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岡上岳古村遺夢

作者: gzr1234

導讀廣東佛岡縣民安鎮上岳村,始建於宋代,鼎盛時期為清朝,距今已超過720年歷史。該村共有37橦108座古民居,每戶古屋均雕梁畫棟,青磚黛瓦,建築風格屬於明清嶺南派。距離廣州百多公裡的近郊,竟然還保存這樣完好的古村落,著實讓我這個懷舊迷喜出望外。 上岳古村,寂靜無聲,掩臥在竹翠桔果樹叢中,前塘後山的布局,蘊含藏風納水的寓意。整齊劃一的老屋古巷,悠悠 ...

廣東佛岡縣民安鎮上岳村,始建於宋代,鼎盛時期為清朝,距今已超過720年歷史。該村共有37橦108座古民居,每戶古屋均雕梁畫棟,青磚黛瓦,建築風格屬於明清嶺南派。距離廣州百多公裡的近郊,竟然還保存這樣完好的古村落,著實讓我這個懷舊迷喜出望外。

上岳古村,寂靜無聲,掩臥在竹翠桔果樹叢中,前塘後山的布局,蘊含藏風納水的寓意。整齊劃一的老屋古巷,悠悠地散發著古樸濃郁的鄉土氣息。飛檐翹角的屋頂;寥落蒼涼的祠堂;厚重斑駁的門檻;麻石鋪就的巷道;低矮褪色的磚牆,讓人不經意墮入了時光隧道,與另一頭某一段遙遠的記憶對話;觸手可及的素樸與悠閑,寧靜與懷舊,足以讓久居繁華都市的人酣醉。

放下簡潔的行囊,坐在某戶人家門前花崗岩石長凳上,細細品味古圍片村深沉內斂的古意,閑適的時光就這樣悄然流走。

生怕驚擾這古風遺韻的沉吟,我輕輕推開一扇老舊孤寂的木門,絲絲涼意從屋裡散發出來。誰能料到,水墨式詩畫般外牆的老屋,屋內卻是一片悚人的荒寂。透過天井,5月初夏的的艷陽投射在不大的院子裡,殘垣斷壁下雜草叢生,野厥徒長。屋主撤離時留下來的菜籃子、佛龕、槁木等物品還靜靜地杵在那裡,灰塵厚積,蛛網密布,任誰都會被眼前這種破落凋零的景像弄得心緒不寧。我放下原有的迷醉,攜著一種不為人知的惆悵繼續前行。

現存的古村由十八個裡組成,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裡,每個裡有一門樓進出,自成一體。

緩步觀瞻前村上、中、下三條相鄰的“歸仁裡”,走走停停。時而仰望孤絕聳峙的鍋耳山牆,時而輕觸稻影果香的牆上浮雕,巷陌井邊放逐著我對這些古樸親切物像的無窮遐想。據村民介紹:上世紀七、八十代這裡還有很多人居住。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生活模式的改變,這些房屋和現代生活難以融合,配套設施跟不上。這二十多年來,村民陸續從老房子遷出,結果,絕大多數舊宅老屋被棄置甚至坍塌。像中國眾多古村子那樣,上岳古村也面臨衰落消亡的窘況。

眾所周知,文物古跡是人類歷經悠久人文積澱,反映時代風貌、社會形態、歷史文化的自然載體,是供後人取暖充飢的精神財富。文物古跡為我們復歸人類歷史起源,探究人類發展客觀規律,提供最有力的素材。保護古跡,保護文物,保護中國文化之根,讓中華民族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延綿永續,是華夏子孫刻不容緩的歷史使命和責任。短短幾十年,經過文革的浩劫和改革開放開發大潮的衝擊,中華民族的許多珍貴歷史文化遺產,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甚至毀滅。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國人仍未覺醒。2006年上岳古村已經被列為佛岡縣文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第二批省級村莊整治試點,四年過去了,人們為此做了什麼?歲月滄桑的美感無法復制。一介草民,不禁叩問,政府既然有能力投入大量的資金重建那麼多贗品,為什麼不及早搶救這些傾注著前人無數心血和智慧,歷經數百年風雨剝蝕但仍然屹立不倒的建築經典呢!徹骨的心痛,抹去我來時的雅興。

