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古道駝鈴,廢城夕照,祁連山下風吹草低現牛羊,千古不荒的胡楊傲然於風沙中,綿延千裡的古長城外戈壁蒼茫——這是多少人神往的西北,對生長在南方邊陲的我是怎樣的一種夢境……
計劃了幾年,千難萬難終於請到假,9月30日奔赴廣州,從京廣線向西繞,過了長江再過黃河,沿途收獲了兩湖平原、黃淮平原的秋收景像,坐了41個小時的火車,2日早抵達已來過三次的蘭州。此後的十二天,隨甘肅省攝影家協會的采風團,北行至黃河土林,再西行河西走廊,沿祁連山訪裕固族風情,到酒泉後折向北進入內蒙,經衛星發射基地到額濟納旗。這一路上,天氣晴好,廣袤的大地像熔了金子,讓勞碌的我,沉沉地圓了一場由來久遠的秋之夢。
黃河土林下的河套田園
一下火車就被接到蘭州賓館吃了大海碗熱騰騰的正宗牛肉拉面。到七裡河區的金百合賓館,甘肅省攝影家協會的趙廣田副主席已等候在大堂裡,他是我的老朋友了,前年夏跟他領的攝影采風團去過甘南,我學攝影,與他的鼓勵是分不開的。來自全國各省和台灣的18位發燒友會合,向北進發。
往寧夏方向過白銀市、景泰縣,汽車在蒼莽空曠的黃土高原和戈壁荒灘上奔馳了250公裡,忽然到了一處斷崖:滔滔黃河在這裡拐了個大彎,河灣一側是黃河故道因地殼運動形成的巍峨土林,另一側是典型的黃河河套式田園——老龍灣村。
這村子真是大自然的恩賜:面對陡峭的土林,背靠高高的龍灣崖,土林和懸崖一前一後如巨大的屏障,村子就巧妙坐落在黃河大拐彎處的白楊和棗樹林裡,依著溫柔的河水,滋潤肥沃的河灣阡陌縱橫,密匝匝的果園果實累累,平坦的田疇瓜菜青蔥。村裡家家都是黃土壘的方正院子,巷道井然,果樹環繞,儼然陶淵明筆下“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圖畫。我們被領到老村長家裡住,三合院子,干淨整潔,瓜果滿架,還可洗太陽能熱水澡。大碗呼啦啦的拉面,配上香噴噴的拌新鮮野蕨菜、沙蔥、心裡美蘿蔔,撐得耳朵直搖!老實的主人家看我們吃得高興,也滿心喜歡,源源不斷端出剛從樹上摘下的咯嘣脆的棗子、蘋果和香水梨。那蘋果是我有生以來吃到最美味的蘋果,那股子甜脆勁呀!
出村往東走,到黃河土林深處的老龍溝、豹子溝、飲馬溝拍照。土林面積約10平方公裡,由淡黃到古銅、深褚、赤褐色的沙碩岩構成,土岩形成了幽深的峽谷,四周筍峰高立,嶙峋怪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個攝影天堂,電影《臥虎藏龍》章子怡被張震劫持和連續劇《天下糧倉》開篇的鏡頭取於此。在一峽谷拐彎處,大隊載客的毛驢車蜿蜒而過,仿佛武俠小說裡某個鏢局押運的場景……
