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
每個中國人一生都應該去一次首都,感謝梅西,給了我一次去北京的借口.
5天4夜的行程,每天8個小時以上的徒步,逛遍了北京所有想去的景點,吃完了北京所有想吃的小吃.
關於行程:
第一天,
12點到達北京,下午去了天壇----南鑼鼓巷,晚上吃了全聚德烤鴨,去了什剎海.
第二天,
早上逛了故宮,下午逛了北大清華,晚上在鳥巢觀看了巴塞VS國安的比賽.
第三天,
早上逛了頤和園,下午逛了天安門廣場----東交民巷----王府井----東華路小吃街,晚上去了三裡屯,
第四天,
早上爬了長城,下午進入了十三陵----定陵(地下宮殿),傍晚時分繼續逛了什剎海,吃了九門小吃,晚上去了前門大街----大柵欄
第五天,早上去了恭王府,中午12點開始返程.
關於天氣:
8月的北京,剛經歷過桑拿天的洗禮,處於夏末秋初的季節,即使被太陽直接曬著,也不會感覺到熱的難受,而晚上則很涼爽.這是我最喜歡的旅游季節,不熱,但又可以穿短袖和短褲.
關於交通:
因為行程比較匆忙,周四晚突然決定去的北京,所以買不到上海到北京的便宜飛機票,此次選擇的是先飛天津轉道,再從天津坐城際列車到北京.因此,在上午的一個時間段裡,我一次性走過了中國的3個直轄市.天津到北京的城際很快,時速最高接近400公裡/小時,半個小時即到北京。
北京的交通四通發達,公交價格大多4毛,地鐵價格隨便坐2元,跟中國其他大型城市的交通費用相比相距甚遠,真是越接近黨的地方,人民待遇越好啊。
關於景點:
北京從明朝和清朝開始就作為中國的首都,所以大部分的景點都與歷史有關,只有了解了歷史,才知道這個景點的魅力.而歷史則是跟人物有關,因此,在旅行的過程中,康熙,慈嬉,乾隆,朱隸,成為了經常出現在耳邊的人物.
天壇:電視裡看過很多次祈年殿,一直以為它是很高大很雄偉的建築,當真正出現在眼前的時候,突然覺得有點落差.天壇裡最神奇的是回音壁,人在壁的一端對牆說話,另一個人在壁的另一端就可以聽的清清楚楚.剛開始不知道怎麼玩,喊到喉嚨有點沙啞,後來發現,其實聲音不用很大,對方也是可以聽的到的.
故宮:看到了很多平常電視裡經常聽到的宮殿名字,比如乾清宮,坤寧宮,景陽宮,軍機處,太和殿,漱芳齋,觀賞的時候,因為戴著自動導游機,覺得這些房子還有所不同,但後期當我離開故宮,回頭看看照片的時候已經認不清哪座是哪座了.故宮裡的柱子很多,而且都與龍有關,有些白玉做成的柱子,經歷過風雨的侵襲,依然還很潔白.
頤和園:去頤和園是奔著小學課本裡面描述的長廊而去的.長廊確實很長,據說有700多米,畫很多,且每副畫都不同,不得不嘆服當時工匠的別具用心.頤和園借鑒了很多杭州西湖的工藝,西堤很長,長的讓人望而卻步。而昆明湖的水則清的讓你能看見裡面的水草和亂串的小魚。
長城:不上長城非好漢,以為長城就是幾段城牆,沒什麼意思,但真正登上長城,才發現其實爬長城是件很有樂趣的事,忽上忽下的樓梯,可以當滑梯滑下的坡面,耗費了我不少的體力。雖然說長城就是城牆,但不斷變化的視角,配上藍天和點綴用的的幾片白雲,卻帶來不斷變化的視覺享受。
十三陵:其實十三陵是個大景區,比較分散,我只去了定陵----萬歷皇帝的陵墓,而重點則是參觀了地下宮殿,裡面很多東西在文革時候已經被摧毀,但還是給人很陰森的感覺,在裡面拍了幾張照,突然想起在裡面參觀的時候好像只要我一個人拍照,後來回來查了查,有人說在陵墓拍照是會把鬼魂帶回家的,還是趕緊把照片刪了。
