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二點多鐘,我們從牛路河大橋渡口上了岸,結束了猛洞河的漂流。一行人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王村,走馬觀花、晴蜓點水地在小鎮上兜了一圈,結束了它的游程。
隨後,我們王村出發,沿途經吉首、德夯,驅車行駛約一百一十公裡,行程三小時,於晚間七點四十分許抵達鳳凰古城城西的金水灣酒店。
安頓好當晚的住宿之後,我們拿起相機迫不及待地往古城的沱江趕去。來湘西之前,我收集了一些有關鳳凰古城的資料,紙上談兵地對其進行了一番了解。
走馬湘西,覽武陵岩峰,漂猛洞河流,看江山苗寨,賞土家風情,游鳳凰古城,觀沱江燈火。這些經典的湘西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是旅行者在行程之中不可錯失的。
因此游覽鳳凰古城,觀賞沱江燈火,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不然地話鳳凰一游,少了觀沱江燈火這一篇,就等於枉來湘西,豈不是虛於此行。
鳳凰古城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在雲貴高原的東端,地處沱江南岸,古時候稱為鎮竿。它依山傍水,青山環繞,有“美比西施,秀甲蘇杭”之稱,因沱江鎮西面有一山形似鳳凰而得名。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漢代。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淨山相毗鄰。它將自然與人文景觀融合在一起,贏得了“中國最美小城”的口碑。
沱江屬於長江上游的支流,發源於四川省中部九頂山南麓,南流至金堂縣趙家渡後稱沱江,經簡陽、資陽、資中、內江等地在瀘州市注入長江。全長655公裡,流域面積28,000平方公裡。
沱江是古城鳳凰的生命之源。她自上游溯源而下,依偎著城牆緩緩流淌,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千百年來,它孕育著鳳凰大地,滋潤著苗家兒女,哺育著土家子孫。不僅如此,還給游人帶來了一座休閑娛樂的不夜之城。
從酒店出來,我們沿江北西路走到鳳凰大橋的北端,取道橋右側石階下至橋底,來到了沱江邊,眼前為之一亮,視野豁然開朗。
站這裡一眼望去,只見沱江兩岸燈火璀璨,星若閃爍,燈籠高懸,五彩繽紛,夜晚的古城在霓虹燈點綴、渲染下,勾勒出了一副美妙地山水城廓的畫卷,彰顯了湘西大地,獨樹一幟的燈火沱江夜。它別有洞天的誘人魅力,讓游人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有詩為證:一川沱江水,兩岸觀景人。燈火奪夜色,點亮不夜城。
如果鳳凰古城是一幅畫,城之古韻,林木翠綠,水之靈秀,那沱江就是畫的精髓,靈魂所在,小城的生機和靈氣由此而生。那它的夜晚屬於沱江,沱江就是一幅集民族特色、古城韻味,融現代氣息、時尚元素為一體的“清明上河圖”,是集古人之思想,現代人之智慧構築的“燈火沱江夜”瑰麗畫卷,與前者相比肩,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說鳳凰古城是一把蘊含具有民俗特點的弦琴,而穿越鳳凰古城的沱江之水,就像一根流動琴弦,水面上游弋著的一葉葉烏蓬船,一盞盞許願的河燈,就像流動著的音符,跳動著的節拍,彈奏著“燈火沱江夜”的美妙旋律。沱江岸的古城建築群就像它那共鳴的箱體,與之和諧相伴,音域共存,迸發出優雅的“小夜曲”,令人浮想聯翩。
