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尋佛之旅二之中天竺

作者: 東京轟炸

導讀從上天竺出來,沿山下山溪旁的小路往下走,路旁樹木森森,溪水潺潺,大約一刻鐘就可到中天竺。雖是盛夏,倒也不熱,也不累。中天竺初建寺於隋代,吳越時名崇壽院。北宋賜名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南宋高宗曾賜佛像,明代賜號“中天竺禪寺”;此外在元代曾改名天歷永柞禪寺。清代又改名法淨寺。現名法淨禪寺。 中天竺的廟裡安排有點特殊,我猜想可能是藏傳佛 ...

從上天竺出來,沿山下山溪旁的小路往下走,路旁樹木森森,溪水潺潺,大約一刻鐘就可到中天竺。雖是盛夏,倒也不熱,也不累。中天竺初建寺於隋代,吳越時名崇壽院。北宋賜名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南宋高宗曾賜佛像,明代賜號“中天竺禪寺”;此外在元代曾改名天歷永柞禪寺。清代又改名法淨寺。現名法淨禪寺。

中天竺的廟裡安排有點特殊,我猜想可能是藏傳佛教的格式。一進門也是天王殿,但殿裡供奉的菩薩造型不是大肚子的彌勒佛,我還以為它就是觀音菩薩呢。後來問在旁邊賣蓮花燭的婆婆,說這是彌勒佛的“真身”。後面也不是常見的護法神韋陀,而是一個有八只手臂的“諸天”。兩邊的四大金剛造型也與一般廟宇中的不同。

天王殿有特色,其後的觀音主殿圓通殿當然也有特色。果然,殿裡面供奉的是一尊千手觀音。據說觀音有多種“化身”,這大約是其中之一吧。塑像高大莊嚴,氣氛肅穆。塑像除了有不少持不同法器的手臂外,其頭部也很特殊,有多個面孔,上下五層,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樣造型的觀音像。

圓通殿後是大雄寶殿,供奉了三尊佛。中間的當然是釋加牟尼佛。右側的佛手中有一球,可能代表丹藥,所以我估計他是藥師佛。左邊的手執蓮花,應該就是阿彌陀佛吧?佛的塑像不知為什麼都用了黑色,一般較少看到。殿裡有和尚和居士們正在念佛朝拜,神態十分虔誠。

中天竺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沒有人專門燒香,作為供奉點的蠟燭不是通常的長條形的,而是做成了蓮花形。在天王殿彌勒佛前的長條桌上,就有不少信眾點燃的荷花蠟燭。與其他廟宇相比,沒有了香煙燎繞,空氣特別清淨,構成了另一番風景。

中天竺法淨寺是杭州寺廟裡唯一不收門票的,所以住在曼殊酒店這幾天,到傍晚時分就去走走,那時廟門即將關閉人特少,特安靜。真的就是佛門清靜之地了!那時的我感覺離佛特近!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