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末游桂林的游記,經驗,教訓

作者: cvu

導讀11/17 Sun晚上到桂林,恰逢博鰲旅游論壇開幕,市中心(離火車站很近)很熱鬧,看到了桂林人都難得一見的大瀑布酒店的超大人工瀑布放水,氣勢磅礡,卻難免俗氣。夜宿桂林。 11/18 Mon 晨起吃過米粉,下陽朔。車行中段,兩面現出層層疊疊的山巒,形態各異,近深遠淺,像水墨畫一樣,非常秀麗。這些山峰,各自獨立,像從農田裡長出來的,就是傳說中的喀斯特地貌。 70分鐘 ...

11/17 Sun晚上到桂林,恰逢博鰲旅游論壇開幕,市中心(離火車站很近)很熱鬧,看到了桂林人都難得一見的大瀑布酒店的超大人工瀑布放水,氣勢磅礡,卻難免俗氣。夜宿桂林。

11/18 Mon

晨起吃過米粉,下陽朔。車行中段,兩面現出層層疊疊的山巒,形態各異,近深遠淺,像水墨畫一樣,非常秀麗。這些山峰,各自獨立,像從農田裡長出來的,就是傳說中的喀斯特地貌。

70分鐘後抵陽朔,在汽車站遇上了導游黃恆(20RMB/DAY) (M:13014855478; @:lotusTourGuide@yahoo.com.cn),為人厚道,值得信賴。他的旅社開在在西街的一條支巷中,鬧中取靜,價廉物美(20RMB/BED),曰“山水旅店”。安頓好後10AM出發。

在西街口借了部雙人自行車(10RMB/DAY),GIANT的,非常好騎。黃導帶我們走鄉間小道去一線景點。路兩邊有農田屋舍、秀麗山巒、潺潺溪水,還有景致中決不可缺的一團團鳳尾竹。我們隨著黃導進了一個村子,凡遇上村民都與我們友好招呼。出了村子就是遇龍河灘了。遇龍河是漓江支流,風景不遜漓江,號稱小漓江,河水清洌且淺,伸手可觸水底游動的水草。兩岸景致遠近濃淡相宜,乃神之傑作也。

繼續前進,一路上黃導給我們講西街上跟鬧事老外打架的故事,很是有趣。第一處景點是大榕樹(15RMB/PPL),有一棵千年古榕可看,也是當年拍攝《劉三姐》的外景地,已被開發得俗艷異常,無甚可書。接下來去農家吃午飯,名曰農家,卻已是專業“農家飯”供應商了,並無風味,而且挺貴(50RMB+)。

飯後進水岩洞(120RMB/PPL)。此洞據說由老外探險家發現,並未商業開發,全靠手攀腳爬,很是刺激。洞內時高時低,時寬時窄,若無事先帶上的安全帽,腦袋上不知撞出幾個坑了。值得一記的是一處極扁的通道,我叫它“怪獸細咽”,乍看決不信此處能通人。先艱難鑽入怪獸口中,口中卻是更小的空間,靠礦燈開路,把全身擠進它的細咽喉還沒看到出口,如此奮力讓身體和石筍摩擦數米,心理歷經質疑、擔憂、絕望後,終於看到了亮光。出來大呼過癮。

趟著齊腰的地下水,我們打著礦燈在黑暗中摸索,終於找到了泥漿潭,洗了平生第一回泥漿浴。感覺之爽,“沒洗過的人不能明了”。需自備泳裝,並事先穿在裡面。浴後通體滑爽,剛才趟過的地下水可以洗淨一身泥漿,若是夏天,建議保留泥漿在身,走在西街上,定有100%的回頭率。

