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記得那年在巴黎戴高樂機場,同事Huayu Z. 的太太 Zhong N. 對我說的話: “從來覺得人類是造世主的最大敗筆。去往巴黎後,卻會不由自主地感激法蘭西文明,感謝人類的偉大!”當時自己看似是隨聲附和著,心裡其實很是明白第一次歐洲之旅所帶給她的強大震撼,正如當年自己的初次歐洲之旅,第一站巴黎的感覺。
每每在諸多地區旅游,都會由衷地感嘆大自然的偉大;但在歐洲,卻不由會湧起“多麼偉大的人類啊”之類的感觸。埃及,也有很多可書可寫可感嘆的建築,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雄偉和神秘兼具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諸多的神廟,還有就是那不為大多數國人所知的阿布辛貝神廟,(Temple of Abu Simbel)。
第一次知道阿布辛貝神廟是從著名配音演員、譯制片導演,話劇演員曹雷所著的《隨影而行-追隨銀幕裡的蹤跡》一書中而有所了解。書的第一篇章就是“跟著波洛游尼羅河”。其中,有那麼一句話讓我甚為好奇。“神廟還體現了古埃及天文學的水平:在每年拉美西斯二世生日那天,初生的太陽第一道光芒正好照進廟堂大殿,一直照到大殿最深處的聖殿裡的神龕。” 自此,埋下了去往那神奇的阿布辛貝神廟看一眼的種子。(順便說下,其實,上海電影譯制片廠錄制《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時,老師還沒有踏入譯制片的世界。但“尼羅河上的景色, 岸邊的神廟,巨大的石柱,牽駱駝的阿拉伯人,羊頭性的”司芬克斯“….至今回想起來仍畫面清晰。“窺一斑,見全豹”,由此可見,埃及所帶給老師和世人的深刻印像。)
這裡,權且對阿布辛貝神廟做些簡單的介紹。
“阿布辛貝神廟位於埃及阿斯旺以南280公裡處,建於公元前1300-前1233年,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所建。
阿布辛貝神廟和其他神廟一個非常巨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她決非是一塊塊巨石堆砌而成,而是在尼羅河西岸粉紅色砂岩懸崖的山體上,用人工劈鑿出寬36米、高30米,並縱深達60米多的整體結構宏大建築。4尊塑像氣勢恢弘,僅兩耳之間就達3.9 米,嘴寬0.97 米,體現出當時埃及稱雄於世的氣勢和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威。
神廟內部是一個大列柱室,穿過第三道石門,有間小石室,最深處聖地內並排有4座雕像,從左至右依次是:冥界神(普塔哈神)、太陽神(阿蒙·拉神, Amun-Ra)、拉美西斯二世和天空神(拉·哈克提神)。
至於書中所描述的‘體現了古埃及天文學的水平’的奇觀也被譽為“太陽節”。
神廟終年大多幽暗昏黃,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設計者就已經能夠按照拉美西斯二世的要求,精確地運用天文、星像、地理學、數學、物理學相關的知識,把神廟設計成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神廟奠基日10月22日,一年中唯一的這2日,旭日的金光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兩次穿過60米之深的廟廊,依次披撒在神廟盡頭右邊三座雕像的全身上下,讓神殿熠熠生輝,且長達20分鐘之久。而最左邊的冥界之神卻永遠躲在黑暗裡。
20世紀60年代,埃及政府欲修建阿斯旺水壩,納塞爾湖湖水上漲勢必要淹沒大面積的遺址和幾十座古代神廟,其中就包括這舉世無雙的阿布辛貝神廟。所幸,國際社會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呼吁做出了積極回應,全世界共51個國家的眾多科學家、工程師和工人齊心協力,自1960年到1980年間,該建築群中的22座廟宇被化整為零拆散後搬移,並在安全地帶依其舊貌重建。
1964年,阿布辛貝神廟的遷址工程最終采用了瑞典專家的方案,將神廟整體切割成1042塊重為20-30噸的巨石,神廟後移180米,搬遷到水壩的上游較原址處高65米的地方按原樣重新裝配。神廟的裝配工作,正面的接縫全部用與石頭同樣顏色的灰漿補嚴,幾乎未留下任何切割過的痕跡,但廟內裝飾面卻故意接縫明顯,讓游客與後人聯想起神廟的搬遷。
整個遷移工程歷時4年,於1968年9月竣工,耗資4000多萬美元。這一工程的壯舉幾乎可以與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建造這座神廟相媲美。但可惜盡管煞費苦心,竭盡一切力量,太陽節的時辰還是挪後了一天時間。現代的科學居然還不足以保證這神奇的光線按照原來計劃的時間照進內殿,可見這推算過程是何其的復雜。三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在完全不具備現代高科技測量器材的情況下,究竟何以掌握著如此令人驚嘆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難道真的是得益於從天而降的星外來客嗎?
