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鄱陽湖十日獨行散記(上)

作者: 山無棱

導讀序 對於喜好登山覽游的人來說,生於中國當算得上是件人生幸事,九州諸多名山,足夠悠游一生矣。在拜游了黃山五岳、四大佛山、四大道山,以及雁蕩、三清、武夷、天柱等一流名山後,今夏,倚長江、枕鄱陽之匡廬聖山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我的行游目的地。於彼盤桓約十日,歸來之余,則記所歷,以與所有樂山樂水的好游之士作心得交流。 一、行前准備 1.體力准備 “有 ...



對於喜好登山覽游的人來說,生於中國當算得上是件人生幸事,九州諸多名山,足夠悠游一生矣。在拜游了黃山五岳、四大佛山、四大道山,以及雁蕩、三清、武夷、天柱等一流名山後,今夏,倚長江、枕鄱陽之匡廬聖山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我的行游目的地。於彼盤桓約十日,歸來之余,則記所歷,以與所有樂山樂水的好游之士作心得交流。

一、行前准備

1.體力准備

“有多遠,走多遠”,這句優雅標語當是所有驢友、行者心中一份關於遠游的浪漫理想。然願望只表示想做什麼,而能力則表示了能做到什麼。中長途旅游絕對是需要夠格的體能做後盾的,否則就只有坐在家裡以神思暢游了。從五月份起我就開始了有意識的體力恢復活動(已大半年未登山),比如每周至少三次步行上下班,雙休日騎自行車十公裡等等。雖不是系統鍛煉,但效果絕對有,至少令自己感覺機能處於了活躍水平。

2.計劃准備

旅游的最高境界是沒有目的,走到哪算那,行到水窮,坐看雲起,任運自然。但對於我等受時間、財力、瑣事等條件約束者而言,必要而比較精確的行程計劃、主次預算事先是得制定的,不然大小失誤到時紛至沓來,必後悔不及。玩也是件事情,想玩得好,也得用心。況且我這次是獨行,更應仔細規劃。

閱讀網上眾驢友各類相關攻略、游記是必做功課,還有上廬山官網、廬山家園網等網站獲得及時信息和相關資料。在幾經比對、修改、充實後,一份令自己滿意的行程表及路線圖終於出爐。

3.文化准備

廬山有名不僅是因其有靈秀飄逸的自然風光,更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久遠深厚的人文勝跡,否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何不評其為自然遺產,而列為文化遺產。廬山是文化山,宗教山,也是政治山,還算得上愛情山,若不讀相關詩文、資料來熏陶一下,那到時難免會入寶山而不識寶,毫不解味,那就真的是“不識廬山真面目了。”

又恰好遇上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欄目播出十集高清系列片《廬山:人文聖山》,從6月28日起,連續播放十天,內容豐富全面,多角度傾力挖掘。看後真是受益匪淺,大增朝聖之心。

4.物質准備

衣物幾套,鞋帽,傘具,洗漱用具,食品,藥品,飲品,書報,證件,相機(富士F480,卡片機)…,裝於40升的迪卡儂背包裡,根據經驗掂量一下,大致15到17斤之間的分量,處於個人的合理承重範圍內。

二、游程概況

第一天(7月17日):晚上19:21乘K 11 (硬臥)從上海出發。

第二天(7月18日):①6:00到達南昌。②7:30游滕王閣一小時。③11:00游青雲譜一小時。④15:30到達星子縣城,入住秀峰旅館(兩晚)。⑤16:00游覽愛蓮池、鄱陽湖兩小時。

第三天(7月19日):①9:00游秀峰景區3小時。②下午13:30游觀音橋景區3小時。③17:00再游鄱陽湖一小時。

第四天(7月20日):①9:30游白鹿洞書院一小時。②11:00游三疊泉二個半小時。③14:00游五老峰4小時。④19:00前到達牯嶺,入住大林山莊(四晚)。

第五天(7月21日):整日游廬山一線:如琴湖,花徑,錦繡谷,仙人洞,龍首崖,石門澗,黃龍潭,烏龍潭,三寶樹,蘆林湖。

第六天(7月22日):10:00出發,打車到仰天坪,然後登廬山主峰--大漢陽峰,18:00前回到牯嶺。

第七天(7月23日):整日游廬山二線:含鄱口,植物園,廬山博物館,廬山會議舊址,老別墅區,美廬,夜觀牯嶺。

第八天(7月24日):①上午游廬山北線兩小時:抗戰紀念碑,小天池,諾加塔。②下午13:00下好漢坡,全程二個半小時。③16:30到達九江市,買到27號晚返滬火車票。④17:00到鎖江樓看長江。⑤晚上入住長虹賓館(三晚)。

