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之旅直播博客: http://***/ethanlo
不出島的一天,也可以很精彩。
今天最大的收獲,是又嘗到島內幾味好吃小食,看到菽莊花園黃昏時那一片寧靜的海,以及在鋼琴博物館看到的各色精美古鋼琴。
前兩日自駕車的勞累使自己今天放縱地睡到午後,又賴到下午才出門。因為肚餓所以第一要務便是四處搜尋吃食。第一個吃到的是一種叫北仔餅的干糧,類似燒餅,是那種小小的,也貼在爐中烤出來的餅。因為鹹味中有肉,所以特地要了一個沒加餡的餅,要了兩個甜餅,酥脆香,很有嚼勁。
後來又看到島上四大名吃之一的葉家麻糍的攤子,買了一包,當街就吃起來,黑芝麻的,甚是香糯甜美,一袋好幾個,吃了三四個,剩下的留做晚餐。重點是這個攤上有位極品帥哥,麻糍帥哥絕對超過長沙那位燒餅帥哥,身條到相貌到很棒,穿得又很酷,女孩子看了要流口水的。我後來又路過這個攤子,就看到不少女孩子很花痴地湊在攤前,醉翁之意不在酒地問前面阿媽麻糍價錢,其實在狠狠盯著後面做麻糍的美男子。
後來又在一家海鮮粥家吃了一桶味道超鮮美、食材超豐富的蠔干粥,干貝、蠔干、香腸、香芋干等,很大一個桶,營養豐富、粥鮮料足,一天沒吃飯的營養都補在裡面了,被我喝了個干干淨淨。
從龍頭路走去菽莊花園,一路都有指示,沒有迷路,走到菽莊花園裡面,首先看了馬未都的私人博物館廈門分館--光復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古人坐臥用享的各類器具,藏品的規劃布置帶有明顯的馬式風格,體現了收藏人的生活志趣和對古物別樣的解讀。在廣西博物館時曾經仔細品讀了各類瓷器的鑒賞,在這裡得到一一驗證,幾個粉彩、青花、釉裡紅、琺琅彩被我輕松辨別,不由暗自得意。在這裡,又細細地看了桌、案、椅、床、盒和玩物的由來和內涵,很為古人雅致、講究的生活情趣所傾倒,當然,和現在一樣,都是有錢有閑人才有興致把玩研究的。
馬未都在瓷器那一段文字介紹很有意思,我特地背下來:“當漢的輝煌、唐的張揚、宋的含蓄、元的舒曠、明的斑斕、清的華彰一一呈現出來,我們才明白,自已不過是匆匆過客。” 真是很有道理,面對這些歷經年代滄桑卻依然綻放華美光芒的器物,真該好好地認真地去欣賞和由衷喝彩,而不是走馬觀花地看過。畢竟,在幾百幾千年間,你與它們一面之緣的機會,大概一輩子只有一次。
之後又在陽光氳染的金色海岸中拾級而上,去鋼琴博物館,和那些飄洋過海而來的年代久遠的鋼琴們會面。德國的、法國的、美國的、澳洲的,從二百多前,一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各類鋼琴一應俱全。簡單樸素的、精美雍容的、沉穩大氣的、甚至矯柔造作的自動鋼琴和華而不實的裝飾鋼琴,最耀眼的一部是澳洲的三角鋼琴,名貴的木材上鐫畫著明朝的花禽鳥獸。一位工作人員還在上面現場彈奏了一曲鼓浪嶼之歌,琴聲依然宏亮華麗,小小展廳頓時被流動的音符充溢。
之後在附近的沙灘上走了走,鼓浪嶼的沙灘並不是它的精華,沙粒比較粗,但有海的地方依然受到歡迎,歡笑嘻鬧還是充滿著整個沙灘。
回去的路上,在趙小姐的餡餅店買了兩盒餡餅,和上次買的BABYCAT大概是鼓浪嶼島上新興的餡餅店了,比經典的汪氏餡餅顯得更新潮、更有品味、味道更精致。在這裡買主要是是因為招待小姐可愛的笑容。這次在島上,比較地不喜歡被追捧的張三瘋之流的店,很是徒有其表,相比之下,陽朔的咖啡館雖然生意都不錯,但都起碼保持著原來那份樸素和親切。這裡,只有連鎖化經營的LOGO標簽,和生意爆好後的冷漠服務以及驚人的價格。第一天喝了一杯張三瘋的無味高價奶茶後,便決定不去那些以小資的名義吸金的連鎖小店。鼓浪嶼讓我遺憾的就是,沒有一個好好喝咖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