信步踱出石林,迎面是壁立千仞的黃河崖,黃浪滾滾東去。1人1塊錢,乘羊皮筏子渡回對岸的村子。整只羊的皮子被吹得鼓鼓的,橫三只豎四只扎在筏子底下,多大的浪也不怕翻沉,這古老的黃河運輸工具就這樣年復一年渡多少匆匆旅客和鄉民過了黃河天塹。
踏著夕陽在村裡漫步,家家土黃的平房頂曬滿金黃的玉米,門口吊著串串紅辣椒,果樹上綠的梨、紅的海棠沉沉壓枝,溫暖的色彩透著鄉居生活的鮮活可愛。村人真質樸,劃羊皮筏子的老人,背扛沉重的筏子迎著光線供我們拍照;老頭老太太熱情地邀我們進園子吃新摘下的大蘋果,怎麼也不肯收錢;打谷場上揚糜子的姑娘,圍著紅頭巾,只露一雙羞澀的眼睛;趕著毛驢走在黃河邊的鄉民大聲同我們打著招呼,像對熟悉的鄰居。
晚餐豐盛,農家羊肉和雞湯很香甜。星空下和八十年代初已退休的老村長袁克明聊天,村子從明代遷來,在這風水寶地生息繁衍,至今已有4百多戶2千多人。由於地處懸崖峭壁下,只能靠黃河水路進出,七十年代以來,為改變落後交通面貌,老袁和村裡人修水利,開公路,甚至犧牲了好幾個壯勞力的生命,愚公移山般奮鬥了20年,才在政府支持下修了自龍灣崖頂盤旋而下的公路。上天也眷顧這片勤勞的土地,黃河這段200多年來都沒發過大水,村子一直自給自足,村民心性恬淡,鄰裡和睦,生活安然。
繁星滿天,秋夜如水。
我一個人踱出院子,盡情享受著如此鄉居日子的愜意安然。這裡手機信號不好,讓人不得不安靜下來。雖然才出來兩天,但那讓我終日忙碌的煩囂城市已很遠了。
我真不想走了。
沿河西走廊和古長城西行
凌晨踏著星輝上龍灣崖頂,從公路高處俯瞰,拂曉的光線裡逶迤的龍灣崖像條巨龍倦臥,蜿蜒的黃河也像條水龍一衣帶水,這一陽一陰兩條龍圍繞著龍灣村,真是老天的造化!
太陽徐徐升起,壯麗的土林和恬靜的河套熠熠生輝。
離開景泰西行,過古浪、武威、金昌,這是河西走廊富庶的地區,都深秋時節了,楊樹齊刷刷圍著的田野裡還間或開著黃得耀眼的油菜花,為干旱的戈壁添了許多亮色。312國道北面一路與綿延的古長城平行,長城外過北山是騰格裡沙漠,南面是起伏的祁連山,過祁連就是青海湖和柴達木盆地。公元前138年-前119年,張騫二度出使西域,鑿通了中西大道,此後的一千多年裡狹長的河西走廊一直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唯一交通孔道,使者絡繹於途,商賈相望於道,留下了燦爛的文化。
下午到山丹縣,這裡有著名的軍馬場,出產漢武帝《西極天馬歌》裡傳說的火焰馬—天馬。夏季,鮮花遍野,駿馬馳騁。
參觀古長城博物館,早在戰國末這裡就開始修築長城。現仍較完好保留著城埂形狀的基本都是明長城了。日落時分,牧歸的羊群沿著古長城的殘垣斷壁緩慢地游走,牧人揮著羊鞭,趕著羊兒,漸漸消失在天邊金紅的晚霞裡。古長城寂寞地伸向遠方,涼風浩蕩,戈壁蒼茫。這條絲綢古道上,曾經走過多少歷史,多少歲月滄桑?
