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重慶游記(1)

作者: lvyou

導讀2009-10重慶游記(1) 印像中認為重慶是個旅游大省,像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長江三峽、武隆天坑,哪一個不是聲名顯赫,但稍加了解,才知其屬於二線城市。十一出游不希望人多,所以重慶倒也符合我們的預期。前後5天時間,計劃游覽市區的紅色景點、合川釣魚城、大足石刻等,武隆天坑需要2天時間,只能留到下次;此外,重慶美食享譽全國,也是此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

2009-10重慶游記(1)

印像中認為重慶是個旅游大省,像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長江三峽、武隆天坑,哪一個不是聲名顯赫,但稍加了解,才知其屬於二線城市。十一出游不希望人多,所以重慶倒也符合我們的預期。前後5天時間,計劃游覽市區的紅色景點、合川釣魚城、大足石刻等,武隆天坑需要2天時間,只能留到下次;此外,重慶美食享譽全國,也是此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D1 10.2 北京-重慶,解放碑-羅漢寺-朝天門碼頭-洪崖洞

7:30的航班,10:00到達重慶江北機場。乘機場大巴(15元/人)至市區觀音橋班車站,上了輛公交車來到解放碑。9月份的持續高溫至今尚存,天氣非常炎熱。轉了好久,問了很多人,才找到民族路上的盛捷解放碑服務公寓 —— 因為渝中區這個半島上的路太密了,地圖上干脆就找不到民族路在哪。預定這家賓館的理由很簡單:地理位置好,且網上一致好評。我們定的是行政套房(399元,攜程預定),嶄新、干淨、寬敞、明亮、安靜、設施齊全,令LP、兒子贊不絕口;房間裡的iPod基座剛好與我們的iPod配套,晚上可以聽著MP3入睡了……

賓館往西是解放碑,往北洪崖洞,路南羅漢寺,東邊則是家樂福超市,距朝天門碼頭也不過2站路的距離,位置絕佳。收拾停當,步行到解放碑廣場 —— 重慶市區最為繁華的商業區。所有大城市的步行街都很類似,但這裡最大的不同是廣場中心矗立的解放碑。解放碑最初落成於1940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1945年抗戰勝利後重建,為“抗戰勝利紀功碑”,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為“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據介紹,解放碑曾是重慶最高的建築,不過如今早已淹沒在林立的高樓大廈間。

八一路好吃街就在解放碑往東南一個路口,走進去不遠便看到了網上推崇備至的“好又來”酸辣粉。果然名不虛傳,等粉的隊伍排了二三十米長,專門有一個服務員在隊中提前收錢發票兒,幾個賣粉的服務員更是忙得不亦樂乎。重慶小吃早已遍布全國,這東西在北京也不算新鮮,平常並不怎麼愛吃,不過這裡的粉應該不同凡響吧?等了十幾分鐘,當一碗熱乎乎的粉端在手裡,首先領教了重慶的辣 —— 太辣了,幾乎進不了嘴,然後在味道上也沒嘗出什麼特別之處,但眼前這長長的隊伍肯定有它的道理,我們不得而知。



另一個“網上名店”胖子媽鹽水鴨緊鄰好又來,同樣是人擠人,生意火爆。在排隊等粉的當兒,LP買了一把鴨胗、鴨舌之類的“串串香”來打打牙祭。與想像的不同,串串香是鹵制的而非燒烤,入口也沒有令精神為之一振的味道。奇怪了,難道是初到重慶,腸胃還沒調整過來?最後還是在前面的“小洞天美食廣場”找到了對胃口的小吃,山城小湯圓、雞絲涼面都還不錯,只是其B1層的環境和衛生狀況不盡人意。

