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
蘇州園林中最具特色的要數拙政園、獅子林和留園,蘇州景點中著名的還有寒山寺,因《楓橋夜泊》而名揚天下。
用半天時間,我們參觀了“四大名園”之一:拙政園(另三園是頤和園、避暑山莊、留園)
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還鄉後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名取自西晉潘岳的《閑居賦》:“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拙政園,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布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獨到,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拙政園,為許多在歷史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有江南文豪錢牧齋和愛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寧籍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之遴;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女婿;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柳亞子在園內辦過"社會教育學院",《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織也曾住在拙政園內。
欣賞園林之美,須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記得多年前一個細雨菲菲的春日,曾經來到這裡,當時人跡不多,只覺得設計精巧,移步換景,處處是景,美不勝收。
而這回於夏日艷陽下、人流擁擠中,帶著孩子們到此一游,感覺景色遜色許多。
拙政園旁邊的特色商品和美食街,倒值得一逛。
其實,旅行的意義,看的不僅是風景,更因遇見不同的人和事,而品味不同的心情。景致不變,心境不同,感受大不相同。
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活得多長多風光,而是真實和精彩。
人的一生,縱如白駒過隙,總要留下些什麼。順其自然,積極應對,用達觀的心情去面對境遇種種,體驗和品味不同的人生意境。
拙政園對面就是蘇州博物館,免費開放。
2001年建成的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者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設計結合傳統的蘇州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館址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遺址。殿堂型式,梁坊滿飾為蘇式彩繪,內部東側有太平天國古典舞台,展區設有“吳地遺珍”、“吳塔國寶”、“吳中風雅”、“吳門書畫”4個富有蘇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展覽。“吳地遺珍”系列包括史前陶器、玉器等主題展室,“吳塔國寶”系列包括虎丘雲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兩個主題展室等,展品精美得讓人感嘆不已,不忍前行。
講解員是一位志願者,他是一位教師,講解融入了自己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見解獨到,非常精彩,使我們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裡,欣賞到精致珍貴的館藏,對吳文化的精細與美感,有了初步了解。
我們還參觀了蘇繡博物館和旁邊的蘇州絲稠二廠。說實在的,有點令人失望,蘇繡博物館展示蘇繡發展的歷史,裝修陳舊,內容比較簡單,門票十五元。絲稠廠有專門的講解員陪同參觀絲稠的生產過程,倒比較有趣。女兒的知識面還蠻廣的,參觀中她還向我介紹起絲稠之祖,螺祖的生平。
展掛在第一室大廳迎門處的是一幅《姑蘇繁華圖》,又名《盛世滋生圖》是清代畫家徐揚的同名國畫畫卷局部,取胥門到間門一段當年蘇州的繁華景像。明清刺繡品室,展出的有皇帝的龍袍、皇後的百子衣、官服的補子,有清代流行的腰間佩飾品褡褳、荷包,有室內裝飾用的鏡套、床掛等,都極為典雅秀麗。明代的刺繡立軸《松鼠葡萄》、《山雞白兔》等,清代的《仕女種花》、《菊石圖》等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