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映在叢林中的天堂,Angkor—5—柬埔寨之暹粒,向往中的5粒玉米塔(下)——2010年7月21日
11:10回到酒店,12:00取了行李,搬家到老市場旁邊的一家叫Mandalayinn的Gh,地址:Psar Krohm street(Bbu.st.) Near old market Siem Reap Cambodia。電話:855-63-761662、92-865356,傳真:855-63-761163,郵箱:reservation@mandalayinn.com,網址:www.mandalayinn.com。
房間就這麼大的
洗手間
走廊,我住在4樓,相當於普通公房的6樓,沒有電梯,要自己扛著行李上下的哦。
樓梯,還是有點小情調的,每層樓面的裝飾也稍有變化。
大堂,可以在這裡用公共電腦上網,經常看見老外泡在這裡,我是沒有這個興趣的啦,每天回來都很灑渡的,不如窩在一邊寫提綱。
花園,大堂的門在後面的白牆旁邊,進入大堂是要脫鞋的,好像東南亞都這樣,主要是屋子裡面也沒有啥灰,反而很干淨,可以用纖塵不染來形容的,真的就是這樣的,也沒見服務生怎麼打掃。早上剛下好雨,近處的餐桌用布遮著。
接待,每天進門出門的時候,前台負責接待的2個男孩子都會向我問好,雖然那個英語的說法很是一個糾結,他們也會努力和我說中文,雖然那個也就是諸如:你好、今天過得好嗎、謝謝之類的幾句話,但是他們很希望能夠糾正他們的發音,非常努力的人。
GH門口的馬路,看見左邊的Naga雕塑就能找到回家的方向,我試過,和人說在一個幾條Naga雕像的旁邊,別人就能明白,這點很重要,如果你要自己回住地,就要找到簡單並醒目的標志。老市場就在圖片中間,紅色的屋頂的那些建築物,很近的吧,大概5分鐘這樣吧。
一個雙人房間18$/天,住3天,16/2*3=24$。
放好行李,轉到高棉廚房中飯,這次不敢吃shark了,直接和服務生說要了罐可樂,還居然沒有百事可樂。4.5$
這盤菜,牛肉炒蔬菜,這個牛肉啊,老是老得淶,可以把我牙齒拽掉,怎麼會有噶老的牛肉啊???是刀工的問題嗎???一腦門子的問號,後來我才明白的,為啥這裡的牛肉會噶老的,且看以後的————
轉悠老市場,穿過買菜的和一堆栩栩如生的豬頭,找到專門賣小商品的店鋪
這家店是姐妹兩個看店,還有一個兄弟,我是沒有遇到過,根據我的觀察,柬埔寨男性一般從事tutu車司機或者出租車司機,後者比較少,馬路上一般是叫不到的,要酒店叫才能有機會坐到,車況一般,大概都是二手車,一輛2000$就可以買了。女性一般13、14就結婚了,基本上從事小生意的比較多,而且這裡的孩子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 學校裡面只上半天課,中午就放掉了,孩子們大多要幫忙家裡做點生意或者照顧更小的弟妹。柬埔寨現在大致有高校16所高等學府,其中公立9所,私立7所。公立院校有皇家金邊大學、皇家農業大學、皇家藝術大學、醫科大學、柬埔寨技術學院等。私立學院有華盛頓大學、技術與管理學院、柬埔寨國際學院、管理與法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柬埔寨高教實行國家計劃性統一管理,畢業生由政府統一安排工作,受政府經濟影響,招生人數不多,反而我覺得佛學院的人數就比較多了,僧侶在佛學院學習,通過相關的考試答辯,最終可以獲得博士學位。
圖片中左邊的是妹妹,右邊瘦瘦的是姐姐,姐姐很早就結婚了,具體啥時候我沒有問,現在已經有2個小孩了。
可以看得出,最多的是圍巾。
柬埔寨的布料大致有:
