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下午近四點,我們一行人或乘索道、或步行下黃石寨,集結於張家界氧吧廣場。
這裡是金鞭溪經典線路的起點。從這裡開始至水繞四門全長約七點五公裡,全部游程約需三小時,是金鞭溪景色最為集中的區域。溪水大致從西南依山澗狹谷流向東北方向,貫穿張家界森林公園。溪流所經之處,兩側奇峰並列,風景如詩如畫,鳥語花香,美不勝收。
午後的一場暴風驟雨,給金鞭溪籠罩了一層凝重的水氣,雲霧繚繞,仿佛罩著裊裊炊煙,朦朦朧朧,似雨若煙如霧,山水林木之色若隱若現、若有若無、虛無飄緲。
如果說游覽黃石寨砂岩峰林那鬼斧神工,刀削斧劈造就出來奇峰異景,給人以雄偉的氣勢,博得游人的驚嘆,為之震憾。那麼它只能滿足你的感官,飽一飽你的眼福,暫時平息一下你獵奇的心裡。
駐足山頂,你自始至終是個守望者。你可以用遠眺也好、俯瞰也罷、極目也行,那些景觀可望不可及,始終有一種距離感,無法將自己融入其中,總是覺得稍稍有點遺憾。
但是,當你沿著黃石寨拾級而下,行走在山澗小道,漫步林蔭溪邊。金鞭溪會敞開她坦蕩無私地胸懷,張開她那溫柔地臂膀,綻放含情迷人的笑臉,以飄渺地煙雨,潺潺地溪流,峽谷(俠骨)地柔情,迎接你的到來。
金鞭溪因溪水流經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相對高度約380米,從溪邊拔地而起,巍然屹立,直插雲霄。無論你從近處仰視,還是從遠處遙望,正看或是側看,它都像是一根鞭節清晰、紋理可現,刺破青天的長鞭!所以人們把這條溪水稱作金鞭溪。
在金鞭岩的左側有一座岩峰,猶如一只威猛的獵鷹,它展開雙翼,振翹欲飛,警惕地雙眼炯炯有神,時刻警覺地守護著金鞭岩,被人們稱之為“神鷹護鞭”。這一對應的景觀,是金鞭溪的經典標志。
金鞭溪山水相融,草木相間,移步換景,物換景移,一步一景,構成了一幅連綿不斷的山水畫卷。“三千翠薇峰,八百琉璃水”,是人們賦予武陵源美稱,金鞭溪就是八百秀水的典型代表。
當你身臨其境,融入撩人的景色之中,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美麗的景色潤人心田,一種忘我釋懷的感覺油然而升。
在這裡,你可以竭盡所能,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毫無保留地投入其中,同時憑藉你的直覺,邏輯判斷和理性思維所不及的方式,用心情體察、用感覺品味,想像大自然給你帶來美妙地幻覺。
目之所及:翹首仰望,岩峰高聳入雲,氣宇軒昂。觀音送子、金鞭岩、神鷹護鞭、醉羅漢、文星岩、千裡相會、跳魚潭、水繞四門……。一個個形似、神似,貌似,若融入美麗動人地故事傳說,維妙維肖,活靈活現。
信步林間,駐足環視古樹參天,枝繁葉茂,隱天蔽日,郁郁蔥蔥。林中的植物呈垂直性分布,這裡主要分布常綠和落葉闊葉林。楠木是張家界的植物代表共有16種,如香楠、利川潤楠、紅葉枝楠等,尤以香楠為最珍貴。還有一種奇異的“映花楠”。據傳其木鋸開後,會顯現十分奇特的圖案:或山峰流水、或花卉小草、或日月鳥獸形像逼真,十分醒目。有人說這些像形的花紋是周圍環境長期作用而形成的。真可謂人隨環境變,木依環境生。
佇立溪畔,看山澗溪流淙淙,歡快地流淌。當溪水從上游一路游來,水依山行,山隨水勢,在紫草潭的上方遇蜿蜒起伏地勢影響,受巨石的阻隔,傾瀉飛奔而下,形成湍急的水流,行至草潭附近漸復平緩,當它到達草潭幾乎靜如止水。
草潭位於金鞭溪與砂刀溝彙合處。潭谷為紫紅色砂岩,因流水經多次衝刷成槽狀,而名為紫草潭。潭長約八米,寬約二米,深三、四米。在奇峰、綠樹、紫石映照下,斑駁陸離,水光鱗鱗,綠影搖曳,色如翡翠,形如寶盆,鑒可照人。