天氣的炎熱擋不住人們的熱情,沿路游客摩肩接踵,顯得很擁擠。回賓館休息,躲過午後的炎熱,16:10再次“出洞”,來到路對面的羅漢寺。羅漢寺(門票10元)始建於北宋,清光緒年間因寺內的五百泥塑羅漢而最終定名為羅漢寺,重慶市佛教協會便設於此。1942年羅漢寺曾遭日機炸毀,但日機破壞力顯然抵不過我們的“文化大革命”,這期間五百羅漢塑像全被搗毀,直到1984年才由政府撥專款重塑。寺院很有些規模,布局緊湊,香火旺盛,五百羅漢像更是規模宏大,令人震撼。當然,如今羅漢寺的名聲遠揚自然還是緣於電影《瘋狂的石頭》,如果先看寺,再看電影,那對照是最清楚的。



從羅漢寺到朝天門碼頭不太遠,但是一段上坡路,走起來稍累。重慶有山城的美譽,一條街兩頭落差十幾米也不新鮮。據介紹,朝天門原是老重慶17座城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古渝雄關”,是古代地方官吏迎接皇帝聖旨的地方,故名朝天門。這樣看來重慶和北京一樣也是有城牆的,但舊城門早在1927年就因修建朝天門碼頭而被拆除。此處是嘉陵江與長江的交彙處,江水奇妙地明顯呈兩種顏色,嘉陵江一側是稍為清澈的綠色,而長江一側是渾濁的黃色。從大路到江邊有幾十米落差,須拾級而下。在中層找了家露天咖啡館,坐在臨江的遮陽傘下,一杯咖啡,邊喝邊賞江景,非常愜意……

見天色不早,在路邊找了趟公交車回洪崖洞,在滄白路一下車後便看到了洪崖洞的標致性雕塑。入口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屋,不過進去之後卻別有洞天。洪崖洞依山而建,是一幢高達11層的大廈,這座小屋是頂層,其底層坐落在幾十米之下的濱江路上。住南抬頭可見盛捷公寓,那又是在另一個更高的山坡上,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立體城市啊!



洪崖洞夜景非常漂亮,但最令我們期待的,還是這裡的小吃。小吃廣場在第4層,人氣極旺。豌豆涼粉、麻辣豆花、山城小湯圓、八鍋貼、豬油醪糟、老麻抄手、擔擔面……,聽過的、沒聽過的、見過的、沒見過的各種小吃,一時間令人眼花繚亂,不知從哪“開嘴”,所有的吃上一遍,只怕要幾天時間。

提示:

1. 盛捷解放碑服務公寓位於民族路108號合景大廈,強烈推薦。

2. 初到重慶,一定要來洪崖洞小吃廣場品嘗小吃。這裡也有炒菜,但質次價高,不推薦。特別推薦“毛涼粉”(巴渝劇院旁)的涼粉和豆花,非常回味。

D2 10.3合川釣魚城

賓館只提供一份免費早餐,不過在重慶似乎最不用愁的就是“吃”了,樓下就有好幾家小店。在街對面路口的小鋪見到一種名為“鋪蓋面”的小吃,大餅一樣的面片,直接下鍋煮成湯面,真有想像力!一碗面下肚,早點也就搞定了。

天氣預報這兩天有雨,原計劃今天參觀大足石刻的,但這是重量級景點,雨天肯定影響游覽質量,於是調整一下行程,改道合川釣魚城。打車來到菜園壩汽車站,不巧上一班(8:50)發往合川的大巴剛走,只買到9:40的車票(29元/人)。准時發車,乘客大約坐了三分之二,基本上都是當地走親訪友的,除了我們三口好像再沒有游客。釣魚城景點並不知名,攜程上雖然將其評為四星,但鮮見網友的游記。有相當長的一段日子,CCTV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中都在播放釣魚城的廣告。在初步了解其歷史之後,引發了我們極大的興趣,因為我們喜歡歷史!

