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5日

作者: 翠翠翠鳥

導讀初識金邊 2010年8月13日,星期五,一個黑色的星期五,我們一行人轉道廣州,經歷了總計7個小時的漫漫旅途,方才抵達了紅土地上的柬埔寨。由於沒有訂到直飛暹粒的機票,所以當晚要先在金邊住下。 金邊的機場彌漫著東南亞地區特有的一股香氣,那是混合了南方的雨水、濕氣、香草味道以及燃香的氣味,讓我想起了巴釐島,同時想起了西雙版納。後來,在這段旅程中,我 ...

初識金邊

2010年8月13日,星期五,一個黑色的星期五,我們一行人轉道廣州,經歷了總計7個小時的漫漫旅途,方才抵達了紅土地上的柬埔寨。由於沒有訂到直飛暹粒的機票,所以當晚要先在金邊住下。

金邊的機場彌漫著東南亞地區特有的一股香氣,那是混合了南方的雨水、濕氣、香草味道以及燃香的氣味,讓我想起了巴釐島,同時想起了西雙版納。後來,在這段旅程中,我總是不斷地回憶起西雙版納和巴釐島,很多微小的元素都在有意無意之間喚醒我對那兩段旅程的回憶。

登上在機場外面等候我們的空調大巴車,發現車窗已在內外溫差的作用下鋪滿霧氣,大概20分鐘後進入金邊市區。可以說,夜晚的金邊給我們的最初印像是破敗不堪,完全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首都的氣像。剛剛下過一場暴雨的街道積水沒過了小車的車轱轆,幾個行人推著摩托車在水中艱難前行,我們的大巴車行過之路,積水如同海浪一般向路兩邊的街鋪、人家快速湧去,衝翻了幾只板凳。同行的人紛紛感嘆,讓司機開得小心些,未曾想來接我們的旅行社的阿桂說“他們都很喜歡下雨呢,下了大雨還要特地跑出來淌水,淋雨高興得很呢!”還說這裡只有外國人和和尚才打傘。酒店就在金邊酒吧街街口,可惜下了大雨估計酒吧都進了水,大家先住了店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起床,睡眼惺忪地去拉窗簾,一道陽光柔柔地掠進來,好大的一個驚喜啊,窗外晴朗的天空下,簡直是無敵的美景——金碧輝煌的總佛寺隔街相望,不遠處王宮的金頂在陽光下略微刺眼,湄公河在旁邊靜靜流淌。我趕緊叫老公起床一起看美景。

早餐在頂樓的露台上,可以俯視酒店四圍的全景,於是我們不僅看到了與我們房間窗外風景一般的美景,也看到了另一側大片的棚戶區和亂糟糟的農貿市場。清晨湄公河畔的微風輕輕拂過,旁邊一對老年游客愜意地抽著雪茄。那一刻,在混雜著咖啡與雪茄香氣的這個並不高檔的酒店平台上,我突然感到了在許多旅行博客和攻略裡提到的柬埔寨式的慵懶。

趕在炎熱的雨季旅行,每天都要早起,不到九點,我們就到了金邊的王宮。很多去過泰國的都說金邊王宮與曼谷王宮很類似,都是一叢叢的尖頂,勾檐畫棟。內有一個銀殿,地磚都是純銀的,每塊1斤多,裡面還有很多被玻璃罩罩起來的佛像,遍身鑲嵌金玉珠翠鑽石。鑽石最大的一顆鑲在主佛的額頭,足足25克拉,但是想必當時切割技術並不太高明,所以大雖大,卻缺少了璀璨的光芒。

逛完王宮,日頭已經很毒了,導游建議我們去參觀展示紅色高棉屠殺惡行的監獄博物館,這是個自費項目,一人5美元。該博物館位於一大片平房包圍中,原本是一座中學,後來在紅色高棉時期被開辟成了S-21博物館。一部分單人牢房裡面還掛著曾經在這裡被折磨致死的犯人的照片和刑具,樓上的集體牢房是磚頭砌成一個一個極小的單間,簡直連轉個身都難。在展覽廳裡還有大批被殺的人生前的大頭照片,一個年輕女性抱著新生的孩子,眼神充滿絕望地坐在行刑機器前,可能照完照片不久,她的頭就被腦後的尖利的鑽頭鑽透了吧。樓下的花園裡,潔白的雞蛋花正在怒放著,當年多少鮮活的生命就悲慘地死在了這裡。

