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篇
景德鎮-婺源
景德鎮每日有十幾趟直接發婺源的班車,多是到縣城的車。裡村車站上車,最早的車
6:30,最後一趟車16:20。一天有十幾趟,平均不到一小時一趟。景德鎮-婺源85公
裡,車票約20元,車程1.5—2小時左右。
到婺源清華的車一天三趟,約8:10,10:50,13:40;乘車地點為景德鎮的裡村車
站。
從景德鎮到清華約76公裡,要1.5個小時。
婺源-景德鎮
早車6:30,乘車地點在婺源北站和西站(長途汽車站)。最晚16:20
清華至景德鎮:7:00、8:00、13:30,乘車地點:鎮街道口,離驢友驛站約200米;
婺源篇
一、縣城簡介
“婺源”是一個縣,各地的交通車注明的從某某地到婺源,指的就是到縣城紫陽
鎮,乘長途汽車一般是在婺源西站或者是北站下車,不管在哪裡下車,建議最後到汽車
北站集中,因為發往各鄉鎮的交通車都在這裡乘坐。
縣城裡可供參觀的地方有:博物館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館藏文物1萬余件,現
位於汽車北站往江灣清華方向一公裡;其二就是走走新建的步行街,這裡的建築多是仿
古特色,可供觀賞,有兩座牌坊可以留影,表示到了婺源。購物店多集中在文公北路和
文公南路,天佑路一帶,還有民俗風情街可以去看看,也有不少土特產店。
在縣城乘車往返各景點(各鄉鎮),婺源縣內的中巴車一般是很早就從各鄉鎮出發(一
般約六點半到七點半之間)去縣城,然後中午前後返回出發地。所以在婺源,從縣城去
一些偏遠景點,如去理坑、虹關、慶源、段莘、大鄣山等地。坐車比較合適的時間是上
午9:00至下午2:00之間,早了沒有車,晚了也沒有車。時間最集中的是10:00至下午
1:00之間。過了這時間後只能去一些輻射能力較強的鎮轉農用車去了。
婺源-->
浙源 09:00-13:00 虹關 龍天塔
婺源-->
沱川 08:00-13:00 理坑
婺源-->
段莘 07:30-14:00 李坑 俞氏宗祠 曉起 江嶺
二、旅游線路:
D1:東線——北線
婺源東線:縣城——月亮灣——(李坑——汪口——江灣——曉起)——江嶺——段莘
水庫——(慶源)——官坑
〇月亮灣:實際上就是一個彎月形的水面,有時間停車拍照停留五到十分鐘足矣。
〇李坑(通票): 李坑村為南宋乾道三年武狀元李知誠故裡。村內的260多戶人家大多
居住在溪的兩岸,故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村內有古建、古橋、古亭、古樹等景
觀,村內那清澈的小溪映照著浣衣女美麗的身影,倒映著粉牆黛瓦的古民居。乘婺源至
江灣、曉起、溪頭,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車,中途在李坑下車即可,這是離縣城最近的
一個景點,因此游人眾多,旅游設施開發得比較完善。
〇汪口俞氏宗祠(通票):這裡最有名的就是俞氏宗祠,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築
為清代中軸歇山式,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巧琢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各種圖案一
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被古建築
專家譽為“藝術寶庫”。同時汪口村也是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值得走走看看。乘婺源至