合川大致位於重慶西北方向,距離約70公裡。一個多小時的行車,11:00到達塔耳門廣場的合川客運中心站(當地人稱“老客運站”,相對於新客運站而言)。像是到了新城市,盡管合川只是重慶的一個區。周邊顯得非常繁華,但衛生狀況不太好,感覺有些髒亂。網友介紹的開住釣魚城景區的11路現已改為111路,車站就在與廣場一街之隔的交通街上。我們還未找到車站,但打到了一輛出租,15元送到景區(打表價10元,但景區位於市郊,通常收15元)。司機老哥人挺不錯,見我們是來旅游的,還介紹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跨過嘉陵江大橋,不多時車子轉上山道,11:30來到釣魚城景區(門票60元)。釣魚城位於嘉陵江南岸的釣魚山上,占地僅2.5平方公裡。因山上有一塊平整巨石,傳說有一巨神於此釣嘉陵江中之魚,以解一方百姓飢饉,山由此得名。早在唐代,合州(即現在的合川)名僧石頭和尚就在釣魚山上修建了護國寺和懸空臥佛、千佛石窟等摩崖造像。到了南宋晚期,宋蒙(元)戰爭爆發,1243年宋軍在釣魚山築城,釣魚城因而得名。此地曾是宋蒙(元)戰爭的重要戰場,門票上這樣寫著:是國內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戰場遺址……,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樹立了“延續宋祚、緩解歐亞戰禍、阻止蒙古向非洲擴張”的不朽豐碑!

小小一座釣魚城,為什麼竟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1206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之後三子窩闊台繼位,更是橫掃歐亞大陸,這期間政權相對穩定;但到了其孫子輩,便出現了汗位之爭。查了下資料,成吉思汗祖孫三代關系如下(*表示為汗):

成吉思汗* — 術赤(長子)、察合台(次子)、窩闊台*(三子)、拖雷(四子)

術 赤 — 拔 都(子)

窩闊台* — 貴 由*(子)

拖 雷 — 蒙 哥*(長子)、忽必烈*(四子)、旭烈兀(六子)、阿裡不哥(七子)

貴由繼承了老爸窩闊台的汗位,但幾年後突然暴死,蒙哥就此奪得了政權,使大汗之位從窩闊台系轉到了拖雷系。

1258年春,蒙哥汗在完成了對南宋的戰略包圍後,親率七萬蒙軍主力攻擊四川。在短短的10個月間,成都及川西北府州俱被蒙軍占領。1259年2月,蒙哥率軍開始向釣魚城大舉進攻。7月,在向釣魚城內城發起進攻時,蒙哥被飛丸擊中,崩於釣魚山。蒙哥之死使大蒙古國出現了權力真空,征蜀大軍只好退出四川,正在進攻荊鄂(今湖北武昌)的忽必烈也於年底北還,而遠在西亞已占領了大馬士革,正准備向非洲進軍的旭烈兀也匆忙回師。忽必烈先於留守漠北的阿裡不哥繼承汗位,蒙古貴族集團從此陷入了長期的內戰。釣魚城此戰削弱了蒙古進攻南宋和向歐洲擴張的力量,改變了世界格局,因而被中外歷史學家譽為“上帝折鞭之處”。

1271年,忽必烈政權趨於穩定,並建立了元朝。隨著南宋的覆滅,元的大量兵力逐漸轉向西南戰場。直到1279年,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守將王立以不殺城中一人為條件,開城投降,自此結束了釣魚城36年抵抗戰爭的光榮歷程。

從公元1243年到1279年,合州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玨等的率領下,憑藉釣魚城天險,浴血奮戰,歷經大小戰鬥200余次,創造了釣魚城36年攻防戰爭這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跡。

蒙古在開疆拓土的幾十年裡,對於曾經抵抗而被攻陷的城池多會實施屠城政策,許多民族就此消失,像我國的黨項(西夏)、契丹(遼、西遼)等。蒙哥含恨而死,去世前更是留下了屠(釣魚)城遺詔。釣魚城最終能有一個和平的結局,多少令後人欣慰。

