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紀行》之三悉尼探勝

作者: sunmg

導讀從黃金海岸到悉尼,空中航程679公裡,坐上飛機,一個小時就到了。悉尼是新南威爾士洲的首府,新南威爾士洲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面積有80萬平方公裡,占澳大利亞全部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一。富饒的沿海地帶有澳大利亞最好的牧場,1900公裡長的海岸線上有許多白色的沙灘、平靜的港灣和濃密的熱帶雨林。新南威爾士的內陸是沙漠,雪山,牧羊場,還有淘金時代留下的沉 ...

從黃金海岸到悉尼,空中航程679公裡,坐上飛機,一個小時就到了。悉尼是新南威爾士洲的首府,新南威爾士洲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面積有80萬平方公裡,占澳大利亞全部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一。富饒的沿海地帶有澳大利亞最好的牧場,1900公裡長的海岸線上有許多白色的沙灘、平靜的港灣和濃密的熱帶雨林。新南威爾士的內陸是沙漠,雪山,牧羊場,還有淘金時代留下的沉睡的村莊和鬼城。除了首府悉尼,新南威爾士還有許多小城市。

悉尼是澳洲最大、最繁榮的工商業大都市,也是澳大利亞的發祥之地。現在的悉尼,人口有三百七十多萬,約占澳大利亞全國人口的20%多,其中華人移民已達20萬人。悉尼不但有波光閃耀、白帆逐浪的海港,細膩迷人的海灘和陽光充沛的地中海氣候,還有佳木秀麗的城市街道,更有令悉尼人自豪的當今世界建築藝術經典——悉尼歌劇院、悉尼塔和海港大橋。

悉尼港灣

出國以來的第一個雨天,恰是在風光旖旎的悉尼。上午出門去悉尼歌劇院( SYDNEY OPERA HOUSE )時,正逢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牛毛細雨。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位於該市北部悉尼灣的貝奈龍廣場( BENNELONG PT),東邊毗鄰皇家植物園,北臨悉尼灣,西對岸是1932年建造的、全長505米、高134米的悉尼港灣大橋(SYDNEY HARBOUR BRIDGE)。站在任何一個角度看,面對的任何一個入口就像一個張開的貝殼,整個建築就像一組貝殼復蓋在海島上。這座劇院由著名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明設計,於1959年3月動工。1973年建成,耗資1.02億澳元,被譽為世界第一流建築,不惟造型奇特,風格高雅,環境優美,而且在采光、音響效果等方面也棋高一籌,難怪人見人贊,稱為美的享受、悉尼的像征。贊嘆之余,人人冒雨留影,盡管細雨迷蒙,背景暗淡,但誰也不肯舍棄這一難得的享受。

在皇家植物園(THEROYAL BOTANIC GARDENS)稍事停留後,即驅車去老石城( THE ROCKS ),尋覓當年開拓悉尼先驅者的蹤跡。據介紹,澳洲原是英國流放罪犯的“西伯利亞”,經過許多年的開拓慢慢成為冒險家的樂園。1770年,庫克船長指揮“奮進”號從悉尼灣經過,就宣布這塊土地屬於英國皇家所有,取名新南威爾士。差不多二十年後的1788年,在ARTHUR PHILIP船長的指揮下,第一批歐洲移民就在這兒落腳。在長達百多年的殖民時代,來自英、加、印等國的移民最早都是從悉尼開始他們的事業的。他們草創的悉尼漸漸成為一個古老的新生城市,維多利亞時代建造的街道、教堂、市政廳留下了昔日的繁華。澳洲人(當然包含大量的歐洲移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建成了澳大利亞這個統一國家,悉尼也由一個小小的狄克遜港變成了一個文明繁榮、極具都市魅力的大型城市。在老石城,殘留著先驅者當年披荊斬棘的痕跡,保留著先驅者當年居住的住宅,在先驅們當年勞作的碼頭上,保留著一段約一公裡長的崎嶇不平路供人憑吊。據導游介紹,這才是真正的悉尼,真正的悉尼村。按照澳政府的規定,百年以上的建築不能改變外形,盡管歲月更替,古風猶存。近年來由於懷舊者的蜂湧而至,這些老式房屋的價格不斷攀升,二室一廳的平房居然漲到50萬澳元(折合人民幣270萬元)。

