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東京的交通工具,您所聯想到的是什麼呢?帥氣的新干線,安靜舒適的單軌電車,還是不停環繞運行於東京中心區域的山手線?准時,擁擠,還有面無表情的乘客們?對於我來說,東京的電車就像忙碌的蜘蛛,為了讓這個世界聞名的大都會正常運作,它們不斷將網絡延伸到各個角落,然後日夜不停地來往於那龐大的蜘蛛網上。我想,東京的交通網應該是全世界最便捷,東京的電車也是大城市裡最為干淨的吧。但是,坐在車裡的乘客們不是因為疲憊而不斷打盹就是面無表情地發著短信或者玩著游戲機。給人的印像,總是冷冷的。

把我這種觀念給徹底打翻的便是穿梭於東京“背面”的路面有軌電車“都電荒川線”。 曾經,東京都內運行著41條路線的有軌電車。 在20世紀中期,有軌電車網絡作為東京的主要交通網而被喻為“市民之足”。 但隨著汽車的急速增多,有軌電車的往來導致許多區域交通堵塞,因而於上世紀70年代時被陸續撤除。 行駛於荒川區的三之輪橋到新宿區的早稻田之間大約12公裡的荒川線是東京唯一現存的路面有軌電車。 被稱為“叮叮電車”的都電荒川線發車時的信號是“叮叮”的聲響,用於提醒路人注意安全。這“叮叮”的響聲據說從70年前一直沒有改變。 荒川線車窗外飛過的風景都是極為普通的民房,菜鋪,生肉店,文具店……在東京居住的普通的人們營造著最最一般的生活景像。 而車內聽到的則是老城區人們之間熱絡的對話。 在這車廂內,互不認識也能夠隨意聊天,老人家上車時總能發現其他乘客已為自己讓出的座位。 當電車停下等待老婆婆用拐杖慢慢地橫過馬路時,沒有人會拿出不耐煩的表情。當乘客跑到車站時,即使電車就要開動,車門也會被重新打開。 乘車時,自然而然地會對駕駛員問好。並不是非常特別的事情,但坐上這電車,人總會感到心裡暖暖的。 在這條線路上,仿佛流動著比東京其他區域較為緩慢的時間。 不同於往來著商業人士和觀光客的有如穿著合身西裝畫著濃妝的東京都中心地帶,荒川線沿線的區域就像是滿臉皺紋而親切的老爺爺。 如果你有機會看30年前這一帶的老相片,就會發現許多地方的景像都沒有改變。 坐在荒川線的電車上,就仿佛走進昔日的黑白電影裡。


從三之輪橋到早稻田,坐完全線大約要花1個小時的時間,無論在那裡下車都是160日元,買全天車票(一天內不限乘坐次數的車票)也只是400日元,極為實惠。 有時間的午後,我喜歡坐在咕咚咕咚行駛的電車裡,觀察來往的人們,遙望窗外的風景。心血來潮時隨意下車,信步於沿線的街道上。 這一帶依然留著在大都會裡感受不到的濃濃的人情味,人們的互動總是傳來溫馨的感覺。 各色玫瑰綻放的三之輪橋車站,櫻花紛飛町屋車站。 讓人懷舊的荒川游樂園站和荒川車庫站,被許多歷史悠久的神社寺廟和美麗的庭院包圍著的王子站。 直通“老婆婆的原宿”巢鴨的庚申塚站。文豪夏目漱石等日本著名文人們永眠著的雜司谷靈園旁的雜司谷站。 環繞著木魚聲和孩子們歡笑聲的鬼子母神站。與幾所私立名校和幽靜的日式庭園融為一體的早稻田站。
無論在荒川線的哪個車站下車,人們都能夠邂逅在導游書上無法找到的有趣景像。 有點兒古老,有點兒破舊,但卻是最為真實的東京。 說到荒川線沿線不得不提的還有各個車站附近的古老的“錢湯”(大眾公共浴場)。 日本人總給人無法敞開胸懷暢談的感覺,而錢湯則能夠除去這枚盔甲。 邊洗去一天的疲勞,邊和剛剛認識的大嬸聊天也是非常有趣的呢。 2005年,一部描繪了昭和30年代的叫做“Always 三丁目的夕陽”的電影在日本非常賣座。 據說昭和30年代是日本人最為懷念的美好時光。 我想都電荒川線上所保留的便是那昭和30年的溫馨的感覺吧。 能讓我們回憶起已被遺忘的某些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