出了監獄大門,老公到門口的小攤上買茶水,居然用塑料袋裝著,然後給個吸管吸,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是這裡買飲料的標配包裝方式。同行的還有買冰咖啡的,直呼好喝,還便宜,才2000柬幣,合人民幣4塊錢吧。大家還分食了一些新鮮的紅毛丹和山竹,這裡的山竹非常鮮美。

午餐是團餐,當時我們還不知道,未來的幾餐幾乎都是同樣的菜品,包括菠蘿古老肉,空心菜,麻婆豆腐,以及雞蛋羹,以至於到了旅途的最後,大家不禁紛紛一路難道這是柬埔寨中國團餐的標配,而且餐餐桌子上都有2小碟,一碟大蒜片,一碟辣椒碎,不知這是那裡中國人的習慣。

下午將近6個小時的車程到暹粒,每兩個小時可以停靠個休息站。除了上廁所以外,休息站什麼都有得賣,一大群小姑娘拿著濕漉漉的塑料袋,裡面是切塊菠蘿啦、香蕉啦。還有農婦坐在公路旁邊,挨著個大笸籮,裡面堆著炸蟋蟀啦,炸蜘蛛啦。小姑娘還把活的長毛大黑蜘蛛放在衣服上,這些家伙就那麼乖乖地掛在那裡,不經意之間爬上爬下。

到了暹粒,酒店好遠,在城鄉結合部,大家買了點水果就打尖兒住店了。

暹粒雨季

早起先去大吳哥。大吳哥是吳哥王城的俗稱,遠遠望去,有一圈護城河,門口有攪動乳海的兩大溜雕塑,遠遠看上去好像拔河比賽。進了城門,坐車到了巴戎寺(Bayon),這裡到處都是高高低低的佛塔,刻著四面佛,其中最著名的一尊就是《高棉的微笑》了。不過早上8點多,這裡已經是人聲鼎沸,游客們有序地排著隊,與微笑們合影,仿佛一個流水線的照相工坊。在千年前的花崗岩中轉來轉去,很容易就迷路,只是很難體會到當年作為宗教場合的肅殺與寂靜。

王城裡的戰像台,讓人想起圓明園的觀水法,不過更大,保存得也相對完整,站在人跡罕至的戰像台上,看對面青青綠草上十二組十二生肖塔,是那麼精美可愛。天空、雲彩和不時從大路上經過的突突車,在巨大的池塘裡留下了美麗的倒影。側面迷宮一樣的浮雕廊,很像巴釐島阿永河畔的浮雕,卻沒有後者掩映在叢林裡給人帶來的視覺上的巨大震撼。

下午去了小吳哥,也就是真正的吳哥窟,這是王室的神廟,修建得精致而壯美。登上頂層的階梯本來陡峭異常,但新修了替代的鐵梯,很容易就爬上去了。

之後是塔不論寺,就是《古墓麗影》和《花樣年華》的拍攝地,當然電影都是搞了特效的,所以根本看不出來在哪裡拍的。這裡的特點一言蔽之就是樹包塔塔包樹,也可以算是大自然界的三明治,非常荒蠻原始。西雙版納也盡是這類景色,也算是亞熱帶板狀根的一個特點,只不過一樹一塔難成規模,這裡成片成片就可以成外景地了。

晚飯前去巴肯山看日落,日落天天有,但我們沒看見。六頭大像也都早預定滿了,想騎大像上山的不免滿心失望。不過行人走夫,大像小狗,熙熙攘攘擠在上山的一條爛泥路上,也頗成了一番景像。更有一中國妙齡少女,在山頂一堆亂石上又劈叉,又下腰,照相照的不亦樂乎,周圍中外游客也跟拍跟的不亦樂乎。

