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傳說中的稻城亞丁–I.遠方的呼喚/木格錯

作者: ykkshijazhuang

導讀奔赴傳說中的稻城亞丁 – I. 遠方的呼喚 / 木格錯 (一) 趙容弼曾經在歌裡說,遠方因為遠本身而成就一份美麗。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出走,去奔赴未知的遠方、那些傳說中美麗的地方,是因為遠方在去到之前就因為遠而美麗;而在去到之後,即使沒有想像中美麗,也終究會在日後的回憶裡成就旅途本身的美麗。 (二) 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早晨7點30分,我的團隊大部分人員都 ...

奔赴傳說中的稻城亞丁 – I. 遠方的呼喚 / 木格錯

(一)

趙容弼曾經在歌裡說,遠方因為遠本身而成就一份美麗。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出走,去奔赴未知的遠方、那些傳說中美麗的地方,是因為遠方在去到之前就因為遠而美麗;而在去到之後,即使沒有想像中美麗,也終究會在日後的回憶裡成就旅途本身的美麗。

(二)

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早晨7點30分,我的團隊大部分人員都准時在成都一個酒店的大堂裡集合了。

首先打電話聯系了一下傳說中的姜導,被旅行社的人狠狠誇耀的好司機兼導游姜凱。因為我們是“純玩團”,沒有配單獨的導游、也規定不允許安排任何購物點,導游就由司機兼著。在後面的七天行程裡,姜導充分地證實了自己的口碑,這一點是成就愉快旅途的很重要因素,讓我覺得很幸運、也很感謝他。

接著我的旅伴們就陸陸續續地閃亮登場了,加上我一共是11人。在我對人多的大團表示擔憂時,Julia妹妹曾安慰說,人多了也好,會從中找到至少一兩個情投意合的旅伴,不會每個人都叫你不喜歡。而我的另一個幸運是,七天的相處中這個團隊的絕大部分人都很情趣相投,並且大家都很守時又能夠彼此關照而包容。這真的讓我很感謝大家。

沒過多久就對除了姜導和我之外的另外10人大致摸清了輪廓,他們是來自深圳的李大哥夫婦、來自武漢的小鐘情侶、來自廣西的胡姐和她的小妹(其實是母女倆,只不過我寧願誤會到底);還有三個來自天津的帥哥,小陳、小王和小杜,本以為他們是一起來的,後來才得知他們也是現認識的;再一個就是我的同屋搭檔,時髦而俏麗的小余,老家在成都、工作在廣州、愛情在北京的一個小資川妹。

在網上眾多的旅行社宣傳頁面裡,我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一家;在湧向成都的天南海北的人流中,我們為了同一個目的地而聚首,又能夠和睦而融洽地相處七天,對於我而言,這真的是一份值得惜取的緣。

我的旅友們啊,日後,當你們中的某一個人能夠偶然在攜程旅行網上讀到這一篇游記,請你們知會我對你們真誠的感謝與長久的祝福。我是那個被稱為紅帽子大姐的人。

(三)

這一天的行程是從成都出發,行駛137公裡至雅安,再38公裡到天全,再129公裡至瀘定,再49公裡到康定,再76公裡到新都橋。全程430公裡左右,約9小時車程。

離開成都的時候,天下著綿綿細雨,因為上路去遠方,心情卻很好,絲毫未受陰雨的影響。

出發的前一天晚上熬夜在網上查行程資料,到達成都的晚上也因為和旅行社簽合同而睡得很晚,早上又起得很早。連著兩夜睡眠不足,就在車子沿著青衣江行駛的時候睡著了。美美的一小覺被姜導喊吃飯的聲音叫醒,睜開眼睛,居然看到了一個燦爛的晴天。

那好像是在過了天全、到二郎山隧道之前的某個地方,路邊一個川菜館,據姜導說廚師是他們雅安的老鄉。迎著陽光眯著眼睛慵懶地坐在餐館門口等著上菜,嘴上說著“一上午一張照片也沒拍就吃飯,好慚愧啊”,看到端上桌的酸菜魚我卻吃得比誰都香。

短短的十多天後,那場景也成了記憶中溫馨的一幕。

(四)

吃完午飯繼續奔赴遠方,經過二郎山隧道(別托隧道)、沿著大渡河行駛。天氣時好時壞,姜導說,如果你們想去康定的木格錯,我就快點開車、給你們搶時間,到時候天氣好,就帶你們進景區,但費用是自己出。

我說,木格錯當然要去;到了景區,雨肯定會停。姜導說,這可不好說。我說,放心吧,我來了、雲走了,我來了、雨停了,肯定是這樣。

果然到了康定,天就徹底放晴了。

姜導說他遇到了四周來第一個晴天,我說那是因為我們這一車人都是各路神仙。姜導說,你們運氣真好。我說,不是我們運氣好,而是我們把好天氣帶來了。

到了木格錯,下車之前姜導說,這裡的海拔會從2900米上升到3800米,山上天氣變化不定,請大家帶好雨傘。我更正說,不是雨傘、是陽傘。姜導就笑呵呵地更正了。

貧嘴歸貧嘴,心裡還是由衷地感謝上蒼對我們的眷顧。據說神山聖水的俊朗面目,是只展示給虔誠的人們瞻仰的。那麼上蒼肯定是相信了,相信了我對藏地虔誠的向往,以及離開藏地五年來魂牽夢縈的念想。

(五)

木格錯,又叫野人海,是貢嘎山脈的雪山融水彙聚而成的十多個高原湖泊之一,坐落在海拔3800米的青藏高原邊緣。

不同於在藏地別處看到的大氣卻安靜的湖泊,木格錯被過多的旅客和游船打擾著,因而有點熱鬧。然而,上山的一路上,她還是以無數嫩綠色經幡一般搖擺在杉柏枝頭的天松羅迎接了我。