此外,游人一路游走,還能看到散落在岩邊、溪畔、林間的十余塊石碑,碑文上記述著游人對一路景色地贊美。
“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畫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畫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這就是沿途詩碑上留下的對金鞭溪贊美的詩句。真可謂:“奇峰險壑千幅畫,鳥語花香一溪詩”。
耳之所聞:下黃石寨,風聲雨聲林濤聲,聲聲入耳。走金鞭溪,鳥聲蟬聲蛙鳴聲,聲情並茂。
溪流岸邊,你若閉目養神,側耳聆聽:纖纖溪水,涓涓細流,水潺潺意綿綿,點點浪花如跳動的音符,淅出美妙的音樂,彈出歡快的旋律;
曲徑幽林傾聽林海濤聲低沉悠揚、隨風飄蕩,演繹一首與溪水共鳴的交響曲,奏出 “金鞭溪的森林”的華彩樂章;
鼻之所嗅:繁茂的森林,是自然清新的天然氧吧,溪水畔可聞林木之清香,嗅花草之芬芳。
行走在狹谷間,忽然遠處飄來縷縷的焦香味,只聞其味,不見其影。當走過彎道口,只見前方有一燒烤攤,三三兩兩的游人手裡抓著竹簽,簽上串著烤魚,皮呈銀色,肉質焦黃,香氣襲人,讓人垂涎欲滴,欲罷不能。向饞人打聽,謂之金鞭烤魚。其生長在溪水之中,是天然的環保食品。難怪香飄四溢,受游人的青睞。遂買了幾串,嘗之品之,果然別具風味。
口之所嘗:在金鞭溪可品嘗除金鞭魚外、還有當特產葛粉凍、狀如果凍,晶瑩剔透,具有降火之功效,可解暑降溫。以及彌猴桃、野山果等等,數不勝數,也就不一一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溪邊有一處面積不足一平米水潭,深不到尺余,清透見底,鑒可照人。上方鐫刻有長壽泉字樣的石碑處有一泉眼,泉水咕咕流淌,噴湧不息,清澈激揚。喝到嘴裡,涼在口上,爽在身上,甜在心裡。一身勞累,頓感煙消雲散,神清氣爽。據說此水還可美容,似乎有點神奇,還需考量。
金鞭溪的絕世美景仿佛世外桃源,令人流連忘返。“金鞭溪水飲三杯,一曲鄉音繞山飛。有女來世願化石,嫁與幽谷做娘妃。”張曉光的《游金鞭溪》就是一個佐證。
體之所察:離開長壽泉,往溪的下游數幾十米外有一處斷崖,崖上卵石密布,溪水清澈見底,深約四、五十公分。水流遇斷崖飛身而下,形成一道瀑布,如皚皚白雪,似如紗織,形成一道絕妙的風景。
一行人情不自禁地躍入溪中,趟一趟金鞭溪水,涉水而嬉。或用掌擊水,或以石投水,只感到水花四處飛濺,溪水在灑落身上,給人感受到陣陣涼爽,無限愜意。
觸摸一下冰涼的峰林砂岩,撫慰一下參天的森林古木,捧起清澈的清清泉水,吼一聲久違的呼喚,幽靜地山谷會立即報以的激蕩回腸呼應,這種親密地接觸,是種享受令人陶醉。
心之所感:這裡是我見過最美的溪水。幻想之夢境,如詩如畫,如歌如夢,虛無飄渺,仿佛洞入仙界;如夢的意境,若即若離,時隱時現,讓人奇思異想,心醉神迷,流年忘返。
一切感觸及想像,表達不了心靈之約,余下的只能意會,無法言傳。
及至水繞四門,我們金鞭溪的游程到這裡結束。
金鞭溪自上游流到這裡,與龍尾溪、天子溪、礦洞溪交彙,四條溪水相互穿行東南西北四道山門,故曰水繞四門。由於水流的作用,將所捎帶的泥沙沉澱於此,日積月累便堆積成了一個風景秀麗的沙洲,稱之天子洲。
這一行程止於天子洲,下一個游程始於天子山。天子洲對天子山,首尾呼應,承上啟下,不知是巧合,還是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