沱江之夜像一盞燈,照亮了古城的身影,絢麗多姿,燦爛輝煌;沱江之夜似一把火,點燃了游人的激情,使之興趣盎然,趨之若鶩。
以詩為媒:愛不釋手你的美,鳳凰燈火沱江水。古城風韻今猶在,夢牽魂繞誰不醉。
我們沿著沱江由西向東往景點中心區域虹橋尋去。只見南北兩岸由苗家特色的吊腳樓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層疊而上,林立於水邊,突現湘西民族建築風格,古樸淳厚,盡顯鄉土氣息。這些苗家民居現在大都用來作為客棧經營。房前屋後或燈籠幌子沿屋檐高掛,或木質牌匾橫臥門眉、或彩燈裝飾豎立樓角,以吸引游人的目光,招睞生意。客棧的名字盡顯地方色彩,如吊腳樓客棧、沱江人家、望江樓、鳳凰人家、夢裡水鄉等,燈火連兩岸競相爭輝。
在燈火的映照下,夜空的繁星羞澀地躲進了幕色的身後,只有月亮高調地掛在北門城樓的一角,窺視著小城的夜景,聆聽著小城的故事。
城樓古風古韻,古色古香,在群樓之傲然挺立,獨領風騷。城樓上的燈光,在月光的襯映下,灑向沱江水面,呈現出了海市蜃樓般的倒影,流光溢彩,泛著粼粼波光,夢幻一般,讓游人沉醉遐想。
前方一座三跨石拱橋橫臥沱江,連接南北兩岸,夜空下顯得格外耀眼奪目,它就是鳳凰古城著名的虹橋風雨樓,為小城之中,沱江之上的地標性建築。它那湘西民族風格的建築,添加了現代燈光的亮麗,身影在暮色之中突現風情。
來到沱江,不但可以看到它的湘西風情,自然風貌,還能看到它跨越時代,所融入的現代氣息的另一面。北岸民族風情的建築,錯落有致的布局,沿江集中了酒吧、KTV、舞廳,燈紅酒綠,歌舞升平。
在霓虹燈的閃耀下,少男少女激情迸發,音樂陣陣,搖滾震蕩。燈紅酒綠之中,歌舞升平,酒肆飄香。各家門頭掛著別出心裁的招牌,力圖標新立異,先聲奪人。什麼原始人酒吧、古城守望者、威馬酒吧、心齋酒吧等等,不一而足。夜夜燈火,通霄達旦,體現了現代人時尚元素,揉合了潮流人士的精神追求。鶯歌燕舞之時,又讓小城平添了青春的活力,魅力四射,吸引的信男善女,勁狂歌舞,為之若狂。
但是這過於濃重的市井氣氛,夾雜著重金屬樂器喧囂,勁歌刺耳地尖叫,打破了小城之夜局部地寧靜氛圍,不啻是山水畫中的一抹敗筆,不足以取。
夜色籠罩下的沱江,水面上不時地有烏蓬船在跳岩和萬名塔之間中來回游弋。岸邊一個巨大的水車,訴說著古城那悠久的歷史故事和美麗的神話傳說。
江上那橫跨南北的木排棧橋,晃動著南來北往游人的身影;石柱做成的跳岩上,跳動著穿棱的人群,漿聲燈影下的沱江泛舟,是那樣的溫馨柔美,撩撥起了游人極大的興致。
沱江泛舟是這裡的頗受游人喜愛的一個項目。碼頭渡口集聚停靠著邊許多烏蓬游船,不時地有艄公衝著游客吆喝:“阿妹,阿妹,乘游船看沱江,水中望月,江上賞景,風景不一樣地漂亮啰”;“阿哥,阿哥,上游船看沱江,江上阿妹也漂亮,還可和阿妹對山歌啰”。吆喝之聲,此起彼伏。原來,江中心還有裝扮成苗家特色的山歌船,船上有苗家阿妹表演山歌對唱,吸引了不少游人,登船而去,一睹苗家阿妹的風采,過一把山歌癮,飽得眼福口福。
沱江放河燈是這裡的一個傳統民俗活動。沱江岸邊放河燈流行於漢、納西、苗、土家族等地區,各地在三月三、七巧節、中秋節晚上水邊放河燈。“河燈亮,河燈明,牛郎織女喜盈盈”。是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三國故事中的孔明燈,阿拉伯故事裡的阿拉丁神燈,無一不隱喻著人們的希驥和期盼。
