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海後想到宜昌的陶珠路夜排擋就覺得餓,白天明明是條服裝街,可到晚上就活生生地變成一個大食街。那閃亮的暖色燈光照射下的人臉就是比攤位上的肉制品要遜色。那豬掌豬尾豬肥腸,還有那鴨脖子都做的紅紅的,人見了一下子就變的像西班牙的鬥牛般,湧出一股濃濃的搏鬥和霸占欲望。鍋碗的敲擊聲和灘主伙計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爆炒後的麻辣氣息充滿著座座食棚,初秋天穿T恤,嘴裡哈熱氣的過去我不曾見過,真長眼了!左看右看好像這桌椅高低搭配上都有點問題,看了也不舒服,吃著喝著都怎麼哈著個腰,再說宜昌人吃飯又不善言語,四、五個人一圍:“觀棋不語君子也”,遠觀或近視就當在下像棋。宜昌人喜歡吃,愛吃、好吃,不管白天黑夜,居民區、商業街、橋墩下馬路邊弄堂裡到處是排擋,一天三頓,排擋好像沒有歇業的時候,誰能說除了宜昌,還有另外的地方有銀行門口擺粥灘,肯德基底下烤雞肉串的?真不知道宜昌人口袋裡的錢咋弄來的,能掙會花。幻想著有機會哪年的年三十來看看,再這般紅火,那宜昌真他那個的OK了。
宜昌人的主食、副食和零食好像都算不得高檔,牲畜肉及內髒為主,附以瓜果蔬菜、米面豆制品,口味麻、辣、鹹鮮,甜食較少。說宜昌人和其他地方人相比,算個個是吃客了,可硬是見不大到大胖子,臉色好,氣色好,就沒見過滿臉皺紋的老人。吃著喝著都笑嘻嘻的,顯得健康。
宜昌人的生活節奏不是很快,悠閑。連公交車都開的慢悠悠的,我看這也不是省油的緣故。隨意逛逛,排擋出來五塊錢打的上車,從雲集路到濱江公園拐彎,沿江至夷陵長江大橋再折回到解放電影院,開了半天計價器就是不動,連這家伙也悠閑。
早晨的宜昌,特別是濱江公園沿江那一帶,彌漫著霧氣,晨霧中數以千計的宜昌人,大多是中老年人,持刀劍的、攜棍棒的,三五成群、四六扎堆的,擺開功架陣勢的、拉開嗓子吆喝著。哦,可不是打群架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