山腳下有一頭石牛,背上有瘤,讓我想起中國傳統繞口令一則“順著牛瘤流牛油”。

晚餐脫團,四人找了個突突,就興高采烈地進城了,突然未到那人聲鼎沸之地時,先在一燈火闌珊處發現一燒烤攤,進而望見其後一木質結構大餐廳,設計頗得體,於是大呼小叫,停車入席。餐廳木質結構,四面透風,甚為舒服,還有一當地人彈奏小曲,很愜意。從來沒吃過柬餐,看了菜單有點迷糊,服務員推薦了9美元的set,包含三沙拉(芒果、木瓜、香蕉花),兩主菜(椰汁咖喱雞,咖喱魚),兩個湯,一碗米飯,一份甜品組合。我們點了兩份set,單點了一份椰汁田雞腿,一份魚湯,以及燒烤雞翅魷魚大蝦若干,芒果汁一杯,椰子汁三杯。菜上來之後,完全是驚喜。Set裡面的沙拉是非常精致的三小份,都盛在粽葉編的小碗裡,放在粽葉編的大盤裡,色香味俱全。頭次吃香蕉花,形色類似洋蔥圈,不過直徑更小,口感更細軟,類似菊花瓣。田雞做的又滑又嫩,魚湯裡面放了橄欖葉,清香味沁人心脾。燒烤也是柬式的,微微辣,香噴噴。芒果汁更是又濃又香,比椰子汁好喝多了,裡面還夾著細細的冰沙。甜品是一只尺長的木板,上面放了四種甜品,每種就是一碟或一勺,淺嘗輒止,不過這種搭配真好。吃的太高興了,一共花了56美元。餐廳的名字叫Raja restaurant,離夜市很近了。旁邊有個著名的酒店,hotel de la paix。

之後去夜市買了點小東西,後來發現買虧了,還是應該去老市場買。夜市裡面有露天的按摩,還有小魚啃腳,天氣好的時候可以試試。

說實在的,吳哥的建築跟巴釐島的那些神廟真的有點像,可能因為大都是印度教石頭神廟的緣故吧,所以一天下來我已經有點審美疲勞了。

暹粒的第二天,一早去了女王宮,美麗的紅砂岩精雕細刻。可惜我不是發燒友啊,不然肯定能爬出很多很多很質感的照片。

下午崩密列,確實土崩瓦解了,基本就是一圓明園,長了青苔的圓明園,到處是亂石崗子,樹根子,據說雨水多的雨季很多石頭泡在水裡,那該多美啊。暹粒的小孩子都會追著你說“give me 糖果”,賣明信片,賣草帽,賣笛子,賣一切可以賣的東西。崩密列這裡買的是服務。小孩子魚貫而出,牽著我們團裡每個人的手,扶著你上樓梯,走黑洞洞的過道,最後給她1000塊柬幣,高興得什麼似的。路上還給你指,用不標准的中文告訴你,這裡是“藏經閣”“樹根”,還說“小心”。我們團裡的人注意到一個小帥哥,一個人孤獨地坐在一個石頭雕的棺材上,特別有派,大家紛紛偷偷給他拍照。後來我走到他旁邊的時候,他突然跟我說“棺材棺材,升官發財”,發音那叫一個標准!後來我把這當奇聞講給別人聽,被人罵了說,怎麼不給人拍20美元!確實傻了,小帥哥太帥咯。

晚上下了大雨,哪兒也沒去成,找了個上門按摩的,服務不錯。10美元一小時。

暹粒第三天,完全審美疲勞了,看了幾個小景點不累敘了。中午在我的躥騰下,全體脫團去了Khmer kitchen,11個人,66美元,價格便宜量又足。不過確實沒有raja的晚餐精美。然後在老市場一通購物,買了很多寶石,漂亮!便宜!還有棕糖,就跟紅糖類似,是用粽葉包成一管一管的,打開是一顆一顆的。

下午回金邊,酒店窗外啥風景都沒有,一問才知道,第一天我們住的那間是因為沒房了升級的豪華VIP房,否則就是沒風景或者貧民窟風景。。。人品爆發。

推薦餐廳:raja restaurant

推薦酒店:hotel de la paix,位置很好

推薦購物:old market,使勁砍價!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