過老石城,沿海而行,即到了柯克灣(THECOOCKLE BAY),據說這就是當年柯克船長泊舟的沼澤之地。那些掩映在綠蔭叢中的梯階式建築群即是著名的情人角(DAILING HARBOUR),情人角何以得名,當地人也難以解釋,只是這兒的風光特別秀麗,環境較為寧靜,娛樂設施較多而已。我們是在九十年代的報刊上知道情人角這個地方,顧名思義,總感到有那麼一點神秘,那麼一種浪漫,不知是文章作者的故弄玄虛,還是英語漢譯的詼諧技巧,在人們頭腦中總留下了那麼一種遐思綺想,現在身臨其境倒真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點莫明其妙了。情人角(當地華人卻稱之為達令港)是悉尼舉行慶典活動的地方,也是一個現代化的港口,區內有兩百多家商店,還有許多世界級的游覽勝地,諸如澳大利亞國家海洋博物館、松下Imax劇院、中國花園、Powerhouse博物館及世嘉世界。我們走進了中國花園,見到的是一個花的海洋,萬紫千紅,爭艷鬥妍;江南的小橋流水,蘇揚的亭台樓閣,移植在遠國他鄉的土地上,更使我們感受到彌漫著芬芳的溫馨。在柯克灣下船作悉尼水上游,在船上看悉尼灣二岸風光另有一番風味:悉尼大橋渾似蛟龍出水橫跨海峽,雄偉壯觀;歌劇院如蘑菇浮出海面,秀麗嫵媚;雨後的陽光下二岸建築更顯得端莊典雅,水面上白帆點點,生機盎然。

雙水灣( DOUBLE BAY )在悉尼的東郊,是悉尼最先殖民化的地方。雙海灣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原來是由KELTIE海灣和BLACKBURN海灣組成的,那裡的建築充滿了地中海城鎮的氣氛。在雙水灣鳥瞰悉尼全景,可以增加對悉尼的了解。悉尼城內多為中世紀的古建築,道路也不見得寬廣,如果乘坐高架車環游全城,見到的只是沉浸在綠色海洋中的古老城堡;在雙水灣看悉尼,見到的是一個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城內城外建築風格迥異,或許這正是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的像征。

蘭山

蘭山( BLUE MOUNTAIN )西距悉尼市104公裡(65英裡)。蘭山的得名源於滿山的桉樹,由於桉葉時時散發出濃郁的芬芳,由於陽光的折射,這種芬芳的揮發性蒸氣使蘭山籠罩在蘭色的氳氤中,不僅山坡上有一層隱隱的蘭色煙霧,就連天空中也蒸騰著蘭色的瑞靄。蘭山的最高峰維多利亞山高1111米,因為很荒涼,至今仍是一座未被征服的原始山林。從蘭山國家公園(Mountains National Park)邊上的了望塔遠眺,只見黛蘭色的山嶺層巒疊嶂,一直消失在天際。近望,滿眼懸崖絕壁,巍然屹立;飛瀑流湍,暄瀉而下,溶入郁郁蔥蔥的林海,或跌進聳峙的溝壑之中。在這蔚蘭的天空、清新的空氣、縹渺的山霧構成的山谷大舞台上,特色分明的四季輪流上演不同色調的大戲。對於只知雨季和旱季的澳大利亞人來說,蘭山就顯得四季格外分明了。因此他們常來這裡躲避海岸邊的三伏。蘭山的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魅力,悉尼人很喜歡到宜人的小旅店過周末。蜿蜒在巨石,沙岩,瀑布,茂盛的桉樹林和蕨木林之間的深深的峽谷使得這一地區成為遠足和閑逛的理想之地。蘭山是澳大利亞著名的風景區和遠足地。春天和秋天滿山遍野開滿了野花,有許多花節。遠足可以一直走到JENOLAN山洞。

蘭山最著名的風景要數三姊妹峰,丹崖映照著蘭天,別有一種神韻。蘭山最富情趣的是乘坐纜車到半山游。纜車的軌道依山而建,道長419米,海拔高程225米,坡度為52度,乘車下山真有點驚心動魄,車上的小學生們不時發出一陣陣驚叫聲。到半山,沿著落葉襯墊的山間小路,穿越在蔥郁的密林中,觀瀑布,賞野花,還有許多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在一條溪流的上游,有一種"懸掛沼澤",而在一些懸崖絕壁突出的岩面上,卻奇跡般生長著只有這一地區才有的樹木。在這個深山“花園”裡還可以看到黃尾黑身的美冠鸚鵡、國王鸚鵡、深紅的錦鸚、成群的gang。空氣是那麼清新,心情是那麼悠閑,真有一點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味了。2:00離開蘭山去坎培拉, 320公裡的行程盡是丘陵起伏,但澳大利亞到處是高速公路,車行似風弛電閃,一片片碧綠的牧場掠窗而過,成群的牛羊散落其中,一幢幢風格別致的房屋,寥若晨星般地點綴在綠茵茵的大地上,難得一見的是人,每平方公裡才有2人,真有股冷冷清清尋尋覓覓的滋味。


精選遊記: 悉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