柬埔寨絲綢“庫羅納特-索-豪魯”,它的美感和藝術性之高,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屬於高水平的,豪魯是花紋布的意思。披當:用於制作“松波特”的布。帕姆恩:指下擺帶有花紋的絲綢裙用布,是作為王宮中的正裝由宮中的人所穿著。森,用棉線(或者化纖)織成,與帕姆恩相同,在下擺處設計有花紋,帕姆恩通常使用於正式場合,與之相對,森主要用於平常的穿著。紗籠,是在自己家中很隨意的時候,作為室內穿著的貼身卷腰群使用的布料。筒裙,和紗籠式樣相同,唯一的區別是筒裙可以在公開場合穿,紗籠只能在家穿。格羅麻 Kalama,柬埔寨式的圍巾,中文翻譯為“水布”,非常的風涼。鳳尾裙,又稱插尾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服裝,男女都可以穿用,一般正是場合使用,特別是喜慶或重大慶典時穿,用料質地良好。
我買了一些作為手信:圍巾8條2$*8=16$;手鐲2$*2=4$;皮夾8個14$;褲子silk的3條25$,格羅麻的1條5$,一共64$;小零錢夾3$*2條=6$;依雲:2$。
回去休息咯,正午的陽光太強烈,會曬傷的,就是用了防曬霜,每過2小時補也是沒有用的,唯一的辦法,在正午出門就要把自己裹得和蒙面大盜一樣,呵呵——我試過的,被rady嘲笑的伐————
15:00出門,15:20~16:45,吳哥寺,Angkor Wat
建造於12世紀,屬於印度教神廟,這裡供奉著印度教的大神毗濕奴,有人認為這裡也作為蘇利耶跋摩國王(1112-1152)的陵墓。
神奇的地方,看天上的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連接到玉米塔的頂端,人造的須彌山,代表了宇宙的中心。
吳哥寺又叫小吳哥(與“大吳哥”通王城相對而言),吳哥古跡中最大、保存得最好、知名度最高的建築,它因宏大的規模、完美的對稱、均衡的比例、精致的浮雕被稱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觀之一。柬埔寨國旗上的三塔即是吳哥寺的正面像。
吳哥寺是吳哥時代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主殿占地4萬平方米,主塔高6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吳哥寺遵循金剛寶座塔形式,三層平台上聳立著五座蓮花塔,整座建築充滿向心力和向上的動勢。根據印度教的傳統,寺廟越高越好,最好能建在山頂上(如巴肯山),像吳哥寺這樣建在平地上,就要造一座盡可能高的高台。巴戎寺同樣屬於這種“人造山”形式。
再貼一張,同樣的場景,注意看後面的雲,風起雲湧是不是指這樣子的?
吳哥寺是吳哥古跡中規模最大的,無疑也是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廟宇,人們普遍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之一,是靈性與對稱的完美結合,是人類獻給他們所信仰的神的一份永恆的禮物。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廟,當年修建它大概是為了用來保存蘇利耶跋摩二世遺骨的寺廟,這位信仰印度教的國王,死後將遺骨安放於此以表達對神靈的敬意。
這部分建築被稱為藏經閣或者圖書館
很多地方在修繕,中央的5粒玉米塔是不讓上去的。
干枯的水池
另一張讓我很喜歡的照片,光線透過這些精美的窗欞,仿佛時間就此凝固了。
過道上都是這些光與影的線條,踏著這些默默述說往事的線條,前行,濃縮的歷史就在這裡無聲無息的陪伴著游人,日復一日。