第九天(7月25日):①下午13:00游西林寺、東林寺二小時。②16:00到沙河鎮參觀陶淵明紀念館一小時。

第十天(7月26日):①中午11:00游覽湖口石鐘山二小時。②15:00游覽九江甘棠湖二小時。

第十一天(7月27日):①中午12:00游鎖江樓二個半小時。②下午15:00游潯陽樓一小時。③晚上20:18乘K 753 (硬臥)從九江返滬。

第十二天(7月28日):中午11:10到達上海南站。

三、費用結算

1. 交通:①火車票:上海→南昌k11硬臥上185元,九江→上海k753硬臥上224元。②長途車票:

南昌→星子縣38元,九江→湖口來回24元。③打的:星子縣→觀音橋20元,白鹿洞→廬山東

門、五老峰停車場→牯嶺合計50元,蘆林橋→牯嶺兩次合計30元,牯嶺→仰天坪40元,牯嶺→

含鄱口20元。④公交:約50元。

2. 住宿:星子縣兩晚100元,廬山四晚240元,九江三晚228元。

3. 飲食:平均每日50元,合計約500元。

4. 門票:因前兩年考取了導游證,而廬山門票優惠政策對持證者給與免費待遇,所以此次游覽無門

票支出。

5. 其它:如寄包等合計約50元。

不算購買茶葉等土特產,連路上12日,總計花費近1900元。

四、記 游

“匡廬山高高幾重,山煙山雨濃復濃”,唐寅的這兩句詩,愈吟愈覺有味。

此行匡廬,感受了三疊泉、五老峰、石門澗、漢陽峰攀登之辛勞,親歷了山中煙雲幻化之美妙,山雨濃淡之繾綣,當然也經歷了五老峰頂雷電震怒的生死恐懼。高聳,飄渺,靈秀,狂暴,清涼靜謐,紅塵喧囂,…廬山的真面目解還是未解?

第一天(7月17日):

上海出梅。

當晚19:21於火車南站坐k11次列車從上海赴南昌。一路無話,只在上車放包時同下鋪的老先生打了招呼,簡談片刻。老人近70歲,精瘦精瘦,江西人,是同女兒、孫女一道來上海看世博的,而且圓滿地去了日本、德國、法國等熱門大館。真乃精神可嘉,我逛了兩次世博都沒能進這些館。看來是心不誠。我還是將自己的精力專心用在爬山上吧。

第二天(7月18日):

早晨5:51列車准時抵達南昌站。下了車,迎接我的就是火爐南昌的滾滾熱浪。出站,寄包,吃早餐。然後根據安排,先去滕王閣。在火車站去滕王閣是坐2路公交車,問了幾個閑坐著的人車站在哪,都就用手那麼指指,話都不想說。到了汽車上也是,問司機車是不是去滕王閣,就悶哼了一聲。我想可能一是天太早,人還未醒透,二那就是天氣太熱,連續多日36度的高溫,體內的神經給烤麻木了。人的熱情度是與溫度成反比的,冷了需要湊在一起,熱了就要拉開距離,這是自然規律。北方人多數熱情爽朗,關鍵還是那地方涼快啊。

7:00剛過汽車就到了滕王閣站,下車步行一會我就望到了不遠處飛檐翹角的高大樓宇,與許多復建名樓一樣,也是座仿古式的現代建築。在公園外的古玩一條街上閑逛了會,於7:30開園後成為了第一批參觀游客。進園後,我發現除主體建築滕王閣外,公園各處角落都幾乎有人占據,均是早鍛煉人群,原來這還有另外通道,專供本地市民出入。

如今的騰王高閣修建於1989年,其坐西朝東,巍峨於贛江之濱。樓閣高約57米,樓內富麗堂皇,裝飾多彩,同黃鶴樓一樣,它也配有現代化電梯。但登樓遠眺,雖是江水依然,但江岸卻是高樓林立,大廈重重。滕王閣是以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聞名天下的,但現在看出去,山被遮擋了,天被分割了,水天一色的意境已幾乎喪失殆盡,惜乎。江南三大名樓,惟有岳陽樓其景致還配得上當年範仲淹的《岳陽樓記》之繪,是碩果僅存了。

9:00不到出了滕王閣公園,步行了5分鐘到榕門路口坐20路公交車去青雲譜一游。青雲譜是中國畫壇響當當的人物八大山人朱耷的隱居地,是文人、藝術家心向往之的一方聖地。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是十幾年前年讀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青雲譜隨想》一文,由此了解到南昌有這麼個很有典故的去處,所以一直心中惦念著。