江灣、曉起、溪頭,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車,中途下車即可。
〇江灣(通票):江灣建村於唐朝初年,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的河彎處聚
居,逐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
始遷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自唐以來,江灣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陸交通要
塞,成為婺源東大門。不過,這裡的出名,是因為國家領導人的到來和認祖歸宗,成了
偉人故裡。乘婺源至江灣、曉起、溪頭,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車,即可到達。
〇曉起(通票):從江灣再往北走七公裡就到了曉起村,有上、下曉起之分。是清代兩
淮鹽務使江人鏡故裡,村屋多為清建築,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
折,回環如棋局。一些村屋門前設有瓜棚豆架,好一派田園景像。主要景點有古樟、雙
井印月、濯台煥影等。乘江灣鎮到曉起的三輪摩托車,或者到溪頭,段莘的交通車在曉
起下。
〇江嶺:上曉起往上行九公裡到達江嶺,可見田園風光,這裡在三、四月份油菜花開的
時候是很漂亮的。乘到段莘,慶源等地的車中途下,不過,多是農用車,中巴很少。
〇段莘水庫: 很多游記裡寫著高山平湖就是這裡,去慶源要路過。
〇慶源: 慶源又名小桃源,簡稱小源,建村於唐開元年間。這裡峽谷深幽,是始祖幾
經選擇的避亂勝地,古村落風景,慶源算是婺源最難到達的一個景點。溪流穿村而過,
村中有古銀杏樹、工藝精湛的老房子。
〇官坑:是到嶺腳的必經之地,風景一般。
官坑——嶺腳:
從官坑走大約15裡到中線的嶺腳,路途比較好走,全程石板台階路。體力好的2-3小時
就可到達,體力差一點的4小時足以到達。穿越路途沒啥風景,只是快到嶺腳時風景絕
佳,可拍田園風光。
婺源北線:嶺腳——虹關——(蘆坑)——浙源——清華鎮
〇嶺腳:嶺腳村是一個籠統的稱呼,它是散落在浙嶺腳下幾個村莊的統稱,在盤山公路
上看嶺腳村,就是典型的梯田村莊為代表的田園風光。嶺腳到虹關5裡,票價2-3元。
〇虹關:它在歷史上是著名的徽墨產地,同時這個村莊的古建、古樹也值得停留觀賞。
建村於南宋建炎年間,明清時有墨鋪80余家。村頭有千年古樟,高26.1米,直徑3.4
米,冠幅達3畝,有“江南第一樟”之譽。是北線的精華景點,從清華出發,經浙源,
虹關一線,沿途都是未開發的村莊,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鄉村田園風光。
〇廬坑:去虹關的路上有一個分岔路,樹有一個牌坊,沿著牌坊而進是一段平整的水泥
路,這就是通往廬坑的路,我國最早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祖屋就座落在這一片不起眼
的小村落裡,它已殘破不堪,很難想像政府沒有把它保護起來;這一路沿途小村密布。
〇浙源:龍天塔聳立在婺源縣北鳳山村頭的浙溪旁。該塔建於明萬歷年間,為磚石結
構,六面七層,高30余公尺,腰檐層層支出,寬度向上遞減,每層檐角上懸鐵鈴,風起
時,鐵鈴錚錚有聲。塔內有階梯上升,可直登頂層眺望。古建築風景。
D2、D3:清華縣城——北線理坑線、清華周邊旅游
北線理坑線:清華縣城——篁村——溪頭(峽谷)——理坑——察關水口?
