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吉林避暑游(之二)

作者: 翁根松木

導讀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晴 因為不滿意昨天的旅館,今天我們一早又找了一家家庭旅館住下,這個旅館開在新建小區裡,剛剛開業,一切很新。住下後我們開車去長白山的北坡景區游覽。在景區大門停車購票後,進園區乘景區巴士到中心區,再換乘奔馳小巴士登山,這一路猶如乘坐過山車,奔馳在在狹窄的山道上。司機技術可以說不錯,但我們乘坐的人心驚膽戰,不知過了多少 ...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因為不滿意昨天的旅館,今天我們一早又找了一家家庭旅館住下,這個旅館開在新建小區裡,剛剛開業,一切很新。住下後我們開車去長白山的北坡景區游覽。在景區大門停車購票後,進園區乘景區巴士到中心區,再換乘奔馳小巴士登山,這一路猶如乘坐過山車,奔馳在在狹窄的山道上。司機技術可以說不錯,但我們乘坐的人心驚膽戰,不知過了多少急彎,終於到達山頂,這裡的植被已經是極地風光,沒有樹木,只有苔蘚、地衣之類。到山頂後還需攀登一小段山路,才可以就進俯視天池。我們順著山路氣喘吁吁的上山頂,天池卻籠罩在雲霧中。大家在山頂耐心的等待,終於在11點40分左右,雲開霧散,天池露出真面目。群峰之下的天池,猶如變幻莫測的巨大深藍色寶石,顯得那麼美麗、深邃。我們屏住呼吸,觀察那不斷變化的湖面,不停地按快門,記錄下這壯美的景色。

從天池下山,又乘車去天池瀑布景區,到山口要再步行幾裡路,才能夠到達。我們選擇穿過一片森林的棧道前往,雖然路途稍遠,但風景極佳。林中的各種樹木和花草,讓人目不暇接。到瀑布附近,下起了雨,大家只能遠觀了。說實在話,這個瀑布沒有想像中的壯觀。瀑布之下是一條河流,據說這裡是東北地區幾條著名大河的發源地。

瀑布之下游,有一片溫泉區,石頭下可以看見突突地往外冒的溫泉水,泉眼附近留下深深的硫磺色痕跡。在山下還有一個溫泉賓館,我們購票後,就去室外泡溫泉。在細雨靡靡的室外,浸泡在暖洋洋的溫泉水中,真的好享受。泡過溫泉之後,大家乘車出景區,晚上在二道白河的一個餐館享受東北菜,大家還小酌了二鍋頭。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陰、下午轉晴天

早上在二道白河的一個小鋪子吃過早點,就退房離開。開車去臨江,出發前用GPS定位,我們先沿著昨天從二道白河去長白山西坡的新修的路走了一段,就轉進一條到“露水河”的砂石路,雨後路面情況很不好,到處是水坑和泥塘,我們的一輛獅跑SUV車還沒啥問題,但還有一輛車是普通邁騰轎車,就面臨考驗了。在這條不到40公裡的林中公路上,整整走了近三個小時,才算安全到達通向露水河的正常道路。露水河是一個典型的林區城鎮,人口不少,也有不少商業服務業,但明顯不景氣。

從露水河我們開往撫松縣,在撫松縣城吃午飯,小城不大,但很干淨。飯後我們繼續向臨江開去,從撫松到臨江的路是山區公路,風景不錯。到臨江之後,去離縣城25公裡的鴨綠江邊的葦沙河鎮下榻。

路上我們兩次停車瞭望對面的朝鮮,朝鮮的人民生活水平顯得很差,沿江的樓宇、房屋多數很破舊,由於玻璃在朝鮮也是稀缺物資,許多房子的窗戶甚至沒有玻璃。但走到大約離我們要去的葦沙河5公裡的地方,卻眼前一亮,對岸山坡一處漂亮的城鎮展現在我們眼前。從江邊我們建立的說明牌上,知道這裡是朝鮮的“3月5日青年銅礦”。1968年金日成視察朝鮮中江郡,知道對岸的中國臨江大栗子溝發現銅礦,就下令在江對岸朝鮮區域探礦,果然發現一個大銅礦。1974年礦山建成,取名3月5日青年銅礦,以紀念“偉大領袖”的功績。這裡被北朝鮮政府列為對外展示“主體思想成就”的窗口,所以為礦上職工建設了整齊劃一的獨棟住宅,還有漂亮的辦公區、礦區廠房,最引人矚目的是那些宣傳“主體思想”的巨大紀念碑、壁畫牆等。可偌大的廠區,卻看不到中國礦區常見的那種車水馬龍、人潮湧動的場面,似乎是一個寂靜的死城。

到葦沙河在博盛園飯店下榻,從我們住的3樓房間,就可以欣賞鴨綠江的風光,對岸就是朝鮮的山河大地,我有生還是第一次住得離國境這麼近。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晴天

早晨推窗遙望美麗的鴨綠江,江面浮起一層輕霧,和周圍的景色一起形成一幅美麗的中國水墨畫,掠過江面的漁舟,在水上繪成漂亮的漣漪,就像哪位國畫大師的創意制作,我用相機記錄下這美好畫面。

