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濟南之一大明湖畔稼軒祠

作者: sunmg

導讀大明湖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舊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大名勝。是一個由眾泉彙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積甚大,幾乎占了舊城的四分之一。因景色秀美,古跡眾多,又處於繁華都市之中,千百年來一直是游覽勝地。最早見諸文字是在1400多年前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中,記載濟南城西南有濼水,“北有大明湖”。隋唐時名"歷水陂"、"蓮子湖"、“小西湖”, ...

大明湖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舊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大名勝。是一個由眾泉彙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積甚大,幾乎占了舊城的四分之一。因景色秀美,古跡眾多,又處於繁華都市之中,千百年來一直是游覽勝地。最早見諸文字是在1400多年前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中,記載濟南城西南有濼水,“北有大明湖”。隋唐時名"歷水陂"、"蓮子湖"、“小西湖”,宋時又稱“"四望湖”,後漸堙塞,半為街市。金代起,在元好問的《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馬可·波羅在《中國游記》中寫道:“園林美麗,堪悅心目,山色湖光,應接不暇”。其水來源於珍珠、濯纓、芙蓉諸泉,有"眾泉彙流"之說,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滿時從宋代修建於北岸的北水門流經小清河流入渤海。水深平均2米。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構成,因而湖水“恆雨不漲,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較固定的水位。並具"蛇不見,蛙不鳴"的自然生態之謎。以大明湖為主體的大明湖公園,占地86公頃,湖中有北洋洲、翠柳屏等6座島嶼。大明湖景色秀麗:一湖煙水,綠樹蔽空,楊柳蔭濃、荷花滿塘,碧波間菡萏映日,柳蔭中亭台掩映,文人墨跡,錯落其間。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 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清人劉鳳誥詠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之句,正是她風景特色的寫照。湖上鳶飛魚躍,畫舫穿行,岸邊游人如織。沿河亭台樓閣,水榭長廊,參差有致,素有一閣、二園、 四祠、十亭之稱,景色優美,而歷代名人留下的風雅更令人留連忘返。 十亭中數湖中最大的島上的歷下亭為最佳。歷下亭,一稱古歷亭,相傳是唐代天寶四年(745年),大詩人杜甫與大書法家、北海太守相會燕飲之處,酒逢知已千杯少,杜甫即興賦詩《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中就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名句。歷下亭始建於北魏期間,現在見到的歷下亭為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重建,八角重檐,雕梁畫棟,琉璃覆頂。亭上匾額為清代乾隆皇帝所題。亭前回廊臨水,大門楹聯為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書寫的杜甫名句。亭後名士軒,正廳五間,抱柱上有郭沫若撰書一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廳內西壁嵌有杜甫、李邕石刻畫像,。亭周碧波蕩漾,綠柳重新飄拂,游人至此多系舟登岸小憩。

十亭中最能體現大明湖風格的當數小滄浪。小滄浪位於在大明湖西北岸,面山傍水,繞以長廊,湖水穿渠引入庭中,小滄浪亭踞園中臨湖處,三面荷池,境界清幽。登亭四眺,全湖入目,晴明之日,可見十裡外的千佛山倒影。清末鄉人劉鶚在《老殘游記》中曾對此作了描述:“仿佛宋人趙千裡的一幅大畫,做了一加強幾十裡長的屏風”,真個是形像逼真。園內亭台奇巧,向為文人墨客宴游之所。園門二側鐫刻著書法家鐵保的“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聯,長廊西北壁嵌有清代學者阮元、梁同書等人的詩文墨跡。

大明湖中古跡甚多,湖南有稼軒祠、遐園、明湖居、秋柳園,湖東北有南豐祠、張公祠、彙波樓、北極閣,湖北有鐵公祠、小滄浪,湖中有歷下亭、彙泉堂等名勝古跡,但最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的應該是位於大明湖南岸的稼軒祠,那是一所紀念出生濟南、與李清照產稱“濟南二安”的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建築。稼軒祠於1961年借清代建築而建,1980年重修。祠為民房式建築,院落二進,坐北朝南。大門匾額為陳毅元帥題寫的“辛棄疾紀念祠”,兩廂有葉聖陶、鄧文銘、臧克家等人紀念辛棄疾的詩文墨跡。過腰門二側均為抄手游廊,正廳為卷棚頂式,廳內陳列著辛棄疾畫像和生平事跡的重要資料,還有各種版本的著作。史界巨擘郭沫若題抱柱聯雲:“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前句盛稱辛詞豪放雄渾開一代新風,後句感慨辛棄疾報國無門抒千古悲憤。辛棄疾(1140-1207),號稼軒,字幼安,山東歷城(濟南)人,南宋愛國偉大詞人,抗金英雄。年輕時曾在家鄉聚集二千余人參加農民領袖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失敗後曾率數十人闖入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南歸後,歷任湖北、湖南、江西軍政長官,在政治軍事上都能采取積極的措施以得國便民,滿懷規復中原的宏願,但因此而招致當權者的猜忌,長期處於不得意的政治環境中,一腔忠憤都寄注於詞中。他的詞深沉雄渾,激昂慷慨,交織著意氣風發而又沉郁悲涼的復雜心情。盡管表現方式不同,但堅定的愛國主義和抗敵必勝的信心在他的詞中卻是一貫到底的,如他在一首(《鷓鴣天》中寫道:“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袒突騎渡江初。燕兵夜捉銀胡祿,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既回味的青年時期的從軍壯舉,又表達了“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愴與無奈。又如他在一首《醜奴兒》中巧借登樓抒發憂國憂民之情:“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 天涼好個秋。”辛詞中還有許多經典之作,一首《青玉案》至今廣為傳誦:“東風吹落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加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因此,辛棄疾不但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唐宋八大家”中與蘇軾並稱“蘇辛”,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既立下赫赫戰功,又寫下洋洋詩詞的也屬為數不多的了。盡管辛棄疾也寫過“倩紅巾翠袖。抆英雄淚”,卻不似蘇東坡的有朝雲相伴。陸游的有唐婉相牽連。沒有欺世媚俗的花邊新聞可以演繹。他不靈蘇東坡的風流倜儻,也不如陸放翁的纏綿悱惻,但他的肝膽忠義、他的蓋世才華足以使濟南的河山增色,大明湖也因為稼軒祠而大增風韻。


精選遊記: 濟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