自坡下緩緩流過,風景宜人,這裡的廁所沒有屋頂,會覺得真是不錯的觀賞角度,藏居外圈一塊地,好像只是隨意堆了些雜物,野花胡亂的開放,一停下就不想走了……

驅車越走越高,海拔越高天氣越是糟糕,雨越下越大。上到高爾寺山埡口只有張老師匆匆下車冒雨拍照留念,雨太大氣溫很低,這裡海拔4412米,高爾寺山山頂為康定與雅江兩縣的天然屏障,但是我們什麼也沒看清就繼續趕路了,前方還有更高更遠在等著我們。

再往前走就是扎噶神山了,雲霧繚繞如醉夢境,據說扎噶神山以山壁上天然形成的六字真言而聞名,絕壁上尚有古棧道的遺跡。一路往西是剪子彎山(4659)、卡子拉山(4718),在不斷上升的海拔中看開闊的山尖和更加接近的藍天,大片的紫色野花陽光下將整座山裝扮成紫色的了,幾乎是一躍山頭天氣就變了,烏雲追趕著我們在奔跑,一剎那大雨傾盆,一瞬間陽光普照,忽而冰雹奇襲,乒乒乓乓,不一會兒道路山坡公路旁,都披上了一層粗粒海岩般的冰雹。而當我們翻越此山擺脫烏雲,後頭看那山整個變成冰霜模樣。

快到理塘,在一個叫“游牧部落土特產山莊高山雪魚”的店吃了全程最貴的一頓飯490元一鍋的高原冷水雪魚,魚很嫩,但很少,口感細滑魚刺較多但軟,個頭寸把。味道嘛,做了火鍋嘗不出本來的鮮味,可以嘗試,但感覺只值190元,較貴!魚莊對面的風景還是不錯的。

理塘有“世界高城理塘”的牌坊,遠眺理塘全景感覺好過走進所見!一座規劃整齊的縣城坐落在高山環繞的一片開闊地帶,周圍山脊草場上依稀可見犛牛山羊,柔和的陽關沒雲層過濾後從雲間以不同厚度的光線撒下來,雲的影子投射在山上,深深淺淺的,讓我想起一部電影的名字“暮光之城”!

兔兒山上未見真野兔,海子山未見海子被冰雹砸得逃回車裡,剪子彎山全是霧!

車行至桑堆附近,已是大片開闊地,牛馬遠處悠閑吃草,但草場不似新都橋那裡的大片綠地,有點禿禿的還泛著枯黃跡像,但大片開闊還是帶來了清朗的涼風,其時實際已經頭痛欲裂,高反的感覺在連續翻越那幾座高山埡口時漸漸爬上了頭,同行都已不願說話,只期盼著:稻城快點“到”吧!

桑堆那片紅草地還真是很小,車路過一秒鐘就錯過了。

稻城,我們心中只有稻城!

見到稻城的第一眼就被征服了,那邊純淨的天把一切都照射反襯的那麼透明,一下子心就軟了,有種感動的想哭的衝動,進入稻城先見白塔,加油站前的白塔,那麼大!我們離信仰那麼近,有信仰真好!

我們在稻城橋上隨拍,大橋橫跨溪水,淺淺的溪水,白色整齊梳理過河床,林蔭,遠山,藍天,白雲,天真是很近,光線那麼柔和,真是一步一景,人又少,此時進入稻城的只有我們,似乎這片天空,陽光,河灘,榕樹林,轉金桶都是我們的,安靜舒服讓我忘乎所以,雖然每走一步都頭還是疼痛不已!
新建的拼鷹藏莊設置很好很干淨,我只想躺下眯一會,頭疼讓我沒有力氣。剛跨過妻的身體素質,晚上就有些許發燒,小曦剛回來,我們趕到稻城縣醫院,王瑜珞剛掛完水,燒還沒退37.7℃,妻37.1℃。跟在王瑜珞後面打了針柴胡退燒,開了肌苷回到住處,已經晚上9點半了!

今天是端午節,餐廳裡小曦和張老師正在晚飯,看到我們仨回來異常高興,今天過節,旅行社蔣姐特地安排了免費的節日晚餐,他們倆還以為會凄慘的二個人過節呢!這裡的粽子很小裡面居然還有花椒,咬一口,嘴都麻了!

雖然今天大家都很累,但是這樣一個特殊的端午節相信一定不會忘記!很晚了才給老爸發了短信,祝全家端午節快樂!