登臨村民新建的洋房天台,映入眼簾的是山牆林立的壯觀景像。鍋耳屋屋頂兩側樹立一對圓拱牆,圓拱牆的兩翼翹角似鍋耳般生動,故稱鍋耳山牆。鍋耳山牆是這些老屋的精妙之處,特色所在。歷史風煙,光陰雨雪,一間挨著一間的鍋耳屋,屋脊依然聳立,瓦壟依然序列,它們仍然保持著當年質樸的風骨;一扇接一扇的鍋耳山牆,被歲月濯洗得遒勁彌新。它們既像閱歷豐富的老人,平靜、沉香;又像錚錚凜凜的雄剛漢子,忠誠守護著這個不知棲息著多少代人斑斕夢想的美好家園。

微風拂過我的衣襟,和熙的光陰仿佛停止了腳步。望著這些純美凝練的建築,令人不禁為前人精湛的建築藝術贊嘆和堪惜。古屋周邊,近二三十年建的並不協調且毫無規劃的小洋房相映見拙,立分高下。

走累了,在小賣部門前小憩,和和藹健談的店主閑聊起來。原來,村裡前些年有村民種沙糖桔賺了點錢,於是很多人跟風,以致種水稻的農田銳減,老鼠集中吃剩下稻田的稻谷,糧食大幅減產,迫使更多的村民將農田改種沙糖桔,結果桔價大跌,加上這兩年冰災,凍傷凍死很多桔樹,村民損失慘重,日子艱難。言語間,店主大叔不時流露出憂患和無奈的情緒。

上岳村朱氏始祖是南宋大將,時任大理寺評事府君的朱文煥。他在護送皇帝逃亡到北江金魚嘴時不幸殉國。其子選擇此地安家落戶,開枝散葉。從彰顯功名官品的鍋耳樓中,在富麗堂皇的建築群裡,可見其顯赫超卓的宗族家世。時世蜜運令武將後裔有建立屋場,詩書訓子的良好時機,可謂是興旺之邦。然而,漫漫歲月長路,上岳村的興衰榮辱、跌宕起伏,村民的命運、際遇,與時代緊密相連。村中尚武習兵的傳統,注重宗族的觀念,古樸獨特的民風民俗,逐漸遺失在飄搖的歷史長河中。更為不堪的是時至今日,名門貴族後人還要為庸常的生活擔憂,這不知是命運使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大樹納涼處,幾位老公公正在下像棋;陽光下三三倆倆的老太太在含飴弄孫。我想,日子還是要過的。歌舞升平之下,有誰願意傾聽他們的疾苦,又有誰帶領他們,用現代化的理念修舊如舊,功能大改造,盡快把岌岌可危的古村修復起來、盤活起來,吸引更多的游客,受惠村民呢?

心中的藩籬,一時難以消除。我重新轉進古巷。古巷深處彌散著一股馥郁的香氣。一位步履闌珊身穿素服的老婆婆正在自家門前的台階上砍柴。婆婆的動作干脆利落,刀法嫻熟老練,這讓原本不太真實的世界驀然添上生命的活力,靈魂的光輝。不知是老者從容淡定的形像映襯著古屋,抑或古屋素靜的質感映襯著老者,和光同塵的這一幕是那麼寧逸安祥,舒服自然,不遠處的煩囂俗塵,仿佛與這裡無關。

感受了一番古村風韻,我送上深深的祝福,祝願上岳古村老屋早日恢復昔日的精彩。

佛岡上岳古村旅游交通:

廣州廣源客運站每天有兩班空調大客車到民安鎮

上午9:35分一班;下午3:30分一班。票價:38元。

民安鎮到上岳古村大約兩公裡,打摩托車進村;4元


精選遊記: 深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