凌晨離開古甘州張掖往南,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拍丹霞地貌。梨園河畔的祁連山段山體鬼魅,雜樹不生。經過白銀鄉一個叫榆木莊的小村,金燦燦的陽光照得梨園河閃閃發亮,河對岸鮮紅的丹霞山體邊襯著筆直高大的白楊,河畔層林盡染,沉甸甸的莊稼間農家屋角飄著炊煙。最美的風景往往是在路上而不是目的地的,旅途上這樣一角秋意深濃的田園絆住了我們匆匆的腳步,大家盡情踏著落葉在河邊留連。
抵古肅州酒泉,下榻軍區招待所,旁邊就是晉代修建的拱形城門。休整後,到20公裡外的嘉峪關拍長城日落。夕陽西下,長城下,古道邊,搖蕩的蘆葦間若隱若現的羊群緩緩歸家,漫天絢麗的彩霞,飛落在那四座雄踞戈壁高處的古城樓上。
額濟納旗生命如此壯麗蒼涼
從酒泉往北,向茫茫荒漠奔馳。與內蒙交界的金塔縣夾邊溝,五十年代末大批右派下放此勞改,三年困難時期餓死數千。這片曾演繹過慘劇的戈壁灘上,藍得叫人心醉的湖泊一個連著一個,莫不是那些冤屈的眼淚?……進入內蒙,路旁是一望無際的棉花田,收獲的雪白棉花堆在田野上。衛星發射基地東風航天城繁華齊整如內地一個縣城的規模。在軍隊攝影家電視台劉台長陪同下參觀了黨和國家三代領導人對衛星發射基地的指示,順利過了三道檢查站。
下午四點到了阿拉右善旗的額濟納旗達來庫布鎮。因阿拉善胡楊藝術節即將開幕,小鎮的招待所全部爆滿,我們住在一戶居民家,雖然簡陋,但被褥挺干淨的,庭院栽滿花草。放下行李就直奔四道橋胡楊林景區,公路邊那兩棵金黃得無比純粹的胡楊樹撲入視野。至此,我們被生氣勃勃的金色擁入懷中——
額濟納胡楊景區以額濟納河上的八道橋為名劃分,二道橋小橋流水,四道橋胡楊古老虯勁,六道橋的葉子已開始落了,八道橋外是沙漠邊緣。由於國家水利局做了工作,今秋甘肅省特地給內蒙調了水,額濟納河這條間歇性河流與往年不同地有了滔滔流水,水是風景的眼睛啊,潺潺的河流兩岸,濃密蒼勁的胡楊林無邊無際,純藍透明的天,幾朵悠然的雲,淺碧的水,金燦燦的林——哪裡還有如此純粹的秋天!
第二天凌晨往南驅車28公裡,摸黑趟過額濟納河,到了大怪樹林。在寒冷裡等待日出的時分,天穹像燃燒了一般,滿天的彩霞絢爛地飛舞著,幾乎每分鐘就變幻出一個奇異的世界,令人膛目結舌。壯麗的天宇間,奇形怪狀已枯死的胡楊樹干,有的似仰天長嘯,有的似低眉哀嚎,如不死的靈魂在等待和呼喚著重生……生命是如此壯麗而又蒼涼!
太陽冉冉升起,茫茫荒漠像塗染了一層妃色,刺骨的寒冷被驅散了,猶如古戰場般的怪樹林裸露在我們眼前:那些已死去不知多少歲月的胡楊,仍傲然挺立著,把枝干、把根部扭曲著、掙扎著,伸向大地、扎入沙丘,渴望著生命之水;而每叢枯死的樹木不遠處,都有弱小的胡楊在新生,金燦燦的葉子與慘白的枯樹干遙遙相對,生與死的交替,古老又哀傷的樂章,彌漫在廣袤的大地上。