約40分鐘後到地質大院站下,再於迎賓大道口換乘212路到梅湖景區站下。現在的青雲譜已是梅湖大景區中的一個小景點了,在其周圍遍布亭台樓閣,戲苑酒肆,山莊水園,熱鬧空前。這能在我的意料之中,如今的中國旅游產業空前發達,只要稍微有點名望的人文古跡,不論該人在歷史上的功過是非,其經濟價值無不會被擴散、發揮到極致,更何況八大山人。但我所沒預料到的是,青雲譜居然不開放!它在翻修!只見所有屋舍統統撐了腳手架,所有空地都堆滿了黃沙水泥。動心思想偷偷溜進內部一看,但還未靠近邊界便遭看門老頭警覺攔截,無可奈何,遺憾而去。想起去年夏天到天津李叔同故居也是,正逢裝修,大門緊鎖,尋訪不得。什麼意思啊,專揀我來的時候搞土木工程,誠心氣人不是?唉,看來還是我的功課做得不到位,這是此行的第一個失誤。從今後再去較遠的人文景點參觀,事先一定要查一查開放狀況才行,不能一錯再錯了。

吃完午飯,在酷熱中原路返回火車站。南昌的公交車很多是1元票,自然也不配空調,所以車上人人以汗洗面。到火車站拿了包,然後坐9路公交去洪城汽車站,趕往星子縣。洪城汽車站挺絕,一站分出兩片,弄得像虹橋機場有兩個航站樓似的,有東樓西樓之分,相距有一裡地之遙。我到的是西樓,而去星子縣的汽車是在東樓發,這在旅友的游記中好像從未看到過說明。只好再背著包出來找尋東樓。去星子的票價38元,普通大巴,有空調,13:30發車啟程。經昌九高速約兩小時不到抵達星子縣汽車站。

出汽車站約15:30,首要問題就是找店住宿了。原本是想去驢友推薦的星峰招待所看看的,但從秀峰大道往街心廣場走的時候,看到附近就有幾家旅館如廬峰招待所,秀峰旅館等,感覺可以。比較了幾家,最後住到了秀峰旅館。這是個夫妻老婆店,老板人不錯,帶空調的普通標房開價50元一天,滿意。另外額外收獲的是這裡離鄱陽湖不遠,步行幾分鐘就望得到開闊水域,覽游很方便。

16:00過沒幾分鐘的時間,休息了會,便按照計劃去此地的愛蓮池游覽。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當是所有讀書人都知曉的古文名篇,當年上初中的時候,此文是必背篇目,不到滾瓜爛熟的地步,語文老師不放行的。的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境界高拔,文采斐然,朗朗上口,所以千古傳頌。星子縣的愛蓮池據說就是周敦頤賞蓮寫蓮的所在,因此當然得去親近一下。根據店老板的指路,我坐上了秀峰大道上的1路公交車去往目的地--點將台、愛蓮池景區。點將台是上車後司機告訴我的,說那是周瑜點將之處。感覺意外,因為先前只知道九江甘棠湖周瑜點將台。但轉念一想,周瑜戎馬一生,轉戰南北,當然不可能只在一個地方點將啰。當公交車通過繁華新區,進入縣城老區的時候,居然還看到人民供銷社、人民照相館之類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築遺存,頓覺有穿越歷史之感,一種時光倒流的意像浮現眼前。

到了愛蓮池站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個城樓,城頭上面插著紅黃彩旗,一些老人在城門裡避暑乘涼,這應該就是所說的點將台吧。而愛蓮池就緊挨著點將台,入口沒有門,是道開著圓形門洞的水泥白牆。賣票亭內工作人員已經下班,所以直接進入。進的園來,一目了然。一個方形水池,池上一座仿古樓,池中些許蓮荷,池邊碑牆一排,造得倒很新,但是沒有花木扶蘇,沒有清幽回廊,抬眼只有四面緊擁著的參差居民樓,樓上有人打個噴嚏都聽得很真。唉,甚無美感,甚無味道,到此一游吧,連照片都懶得拍。在心裡瞻仰一下周先師了。這些年新近恢復的人文景觀實在乏善可陳,真搞得很粗糙。

17:30左右,坐車返回到旅館。當時一看天色還早,就決定對旅游計劃做下改變,將原本明天去看鄱陽湖的行程提前到今天完成。計劃不是訂死的東西,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是很正常的事。過秀峰大道,順沿湖路漫步而行,約10分鐘就已來到鄱陽湖邊。但見眼前一片湖光山色,斜陽西照,頓覺心情大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山就是連綿廬山,高山碧湖,天生一對,完美組合。只是由於前期的南方暴雨肆虐,鄱陽湖水也突破界限,大堤上的臨水平台都已被淹,無法以舒適的姿勢坐倚觀覽了。觀覽湖水的還有戴著紅袖章的青年男女們,他們裝備齊全,吉普車,大帳篷,還有通訊儀器。當然了他們可沒有我的閑情雅致,看來我是親臨到抗洪第一線了。