從水岩洞裡出來是已是黃昏,太陽還沒落山,曬著很舒服。回程經過月亮山、蝴蝶泉。倒是些無名的地方景致更美,此番旅行最美的照片均攝於這一路。

晚飯在著名的謝大姐處吃,兩個人吃太貴(60RMB+),味道不錯。然後逛西街,買了些紀念品,很晚才回旅店。

11/19 Tue

6點起床,與黃導彙合,沿著凌晨靜謐無人的西街,直奔車站,坐上了去興坪的中巴。今天的計劃是游漓江。

7點半上船(50RMB/PPL),開始下雨。船老大只顧開船,周圍景色飛逝,按圖索驥看了黃布倒影、九馬畫山等景點,並不盡興。到了浪石,決定不隨船返回,下船,美景頓顯。秀峰淡如畫,翠水靜如玉,呼喊有回聲,吐納清爽氣,恍若仙境。我們坐上老漁翁撐著的竹筏(15RMB),逆流而上。在蒙朧的霧氣和山水中只有我們一舟四人,好像在童話裡一樣。舟行至一處遍布鵝卵石的江灘,老漁翁不願再前行,因為將近十點,水警就要出動管制私船經營了。果然,我們上岸不多時,摩托艇開路,一隊游船開來,寂靜被打破了。船上的游客羨慕我們可以悠哉游於沿岸,嘖嘖的表情寫在臉上。

一路踏歌,中午來到楊堤渡口。

商議決定放棄冠岩,下午趕往梯田。遂由楊堤回桂林(要轉車2+4RMB/PPL)。在桂林汽車站附近吃午飯,馬肉米粉(4RMB/PPL)。13:10上車往和平鄉(11.5RMB/PPL),在路邊上車至雙河口(2.5RMB/PPL),稍等片刻,有松華江牌的小巴,冒險從正在修建的山路上至大寨(7RMB/PPL),由於正在施工,能開到哪兒就全看運氣了。接下來有瑤族少女自告奮勇帶路上田頭寨(15RMB),我們在天黑前抵達這座海拔一千多米的村落。

我們選擇的是離一號觀景台最近的一戶人家,也是帶路少女的親戚,主人潘祖彪(M:13907835021),為人樸實,熱情好客。恰遇三位桂林青年,也在此旅游落腳,因為其中一位是這戶人家的姑爺,我們有幸蹭到一頓很隆重的晚餐。我們十來人團坐,圍著火堆,喝自釀的紅薯酒,吃梯田菜,談笑吹牛,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梯田菜是當地瑤族獨特的吃法:最下層是火堆;然後是一大鍋主菜,黃豆燉土雞,湯比較多,土雞很鮮,不用味精;在鍋裡放一個鐵架,有兩層,第二層是一個搪瓷碗,裡面是剛炒的腊肉,由底下的熱氣蒸騰,可以持續保溫;最高一層放了一小碗辣椒。層次分明成梯田狀,故名梯田菜(我起的名字)。唯一遺憾的是停電,全村漆黑,僅靠火光和頭頂的煤油燈照明就餐,桂林梁兄說,不是遺憾,乃是完美,以為然也。

觥籌交錯至深夜,晃悠著上山去旅店。忽然看到山中竟有一塊蔚藍色玉石般的湖泊,如鏡面般平靜,神秘瑰麗,疑為天池。主人解釋說這是山中霧氣的幻像而已,令我們瞠目。

11/20 Wed

六點半起床,通過窗口看到梯田上有霜,一片白色,像下了雪。我們沒有洗漱,直奔一號觀景台。幾個山頭從下到上連綿的平行曲線十分壯觀。到了山頂看到的就更壯觀了,平行曲線變成了同心圓,高低錯落,雀躍起伏,充滿著協調和韻律。遠處是翻騰的雲海,雲海中隱隱地現出幾個瑤家寨子,雖然看不到日出了,這雲海也很美,我說:賽黃山。風雲突變,雲海變成了靄靄霧氣,升騰了上來。最近的幾個山頭在霧氣中若隱若現,亦甚好看。如此美景,轉眼即逝,不多會兒,我們也被霧氣包圍了,眼前一片白茫茫的,還下起了小雨。看來只能回去等霧退了。

咨詢了主人,說這霧難退,但願今晚有一場大雨,那麼明晨會有晴天。於是決定留下來一天,過過這雲中人家散淡的日子。

中飯吃完,在火堆旁烤火,小白-主人家一只溫和的看家狗-也臥坐下來,和我們一起烤火。我們撫摸著小白的頭,跟主人家聊天,談到瑤族的歷史,他們的生產和生活,都很是不易。祖祖輩輩留下來這些貧瘠的梯田,卻因旅游業的興起,給他們帶來了些許機會。依然貧窮的他們,對於未來抱著平淡的希望。