上午開車進城,參觀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四保臨江戰役,發生在1946年冬天 ,當時國民黨軍隊為實現其東北戰略計劃,調集精銳部隊,向臨江地區發動進攻,企圖獨占東北。此情況下,時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的陳雲主動請纓,與肖勁光、肖華共同指揮東北民主聯軍在臨江地區與國民黨軍隊英勇作戰。他們帶領軍民浴血奮戰108天,擊退敵人四次進攻,殲滅敵軍5萬多人,收復城鎮11座,從而扭轉了東北戰局,為遼沈戰役和全國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共設8個展廳,通過400多幅珍貴照片,和近300件文獻、實物資料,詳細介紹了這場戰役。紀念館後邊是烈士陵園,埋葬著犧牲的戰士。

參觀後在城裡用餐,然後去臨江的鴨綠江大橋,這是中朝邊界河橋,我們征得邊防軍同意之後,走上大橋,一直走到之間的標志為兩國國界的黃線,又深入到朝方一側幾十米,差不多快到對方的邊檢站停下照個相,就匆匆回來了。到我方邊檢站時我和小雲還心有余悸,生怕被不講理的朝鮮士兵打槍傷到。從大橋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兩岸的經濟和生活水平的差異,我們的臨江是高樓大廈,一片繁榮,朝鮮那邊卻如同鬼市,看不見人影。

從界河大橋我們去大栗子溝,此地因為日本投降之際,曾作為溥儀的行宮而出名。當年溥儀臨時居住、辦公的日本式平房建築裡面有些照片陳列,記錄當年這個傀儡皇帝到這裡的行跡,他最後在這裡宣布“退位”。後在逃亡過程之中,被蘇軍俘獲。這裡的講解員是個說話干脆利落的本地女人,她擯棄傳統的講法,在講解詞中加了好很多老百姓的俗話,倒也生動有趣。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今天早餐之後去金銀峽景區,景區在葦沙河東南,沿著鴨綠江公路走一會兒,進一個山口再走幾公裡就到了。進景區我們先去小山峽游覽。這是一個中間是淙淙溪流的峽谷,植被很茂盛,山谷中溫度明顯低於山外,讓人有絲絲寒意。昨夜雨後,山谷小道很濕滑,走路得小心翼翼。在山谷石壁上有些書法刻字,但明顯是現代作品,缺乏古意。在山谷之中我們還看到一群練瑜伽功的女子,這些女人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但赤腳露臂穿著白色的練功服坐著練功墊子上,倒也別有風采。從小山峽出來,我們從一個索橋過河,攀爬對面的小山,山上最高處有一組岩石,遠看恰如一個小童在參拜,故稱“童子拜佛”。爬上半山的亭子,我們要往對面的綠樹覆蓋的青山,好生快意。

隨後,大家沿著景區主行道的順著峽谷的道路,緩步上行,這條路是通向深山裡的金礦的路,兩邊是大山,中間還有一條湍急的河流。由於沒有車,行人也稀少,倒也很安靜。我們在這條路散步時候看見不少漂亮的蝴蝶,還發現了草叢中的小蛇,這裡的生態環境還是不錯的。但聽說由於上游的金礦洗礦污染,旁邊這條河已不適宜魚類生存了。

在山谷口休息時候,我們看到旁邊一塊廣告牌子,上邊的內容是介紹這裡和臨江的花山景區,在1950-60年代的許多長影電影之中,如“山間鈴響馬幫來”、“五朵金花”等,都把這裡作為外景地、被當做南方山林景色用於影片之中,這當然是制片廠為省經費的“魚目混珠”,但也反映出此地景色完全不輸於南方的特點。

午後,我們一起去鴨綠江乘坐游艇游江,為了能近距離看看朝鮮人日常生活,我們特意帶了一些酒肉菜蔬做禮物。船走到江對岸,在一座浮木上建築的板房停下,這裡是朝鮮的一個木材檢尺站,專門檢查朝方向中國出口木材的木排。我們下船之後,把帶來的禮物送給值班的一個老工人和一個做飯的小女孩。然後大家在這裡近距離看看“主體思想”之下,普通朝鮮人的生活,實在是很清貧,大房間裡是個大炕,有幾床破舊的被褥,牆上掛著金氏父子的像。屋裡唯一的電器就是一個舊計算器。廚房裡同樣是破落、簡陋,一個大米袋上的“梅河口”商標,說明這也是從對岸中國人那裡來搞來的。但這裡的人還是很樸實的,那個小姑娘穿著不合身的衣褲,憨憨的笑著。同行的當地人稱,這些都是朝鮮特務,說實在話我真懷疑這種傳說的可信性。由於政治原因和語言障礙,我們在這裡待了一會兒,就乘船回葦沙河這邊了。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今天我們去臨江通向白山公路邊的一個“潤龍溫泉游泳館”洗溫泉、游泳。路很順也很好走,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我們購票更衣進池子游泳,我已經久未下水,所以也不敢多游,小雲更是不敢深入,我們在水中享受一下這富含礦物的溫泉水,等大家游夠了,淋浴更衣。

游泳館建在山谷之中,旁邊還有一條洪流滾滾的河流,由於近日常常降大雨,所以水流很大、很湍急,混著黃色泥沙的河水就像一個微縮的黃河。中午我們在附近的山谷之中的一個“農家樂”吃飯,這個參觀所處位置、周邊景色絕佳,青山綠水,如同世外桃源,如果在大城市附近,這兒一定是賓客盈門的。

飯後回臨江城,先到位於市醫院附近的陳雲故居舊址看看,一座正整修中的日偽時代建築。在臨江市的鴨綠江邊江心島上,還有一個“陳雲兒童公園”,但已經殘破不堪。


精選遊記: 長白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