這項20世紀最非凡的工程之一,再次使神廟名揚天下,也使其在1979年,最早一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此時此刻,在引述阿布辛貝神廟之種種不同凡響之處時,仍然不由再次深深地感謝古埃及人的諸多精湛造詣而創造出讓現代建築家、科學家也望塵莫及的堪稱為建築史上的登峰造極之作。也感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全世界各有識之國,有識之識對文化的尊重以及為拯救她而所做的諸多努力!(霎那間,眼前也又浮起當時導游提起此舉之時的輕描淡寫之態,“埃及文物太多了,不用我們花錢,自會有人著急買單。”)
在感慨的同時,也想說下那新阿斯旺水壩工程,引起阿布辛貝神廟那巨大遷移工程的起因,其諸多弊端,危害,毋庸多語,現實已經交出了一份無比沉重的答案。但即便如此,還前赴後繼地自有那勇猛的人類堅信“人定勝天”。自古以來,“天養人,人護天”,什麼時候,人類對自然能多份敬畏,能回歸原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讓我們拭目以待...
待續…
Yoyoujoyce
20100814
附:
照片鏈接:http://yoyoujoyce.blog.***/album/#m=1&aid=207664731&p=1
1 這次,為了寫關於阿布辛貝神廟的介紹,再次查閱了無數文章後,驚奇地發現關於體現了古埃及天文學的水平的那兩天具體日期,竟然也是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每年的春分和秋分,至於春分和秋分的具體日期,也是有3月20日,3月21日,3月22日;9月20日,9月21日,9月22日這三種不同的說法。這裡,我且選擇中國天氣網上的24節氣的來源和命名一文中所列的日期為准,“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其二就是我引入正文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奠基日之說。但也生日,奠基日也分別有2月21日,2月22日和10月21日,10月22日。
2 關於遷址後的那奇特景像發生的那2日,哎,又是既有提前了1日與推延了1日之不同的說法。
3更多關於阿布辛貝神廟的介紹,請參見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8[[%]]BF[[%]]E5[[%]]B8[[%]]83[[%]]E8[[%]]BE[[%]]9B[[%]]E6[[%]]8B[[%]]9C[[%]]E5[[%]]8B[[%]]92[[%]]E7[[%]]A5[[%]]9E[[%]]E5[[%]]BB[[%]]9F。
4 哈索爾神廟(Temple of Hathor),又稱小阿布辛貝神廟
距阿布辛貝神廟50米處就是哈索爾神廟(Temple of Hathor),那是拉美西斯二世為了向愛妻奈菲塔麗(Nefertari)表現他的摯愛而修建而成。 神廟的正立面是六尊石像,四尊是拉美西斯二世, 每兩尊之間, 夾著他的皇後奈菲塔麗。兩者的尺寸完全一致,都高達10米,這在王權至上的埃及是絕無僅有的。神殿的入口處還刻著“陽光為她而照耀”的銘文。
和拉美西斯二世神廟相同的是,它同樣是在懸崖上雕刻而成,主體同樣是一個布滿壁畫和雕刻的長方形大廳,四周也是刻滿壁畫。不同的是這些壁畫沒有戰爭場面,人與神的交流是這裡的主題,甚至有女神伊西斯和哈索爾握著王後的手款款而談的情景,這件事通常也是國王的專利。但遺憾的是,根據一個介於小說與歷史之間的假說,奈菲爾塔利恰恰是在這座本應與法老同享永恆的神廟門前死去。
關鍵詞:
阿布辛貝神廟 “太陽節” 阿布辛貝神廟遷移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