這裡的旅店與住家均為全木結構的吊腳樓,兩層或者三層高,大屋頂,黑瓦。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如此龐大建築竟然不用一根鐵釘,榫結支撐全靠木藝。晚上,主人外出,偌大旅店僅留我們兩人,仍然停電,還斷了水。前後都沒有人家,走在木板閣樓上,聽著有回音的吱吱聲,頗有恐怖氣氛,卻也是番經歷。

11/21 Thu

五點半在鬧鐘的催促下睜開眼睛,像賭徒翻牌一樣掀開窗簾,看到的是更大的霧,我的心都碎了。八點鐘起床下樓吃飯,遂與店家告別,很是依依不舍,不舍這淳樸的人家,也不舍這猶抱琵琶的梯田。

一路下山,經過幾座寨子,直走到公路,花了幾個鐘頭。心情因這深山的靜謐而舒暢,雖仍有遺憾繞心頭,卻衝不淡這愉悅心情。通大寨的公路明年可以竣工,就不用走這麼多路了,但這份靜謐也是難得了。

下午到達桂林市,去吃了鼎鼎大名的又益軒馬肉米粉(2.4RMB/兩),果然不同。

晚上去逛步行街,嘗街頭美食。桂林街頭熱鬧而不嘈雜,人多但很干淨。各種小吃,風味獨特,很合我的口味。愛上桂林了。

然後去漓江邊散步,那夜有面向領導嘉賓規格極高的演出,禮花、射燈還有交響樂,漓江被照得光怪陸離,為桂林之美中不足。

11/22 Fri

今日定為桂林一日游。清晨像山的日出是難忘的美景。

從功略上得知早上七點前桂林的各大公園免票。我們起了個大早,奔赴最近的像山公園,著名的像山就在這座漓江岸邊的公園裡。早晨的漓江有一層薄霧,太陽從江對岸的鳳尾竹叢中升起,紅得像個鹹蛋黃,溫柔的邊緣給人毛茸茸的印像,被大像頂在額頭上,可愛極了。我們心目中已經俗了的像山也突然變的燦爛起來。我們去漓江的島上揀石子兒,在像鼻子底下跟一位開朗和善的桂林阿姨聊天,不知不覺過了大半天。

中飯值得一書,是在文明路菜場口的一個露天小飯店吃的,很干淨,很美味,也很便宜。由自己配菜,老板掌勺,我們兩人花了7塊錢,吃得很爽。

下午又去了七星岩,沒什麼可寫的,也沒興致再去其他的公園了。去市中心的好樂多超市買了紀念品(那種土特產專賣店黑得要死,我們以為大手筆地砍到五折,他們爽快答應,登時發覺上當,飛也似的逃將而去)。腐乳是不可少的,兩塊五一小瓶的很精致,也很好吃,可以送人。另外買了毛南族牛肉干和越南產的菠蘿蜜,很好吃,遠勝於常規的土特產板栗膏等。

晚上八點半從桂林北站離開,帶走了美好記憶,留下了深深依戀。有機會再來,我要住上幾個月。

總結教訓:

1、 桂林一日游是浪費行程,可去資源游資江,是另一種奇特地貌。後來才在回程火車上聽玩家介紹。

2、 梯田的最佳觀賞期在五月初插秧時和十月末收割時。田頭寨盡量要求與老鄉共餐,很有味道,也便宜。

3、 去田頭前,先電話聯系,確保好天氣,否則等得太尷尬。

4、 大清早坐竹筏順流而下游漓江(楊堤至興坪段)應該更爽,行程須好好安排。

5、 在陽朔要極力慫恿導游幫忙砍門票價,可以省好多。

6、 如果你是晚上到桂林,桂林站有直達陽朔的中巴,但是要等很久,若是車裡不到九成乘客,明智的還是在桂林打尖住店吧。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