〇理坑(收費):是婺源文化底蘊最厚重的一個村莊,歷史上文風鼎盛,有“山中鄒
魯,理學淵源”之稱,現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進入了中國申請世遺預備名單,村中有
諸多明清官邸,建村於南寧初年,村落嵌於錦峰秀嶺之中,蒼松翠竹與黛瓦粉牆互襯倩
影,古道石梁湍湍流水相映生輝。沿溪構築的明清府第如工部尚書余懋學“尚書第”、
吏部尚書余懋衡“天官上卿第”、禮科給事中余懋藥“都諫第”,副都御史余自怡“駕
睦堂”、兵部主事余維樞“司馬第”等,翹角飛檐,“三雕”工藝精湛,圖案寓意雋
永,被藝術家稱為獲取作靈感的源泉地。相當聞名的景點。
〇篁村:村口有一座廟,香火甚旺,廟前就是這座大夫橋,進村後,村莊裡面的古建
築,祠堂保存得十分完好,同時村莊中的田,古樹,半月形水池,山石構成了文房四寶
中的紙,筆,硯,墨的寓意
〇溪頭村:距離沱川約五到六公裡,有一峽谷,與臥龍谷正好相背,被稱為飛鳳峽,這
裡具備了峽谷中的一切元素:瀑布,水潭,岩壁,樹林,因它的未開發,適合探險,溯
溪等戶外運動
〇察關水口?:祭酒橋成了婺源的代言物,在許多婺源的宣傳畫冊,電視節目中,它是
作為封面推出的,但很多人並不知它隱藏在何處,正因為它處在深山中,增添了它的野
趣。
清華鎮周邊游:清華老街、雙河村、黃家村、長灘、樟村木橋、菊徑?、(嚴田古樟)
〇清華老街:這條街曾經是婺北最重要的一條商業街,留下的古跡眾多,可以沿著下街
走到上街,彩虹橋就位於上街,當地人稱它為上街橋,不要買門票,只是遠遠的看一下
拍照片就可,而且遠看的效果比近看要好。
〇彩虹橋:初建於宋代,以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名。橋長140米,橋面
寬3.1米,四墩五孔,由11座廊亭組建而成,木板鋪設橋面,木椽青瓦結頂,廊亭兩側
有欄杆和坐凳,供行人觀賞憩息。
〇 “從”字木橋:位於清華鎮大橋旁邊,很獨特的“從”字型木橋,現在已經很少見
了。
〇長灘村:位於縣城到清華的途中,離清華五公裡,走進村莊到河對岸來欣賞村莊的秀
美
〇黃家村:離清華鎮二公裡,村邊有一個沙洲,把河流分成了兩半,通過兩座木板橋把
這沙洲與兩岸連通,在這沙洲上分布著的一大片最美的生態林。樹林內清華水庫離鎮區
約五公裡,這裡是去大鄣山,靈岩洞等方向的必經之地。
〇菊徑村?:環島型的村莊,看了菊徑村,你會對婺源村落選址的風水學說有了一定的
了解,四面環山,三面環水,聚族而居。開通公路的時候,為了不破壞村莊的風水,特
意繞了這麼大的一個弧線。站在高處看這村莊,就像有人把村莊當成了積木,特意搭成
這個模樣
〇樟村:樟村離清華九公裡,這個村莊最大的亮點就是村後山邊茂密的樹林,河邊有大
片的草地,在這青山綠水之中有長長的木板橋,河邊的草地上牛群在優閑地吃草,河裡
面漁人們在放網捕魚,這一片風光被稱為“田園牧歌式的鄉村”。
〇嚴田:是婺源保留最完好的一個村莊水口。婺源的村莊多依山傍水,對村口的建設
十分的重視,多建橋種樹,這裡有婺源最大,最老的古樟樹,有一千六百余年了。在這
裡可以體會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樂趣。周潤發在07年和08年二次到婺源,都選擇了在
這裡留宿。
三、婺源美食:
〇糊豆腐 ——特點:色香味齊全,常作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
〇粉蒸菜 ——特點:味道不同於鍋炒,香醇可口,為傳統地方菜。
〇粉蒸肉 ——特點:肉香味醇,常吃不膩。
〇粉蒸魚 ——特點:魚肉起絲狀,鮮嫩味美。
〇清燉荷包鯉魚—— 特點:紅艷之色不變,魚肉嫩而湯味鮮,壯陽補腎,
〇營養豐富清燉甲魚——特點:香味誘人,肉湯鮮美,蛋白質豐富,滋陰養血。
四、其它信息
〇包車價格一般最低的140元高的200元以上。
〇通票(180元)所含景區:大鄣山臥龍谷、 江灣、靈岩洞、文公山、李坑、彩虹橋、
曉起、思溪延村、汪口、百柱宗祠、江嶺、洪村、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