6、6月17日亞丁仙乃日和珍珠海

早飯後出稻城往日瓦,昨夜下了場雨,空氣很清新,洗去灰塵綠樹草地更顯油綠。我們都在慶幸運氣真不錯:下雨都在晚上,白天陽關普照!沿途景色宜人,紫色杜鵑花開講整座山都裝扮成紫色的,在環山公路和遠處白教寺廟的映襯下愈發楚楚動人,陽光依舊那麼好,站在山上看著遠方想起《白銀帝國》裡的一句獨白:天地這麼大,人這麼小,如何自處?

一路不但有花有草,還有老木橋,藏民崇拜天,崇拜地,古樹、橋梁、巨石河流、雪山、草原一切他們認為偉大的,我們也都一樣震撼!信仰是真實的,純淨的,沒有信仰不可怕,能理解就行!

我們游覽了一座不知名的寺廟,正在修繕!門樓的雕工金碧輝煌,龍頭龍須龍爪栩栩如生,寺廟門斜開並不多見!

寺門外一片藏居村落種著青稞和油菜,有種熟悉的江南風味,所不同的是藏居樓的式樣。

日瓦午餐後很快就到亞丁景區門口了,現在的車輛可自行進入景區無需電瓶車。開始環山,途中見日瓦的仁村,梯田環形公路,金黃的青稞田,天藍的湖水倒影,美不勝收!還有一片紅土地的村落,好看好看!

再轉幾個彎就現觀世音菩薩仙乃日神山了,並且越來越近,越看越清楚,越看越震撼,乃至驚呼,美哉,贊哉!我們停車爬上了公路旁的山坡上,一覽無余的大飽眼福,壯美的仙乃日,神奇的雪山,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而清晰的飽覽勝景,這些天來的所有艱辛痛苦都煙消雲散仿佛就沒有發生過,一切的努力都在雪山潔白的盛裝前不值一提,難怪藏民如此膜拜雪山,他的神奇是真實存在的,他的力量是與生俱來的!這就是神聖!

往前我們還見到了金剛手夏諾多吉一側,亞丁村埋首在神山腳下,難怪乎:最後的香格裡拉。環公路而下,亞丁村被分割成一個個小小的半圓,我們將在這裡度過史上“最陽光”的兩日!

大自然營地還真是簡陋,不過那一間間小木屋已經比我們想像中要好得多了!通鋪現在沒開,據說秋天通鋪外加滿三角架的場面也是一趣!

放下行李,帶上水。我們出發去見珍珠海!營地距離扎灌崩很近,在營地裡看都看得見,步行過去大約10分鐘,從扎灌崩到珍珠海是可以騎馬到衝古寺的,從衝古寺到珍珠海大約還有2公裡。但是我們選擇還是徒步去吧,反正不急,且行且歇,邊走邊看!走到佛緣台都是緩坡,往上分馬道和小路,馬道好走而景色差點,小道陡而景色佳。我們從小道上到衝古寺,小曦夫婦面色難堪,累得不行,高海拔地帶爬山真是很累,心髒很不好受。衝古寺的地勢平坦有棧道圍成一片花海的草甸如世外桃源一般。轉而再上衝古草壩由石階和原木台階而上,迎面一片平坦的棧道,兩邊流過的溪水越來越渾濁,好似牛奶一般,溪水裡也有藏民的瑪尼堆,珍珠海就在不遠處,第一眼就讓我興奮不已,一種幸福感在樹梢間透出藍綠的湖體,湖水清略有風,倒影著仙乃日雪山!還有什麼詞可以形容呢?除了“滿足”!珍珠海海拔3960米。

張老師的相機出了點問題,沒反應了,沿棧道環湖游了一圈,小曦夫婦終於來了,可以合影了。先幫著“真愛戶外”拍吧,王瑜珞端著別人的D700愣是不會拍了,結果那幫哥們單腿蹲半天嚷了:再等下去我就雙腿給跪下了……

後來他告訴我們:那玩意真是太沉了!

下山的路,很快!結果那天我們走了4個小時,累!

晚飯時王瑜珞頭又疼了,強忍硬吞下壹碗飯回屋睡去了。

晚上跟小曦學了點拍月亮的功底,直到烏雲遮住月亮,回屋。

床有點磕,一翻身吱吱嘎嘎的響,結果一晚上沒睡好……

7、6月18日牛奶海和老鴨湯

起床出來時,王瑜珞和張老師已經在外面了,天氣不好正下小雨,日出看不到了!

