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之旅——笑傲天子山

作者: 中子誇克

導讀湘西自然植被覆蓋率高,雨量充沛,正是出於這一緣故武陵源的天氣變幻無常,風雨雷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我們一行昨天體驗了一次地緣氣候的變化。 今天一大早,太陽露出了它的笑臉,晴空萬裡,碧空如洗。想必藍天碧日下的天子山,將一改黃石寨、金鞭溪低沉的天氣,以靚麗的身姿,優美的景色展現在我們面前。 武陵源風景區由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張家界國家森 ...

湘西自然植被覆蓋率高,雨量充沛,正是出於這一緣故武陵源的天氣變幻無常,風雨雷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我們一行昨天體驗了一次地緣氣候的變化。

今天一大早,太陽露出了它的笑臉,晴空萬裡,碧空如洗。想必藍天碧日下的天子山,將一改黃石寨、金鞭溪低沉的天氣,以靚麗的身姿,優美的景色展現在我們面前。

武陵源風景區由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索溪峪自然保護區三個部分組成,面積約六十五平方公裡。天子山景區,與張家界、索溪峪景區大致呈品字格局,處於兩者的上方。景區內主峰天子峰海拔約1260米,笑對諸峰,傲然屹立,突兀凌空,交錯延伸,構築了一個天然的觀景平台。

從這裡極目放眼,武陵千山萬壑盡收眼底。被譽為“秀色天下絕,山高人未識”的自然風景處女地。不是黃山,勝似黃山。因此,博得了“誰人識得天子山,歸來不看天下山”溢美之詞,深得游人的贊譽。

天子山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景區天空浩瀚,氣勢恢宏,二十多公裡斷崖沉積形成的岩壁,如同一幅風光無限的山水壁畫。春夏秋冬,風雪雲雨,千變萬化,各不相同。

它集雄、險、奇、秀、幽、野於一體,尤以石林、雲海、霞日、冬雪為其奇觀,石林千姿百態,或刀槍劍戟林立刺天,或千軍萬馬奔騰而來,時而湧若滾滾波濤,時而飄若縷縷游絲,怡神怡情,使游人的精神在游歷中得到了唯美地升華。

由於景區範圍比較大,游客通常需要兩天時間游玩這三個景區。為了保護景區的生態環境,維系森林原始的風貌,境內不允許旅客留宿,旅館均設在景區外圍,故而游客一日行程結束後,必須離開景區至外圍住宿。

景區實行套票制,將三個景點合而為一,全價為245元。采用磁卡式門票,進門時需采集游客指紋記錄,次日再入景區核對指紋。以杜絕他人冒名頂替,有效地防止張冠李戴,蒙混過關的現像。我們今天進入景區憑昨天購的磁卡,經校對指紋,驗明正身後,方才入內。

我們一行人上天子山取索道代步,搭乘纜車。每個纜車可乘6人,每3個人相向而坐,四面玻璃。當纜車凌空飛越,全方位環視觀賞風景,腳下岩石林立,溝壑深不可測。

天子山的登山索道票上醒目地印著“飛”凡美境,360度喜“越”宣傳詞,似乎有寫不盡奇山異水,唱不盡笑語歡歌,抒不完游人情懷。

絕地凌空,環顧四周,只見岩峰林立,如筍初出。從纜車左側望去,看那“仙女”,在輕紗薄霧地緾繞下,似西施綄紗,如貴妃出浴。從右側看去,將軍列隊,將士出征,浩浩蕩蕩,雄壯豪邁,氣勢非凡。

登上山頂,首先映入視野的是賀龍公園的那一尊賀龍雕像,它由黃銅鑄造而成,高六點五米,重九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人物銅像,緊緊跟隨他的是一匹奮蹄欲征的戰馬。這尊雕塑是景區唯一的人文景觀。

它反映了賀龍戎馬生涯,飽經滄桑的一生,展現了威風凜凜地元帥風度,氣壯山河地英雄氣慨。他那笑傲群山,氣貫長虹神態,與天子山氣勢磅礡的氣勢不謀而合。

在天子山眾多的自然景觀中,有幾處景點與這處人文景觀相吻合。景區中的“武士訓馬”、“點將台”、“眾將出征”、“將軍列隊”等景觀,與之相映,喻意融為一體,仿佛千軍萬馬,只待一聲令下,策馬揚鞭,馳聘疆場。傾刻間,讓人們幻覺那硝煙彌漫戰爭年代,只感到沙場戰馬奔騰,風煙滾滾,刀光劍影,吶喊之聲不絕於耳。