之所以來看星子縣區域內的鄱陽湖,主要還是此地湖中有塊落星石,又名落星墩。據說是墜星所成,宋人有“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的詩句形容。資料上記載落星墩大不過一個籃球場地,其狀似星鬥形,高出水面數丈余。所以非常好奇,頗欲一看究竟。問了幾位路人都說不清楚,可能不是本地人,因為附近正在造大型居住區。後來倒是一位看釣魚的中年男子給我指明了方向,往南直走一裡地就看到了。然後看是看到了,不過不是石頭,而是石頭上的一座小塔、一座小閣。連日大雨,水漫星山啊,不過視覺效果竟還可以,那塔和閣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一樣,別有意趣,值得一拍。

在我坐在大堤附近遙望星塔的過程中,不知何時走來一老頭,頭戴鬥笠,手持播音喇叭,制造噪音。後來仔細一聽明白了,就兩句:“預防血吸蟲病,請不要下水”,反復播放。哦,怪不得一路走來,不見一人於平湖中嬉戲,洗滌,原來大湖中有這令人悚然的小東西。想起來了,前年去洞庭湖的時候,看到岸邊有注意血吸蟲的警告提示,沒想到鄱陽湖也有。可惜了,這麼漂亮安靜的湖水!夕陽漸去,打道回府。

第三天(7月19日):

早晨醒來,發現又是個艷陽天,心中頗為高興,因為今天要上山去看瀑布。天陰或雨,人是涼快,但如此則山路不易行走,而且因光線問題拍出的照片質量不高,所以寧盼烈日不圖涼雨。上午是去秀峰,我8:30不到在旅館門口坐上了去秀峰的公交車。縣城的公交車,隨招隨停,隨上隨下,真是方便到家。而且車資也極劃算,不論遠近,統統一元。秀峰是終點站,也只需投幣一塊,這樣的開銷真的是可忽略不計。

出縣城約半個多小時就抵達了秀峰景區,下車不過四五人,都是來玩的,只不過其它人均為附近人氏。還沒挪步呢,就望見了遠方青山群中一道細長的白練垂掛著。看前面有游客在拍照,明白了這大概就是秀峰的黃崖瀑布,也就是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這可是全國少有的不進景區大門就能看到核心景點的地方。當然了,進是一定要進的,否則這麼遠氣勢感受不貼切啊。距離產生美,但太有距離了,美也模糊了。在萋萋荒草地上拍了兩張遠景照後,即進入秀峰景區大門開始游覽。

“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秀峰”,秀峰景區風景的確不錯,秀林蔥翠,山水清幽,是個好去處。山中青玉峽龍潭中的諸多摩岩石刻:如“淨念”、“不忍去”、“歸去來”、“逝者如斯”等等,俱是聖賢會心之語,令我留戀甚久。直到有一個熙熙攘攘的旅行團到來,才讓我想起該動身前行。在聽濤亭附近有索道直達文殊峰頂,從那一下就可俯瞰大瀑布全貌。不過我自然是從登山道拾級而上緩緩行進的。踏著新修石階一路向上大部分時候都能望見黃崖瀑布,由遠及近,愈往上愈清晰。因前期連日下雨,所以這兩天的瀑布水量充足,百余米的落差確有番飛流直下的壯觀感。這就是千年前激起李太白詩興的廬山瀑布,千年後的今天我循著詩仙的足跡來瞻仰了,但願再一個千年以後它能健秀依然,以讓同樣愛好山水的後人沿著這條足跡滌蕩身心。

走走歇歇,看看拍拍,一個半小時上到了觀瀑亭,也就是到達了瀑布底的位置。而瀑布頂估計還要再上半小時,因為下午要去爬另外的山,不打算再上了,況且,亭中做照相生意的小師傅說上面在修路,可能不讓過。有瀑必有潭,秀峰瀑布潭約近百平米面積,不算小,深則不知。而見後來到達的旅行團的幾個小伙子跳入潭中游泳拍水的狀況看,潭水肯定不淺的。可惜我沒准備,也沒人幫我看包,否則真想扎進碧綠的清潭中痛快一番。休息了半小時,就原路而下,並於12:00左右出秀峰大門、坐公交車返回縣城。

下午要去另一個大景點--觀音橋景區,車上的老司機在到點將台站後讓我換乘去那的公交車。正值午飯時間,我正好躲在樹蔭下邊吃干糧邊等車。算是算得很緊湊,可是直到我吃完東西有40分鐘,公交車還絲毫不見蹤影。這就是小縣城悠閑的生活狀態,大熱天的估計司機們都在午休。也許再過五分鐘車就會來,但也許還有漫長的等待。為了保證下午有充足的游玩時間,不能再干耗了。打的,以20元的車資15分鐘抵達了觀音橋景區。