一行人7點准時到達扎灌崩,我們是今天第一批騎馬的客人。往佛緣台向上的馬道確實要比昨天的小道好走,風景一般,倒是有好幾堆千年瑪尼堆,騎馬真很省力,昨天我們悠悠達達的1個小時的路途今天騎馬只花了20分鐘不到,下馬往衝古寺走,沿途有拉石料的拖拉機司機跟我們打招呼,告訴我們是今天第一名!這裡距離衝古寺大約10分鐘徒步距離,當地人說是400米,但是那是段較陡的上坡路,比較耗費體力,而且還要讓拖拉機。

衝古寺到電瓶車上車點大約5分鐘,工作人員剛剛上班,有信箱我寄了明信片。上車時司機裹了厚厚的軍大衣看了看後方還有沒有客人,我們告訴他別等了,首批就我們6個!雨下地有點密,電瓶車開起來我們都有點受不了,太冷了!雖然已經穿了抓絨和衝鋒衣可還是很冷。途中的風景還是不錯的,早起的牧民趕著馬上山了,前方看到雲霧裊繞的夏諾多吉,但是車快天雨又冷我始終都沒有拿出相機拍照。

15分鐘後到達洛絨牛場,路上遇見的小白馬和它男主人也到了,看到這位小伙子夾著馬身體傾後控制平衡,在沒有馬鞍的情況下,從我們身邊策馬奔跑。

洛絨牛場貢嘎殿特種馬幫上馬點,卞老師和王瑜珞借棉大衣的時間我們已經上馬走了很遠,馬夫是附近村子的,15天輪換30戶,對他們而言一年也只有這15天的時間可以賺馬費錢。沿著央邁勇越走越近,但是雙手握僵,拍照出片率很低,雨下得小點了,但是央邁勇還是籠罩在雲霧中,走過洛絨牛場上山的路很泥濘,偶爾會看到一兩頂帳篷和山裡挖蟲草的藏民,上山的路是很陡的,騾馬在馬夫的牽引和趕策下走得很安全,雖然很多路是走在懸崖邊上,但是我很放心馬,這種騎馬爬山過懸崖的感覺真是太棒了!山路很陡很窄,有兩段路不得不下馬徒步走過,差不多一小時後終於到達牛奶海,煙雨朦朧中,牛奶海湛藍中邊緣些許有些奶白,等來了後到的張老師,我們倆爬上了對面的上坡,越爬越高,快上升到山頂處,張老師說:“夠了,就這裡吧,再往上也差不多的景色。”終於可以看到牛奶海全景了,沒有雲雨的天氣一定更加好看,同伴在山下只有螞蟻大小,這裡大概有十層樓高吧。五色海也去不了了,就多看看遠山和牛奶海吧,尚未盡興,地下已經催促拔寨返回了。從這樣的山坡下去還是有點危險的。

下山很快,到了平地我們打算徒步走出去,洛絨牛場的水太好看了,像是從草場中裂開的縫隙中流淌出來,清澈,安詳!

上了觀光電瓶車開了大概5分鐘,我們就被沿途的風光吸引,決定徒步出去。大片的花海,河流,樹木還有隨地拾起的拐杖,陪著我們走了2個小時,到達衝古寺步伐已經很沉重了,小曦夫婦已經歇了很久,她說襪子已經曬好,5分鐘就干了!卞老師去珍珠海了。我們四人休息到三點半,開始下山,差不多一小時後到達扎灌崩。正准備走到營地的路上司機的車來接我們了,上了車張老師的電話就來了,回頭到扎灌崩門口就看到張老師夫婦走來,大家的時間掐的剛剛好!

啊喲,今天可是走慘了!洛絨牛場出來電瓶車下車點到衝古寺4.2公裡,衝古寺到扎灌崩大約2.5公裡,其他徒步大約2公裡,共8.7公裡到9公裡,真是暴走又暴曬的一天!

回稻城的路上有一片松樹林,陽光剛剛好,非常棒的地方,真想在這裡好好睡一覺!

今天一整天都沒有好好吃頓像樣的東西,早飯冷雞蛋就冷饅頭,午飯在衝古寺吃壓縮餅干。晚上得吃頓好的,當我提出要到稻城吃朋友推薦的“川渝老鴨湯”時,大家都更加餓了,一陣嚷嚷,一碗老鴨湯是我們現在最大的渴望!

老鴨湯真是不錯,就著湯我們吃光了7包方便面!陳師傅的蒜頭還沒吃掉,好辣的蒜,好滿足的湯!