小怪樹林的胡楊形狀怪異裡又別樣優美,晚霞嫣紅,如血的殘陽在兩棵尚未枯死的胡楊中間,朝地平線徐徐墜落。在再沒有什麼能與自然與生命抗爭的時候,這彼此最後的眷戀與凝望,竟是永遠的了。“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生相依”,荒寂的風從大漠遠處吹來,這詩句湧上心懷,我不禁愴然淚下……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額濟納綠洲,生長著500多萬畝天然次生林,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原始胡楊林之一。遠古時期,這的居延海是大禹疏浚的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弱水流聚,形成綠洲,水草豐美,傳說莊子逍遙游後都是在這裡升天的。後因河道堵塞、自然環境惡化、為戰爭而截流,漢代著名的居延屬國、神秘的西夏重鎮黑城,連同美麗的湖泊,一起在沙海上驟然消失了。那些原本茂盛地生長著的胡楊林,由於失去水源,也失去了生命。但胡楊是大漠裡的英雄,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枯,枯了一千年不腐。宇宙洪荒,萬物渺小,生命無奈,但胡楊對生的眷戀和頑強的生命,足以讓人類為之俯首!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王維這首膾炙人口的《使至塞上》,描述的就是額濟納的景色。出了達來庫布鎮北的八道橋,就是巴丹吉林沙漠了,這裡是中國著名的駱駝之鄉,出產內蒙最好的駝絨。往西南,是古居延海,弱水流沙掩埋了無數的歷史,漢武帝時的障塞、居延城、西夏名城黑城子等廢城遺跡和出土的漢代書簡以及歷代文物,在我國考古史上都有重大影響。清康熙時土爾扈特蒙古人從伏爾加河流域大回歸到這裡的壯舉,也是歷史上國家統一的重大事件。我們在額濟納旗的四天參觀了這些古跡,並深入荒漠,遇到了閑散的野駱駝,見識到了大漠孤煙,古道駝鈴。更有幸的是趙主席身為甘肅省博物館的副研究員,他的講解讓我們對這片土地的更添了了解和眷戀。
四道橋兩岸是幾天裡我們流連最多的地方。早晨在河邊拍日出,靜靜等那緞子般的河面被朝霞染紅。白天徜徉在金色鋪展的胡楊林裡,茂林深處一戶人家扎著雪白的蒙古包,羊圈四周胡楊環繞,安然若世外桃源。秋風舒爽,天氣也出奇地好,一些高大胡楊樹的葉片已開始飄落了,走在金子鋪的林間,拍人體,拍駱駝,出圈放牧的羊群揚起的塵煙在光影裡跳躍,剽悍的蒙古牧人騎著高大駱駝穿過密林,清風吹過秋的恬淡氣息,人也熏熏然,在秋裡陶醉了。
到達來庫布鎮那天,夕陽落下的剎那,我正搶著光線奔到二道橋拍胡楊倒影,一個久違的親切聲音叫住了我。保哥!沒想我們竟在這裡遇到了,今年我們已是第二次在旅途上相遇了,還有一次是春節在元陽。他們此次自駕車出行的四人都是我的好友。欣喜異常,隨後的三晚都到他們住的鎮郊外農家聽他們講自駕車縱穿西部兩個多月來的奇遇,一起吃雞湯、喝酒、看星。荒漠的星空離我們似乎非常近,那獵戶座,北鬥星,好像伸長了手就能摘到了。
小小的達來庫布鎮水果甚至番茄黃瓜好甜極了。我們本計劃參加藝術節開幕式的,聽說是什麼領導講話、蒙古摔交、鬥駱駝的,因為見得太多,故提前一天走了。依依惜別的清早,又是滿天紅霞。
祁連山下裕固族的世外桃源
茫茫沙漠裡奔馳400多公裡,過衛星發射基地,中午快到金塔縣時,荒寂的公路中間不知哪輛車子落下了大箱大箱的東西沒人要,我們停車好奇地揀來來看,啊,老天真是太眷顧我們啦,原來是整箱的凍蝦、蟹肉、羊肉、豬蹄……隨便揀了幾箱上車,後來的幾日美美地吃了一路!