吳哥寺的牆壁上布滿了精美的浮雕,使得整座建築更為華麗。底層雕塑以連環畫的形式講述印度教神話故事。二層以各種宗教圖案為主,跳舞的仙女阿蔔娑羅(Apsara)的形像是游客最喜歡合影的明星。
吳哥古跡的各個寺廟內有數千個阿蔔娑羅雕像,其中吳哥寺和女王宮數量最多,雕塑也最精美,這裡的還只是淺浮雕,後來到女王宮看見的都是3D立體雕刻的,那就不僅僅是精美了。
沿著石板橋跨過190米寬的護城河,由西門(正門)進入吳哥寺。外院牆西面的中段為一條200多米長的長廊,雖然是外圍建築,但同樣裝飾著浮雕。正中的門樓內有一座3米多高的毗濕奴雕像,未婚夫婦們經常來這裡祈求好運。
外院與內院的正門間有一條寬闊的青石板路相連,石板路的兩側有半人高的石欄杆,走到盡頭時你會發現這是七頭神蛇納迦(Naga)的身體。道路兩側廣闊的空地上曾經布滿了平民居住的草木房屋,現在已經毫無蹤跡可尋了,只剩下兩座對稱分布的藏經樓和兩個方形水池。人們喜歡在北側的荷花池前看日出,因為南側的通常沒有水。
在所有的吳哥寺廟中,吳哥窟與眾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吳哥窟面向西方。西方像征著死亡,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吳哥窟最初是作為一座墳墓而存在的,寺內的浮雕證實這種觀點,浮雕是按照逆時針順序設計的,這顯然是借鑒了印度葬禮中的元素。進入內院後,是吳哥寺建築的主體部分,和一個三層的平台。
第一層:最下面一層平台周遭長800米的回廊布滿講述宗教故事的浮雕。從西門入口開始逆時針行進,看到的分別是:(西)決戰俱盧之野-黑天舉起牛增山-猴王波林之死-; (南)蘇利耶跋摩二世軍隊-閻摩審判-;(東)攪拌乳海-(大像門)-毗濕奴戰勝群魔-;(北)黑天與魔王班那-神魔之戰-;(西)楞枷之戰
壁畫回廊
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以千佛廊連接,以前曾經供奉著幾百尊佛像,但盜毀嚴重,剩下的也有很多都殘缺了。
第二層:第二層平台比第一層高7米,周長約430米。這一層的浮雕與第一層相比較多裝飾意味,如仙女阿蔔娑羅雕像、蓮花蓓蕾等形像。
第三層:呈正方形,邊長75米。這是神廟的最高層,四座小塔拱衛中央主塔,像征著諸神居住的聖地須彌山。通向主塔的台階被稱為“天堂階梯”,高13米,幾乎與地面垂直,攀登時必須手腳並用,信徒以此體會天堂之路的艱辛,表達無限虔誠。
1973年,一名法國女游客在攀登中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余捐資在西面台階一側修造了扶手。從此這一側階梯也被稱作“愛情階梯”。
吳哥窟的眾多像征意義:吳哥窟的空間尺寸與古代印度教中4個時代的長度相對應,人們通過引道進入主入口,穿過庭院,最後到達曾經存放著毗濕奴神像的主塔,這一過程暗示著回到了創造宇宙的第一個時代。吳哥窟是一個空間的宇宙模型,中心塔是須彌山 Mt Meru,周圍一些小山峰,依次以陸地和海洋作為界限,七頭蛇Naga 像征著人類通往神的住所的彩虹橋。
16:45~18:35,巴肯山,巴肯寺Phnom Bakheng
建造於9-10世紀,屬於印度教寺院,供奉著濕婆大神。
上山就用了20分鐘,這裡是附近唯一的制高點,所以在這裡看日落的人非常多。
山腳下神牛的造像,有專人供香的。
巴肯寺,建在巴肯山頂,體現了當時高棉人對山的崇拜。這座像征著整個宇宙的建築,設計上充滿了像征符號:7層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層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層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個月相的108天;33塔:從每一面的中軸線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須彌山上的33位神祗。