8、6月19日返回新都橋

早上在鎮上吃了早飯,8點的太陽已經可用驕陽似火來形容,這兩天曬慘了,耳朵起了好多泡,睡覺都疼!看見太陽就本能的想躲。排骨面上來了,7塊錢好大一碗,加了煎蛋,還點了壺酥油茶,這畫面很誘人以至於每次看到那張照片都很有食欲。

出稻城了,真是戀戀不舍的感覺。拍一張稻城的白塔,作別轉經的藏民和最最蔚藍的天空。

天氣真好,上次路過海子山正下著冰雹,今天可算見識到最完美的海子山,平靜的湖泊,錯落的大小怪石,當然,依舊是百看不厭的藍天和白雲。淡黃色大朵的花如鳳梨般開展著,只是更嬌嫩如新鮮的娃娃菜,可惜這般曠野少了我這樣的觀眾而略顯孤單。

還是過那些山那些路,好藍天好白雲。

回雅江的路上,遇見許多軍車,上百來輛連綿,每輛車都編了號,由“車隊”開始,“保障”結束。

路上的貨車也不少,混血的藏人開的大貨車很霸道,也不願讓,被超了車還會罵人和追趕,追不上還在彎道向我們的車扔石子,車牌也不掛,好討厭也很可拍!

在雅江一個彎道的飯店裡吃好飯已經是下午5點了,算是中晚飯了。

到新都橋,大約晚上7點,誰也沒有胃口,新都橋大酒店是新造的,設施好過前次入住的鑫康珠,此夜好眠!

9、6月20日丹巴

新都橋早飯吃抄手和鍋魁,我們點的是雞湯的,張老師的是紅湯,小曦的是酸菜。鍋魁樣子和家裡攤的面餅相似,面料裡有玉米和青稞面,這在成都也吃過,比較有彈性。在高原吃飯比平常多,一是確實消耗大,二是含氧量低,三就和堿性水質有關了,這三樣促成了高原沒有胖子的事實。

早飯後不過7點半左右,今天照例要早點出發,因為塔公修路交通管制。出新都橋往右一條新路就是塔公草原方向!路很好,塔公高原也很開闊,花兒更多,有水的湖泊即使一灘淺水倒影也很秀美,因為低窪沒有風。再往前走,好路結束,路就是一半修一半行的了,路越來越窄,越來越堵,這才發現西面騎行的摩托特別多,藏民出行大多放棄了騎馬,摩托是首選,他們男騎女抱,懷裡甚至帶著孩子這就是一家子了!終於,還是遭遇堵車,前方有輛客車右傾左側後輪已經騰空,但車居然沒倒,這樣占了大半路,後車過不去了,想必是讓前方來車造成。

堵車讓許多藏民等不及了,騎車的大多在新修保養的半邊路面開過,甚至於連拖拉機也開了上來。

前方許多司機都在想法獎客車拉正,也不知道他們是否認識,前拽左拉的,終於解決事故。真叫人多力量大啊!

又可以上車前行了,剛才在路邊問人才知道印度來了位活佛,有可能有法會,也不知道是否真有可能,反正藏民們像趕集似地往塔公寺去,大家盛裝前往服裝艷麗。難怪一路上那麼多摩托車、拖拉機,藏民和喇嘛。

到了塔公寺附近,車已經不能正常行駛了,只能緩緩通過,我們下車走在人群裡,身邊都是藏民喇嘛,塔公寺正在修繕,高吊車懸在空中甚是搶鏡,四處是迎風的彩旗,金碧輝煌的塔公寺在陽光下閃閃惹人愛,這哪是法會啊,簡直比過節還熱鬧!藏民們都是傳統打扮,老少靑壯,有些只是路邊站著,歇著,聊著,轉著(轉經),還有的只是在山坡上坐著,安靜的看著。起先我還有點緊張,第一次穿梭在如此多的藏民身邊,擔心是否安全,漸漸發現藏民的友好,他們的笑容是無私和真誠的!

在這裡我第一次看到酸奶是一桶一桶買的,那小桶就像我們裝修用來裝塗料的小紅桶,不密封,開蓋就像是奶豆腐狀。

山上插滿了五彩的金幡,塔公寺的屋頂真是好看,不管他是大是小,金燦燦的是藏民們虔誠的進獻。

塔公草原牛馬眾多,安逸得很,塔公之後是八美,看到白塔群我們迫切要求停車,這裡一定有過許多法事,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白塔,雖然尺寸是小了點,但是居然連成了片,就很有氣勢!

道路在八美高原草原上曲折前行,向著前方看不見的雅拉雪山!