游客不多,景區幽靜,如世外桃源,很難想像七百多年前那場曠日持久、驚心動魄的戰爭就發生於此。穿過古軍營山莊,首先來到新東門護城牆,站在馬道上,山下寬闊的嘉陵江一覽無余,當真易守難攻!今天霧較重,甚至難見江面,腳下有一條小路蜿蜒至遠遠的江邊。不遠處是一座炮台,據說當年蒙哥就是在對面的一座名為“腦頂坪”的小山包上中彈身亡的,不過因霧氣遮擋,根本無法看到腦頂坪所在。其實關於蒙哥中彈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被火炮擊中,另一說是被拋石機的石彈擊中。城牆內的平地有一處農家樂,水磨豆花的牌子勾人食欲,很多游客正圍坐在露天一張張小桌邊吃午飯,那種感覺會很不錯。



護國門和護國寺是城中的重要景點,與此處呈三點一線。護國門在距新東門不遠的地方靜靜矗立。不但是要塞天險,而且景色也很漂亮,左近有眾多的摩崖石刻。護國寺現已改為歷史博物館,其中詳細介紹了釣魚城令“上帝折鞭”的那段歷史。寺院古樸素雅,寺外的石牌樓建於明代,內外遙相呼應。

寺院邊門外的空場上有一片茶座,並不在意是否消費,游客可隨意坐下休息。十一期間,景區不擠不鬧,也沒有商業味道,感覺非常舒服。每人吃了一碗雞絲涼面(5元),稍事休息,繼續旅程。護國寺旁邊便是因其而得山名和城名的“平整巨石” —— 釣魚台,再往前經過臥佛岩-千佛崖-三聖岩,一路石刻連綿,雖歷經幾百上千年,但基本保存完好。





不覺來到“九口鍋遺址”。所謂“九口鍋”,實際上是一塊天然平整巨石之上若干大小不等的圓形天然水窪,據考證這是我國最早的兵工廠遺址,宋軍當年曾在此制造兵器、火藥。天上開始飄起細雨,看來重慶的天氣預報還是有點准。下了九口鍋巨石,在一個岔路口看到了“王堅紀功碑”,王堅即戰爭期間第一任守城大將。石碑已殘破不堪,一片凄涼景像。他們是被後人遺忘的民族英雄,功比同代的文天祥。



雨越來越大,我們加緊步伐,沿跑馬道回返,13:50回到入口。今天運氣還算不錯,這雨也沒怎麼耽誤游玩。打車回城是沒什麼指望了,因為根本沒有車。售票亭旁邊111路車站的候車棚正好躲雨,不然時間長了肯定會成落湯雞,盡管身上帶著傘。不一會兒車子來了(2.5元/人),20多分鐘後回到塔耳門廣場,然而路上雨又停了。

雨後的合川街道濕漉漉的,廣場更顯得髒亂,於是取消了逛街的念頭,買了些當地特產合川桃片 —— 這裡可是最正宗的桃片出產地呀,坐上15:00的班車(26元/人)回重慶。

16:30到達菜園壩車站。晚上再去洪崖洞繼續昨日未完之“吃”業。重慶顯然也下了雨,感覺比先前涼快了許多,而洪崖洞的食客也少了許多。先在“毛涼粉”再吃涼粉、豆花,然後到很有名氣小天鵝火鍋店准備吃火鍋大餐。可這家生意實在太好,排隊等位已在20號開外了。小吃城裡也有多家經營炒菜的小店,只是無食客光顧。我們隨便找了一家,點了牛蛙、雞塊,卻發現量少味差,實在上當。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那邊排大隊,這邊沒有人,其實已然說明問題,我們卻還往槍口上撞。看來小吃才是硬道理,於是亡羊補牢,最後總算滿意而歸。

提示:釣魚城門票背圖



整理於 2010-1-5


精選遊記: 重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