隨著海拔的提高而一路攀援上升的峽谷,徜徉著潺潺的水聲。聽得見聲響卻不見水的蹤跡,只因為植被太過茂密。卻不用看就可以明了,那水必定是清澈碧綠,像在九寨溝一樣、像在藏地的其他地方一樣,因為她來自聖潔的青藏高原、攜帶著冰川雪山的風采。

當絢爛的經幡在湖畔隨風輕揚、粼粼的波光在午後的陽光下晃得我睜不開眼睛的時候,才終於有了實感,我真的是進入藏地了。

盡管和五年前一樣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但是藏地啊,我回來了,感應著遠方的呼喚、飛奔向聖水的懷抱。神山、俊錯,以及令我如歸故裡般沒有絲毫不適反應的青藏高原,五年了,別來是否無恙?風中舞動的七彩經幡,是否依然承載著人們善良的心願?遠在天邊的貢嘎雪山,是否依然托付著人們虔誠的信仰?

驀然看到湖對岸的半山腰上有一幅巨大的用白色石頭磊成的佛像,不同於別處用於招攬或炫耀的人文景觀,藏地無處不在的經幡、佛像和刻滿六字真言的石頭,總讓人感動於信仰的力量。有信仰的心靈是幸福的,總好過除了錢什麼都不信。

也聽說了藏地無時無刻不在漢化著,也知道這世界總是變得太快,但是藏地啊,真誠地希望你在擺脫物質貧乏的同時不要丟卻了信仰的力量。

同樣是五千年、同樣是東方,在這同化力超強的國度裡,如何才能守得住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生活方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你們、為我自己的民族。

然而,當卡羅拉冰川和海螺溝冰川以幾個月就數米的速度後退出人們的視野,當貢嘎雪山和唐古拉山都因為氣候的炎熱而積雪越來越少,又有誰能守得住高原的環境?又有誰能守得住精神的家園?即使你肯獻身去求索,路呢,路究竟在哪裡?

神山聖水高原藍天,可聽得見我虔誠而單純的心願、懇切卻微弱的心聲?

(六)

絢麗多姿的山花鋪滿了木格錯的湖岸四周,藍天白雲遠山映襯著波光粼粼的水面。我的伙伴們三三兩兩流連在草甸上,自得其樂地該拍照拍照、該拍拖拍拖。

在另一船的游客到來之前,西岸上只有我們團隊的十二個人,和幾個賣烤肉串的藏人。偌大一片藍幽幽的湖水、偌大一個綠油油的草甸,目不暇給的爛漫野花、雨後初霽的晴天遠山,這一切的一切統統歸我們的小團隊獨家享用,一時間竟喜不自禁。

望著散落於花叢中的伙伴們,想起了八年前初次與人結伴同游的塞罕壩,以及後來為數不多的幾次團隊出游,心裡忽然覺得很暖。

姜導非要拿我的相機過把拍照的癮不可,於是及其不愛照相的我就由著他橫豎左右嘁哩喀喳地摁了十幾個快門。四周以來帶著不同的團隊走同一條線路,好不容易遇著一個晴天,他高興得話頻手勤,可又不敢動小王小陳等若干專業級人士的專業器材,只好欺負我這邊緣人士的傻瓜機。由著他吧,讓他高興去,等回到北京整理照片時再把有我自己的部分全都刪掉。

十年間頻繁的游走,大部分是一個人。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自由,可是畢竟太孤單。有許多旅途中的美好感受,沒有人可以分享共鳴。與人結伴同行,其實也可以是這麼愜意的呀,尤其是在這樣一個難得的融洽的團隊裡。

我的塞罕壩的馬友們,當時剛巧也是11人。八年過去了,仍然和他們中的一些人保持著聯系。在出行的過程中認識不同的人們,並和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也許終生不能再見、但一世牽腸掛肚的朋友,正是游走的魅力之一,何樂而不為。

轉眼間共度一周就天各一方的旅伴們,還有那些曾經在或遠或近或長或短的旅途中給過我溫暖的陪伴的朋友們,真的好懷念你們啊。祝福你們,此刻,在北京的雨中。

(七)

木格錯的湖水從一個端口決堤而下形成一道河流,延著峽谷涓涓淙淙成就了酷似九寨溝某一段的水岸風光。

沿著棧道向下行走,激流、淺灘、瀑布、小溪,玉浪、青波、轟鳴、歡唱,精靈般的水變幻著千姿百態在身邊盡情地招搖。天松羅依然散漫漫地搭在枝頭,山澗裡不知名的鳥兒在鳴叫。一時間仿佛穿梭於一幅國畫中,渾然忘記了身在何處。

順著河水拐彎,小小的木長廊裡一排金黃的轉經筒,提醒著我這裡是藏地。放眼對岸的山腰,是一個巨大的經幡陣,七彩的經幡和潔白的哈達,在夕陽下熠熠生輝。到一處寬廣的河灘,看見了一個巨大的瑪尼堆,繪著六字真言的彩色石頭,滿滿當當地堆成了一座小山。別處也有山,別處也有水,別處卻沒有信仰,別處卻沒有虔誠。

流連忘返於水邊,直到黃昏已昏黃,姜導喊大家上車。依依惜別,踏上開往新都橋的公路。

進入藏地的第一天,木格錯就以她的俊朗大氣給了我一個完美的擁抱。

扎西德勒。願下次再來的時候,一切都能依舊。

2010年8月1日周日於日融至丹巴的旅游車上;8月3日夜至8月4日於北京


精選遊記: 稻城-亞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