八美左接塔公和川藏南線新都橋, 右接丹巴縣,直行通川藏北線道孚縣!進入丹巴縣就和草原說再見了,這裡是山區!今日水位很高,幾座橋梁被衝,在一個露天溫泉旁,藏民們正在湍急的河水中用獨木過橋。本想停下拍一張,司機說這有什麼好看的。人和人的審美標准還真是不一樣,我們這些城裡人一定被他們批為見識淺薄吧!

丹巴的紅石灘一定比海螺溝多吧,可是這些冰川遺跡並不能打動我們,亞丁都見了,誰還稀罕這些紅石頭啊!

離開紅石灘進入丹巴犛牛谷,雖然生態旅游公廁慘不忍睹,但是外面卻是另一個世界,這裡的野花長得很高顏色豐富,紫黃藍白紅粉色,還有蘑菇和野草莓。

一定是前幾日連日暴雨,這一帶的水流甚是湍急,大渡河河面漸漸開闊,有些路段河水甚至漲過路面。丹巴有露天的硫磺溫泉,特產雲母、砂金、大嘴鸚鵡還有美女。有甲居和中路藏族,梭坡碉群,丹巴虎跳峽。這裡還有新石器時代古石棺群,還有乾隆打金川的古戰場(太平鄉中梁子古戰場),還有紅軍達維會師橋。丹巴從來就不是說沉默的自然風光也不是無語的歷史遺跡,它會讓你驚訝的合不攏嘴。

丹巴的見聞是從一個不知名的飯店開始的,車行至此中午11點半,大家似乎並不飢餓,該吃就吃吧,否則不知道等到何時。店主一個勁的推薦著他們的魚,80塊一斤太貴了吧,我們點了份土豆燒排骨還有些家常菜,事實證明人們對這頓飯的認識和懷念大多鑒於這盆美味的土豆排骨還有在塔公寺前買回的酸奶。

先說酸奶吧,真是很酸,完全無糖,等菜上來那段時間,我們向飯店要了碟白糖,結果很快就用完了,接著上第二碟。加糖攪拌後吃起來要好多了,奶味很濃很香,雖然還是很酸。和城市裡加工好的酸奶比起來無疑要酸多了,還有股奶腥味。我一直以為它應該和去年中甸吃的瓶裝犛牛奶相似,一吃有些意外,最後也沒吃完。倒是張老師吃了很多碗,除了我,大家都覺得還不錯。排骨上來後,其他菜就沒什麼吃過了,那是超大份的比湯盆都要打的盆,接近面盆大小吧!土豆很糯,排骨很入味,香料花椒很多但是沒有麻嘴之感。飽飯後上路,繼而環山上甲居。

甲居藏寨,自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古寨”評選中名列第一,“中國最美麗的鄉村”,這麼惡俗的帽子婺源也曾扣在頭上的。

雲母是這裡的特色礦產,到處都是閃閃亮亮的石頭,拾起手一捏很松軟。“甲居”就是百戶居住的意思,像群星撒落般坐落在依山傾斜,起伏向上的緩坡上。把個藏寨點綴的充滿活力,藏寨對岸,但見萬丈絕壁凌空筆立,對比間安逸和舒適的生活畫面在不時升起的寥寥炊煙中顯現的更為真實。藏寨的建築風格式樣和顏色都很統一,可能是旅游開發的結果,我們在藏寨裡面遇上了導游拉姆,拉姆是甲居的名人,身著民族鮮艷的服裝和頭飾,不過她本人似乎不比照片漂亮,倒是她表妹更顯清純。大巴下來的游客們看到拉姆都高興的跑來合影,真該問他們收費的。不記得導游拉姆給我們解說了些什麼,沿著第一觀景台一路往下走,我們對她孔雀一樣的裙子很感興趣,展開就像開屏一樣吸引你。甲居的人不多,游客也少,牛兒倒是也很有經驗,居然會很配合的合影。每家院子都種了鮮艷的花,還有花椒樹。甲居的建築是有屋檐上翹的藏居,紅黑白的顏色告訴我們屬於花教教區。

去拉姆家家訪,說是家訪實際是參觀,拉姆的嬤嬤在山坡上忙活,拉姆帶我們進來,牆上掛著很多拉姆的照片,有框的無框的,拉姆很上鏡。家裡的裝潢很簡單,除去二樓客廳成套的家具和壁畫,其他房間空蕩蕩的,底樓地上鋪著曬過收回來的青稞,火塘裡有灰,像是日本古代室內也用的那種圍爐。二樓窗欞上掛著玉米和辣椒,很生活。幾乎都是實木的材料,樓梯很窄上梁也不高。

