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詞聽說有點名不符實,沒有計劃去。太原對我來說主要是個中轉站,已經吃盡了坐中巴車苦頭的我決定只要有火車就不坐汽車了,在網上查到有九點四十五的火車去平遙,離開車還有一段時間,聽說雙塔寺的雙塔是太原市的標志,值得一看,早上起來一查地圖,就離火車站不遠,也有公交車直達,決定去看看。在寺門口就可以看到圍牆內的雙塔了,感覺沒聽說中的雄偉,屬於精致秀美一類的。看時間,我最多只能停留半個小時,決定不進去了。聽說在烈士陵園那側可以看的更清楚,繞著圍牆走過去,半路經過一片簡陋的民居時被幾只狂吼的惡狗嚇唬住,不敢冒險闖關,只能半路撤回。在門口的廣場上找不同的角度狠看了幾眼雙塔後回火車站。到了售票廳才知道原來那趟車已經改到十點二十分了,唉!太原留給我最深印像的也許是那黑蒙蒙的天和令人窒息感的空氣,其實整個山西一程,我幾乎看不到藍天,我想這裡的小學生讀到課本裡天是藍藍的的描述時,肯定會非常迷惑的。豐富煤炭資源是山西的財富,我們在這裡也很容易就能看到那黑色財富的痕跡,包括地面、空中和一切的建築物。
中午時分到達平遙,出火車站走十幾分鐘就到達古城,有摩的坐,但我選擇了徒步。進入古城的核心區要買85元的聯票,包括十多個古城裡的景點,這簡直是搶劫,如果自由選擇誰會去看那麼多大同小異的景點!就是買了聯票的人又有幾個人有興趣和時間看完全部的景點?售票處旁邊有當地人當著售票員的面說可以帶我免票進去,但我知道到了裡面每個參觀點也是要驗票的,沒跟他們走,其實我估計自己看地圖也可以從小巷裡繞進去的。到了明清街,首先到網上頗有名氣的天元奎找住的地方,講價到50元老板不答應,出門朝前面走幾步,看到古城地圖裡除了天元奎唯一標出來的另一家賓館雲陽驛賓館,標價100多的房間老板娘才開價60元,在我耐心的說服下居然能以40元住下,而這裡的房間看不出跟天元奎有什麼差別,一樣都很小,但有電視空調衛生間,裡面的空間基本上就是一個可以睡一家子的大炕,炕上是一張小茶幾,上面擺著一對小茶杯,炕上正對著門口的牆上還貼著一張別致的紅紙,寫著“抬頭見喜”,整間屋子古樸而地方特色濃烈,家具和用品整潔干淨,我不禁拿出相機拍照留念。當晚到協同慶參觀完後(古城裡有些參觀點也辟為客棧,晚上可以進去看)跟門口的講解小姐聊天,她帶我去看了,感覺跟前兩家賓館差不多,她對我能以那樣的價錢住雲陽驛感到非常驚訝,看來這次我真的運氣還不錯,當然講價的勇氣也是很需要的。
安頓下來之後,走出明清古街先去看位於東南的城隍廟,以前好像還沒怎麼認真看過城隍廟,更不用說規模這麼大的了。沿中軸線上有牌樓、山門、戲樓、獻樓、大殿、寢宮樓閣等建築,兩側還有還有灶君廟和財神廟、配殿、鐘鼓樓,兩邊的游廊一邊是模仿陰曹地府的雕塑,一邊有古城的壁畫和土地神塑像。我在那裡花的時間不少,不過印像也不是特別深刻的,後來才知裡面的建築大多是新建的。相反的同一條街上的縣衙署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走進裡面,你好像就走進了一間封建社會官僚制度的博物館,走進了一部專制統治的書卷中,這裡是封建政治制度的一個縮影。平遙古縣衙保存基本完好,建築規模縣衙官職機構人員的設置比想像中的要龐大很多,而且規制都非常完善嚴格,裡面也配有大量的文字資料介紹,讓我大開眼界,增長很多見識,比讀了那麼多年的歷史課本效果好了何止百陪。那時的縣令在哪裡吃飯、睡覺、接客、審大案,判小案等等都有規定,如果能嚴格遵循,我想他們當官比今天的很多視法律和規章為廢紙的公僕還要辛苦很多。 在那裡還看到了一出縣太爺升堂表演,逼真詼諧,值得一看。
回到明清古街上,先順路看了中國鏢局博物館,上面掛著個“同興公”的牌,但第二天我又在它旁邊看都一家也是寫著同興公的鏢局遺址,也不知道那一家才是真的,兩家都規模很小,就幾間房子,長期受武俠小說“毒害”的我看了失望,那家中國鏢局博物館的平面圖上還包括後面的一大片未開發地,也不知是原來的遺址被占用還是准備新建的模擬建築。而第二天早上我在東大街上看到的那家華北第一鏢局雖然也很破舊,但後面至少還有個小練武場,感覺好一點,至少和想像中的比較接近。日升昌票號遺址是下午看的最後一個點,也是古城裡最值得一看的另一個點。“日升昌”票號是中國的第一家票號,它的遺址跟古城裡其它的票號相比,並不見得特別大,但建築緊湊精巧,三進院落,鋪面、中廳、後廳、廂房,功能明確,商業色彩突出,有有民居的特點。這裡也辟為中國票號博物館,建築格局保留原貌,沒有像其他的票號遺址那樣大多辟為客棧,另有商業用途,而且文字介紹資料也更豐富翔實,臉皮厚一點還有加一點技術的話可以聽聽導游的免費講解,獲取更多的近代中國金融知識。看完這裡印像最深的還是這些古近代晉商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模式,包括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高層管理人員的聘用,員工的晉升制度,豐厚的待遇,精干的職員,高效的運作等等,很多竟然還是我們今天大力提倡要學習的和追求的目標,我想那些從事經濟的人員來這裡參觀後應該會為之汗顏!
第二天早晨,在古城剛從一夜的沉睡中蘇醒,又准備投入新一天的忙碌的時候,我趕緊上街游蕩,抓緊在明清古街拍幾張照片,因為大白天街上紛擾的人流車輛和連綿不斷的地攤讓我失去了照相的欲望。看著地圖,就近去看古城的南大門,沿著明清古街走到盡頭,才發現自己已身處一片建築工地中,原來地圖上標出來的古城門正在修建中,聽說平遙的幾個古城門本來都已遭破壞,是近年重修的“新古跡”。保護文物古跡,是要通過現代人的加工恢復它初始的虛假完整還是保護它記錄歲月滄桑的殘缺原貌,真的是難說的很。看了古城裡的幾個次要景點,收拾行囊沿來時的路出古城,出西門的時候上去看看城樓,登高望遠。古城門城樓還有城牆都保存的完好,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磚瓦是現代人加上去上午。規模跟那些帝王之都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的翁城是往外突的,圓狀,但正中只有城內一邊有大門,城外那邊只開了個小側門。而平時人們進出通行,走的卻是翁城兩邊城牆上開的另外兩道門。
那天本來想早點過去介休的,但後來一想那邊只一個王家大院也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結果卻在平遙停留的太久。到了車站時已經十點多了,火車還要等比較長時間,於是在火車站前搭上去介休的中巴,好在車上人很滿,馬上就開了,但在享受不用繞圈等車之好處的同時,我卻要忍受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基本上都是站著“坐車”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