印度女子
看日落的人們
這2個男孩和上面2個女孩是一家人,我數了一下,這家一共大大小小的7個小孩,呵呵——
今天雲層太厚,想要那種晚霞染滿天空的日落是不可能了。
忽然在右邊的石頭遮蓋的地方,發現了一朵奇怪的雲
這朵雲非常像印度教神話中被天神欺騙了的阿修羅中只有一個叫羅睺的,喝到了從乳海中生成的長生不老藥,不過,他只把藥喝到喉嚨,就被太陽神和月亮神發現,驚動來了毗濕奴大神,毗濕奴砍掉了羅睺的頭,但是羅睺的喉嚨以上是長生不死的,他的頭就一直在天上找太陽和月亮報仇,每次吞掉了太陽和月亮,又會從喉嚨口掉出來,這就是日蝕和月蝕。也有點像中國神話傳說,“誇父追日”中的誇父。
所以我說在吳哥的古跡中,有神靈在隱居著呢————
晚飯是和一對網友一起吃的,還記得杭州外婆家的一堆人吧,就是這其中的2個,coco和Jeffrey,後面的2天我們將一起玩。
Dead fish,這家店布置的不錯,專做泰國菜,是LP上介紹的,不過,我吃下來也不怎麼地。
最好坐在2樓,全部是這種座位,要脫鞋的,而且還有阿蔔娑羅仙女舞蹈的表演,8點開始,大概表演5分鐘,休息半小時後再有5分鐘的表演,表演結束後我給了熱烈的掌聲,和表示尊敬的合十禮。
要了一個泰式的咖喱湯,配著飯吃,馬馬虎虎,5.5 $
吃了飯晃點到blue買面包
blue有shark的,但是我不敢吃,單看她放果粒的樣子,我就算了吧。
看我在牆上發現了什麼。
發現酸奶,那叫一個酸啊,不過很厚重,正點極了。面包和酸奶,2$
依雲4$
攪拌乳海的故事:
天神、阿修羅、乾達婆和阿蔔娑羅聚會在須彌山上,就疾病和衰老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天神與阿修羅達成協議,一起攪拌大海,得到永生藥劑時,大家平均分配。
他們決定用蛇王瓦蘇基來代替繩子,以曼多羅山做攪拌棒,請求把世界馱在自己背上的龜王沉到海底,以便當做攪拌棒曼多羅山的支撐點。阿修羅抓住蛇頭,天神抓住蛇尾,他們一直攪拌了數百年時間。
阿修羅和天神們不知疲倦的轉動攪拌棒,海水經過反復攪拌,開始變成奶。海面上出現了新的寶物和神:美麗的幸福女神拉克什米,成為毗濕奴的妻子;阿蔔娑羅中最美麗的仙女蘭跋;酒神;白馬烏蔡什羅婆,被天神因陀羅收養;魔石考斯圖跋;白像伊羅婆陀,是因陀羅的坐騎;神醫檀般陀裡,他手裡拿著盛滿長生不老藥的貴重酒碗。
隨後海水中出現了劇毒物質,濕婆為了拯救宇宙,將這些劇毒吞了下去,由於毒性太大,濕婆的脖子都燒青了,從此濕婆又稱為尼拉坎陀,意思是青頸。
毗濕奴大神化身一美女從阿修羅手中搶過酒碗,遠走高飛,並食用這些藥劑。阿修羅中只有羅睺知道這事,他扮作天神,剛接近酒碗,被太陽神和月亮神發現,揭穿了他,毗濕奴大怒,看下來羅睺的頭,由於羅睺已經吞下藥劑,剛到喉嚨,所以羅睺的頭得以長生不老,留在了天上,他對太陽和月亮極度仇視,常常追逐他們,並抓住他們吞食他們,這就是日蝕或月蝕,羅睺的尾巴有時候也以彗星的形式出現在天空。
阿修羅和天神之間,為了長生不老藥爆發了最殘酷的戰爭,阿修羅戰敗,撤退到地下和海底,天神們獲得勝利,將盛滿了藥劑的碗交給了達摩之子那羅保管。
抱歉,這裡只允許添加10張照片,看照片請到http://916682107.qzone.***/
費用:
椰子:0.75$
GH住宿:24$
中飯:4.5$
老市場:64$+6$=70$
依雲:2$+4$=6$
晚餐:5.5$
面包和酸奶:2$
小計:1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