現在放河燈演變為了旅游項目,被人們賦予了現代的氣息,平添了許多浪漫色彩。人們把燈寓意為光明的使者,寄托著人們希望的,像征著美好的未來。放河燈許願,更加五花八門,形形色色。有的期望升官發達,有的夢想中彩暴富,有的祈禱平安,有的企望學業有成,事業興旺。
所以當游人漫步沱江兩岸,可以看到岸邊的扎燈人的攤位,擺放著五顏六色的河燈,造型各異。它有單只的,有組合的,有塔式的,有盤式的。花形有常見的荷花,玫瑰花,也有生肖造型的,圖案繁多,造型多樣,花色不同,大小不同,價格從一元、二元至二十余元不等。
賣燈的人身影穿梭於游客之間,只要你稍微停留下腳步,有問價的意向,就有一群半大的孩子把你圍的水泄不通,“阿姨長,叔叔短”地叫個不停。這群賣燈人年齡大都在十來歲左右,小點的可能只有七、八歲。在三更半夜裡看著他們那乞求的眼神。我有所觸動: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她們這樣幼小的身影也許不會在這夜黑月高中叫賣勞碌著。一番挑選之後,我們花了二十多元挑了塔式、盤式兩組花燈。就這樣她們才握著錢從我們身邊離開,找另一個買家去了。
拎著許願燈,我們來到了北門城樓附近的水邊。點燃河燈之後,將它們放入水流中,我們一家三口分別許了各自的願望。老婆一心想著張家界的小吃,口裡念念有詞“願回到張家界找到胡師傅三下鍋撮一頓,嘗一嘗酸羅蔔味道”,那感覺似乎要垂涎三尺。女兒許的祈禱:“願老天開眼,回家的飛機不要再遇到雷暴雨,不然的話,又不知道要降到什麼地方去了”;我希望自然的環境不要再受到人為的破壞,少一些人工雕琢的痕跡,還自然以本來面目,不要給游人留下遺憾。
河燈在輕風的吹拂下,隨波逐流,順流而下,只見它們閃爍著星星之火,捎著我們的願望向虹橋方向緩緩漂去。到此次流程結束,她們的兩個願望立竿見影,全部兌現了。真所謂心誠則靈,不由得你不信。
在北岸熒光燈下,沿河岸擺著許多攤點,叫賣各式各樣的具有苗家、土家特色的工藝品。經營品種最多的當屬苗家銀器工藝品,大的從銀項圈、項鏈、手鐲、小的到掛墜、戒指、花鳥魚蟲等,其次是蠟染、扎染服飾、挎包、單肩包,以及掛壁畫等等。
鳳凰的蠟染秉承了原始的制作風格,古樸而不失典雅,構圖立意考究,自然純樸。扎染的面料也是花草魚蟲盡顯,生動鮮活,工藝獨特,深受游人的青睞。
這些攤點吸引了一批批,一撥撥的少女少婦目光,不時地駐足觀看,挑揀,付出鈔票的同時,一個個喜滋滋地惴著心儀的飾品滿意而去。
尋著沱江的燈火,你還能聞到北岸及虹橋北端的特色燒烤散發出的脂肪、蛋白焦糊味。當你午夜時分,正飢腸轆轆地觀賞沱江夜景的時候,那陣陣腊肉的熏香,酸魚的烤香,誘使你不得不尋著它的味道迎風而去。
來到風雨樓的橋頭,煙熏火燎中,燈光閃爍,爐火串串。只見燒烤攤一個連著一個,擺滿了道路兩側,人山人海,座無虛席,剩余的空間也被行人塞滿滿堂堂。但見游人在攤位之間來回穿梭,熙熙攘攘。這裡仿佛是鳳凰古城舉行的盛大旅游聚會——沱江盛宴。人們可以盡其所好,點其所喜,狂吃豪飲,盡情享受美味佳肴,一飽口福,解饞蟲之飢。
吃罷風味燒烤,時間已是次日凌晨二點許。一夜下來,古城的風貌,民族的風情,沱江的燈火,苗家的美味,該看的看了,該聽的聽了,該嘗的嘗了,該感受的也感受到了。如此一游,乃不虛此行。
張家界的山,猛洞河的水,沱江燈火別樣美。
這是我對燈火沱江夜的由衷感慨,也是同行者發自內心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