觀音橋又名棲賢橋,因為它坐落於廬山南麓的棲賢大峽谷中。這座橋建於北宋,是與趙州橋、盧溝橋齊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廬山一絕。之所以知道這座橋,緣起是前年在上海某戶外運動俱樂部的網站上看到他們組織的廬山穿越活動,穿越的起點就是觀音橋,然後從峽谷溯溪而上,經太乙村、含鄱口上的廬山。進了景區後,發現這裡的游人比秀峰少很多,惟有大片的良田美池桑竹呈現。待行到觀音橋頭,才見有拍照游客。

初踏上平坦橋面,第一印像是覺得普通,此橋長不過30米,寬不過4米,石板石欄平平淡淡,也沒什麼雕龍刻鳳之類的裝飾,比起我到過的眾多名橋,實在有點不起眼。但過橋後下行走到橋孔裡面再看看的時候,就覺得該橋不簡單了。橋孔內圈是由七行長方形大條石凹凸相拼,首尾相銜,以榫卯結合的方式漸彎成弓形的。約一百多塊大石,不借其它任何加固方式,就一塊塊橫空疊出這麼座橋,且歷經千年風雨還紋絲不動,完好無損,使用如初。如此神工,非一流能工巧匠所不能達。中國古人確實值得後世子孫磕頭燒香。

賞完觀音橋,遂往棲賢大峽谷的深處行去。這是深藏於廬山崇山峻嶺之間的一個美麗峽谷,這裡山巒起伏,古木森森,藤蘿垂幔,流水潺潺,好一派原始自然風光。行進在峽谷中並不寂寞,抬頭有飄雲,俯首有流水,耳聽有鳴蟬。對了,還有小溪碧潭裡不時傳來的孩子們的喧鬧聲,是山裡小孩在裡面撲騰玩水,他們可比城裡躲在空調房裡的孩子快樂多了。約不到一小時,來到了峽谷盡頭的棲賢寺,這是一座沒有山門的寺院,迎面直接就是正殿-大雄寶殿。問了在這干活的農人,由棲賢寺此去兩條路:一,走公路到太乙村上廬山含鄱口,約三小時路程;二,拐彎到峽谷另一邊往回走並經觀音橋出景區。我自然選擇第二方案,上廬山有八條路,雖然都對我有吸引力,但我只能選擇最經典的一條去走,那就是明天的三疊泉、五老峰路。

出得觀音橋景區大門,時來運轉,恰見一輛公交車正緩緩駛來、靠站。原本已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准備苦苦守候的。世間事物運行的軌跡總是不按個人意志運行,所以才有測不准定律。十分鐘後,上車投幣一元,返回縣城。到秀峰大道約17:00剛過,覺體力還有剩余,於是又跑到大堤上看了回鄱陽湖。當晚繼續安歇於秀峰旅館,以待明日漫漫行程。

第四天(7月20日):

今天終於要向廬山主山進發了。上午8:30左右與旅館老板道別,來到長途汽車站,找到開往海會的小巴,上車買票,票價三元。到海會為的是去有號稱“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參觀。看車上有操廣東口音的中年男子,像是也奔書院去,交談中得知果然,而且還帶著老婆孩子同去。不過他不是遠道而來,從他後來給我的名片得知其原來是附近廬山天沐溫泉的客房部經理,今日是抽空游玩。

車行約半小時後,司機將我們放在了一跳岔路口然後繼續將車駛向海會。地圖上的確標明的,白鹿洞書院離大馬路可有一段距離。順著那條道小道,游人步行前往。十五分鐘後來到景區大門,見售票窗口寫著門票40。溫泉經理用手機往裡面打了個電話就給放行了,我呢出示導游證順利通過,各有各的通關方式。背起大包剛要往裡走的時候,看門人說了話:“你這包這麼重,不寄放在這裡?” 的確,逛書香門第是該扇子搖搖,身心輕松地悠哉游哉。只是前面想過的,我已經不買門票了,再請人幫忙看包,不是有點得寸進尺了?但現在看來我是多慮了,人家可沒我這小人之心。平生第一次在景區由他人主動提出讓我放包,心中甚是感動,這就是書院之地的人文風範那。

進了景區售票門後,沿著被大樹遮天蔽日的環山路又足足步行了20分中,才終於來到白鹿洞書院主門。這地方藏得太好了,當年李渤、朱熹找到這裡可真不知道花了多少功夫。深山深水,世間的煩心事想聽都聽不到,於此清淨地傳道授業、讀書修行,學富五車那是最低成就,當時興旺的那幾百年,白鹿洞不知培養了多少志士賢達。書院裡新舊各類碑刻極多,幾乎每處院落都成排成列,它們是白鹿洞文化的珍貴遺存。不過在下學識實在達不到品評這些內容的程度,就算能研究,那也不是一時半會的功夫。昨天聽的士司機說,有整整兩個星期,他每天載一位老學究來回白鹿洞,那老頭天天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去抄寫這些碑文。