這一人為的景觀,僅僅是後人一種為了忘卻的紀念,才信手而立。真正地看點還是來自於大自然的魅力。

天子山之奇,在於它有一扇長這20公裡,高達數百米的岩壁,此壁形如折扇,石壁看似道道折皺,或島或灣,景色律動,動靜相間,令人嘆為觀止。

從不同的高度或方位觀賞天子山,它的景色猶如萬花筒一樣,景隨人動,畫隨景移。

立於西海西側,眺望御筆峰,只見那一排岩峰峭然挺立在岩座之上,猶如杆杆筆立,並列插在筆筒之中,岩頂生長著綠蔭蔭的植被覆蓋著它的頂部,就像筆尖上的簇簇狼毫。遠遠望去,就像杆杆毛筆,故稱其御筆峰。

緊鄰筆架的那塊矩形岩石,猶如“一得閣”塊墨,筆架附近隨岩而轉的溪流,如同墨硯。御筆峰屹立其中,好像有著用不盡的墨,繪不完的畫。

這景致經歷幾千萬年的蒼海桑田,三百萬年的歲月磨礪,風雨衝刷,仿佛時間就是揮毫之人,風霜雨雪調和山岩的筆墨,一揮毫,一潑墨,成就了山水林木,這山,這水,這林,這木,千姿百態,氣像萬千。它繪就著大自然賦予的山水畫卷。

站在西海的東端,遙望遠處的一塊峰岩,貌似婷婷玉立的美女,懷抱花籃,手起花落,花飛花舞,隨風悄然飄落,故取名仙女散花。

行到景區的北邊,自北向南遙看,一柱巨石托起的一塊岩石躍入我的視線,此石形如艦船,謂之“石船出海”。猜想之間,那眼前似乎這成了波濤洶湧的海洋,石林猶如那石海中點點風帆,而石船搖身變為一艘旗艦,披風斬浪,翹道揚帆,率千帆競發,浩浩蕩蕩。

“原始風光自然美”。奇山秀水,天子山將原生態的自然風貌充分展現出來。

領略了天子山峰頂的風景,我們從天子閣尋石級而下,從這裡到十裡畫廊出口,全程約十裡路,用時約需兩小時。山道崎嶇,高低起伏,共有八千余級台階,游人沿著山路或拾級而下,或登階而上。幾上幾下,登峰越谷。沒有一些體力的人,還真消受不起,只能望而止步。我們一行二十一人,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取道步行,其余乘索道原路返回。

涉得深水擒蛟龍,入得淺水得魚蝦。出門在外,就是要吃得辛苦,才有回味的甘甜。幽徑探秘,狹谷覓險,這才是旅游之目的所在。

除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還需有心靈地感應,才能讓人領會到美景佳境的快感。很多時候,看到興奮之處,心情激蕩,我心飛揚。此時此刻,狂吼一聲,群峰響應,豪放一曲,流水伴唱,森林靜聽,天籟之音,那心情難以言表。

一路下行,山徑曲靜,景致連連……。

下得天子山,即入十裡畫廊。一路看來,畫廊視野開闊,一塊塊岩石構成一幅幅畫面,或人物、或動物,三姐妹、孔雀開屏、向王觀書、采藥老人、雄獅回首等等,栩栩如生,讓人目不暇接。

畫外訴說:

畫廊雖美,卻給人留下了遺憾的敗筆。

一是由於近年來氣變化的影響,原來景區內一條溪流,因雨水量的減少而干涸,現在只剩下亂石灘,使十裡畫廊失去原有的生機和靈氣。

二是景區內建了一條觀光車道,長長的車道,就如硬生生在原有的綠色植被上劃了一刀,原始風貌遭受重創,破壞了自然的和諧,打破了森林幽谷的寧靜,讓十裡畫廊黯然失色。

但願今後的自然之旅,不要再看到這樣的人工痕跡。


精選遊記: 張家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