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的機場大道很漂亮,道路很寬敞,路邊種著艷麗的花草和高大的椰棗樹,路邊或白或黃的清真寺點綴在綠色的植物中。走出機場的大門,首先感受的是陽光下埃及晴朗的天空,那藍藍的顏色在我的記憶中似乎已經很遙遠很遙遠。從機場向對面望去,迎面看到的是兩個尖尖的建築物,一個是古埃及的標志物----方尖碑,另一個是近代埃及和現代埃及的標志物----清真寺的宣禮塔。方尖碑是古埃及法老時期重要的、標志性的建築,法老們通過建立方尖碑對自己歌功頌德,希望籍此流芳萬世。不僅在埃及,在巴黎的協和廣場、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廣場,都有從埃及劫掠的方尖碑的蹤影,它們似乎比埃及本土的方尖碑更經常出現在報紙、雜志的圖片上。
有人說埃及本身就是一個大的露天博物館,到處都是文物。確實埃及的文物實在太多了,多到可以由國家元首拿出四座神廟整體送給其他國家,多到可以將所有大的、重的文物隨便的放在樓內樓外,並允許游客隨意觸及,完全不是想像中承載了厚重歷史的博物館應有的樣子。當然為了防盜,圖坦卡蒙墓中出土的一些黃金珠寶類的文物還是放在玻璃櫃中。圖坦卡蒙墓的發現是一個傳奇,圖坦卡蒙珍寶館也是博物館中最吸引人們眼球的場所。圖坦卡蒙的雄獅寶座包金並鑲有寶石,椅背上雕刻的是王後為國王塗油的場景,兩側的浮雕表現了國王與王後溫情脈脈的生活場面,雕刻的手法細膩,色彩逼真,這也成為紙莎草紙畫上經常再現的一幕。座椅整體上顯得雍容華貴,歷經三千多年仍然光彩奪目。需要說明的是,墓地被發現時,除了外層的石棺,圖坦卡蒙的木乃伊放在三層人形棺內,最外兩層是木制包金,最裡一層的黃金鑲寶石。現在中間層的木制包金人形棺和圖坦卡蒙的木乃伊放在盧克索國王谷中圖坦卡蒙的墓室中展出,考古博物館中展出的是黃金棺和外層木制包金人形棺,也沒有圖坦卡蒙的木乃伊。
吉薩高地的三大金字塔,是金字塔發展的極至,是胡夫、哈夫拉、曼考拉祖孫三代所建,是古代文明七大奇跡中唯一留存於今世的。這三大金字塔的建造時間差不多在5000多年前,而在那時候,同樣是文明古國的我們,還是神話傳說中的炎黃時代,沒有文字,也沒有文物或考古發現來佐證當時的文明。所以也就難怪老外的考古學家們並不認可我們的五千年的文明史,他們只認可公元前1700年左右建立的商朝是中國古代的第一個王朝。從高地下來,我們來到了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前。眼前的這只獅身人面的神獸在哈夫拉金字塔前已經默默地頓坐了4000多年,它曾經被黃沙埋沒了幾個世紀,直到圖特摩斯四世在夢中聽到了它的呼喚後,掃清黃沙,才使它重見天日。當然,它也履行了它的諾言,使圖特摩斯四世登上了法老的寶座。
阿斯旺(Aswan)瀕臨尼羅河,是阿斯旺省首府,據說也是埃及街道最清潔、最漂亮的城市。它位於埃及的最南端,是埃及與非洲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重鎮,也是通往蘇丹的門戶。它位於東南部尼羅河"第一瀑布"下的東岸,距開羅900公裡。歷史上為埃及南部通往努比亞的門戶,水運和駱駝商隊的交彙點。在古埃及時代,曾是與蘇丹、埃塞俄比亞進行貿易的中心(科普特語“阿斯旺”即“市場”之意),現為阿斯旺省行政和工商業中心。阿斯旺的尼羅河風景很美,東岸是干淨的阿斯旺市區,紅色花崗岩的建築鱗次櫛比,西岸是一片黃土高山,山上星羅棋布地點綴著一個個山洞,據說是貴族們的墳墓,尼羅河中間是大像島,島上的綠色植物郁郁蔥蔥,再加上尼羅河的蘭色的河水,紅黃藍綠形成了一幅絕佳的風景畫。
菲萊神廟是菲萊島上埃及古神廟群的統稱,其中一座最古老的尼克塔尼布二世國王神廟,建於公元前4世紀初,最大的一座神廟是伊西斯神廟,系托勒密二世費拉底尤斯國王所建,另外還有祭祀哈特爾女神的神廟和供羅馬皇帝圖拉真上島祭祀是休息的圖拉真亭。菲萊島(Philae Island)在阿斯旺以南約10公裡,位於南尼羅河中兩座水壩之間,島長450米,寬150米。被稱為"古埃及國王寶座上的明珠"的埃及古神廟群,原先就修建在這個小島上,以輝煌而奇特的建築、宏偉而生動的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話故事而聞名。
阿布辛貝勒神廟開鑿在山壁上,面向蘭色的納塞爾湖,四尊拉美西斯巨像端坐於神廟的入口處,氣勢輝宏。阿布辛貝勒神廟的建設者是被稱為千古一帝的拉美西斯二世,名為祭祀太陽神阿蒙拉神,實際上是為了自己留名千古。阿布辛貝勒神廟原來不在這裡,六十年代修建阿斯旺第二座水壩時,神廟的所在地將會被水永遠地淹沒,埃及政府為了留住這一珍貴遺產,向世界尋求幫助,全世界的科學家提出了多種方案,最終決定將神廟進行切割,然後整體搬移到原址附近、比原址高60米的地方。如果仔細看,在神廟表面仍能看出切割的痕跡。
站在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像前面,真正感覺到了自身的渺小。雖然以前我多次到過樂山大佛的腳下,為我們古代同胞的傑作喝彩。但這一次當我們面對更大的時間跨度時,我不得不為3000多年前埃及人民的智慧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