在白鹿洞書院呆了一個多小時,至少二十分鐘,我是在欣賞白鹿來著。真的、活的白鹿,不是雕塑品,三元錢一位。在此之前,唐朝李渤養白鹿而稱白鹿洞,始終沒被我當真,甚至以為是美好傳說。但是今天,我相信了。我確確實實親眼看到了有這麼一種物種存在,不僅看,而且摸,摸了干淨柔軟的鹿毛,摸了碩大堅硬的鹿茸。這鹿可比避暑山莊裡的梅花鹿溫柔多了,我喜歡。養在朱熹紀念館一處偏僻別院中的白鹿共三頭,正好是一家三口。看門口宣傳欄介紹,這種珍貴動物是前兩年從歐洲地中海地區引進的,花老錢了。在嵩陽書院,我見到了三棵兩千年以上的巨柏,在岳麓書院,我看到了珍惜菊花石,現在白鹿洞也有了可以與之媲美的寶貝,活寶,書院領導有創意!

約10:30出了書院主門,開始實施去廬山東門的計劃了。剛才進書院時,見門口除停了幾輛私車外,還有一部綠色的士等著。現在它還停在那。我上前,發現是個中年女司機,試探著問她載不載人,對方說她的車有客人包了,不過是三個人,再拉我一個也行。一談巧了,那幾個客人也是要上廬山,路線同我基本一致。然後經過一番談判,談妥了先把我帶到廬山東門,然後下午在五老峰停車場送我們一起上牯嶺,50元成交。我的大包也可以放在車內,不用一路背了。現在油費、人工與時俱進,這樣的結果我可以滿意了。

等了好一會兒,那幾位客人還不見出來,司機也有些急,說他們都在裡面兩小時了。我說可能是在喂小白鹿吃葉子吧。聽聞此言,女司機睜大雙眼問:“白鹿,真有白鹿?”我笑答:“你是這裡的人,這事你問我?” 看來對方真的是不知道有白鹿,隨後我拿出相機翻出照片給她看,滿足了她的好奇心。我這是反客為主,倒過來宣傳了,有意思。又一會,客人方來,一老二小,後來無意間弄清楚他們的關系,老的是丈母娘,一對年輕男女是小夫妻倆,小伙子不容易,一路上要同時服侍兩位領導,擔子可不輕。在車上彼此聊聊旅游心得,於11:00左右進入廬山東門。至此上廬山的真正考驗開始了。

游三疊泉景區,多數游客都是按照從上往下的路線來玩的,或者從五老峰下來,或者不經五老峰直接從上面的停車場下來,並從東門出山。我一路走來,發現絕對是下者多而上者少。原本這樣的安排無可厚非,各人有各人的旅游方式。但是這樣一來有個問題,因為下山之人,往往注意力集中在腳下和台階,如此是很容易錯過景點的。在到三疊泉的山路上,好景色其實很不少,玉川門,天門潭,九疊屏等等,都值得駐足。可很多下來的游人根本沒有看到乃至停留,就只顧看著台階往下走,如此我覺得很是可惜。所以,如果體力還算可以的話,是應該從廬山東門上山的,有風景看的線路,往上比往下更有樂趣。

大約一個小時的路程,就到了聞名天下的三疊泉下,與彙集在這的眾多游客同賞廬山的第一大瀑布。所謂三疊,就是三級,即瀑布在下泄途中遇到山崖的三次突出而被折疊成三段落下,其勢一波三折,其態若折扇開展,所以產生了節奏美、造型美的特別效果。今天看到的三疊泉水量非常充沛,而且大過秀峰瀑布,老遠就感覺到水汽氤氳,浪花飛濺,接瀑布的深潭裡一片白茫茫的。資料上確實說廬山瀑布首推三疊,若李太白當年有幸看到此大瀑,不知生花妙筆還能寫出如何天馬行空的奇詩來。可惜!找個平台坐下,邊吃干糧,邊望飛泉,不亦快哉。望著天上飛瀑一分三之形變,不由間我聯想起了老子的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許,老子早在司馬遷之前就悄然來到過這裡,他可是天下最懂水的人啊。