因太留戀前幾天到過的肅南,離開酒泉,沿河西走廊東行至高台縣後,我們又轉向南,往肅南縣去。窄窄的公路一側緊貼著祁連山腳,另一側是連綿的肅南草原,初秋的陽光下草場雖已泛黃,但那起伏不斷的優美線條,風吹草低顯現的羊群和犛牛,仍叫人心生感動,可想見這柔和的草原的夏天該有多美。靠近縣城時丹霞地貌逐漸明顯,一塊鮮紅的山崖上岩柱仿佛古羅馬的廊柱雕刻般齊整排列,令人嘆為觀止。
肅南縣城在祁連山雪峰下,金色白楊環繞,梨園河潺潺流過。縣文聯、攝影家協會同行以醇厚的裕固王酒、美味的羊羔肉和裕固特色美食羊肉面片、酥油炒面茶歡迎我們。縣歌舞團白團長帶著幾位裕固族歌唱家來助興,裕固族姑娘著刺繡滿花卉魚鳥的傳統服飾,歌聲和美酒讓我們深深迷醉。這個民族歷史可上溯到商周時活躍於我國西北的鬼方,南北朝發展成回紇族,唐中期改回鶻,九世紀分離到河西走廊的回鶻就是裕固族的先民。由於歷史和地域原因,他們的信仰由滿教、摩尼教演變為現在的藏傳佛教,生活習俗與藏族相似,服飾卻與蒙古族接近。裕固人的漢姓多姓安、郭、索、杜、白,現總人口只有一萬二千多人,自明朝東遷入肅南草原生活,目前全國獨有肅南縣和臨近的酒泉黃泥堡鄉有這個民族。
下榻肅南賓館,推窗即是皚皚祁連雪峰。夜裡寒氣入骨。
天沒亮我們又啟程了,趕到白銀鄉,正好日照雪山。這裡的祁連山段丹霞地貌嶙峋怪異,色彩濃烈。回到了前幾天來過、但意猶未盡的榆木莊,梨園河畔層林盡染,已泛黃的草場上滾動著雪白的羊群,村子飄著炊煙。如雕刻成葉脈般的山體圍繞著的山坳裡,小橋邊,一個安然的羊圈,養羊人一家孤零零住在這裡,300多頭羊,年收入1萬2千元,日子過得枯燥清苦。看著他們淳樸的目光,我心裡難受,哪裡看起來美若世外桃源的地方都一樣,都是因為貧窮落後而無法與外界交流才保持了它特有的民風。在那美麗的風景背後,渴望擺脫貧窮的善良鄉民,如我們羨慕他們一樣,羨慕著我們。
中午到張掖,受到張掖地區攝影家協會的熱情接待。“金張掖、銀武威”,河西走廊的富庶可見一斑。下午到武威。這是古涼州所在地,城外雷台出土了被譽為我國考古奇跡的銅奔馬車隊。吟哦著傳唱了千年的《涼洲詞》,經繁華盛放的馬踏飛燕廣場,武威攝影家協會一行把我們迎至涼州賓館。酒逢知己千杯少,大家盡情歡娛,一醉方休。
過烏鞘嶺回蘭州
從武威沿312國道舊路走,祁連山的蜿蜒雪線在天邊顯現。汽車翻過海拔3700多米的烏鞘嶺,雷公山下,草場邊一個正在忙著打場的村莊散發著濃郁的秋收氣息——陽光正透透地照著落滿金燦燦葉兒的楊樹林,矮矮的土牆,高高的麥垛,全是金色的,谷場上拉碾子的毛驢車骨碌骨碌碾過一地的青稞,包著各色頭巾的婦女把谷穗揚上天空,小型拖拉機歡快地奔忙……我跟一老農聊了起來,他叫巴成武,原來是村干部,告訴我這叫南泥灣村(村名真是跟那首歌唱的一樣),屬天祝藏族自治縣安遠鎮管轄,有4個自然村,700多人,除少數藏族外其他都是漢族,以畜牧業為主,兼種些旱地,收青稞,釀酒,麥杆做冬飼料。青稞賣給國家,0.46元/斤,農民年平收入不足千元。但我們放眼望去,勞作的農民們滿臉豐收的喜悅,他們是多麼容易滿足啊。
在國道向高速公路拐彎時,巍峨的烏鞘嶺上,那著名的漢、明兩代交會的古長城撲入了視野。接下來的一路我們被右側的風光吸引得不斷地冒險在高速路邊停車——那是怎樣的一幅秋的畫卷:藍藍的天上悠悠掛著幾朵白雲,連綿的祁連山下,彎彎的小河畔白楊層層疊疊,秋收的田野上人們在揚場,那些金色的白楊仿佛是專為裝飾田野而生的,這一片那一叢,好像沾了秋的醉意,淺黃金黃,深深濃濃,三三兩兩地散布在齊方方的平疇和河灣畔……
