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西安游記

作者: fechao

導讀寫下這個題目,發現這個題目是一個歌名,旅行的意義是一首好聽的歌。都是你離開的原因 你離開我 就是旅行的意義,這是這首給的答案。 旅行是一個追求自由的活動。 自由對於人來說有兩個維度,一個是空間上的,一個是時間上的。從一個熟悉得生厭地方,移動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旅行上空間的自由。去了解當地的歷史,讓自己的思想回到過去,想像未來,這應 ...

寫下這個題目,發現這個題目是一個歌名,旅行的意義是一首好聽的歌。都是你離開的原因 你離開我

就是旅行的意義,這是這首給的答案。

旅行是一個追求自由的活動。

自由對於人來說有兩個維度,一個是空間上的,一個是時間上的。從一個熟悉得生厭地方,移動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旅行上空間的自由。去了解當地的歷史,讓自己的思想回到過去,想像未來,這應該叫時間上的自由吧。去西安,更多的是屬於後者吧。

不喜歡跟團旅游,因為那樣嚴重損害了旅行的意義,自由。我討厭被牽引,被催逐,被欺騙的感受。我喜歡用自己的節奏去感受,去體會,去享受每一段旅程。可以累得不行的下午,在完全陌生的城市,躺在床上,看窗外瀝瀝的下著秋雨,想像著古人在詩中寫的那種意境,孤寂,思念。想像著我的同事們還在揮汗如雨的工作著,湧上心頭的不是愧疚,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但一個人太孤單,找一個可以和你旅行天下的伴侶是多麼的重要啊。

總是有這種感覺,敲打鍵盤的速度跟不我思想速度。想像中的文字是那麼優美,敲出來的卻是那樣的生硬。不得不承認,做空想家比文學家容易。

LP暑假的第一周,我們出發了,目的地,長安。 那是一個讓自己的時間定位,推前2000年的時間維度。還是喜歡叫西安叫長安,西安只是中國一個比較重要的城市,僅此而已。但長安是唯一的,是空前的,也是絕後,是任何中國城市古稱和現叫都不敢比肩。還有人叫西京,覺得還是小了。

喜歡坐火車(主要因為飛機比火車貴啊),從小就習慣了坐火車,最長的紀錄,從坐車到目的地,坐了整整三天,而且是硬座。 喜歡在有節奏的晃動和和有韻律的響聲中睡覺,像小時候的搖籃,睡得很踏實,睡得很安全。一定要和陌生說話,萍水相逢是一種緣分,為什麼不和陌生人說話呢,說他們那裡的地和人,聊他們的生活,無異又多了N次思想旅行。

看著湖南燦爛陽光,和藍天白雲,和正在抽穗禾的稻田,不經意傍晚上就進入了湖北境內,在洛陽醒來,窗外盡是霧氣,看來天氣不怎麼樣,經過三省交界的三門峽,就進入陝西了,天天漸漸開了,晴朗了,窗外果樹一片一大片的在你的眼前劃過。有黃的杏,有紅的桃,還有青的蘋果。臨時決定把華山作為我們的第一站,這樣不需要再從西安回華山,多走一趟了,而且車票第二天還可以用的。

去西安,本來是要溫習一下歷史的,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看著那些古物,一個字,急。西安一個普通百姓或者都比我懂得多歷史,說起唐宗,漢武,秦皇,則天前輩,就像說起他們家街坊和親戚一樣,娓娓道來,不過想想也是他們街坊,他們生活在同個城市,只是生活的時代有些差別罷了。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春風得意驢馬疾,一夜看盡長安花”。在詩中出現頻率除了江南,應該就是長安了吧。暗渡“陳倉”、“涇渭”分明、壽比“南山”多少成語,典故就在這片土地地名。

去西安,除了華山,其它景點真說不上漂亮,空氣也不怎麼好,好像總是灰朦朦的感覺。去得最多的就博物館了,還有就是皇帝的陵,文物非常之多,還有許多國家級的文物。去了兩個寺院,一個是伊斯蘭教的清真大 寺,一個是法門寺。對於中國漢族來說人,佛教的寺院去得多了,幾乎每個名山,每個城市都自己的寺院,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禮儀,隨便燒燒香也就可以了。清真寺倒是第一次參觀,西安很多這樣的清真寺,這邊的回教人也多,寺院就坐落在回民街,周圍都是回民的商業街。走到寺院內,參觀的人比較少,且大部分都是白種外國人,可能漢族對伊斯蘭沒有什麼興趣。寺院創建於唐玄宗天寶元年,雖幾次修復,但仍顯破舊,全然沒有法門寺那種輝煌氣勢。裡面有兩間房間在上課,看著小孩子門的課本,就是古蘭經節選 ,有中文的音譯,也是義譯。顯然這是家長希望小孩們能學些阿拉伯語,和伊斯蘭的傳統。伊斯蘭教人不抽煙,不喝酒,不吃豬肉,很友善的一個宗教,但全世界都好像有些誤會,可能是因為有拉登,有東突之類的恐怖份子。

法門寺因為發現佛祖的真身舍俐也名揚整個佛教界,一些商人和官員凡夫俗子也過來了,於是我們過來看到現在這樣的天價法門寺,門票120,再加20元的寺內電瓶車。新法門寺不像佛教寺院,比飛機場更雄偉,有天安門廣場般寬敞,但裡面幾乎沒有和尚,僅是供著幾個很大的很大的貼著金的佛像,聽說光第一期投資就超過20億,或許我們又迎來了一個佛教的盛世。聽這是地方政府用文化提升地價的創意,只是想不明白,這些投資是納稅的錢,還是香客們的錢,真是太有錢了。

說起西安的吃,任何游記,攻略都會說回民街了,說到這裡的小吃。我們的第一站也是回民街,我們住的如家,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回民街了。吃了賈三灌湯包,八寶粥、涼粉、糊拉湯、軟麻花、各式各樣的面條,還有羊肉泡饃,肉夾饃等等,像在潮州小吃都是米做的一樣,西安的小吃都是面粉做的。說說 羊肉泡饃吧,某天一早,去吃早餐,在西羊市街頭,進了一間叫一真樓的店,店內都好些在開吃了,或在手掰著那塊餅。中間價二十元一碗,挺貴,老板見我們南方人,挺熱情,說一碗配一個饃就夠吃了,而且交待一定要將饃掰碎些才好吃。店內吃的人顯然都是熟客,沒有游人打扮的,中老人居多,時不時有些回族人過來打湯回去吃。十來分鐘,泡饃煮好了,湯非常濃厚,一股傳說中腥人的羊肉騷味迎面撲來,其實我喜歡這種味道,不知道為什麼,剛才還覺得偏貴,看著碗中至少有三兩羊肉,覺得應該值的了。只是這碗泡饃,讓我在下午三點種居然還在打個打羊肉味的嗝。翻來覆去的吃著各式各樣的面食,胃真的抗議了,一個星期吃一個年的羊肉和兩個月的面。於是在洛陽吃一個餐正式的米飯,洛陽有一個特色菜,叫水席,故名思意,就是一席菜每一道菜都是有湯水。點兩個,一個叫牡丹燕菜,一個叫小酥肉,味道還錯,牡丹燕菜的燕窩是用蘿蔔絲做的,牡丹是用雞蛋做的,還真有幾分形似。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