約12:30的時候,繼續前進,向上攀登。這時,發現一同向上攀的人比上午一下子多出數倍,猜想可能是在我休息的時候後面來了大部隊。而後來在途中休息時從一中年女游客口中得知,他們大多是從牯嶺方向來的,下來看三疊泉,然後再回牯嶺。約有半個多小時的攀登,見到了有軌纜車站,一下子九成以上的游客都擁到那等纜車去了。我又重歸清淨,一個人看看山,洗洗泉,緩步一小時後出三疊泉地界,入五老峰景區。這時天色有些陰沉了,不過我還是在景區前的小賣部處篤定地休息了半小時,品飲了不錯的廬山雲霧茶,同茶老板還就收入、養老等實際問題侃了好一會。那茶老板五十剛過,有兩兒一女,很滿足。所以他會問起我你一個人孤不孤獨這樣的問題,是個蠻講人情味的生意人。

約14:30分左右,我抖擻精神,正式攀登五老峰。上午在白鹿洞,昨天在觀音橋,遙望著的巍巍五老峰終於近在眼前。游者皆知的五老峰,我其實第一次知曉卻不是通過旅游載體,而是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電視台播放的日本動畫大片《聖鬥士星矢》。那個紫龍的師傅,活了幾百歲的童虎,像尊雕塑般孤絕盤坐在五老峰上修煉的畫面給我留下酷極印像。我靜靜地走在山階上,覺得少有的安靜。看情形於這是很難再遇上別的游客了,五老峰今天是屬於我的了。可是,每當我自以為是的時刻,就是我被無情否決的時候。才走了十分鐘不到,就在山道的一處平台上,遇到了三個正在休息的女孩子。而且這三個女孩我前一個小時在三疊泉路上還看到過。心中頗感意外,第一句話就是:“你們真厲害,能爬這麼高!”哪知三個小姑娘幾乎同時回道:“我們是被騙的!”用了五分鐘的時間,我搞清楚了事情原委。原來她們跟了那種半日團、一日團之類的非正規組織,原先說好的在三疊泉出口用車將她們直接拉到牯嶺,但後來對方以種種借口沒有履行約定,而要她們過五老峰後再坐車。初出江湖的小姑娘,不慎上了黑車。

我是主動來爬山,而女孩們是被爬山。若沒有見到我,女孩們也許還在猶豫要不要上,現在既然有了位看似胸有成竹的爬山好手出現,接下來的山路是可以跟著一起走了。這天色雖然比剛才又陰沉了些,但好像又不似山雨欲來的感覺。所以大家按著正常節拍向上攀登。邊爬邊聊,原來三個女孩來自武漢,其中兩位是某師範大學的在讀學生,另一位是一個大學生的妹妹,此行一同對廬山作兩三日游。教育也是熱點話題,所以同大學生們就此聊了不少個人看法。爬爬山,說說話,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四十多分鐘,離五老峰第五峰越來越近了。因海拔已較高,山上的樹以低矮的灌木林居多了。天色愈發陰暗,並升起了濃霧,近處的樹林都已朦朧。

正繼續挺進著,這時,居然又見有人從山道上下來,而且可說是健步如飛。走近了才看清是個背著竹筐的山道清潔工,是個老頭。還沒等我們發話了,老頭就大聲道:“你們怎麼還上山,馬上就要打雷了!” “ 啊?” 腦子嗡了一下,後面的話因為他講得太快,沒聽清是朝哪走,反正意思是不要再上五峰了。難道是要原路返回?這怎麼可能?這天真會打雷?都走到這了,無論如何也得繼續啊。我是繼續上,女孩子們隨他便。當然,她們也沒有選擇向下。為了以防萬一,我讓大家關掉了手機。接著上行,但我的心情已不如開始輕松了,步伐加大,節奏加快,累得眾女孩們是氣喘吁吁、花容失色。

到達第五峰上的時候,濃霧有散去跡像,天色好像不那麼暗了,我心中一陣欣喜,在五峰頂的石亭外拍了好幾張照。不過石亭基座上的防雷警示不由提醒我不能久呆。然後去四峰。四峰是五老峰最高峰,從五峰仰望四峰,至少還得上個百多米。女孩子們看著四峰山頭上顫巍巍的低矮石欄不由問道:“我們還要到那上面去?” 我說:“是啊,五四三二一嘛。” 聽聞此言,她們是邊詛咒那黑導邊踉踉蹌蹌隨我而上。二十分鐘後到達了海拔1400多米的四峰,遠眺片刻,並在掛滿同心鎖的危欄下拍照留念,遂下撤續行。