恭王府:和紳的府第,裡面有三絕一寶,三絕分別是:和紳藏寶貝的後罩樓,純漢白玉制作的中國僅存的西洋門,全國唯一封閉的戲樓,而一寶則是稱作“天下第一福”的康熙御筆“福“字碑。在恭王府裡,很多建築都有蝙蝠,整個府邸共有蝙蝠9999只,加上福字碑的“福”字,剛好10000個,且恭王府正好位於北京水龍脈上,真是個福地。
北京大學:讀不了北大,不證明就進不了北大。只要登記一下身份證就可以以參觀者的身份進去了。沿著北大的未明湖湖邊,想想北大曾經的歲月、曾經的滄桑、曾有的精神和曾有的激情,也許這園中最大的魅力,正來自於一種深厚博大的人文底蘊,雖然我還不全是很懂。
鳥巢:巴塞VS國安,一場沉悶的比賽,梅西在球場上看起來很小,激情不是場上的球員帶給的,而是旁邊不斷激情叫喊的北京球迷帶來的。
北京胡同:
北京胡同說白了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巷,此次逛了南鑼鼓巷,東交民巷,煙袋斜巷。
南鑼鼓巷:有點像上海的田子坊也有點像鼓浪嶼,兩邊是分立出的小胡同,而沿路則開著多家特色小店。
東交民巷:歷史書上講過的地方,中國的舊使館區,很多外國的建築已經被摧毀或被一些中央神秘的政府占據(因為門口有軍衛站崗,但卻沒有牌子寫著是什麼機構),只留下大門緊閉的聖彌厄爾教堂。
煙袋斜巷:在後海附近,特點跟南鑼鼓巷差不多,但比南鑼鼓巷短很多。
關於美食:
去了北京的三條小吃街:王府井小吃街,東華路小吃街,還有九門小吃,見的最多的是烤羊肉,烤蠍子,爆肚,刷羊肉。到現在還想不懂,北京人怎麼喜歡吃蠶蛹,蠍子,蜈蚣這些東西。我也吃了一串烤蠍子,嚼在嘴裡的時候沒什麼味道,但越嚼卻越有味,不過卻沒有再想吃的欲望,總覺得這種東西還是很髒的。整體來講,北京的小吃不適合我的口味,很多東西我都點了,通常都是啃幾口就扔了。
比較難忘的幾個場景
1,看完鳥巢比賽,在地鐵裡,一節車廂的人集體高唱國安隊歌
2,晚上11點的地鐵車上,賣報的老太,高喊“賣報,賣報,人民幣貶值,美國給中國施壓”。突然一個無聊男性詢問,“美國給中國施什麼壓?”老太答“如果我知道,我就不在這裡賣報了,”
3,依然是行駛中的地鐵,年輕的小伙,抱著吉他,穿梭於人群中,高唱“我的未來不是夢”
4,還是地鐵,一個60歲的老太教其8歲的孫子英語,“PULL是拉,PUSH是推”
5,天壇的走廊,悠閑打牌的老人。
關於北京的美女:
北京的美女多為瓜子臉、鵝蛋臉,皮膚白,披肩的長發,身材很豐滿,但聲音明顯帶著京味,所以說話時顯得有點粗。也許世界本來就沒有完整的女人。
關於什剎海:
這裡是我最喜歡的地方,雖然有些人覺得晚上這裡有點烏煙障氣。
白天的什剎海,安靜,三三兩兩的學生,坐著三輪車逛胡同的外國人,鍛煉身體的老人,一副安靜和諧的場景。
而晚上,熱鬧,喧囂,這裡的後海酒吧街,充斥著郁郁不得志的歌手,彈著吉他,向游人盡情宣泄著他們的理想和接近破滅的夢。
想起了李鍵的歌
河燈已點亮
湖心的黑夜
卻不見搖晃的碎月
船上飄來熟悉的音樂
回憶在遙遠的琴弦上跳動
一樣的故事
不同的感覺
仿佛是水岸的分別
忽然想起
她的樣子
說愛我的時候
她眼中的漣漪
輕輕呼喚
已陌生的名字
還有那一場傷心暴雨
旅行的意義,只是一場逃離,暫時逃離了人世間無謂的紛紛擾擾和不被人理解的委屈,卻不代表永遠的離開,到最後才發現我依然被一根繩緊緊栓住了。
即便有那麼一刻,我覺得我離開了,但我還是被拉回來了,因為我還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