女士們接連換上了拉姆的民族服裝饒有興趣的拍照留念,只是那感覺很不搭調。喝著酥油茶,拉姆唱了首《青藏高原》隨隨便便就可以高音飆的老高,還演示了舞蹈,很舒展的動作,很優美的體型。看來藏民天生的好嗓子好體型加舞蹈學院畢業真不是蓋的。拉姆今天的興致好像不高,我們也不多留了。

丹巴本就有“千碉之國”的美譽。出甲居離大渡河起點不遠,隔著河水,對面山坡上搖搖矗立的就是梭坡碉群。

以下文字是關於此地碉樓的介紹,出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09月16日第六版),有著詳實系統的說明:

[出丹巴縣城沿大渡河而下,行大約7公裡,只見河對岸山坡上,數十座碉樓拔地而起,或三五一群,或獨立山頭,碉與碉之間相互呼應,依山成勢,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高十余丈……狀似浮圖。”這便是著名的丹巴碉樓。

丹巴的碉樓是由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嘉絨藏族所建。據考證,早在公元前1700年前,生活在大渡河流域的嘉絨藏族同胞就掌握了片石築牆的工藝,隨著生產、生活的需要,特別是為了防御野獸和戰爭,修築高碉成為川西北河谷地帶嘉絨藏族典型的文化特點。

從現存的碉樓看,功能約有4種,即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和家碉。

碉樓在歷史上確實與戰爭有密切的關系。丹巴地處大渡河谷,氣候溫和、土地肥美、物產豐富,歷史上經歷了多次部落戰爭和冤家械鬥。唐朝反對吐蕃東擴曾經在此發生過戰爭。西夏王朝敗落之後,其中一部順金川河谷南下丹巴,曾經遭到當地居民的頑強抵抗,故而兵敗西行。可見碉樓在冷兵器時代具有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作用。乾隆年間大小金川土司兩次叛亂,朝廷兩次用兵,由於土司踞碉固守,“其扼要處必有戰碉,於牆垣間以槍石外擊,旁既無路,進兵必須從槍石中過,故一碉不過數十人,萬夫皆阻。”因此清軍經歷大小戰爭百余場,耗時長達8年、費銀7000萬兩,方才平定。

隨著歷史的發展,刀光劍影皆成為過去,但那一座座碉樓,以其偉岸的身軀依然在默默述說著遙遠的故事。碉樓作為嘉絨藏族重要的文化遺產正被人們不斷認識,無論對於史學研究,對於建築學、民俗學、軍事學,對於旅游開發,都有著重要意義。我隨意走進幾戶藏民家中,說起碉樓,他們無不露出自豪的神情。許多村民在規劃著,維修碉樓、添置床鋪、整修道路,好讓更多的人走進碉樓,體驗嘉絨藏民的生活,來追尋古老碉樓的滄桑。]

今晚住在丹巴縣城,丹巴縣城叫章谷鎮坐落在大金川河畔,一個被擠在大渡河深谷中的古老小城,大小金河在這裡彙合成大渡河。故而此地是大渡河上的第一座縣城,縣城依山而建,臨江而立。海拔1800,據說這裡有15個民族,5種方言(藏,羌,汗,回,滿),5萬多人口,5千多平方公裡,5 座神山環繞(墨爾多、貢嘎、雅拉、革涅、四姑娘)。

但是,我對丹巴縣城的印像並不如介紹這裡的文字那般磅礡陽剛,丹巴縣城的道路很窄,還是上下環形的山路,路上開車可得十分小心了,前面可能隨時停車,也許只是照會熟人打個招呼。縣城不太干淨,垃圾和建築丟棄物隨意堆在路邊,晚上沒有路燈,步行街上有民眾鍋莊舞,但是沒有中甸四方街的背景氛圍,各族民眾雜居很難有特色可言。超市裡沒有看見什麼可稱得上特產的東西,唯一一件是甲居藏寨的犛牛肉,可是甲居的海拔只有2400米根本不會有犛牛。

晚飯在縣城的一個叫家常菜的飯館吃的,香椿蛋餅很好吃!

今天是充實的一天,這山城丹巴,居然寫了這麼多!也不知道有誰會耐性的聽我啰嗦,回憶的細致不是手下的文字可以細數的。

http://bbs.sh.libaclub.com/t_33_5507571_1.htm

(つづく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