中午在永登縣吃面片,下午回到蘭州,大家去登白塔山,我特別請求趙主席帶我參觀了神往多年的甘肅省博物館的絲綢之路展覽和雷台出土的銅奔馬車隊,以及臨摹的敦煌壁畫精品。河西走廊,名副其實的中國古文化傳播要衝,這裡太多燦爛的文化,面對那些遠去的、後世人也許再也無法創造的輝煌,我們在歷史面前,除了沉默,也只有一聲長長的嘆息了。
黃昏從黃河第一鐵橋邊乘纜車上白塔山。登高遠眺,夕陽在蜿蜒的黃河邊徐徐墜落,寒意拂上面來。別離在即,心底油生感傷。我太留戀這個已涉足多次的省份,留戀這次旅程了,不願它結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包括與風景、與大自然的約會。晚上組織者安排了美味的羊羔宴歡送大家,趙主席約我,明年、後年,甘南,舟曲白麻藏族插花節,隴南民俗采風,再相聚……
黃河三峽和炳靈寺
大隊散了,我定的是周日的機票,乘周六還有一天假期,到來蘭州幾次都沒去成的炳靈寺。往永靖縣的路在大修,只有吉普車能走,咬咬牙,300元和另一人合包了輛獵豹,往西南駛去。
劉家峽水庫離蘭州180公裡,是胡錦濤同志工作過的地方。現庫區建成了黃河三峽旅游區,和全國各地的旅游區一樣,俗不可耐的的建築和拉客仔充斥著游船碼頭。衝出重圍包了條小快艇逆流往炳靈寺飛去,印像中黃浪滾滾的黃河水在這裡是如此清澈秀美,浩淼的水庫湖面兩岸黃土石林千峰林立,土林下依稀三兩戶人家,放牧著羊兒,翔集的沙鷗追逐捉我們的快艇,恍惚以為來到了長江流域的某個水鄉。
炳靈寺石窟散布在黃河峽口的大寺溝積石山的崖壁上,開鑿於十六國的西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有洞龕216個,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絲綢之路隴右段南線取道這裡渡黃河、過青海,自西漢以來這裡一直是交通要衝,西秦後更是著名的佛教勝地。國內現存最早石窟寺保留的紀年題記就在這裡169窟內發現的。與我在國內其他地方看到的石窟不同的是,這裡從西秦到唐代的690多身石造像和82身泥塑面型衣飾大都帶著些異國情調,壁畫也筆墨粗獷、線條遒勁,可想見當時中西文化在這絲路交通樞紐的密切交流融合。
回程繞道鹽鍋峽,又見黃河河套田園的秋收。一路買鮮紅的棗子大嚼。黃昏回到蘭州,司機帶我到七裡河市場逛,買了鮮百合和許多的葡萄栗子。次晨登機,捧本《大夢敦煌》一路狂讀,一路感慨。中午飛抵深圳,下午順利回到了家。
一接觸到南方悶熱的空氣,我那被干燥秋風肆虐了十幾天脫了皮的皮膚立即滋潤了。這才是我熟悉的氣候和生活環境。離開其實才不到半月,可似乎已很久了。和以往每次銘心刻骨的旅行一樣,回來,我的心和魂,都得丟失好一段日子了,丟失在那已遙遠了的西北,秋色深濃的遠方。
線路:
廣州-(火車)蘭州-景泰-黃河土林和龍灣村-武威-張掖-肅南丹霞地貌-酒泉-嘉峪關-衛星發射基地-額濟納旗-金塔-酒泉-高台-肅南縣城和榆木莊-張掖-金昌-武威-烏鞘嶺-南泥灣村-蘭州-劉家峽水庫黃河三峽-炳靈寺-蘭州-(飛機)深圳-珠海
費用:
甘肅省攝影家協會12天全包(含人體模特和駱駝隊)3200元、炳靈寺一天花費250元(與人平攤)、去程火車510、回程飛機1430元,購物300元(給媽媽的駝絨褲子110元、蘭州百合8元、紅棗9元、玫瑰花40元、水果等20元、以莫高窟藻井為圖案的絲巾4條120元),合計5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