三峰據說是五老峰中最險峻的一座峰,但是我實在想不起來當時看到的景致了。因為,在趕往三峰的途中,天色突然急轉直下,天上濃雲迅集,一切預示著一場大雨不可避免地即將來臨。所以哪還有心思旁觀,趕路要緊。當到達二峰的時候,大雨終於熬不住,扯開了袋子直泄而下。謝天謝地,謝佛祖謝耶穌,二峰下面有個五老洞,我們以最快速度衝到洞中尋求庇護。原本是躲雨的,十幾秒後就知道更是躲雷的。到洞裡還未及歇住,雷暴的狂轟就展開了,炸了整整一小時,炸的是地動山搖、心驚肉跳。事後,也就是在牯嶺的第三個晚上,我從江西電視台的新聞中得知,這場雷劈死了人。地點在廬山下的星子縣鄱陽湖上,幾十個正在搶險抗洪的當地民警,殉職兩人,受傷十六人。空前慘烈。如果當時我們沒有恰巧、及時地躲進洞,在這麼空曠的高山,多半也是在劫難逃。若是於四峰上的時候遇雷,我們百分之三百是要交待的。後怕!其實即使當時是在洞中,心中也是忐忑不安的,因為五老洞並不大,風強點雨水就能沾到身上,而且更主要的,這是個過山洞,前後對穿,就像是個過道廳,如此結構同那些亭子沒大區別,難保不會遭雷襲擊。兩個膽小點的女孩不停地在叨咕有沒有命下山,我呢當然只有作輕松狀安慰之了,盡管自己心裡也不怎麼有底。爬了近二十年山,這樣的驚險真還是第一次遇到。在洞中避雨躲雷一個小時,還被吹了一小時的穿堂風,幾乎要被吹得感冒,五老峰的風也領教了。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一小時多點之後,暴雷收兵,大雨漸歇。我在洞口仰觀天像十分鐘,覺得上面該泄的能量都宣泄完畢了,所以就叫了女孩們出洞上路,再呆下去可真的要凍壞了。只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一峰峰頂,在此我們竟然欣賞到了非常壯觀的宏大氣像,但見遠方天幕正中驚現一股光團,閃亮異常,就像是一盞天燈罩在了鄱陽湖上的上空。這是上山以後大家看到的最壯美景色,歡叫之余,都紛紛舉起相機記錄下這一難忘場面。此時雨已基本不下,而且接下來都是下山路,所以每個人心情俱都輕松不少。十幾分鐘後,終於到達此行的終點:五老峰停車場。我打開手機,准備聯系那個出租車司機了。開機後有一個搜索信號的過程,這時我鬼使神差地放下手機,跑過去要給女孩們拍合照。當她們站著隊伍,而我要端著相機准備轉到拍攝位置上的時候,此時,永遠銘記在心的,一聲轟天巨雷,一道炫目閃電,同時在我身後如核彈般噴爆。按照其中一個女孩後來告訴我的距離,那閃電離我們估計不會遠於百米。也就是說如果我當時沒開小差,而是打開手機後,與司機或其他任何人進行通訊聯系的話,那麼基本上我就同這道閃電對接了。都嚇得蹲在地上整整五分多鐘一動不敢動。天底下還有這種妖怪事,只聽說過死人會有回光返照,敗將能使回馬槍,懶馬愛吃回頭草,怎麼君臨天下的雷公也走這偏鋒,也會藏顆雷來個返身一射。是不是見前面沒有劈著我們不甘心,再偷襲一次?照片也無心拍了,趕緊跑到場邊的候車棚裡繼續躲著吧。

車棚處有小木屋,木屋裡有一位停車場的女管理員。當我進去同她聊時,她告訴我,如果我們是從這方向上五老峰,按規定她會制止的。因為這上面以前也劈死過人的,夏天的五老峰經常會成為雷區。在我所研究的廬山攻略裡沒有人提到這事,如果早知這地方有這般凶險,我是絕不會這麼冒冒失失地硬往上闖的。誰會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如果還有再次來廬山的可能,夏天估計是不在考慮季節內了,還是冬天到五老峰上堆堆雪人比較放心。該是同女孩子們告別的時候了,大家都聯系上了各自的車主,該奔往不同的方向了。小郭,小建姐妹,我們是五老峰上的生死之交。望著她們離去的背影,道一聲一路順風,並且不要因為某些人為的小小因素而影響接下來的正常游程,比起寶貴的生命來,很多事都可以隨風而去的。

到達牯嶺街上的時候,已是晚上7:00左右,大街上燈火輝煌,行人如織。女司機按照我每晚60元的住宿標准,給我找了大林路上的大林山莊入住。也是家私人旅館,下面是飯店,二樓三樓是客房。看看挺干淨的,也就不再另尋他處了,老實說已經沒那精力。也正因為處於疲憊狀態,沒仔細搞清洗澡狀況,以為房間裡的熱水器開了就可用。待吃完飯後才知道,原來住客的洗澡是在外面公共衛生間,而且要跑到隔壁一幢居民樓裡,比較麻煩。這是此行犯的第二個失誤,不過是小失誤。算了,60元一天的標准,不多計較了。當晚,昏死般睡去,直到天明。(上篇完)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