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曾經想過,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將我的足跡踏遍神州各地。可想歸想,現實是現實。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但我的足跡還僅限於寥寥幾處,甚至連我們偉大的首都北京也只是北望景仰而已。我們單位工作不算緊張,一年下來也有十來二十天的假期,時間寬裕得很,單位待遇也不錯,經濟方面也不成障礙。人嘛,就是趁年輕的時候,要讓自己高高興興地做一些最有意思的事。旅游在我看來是最開心的事,但為什麼我還是很少去旅游呢?想來想去,覺得關鍵還是缺少一個合適的伙伴。
對於西方國家比較崇尚的背包游,我並不十分感冒。總覺得一個人去旅游,人生路不熟,又孤單又寂寞,再好的風景也只是走馬觀花。就我而言,最理想中的出游模式就是三人自駕游,最好是三個人都會開車,以免由於長時間駕駛引至的疲勞。三人行,人數少,大家意見容易統一,住酒店加鋪床就行,飲食方面,三個人容易選擇,也比較節省。
上月去了趟香港,就是開車去的,恰好也是我最喜歡的三人模式。不過氣憤的是,另外的那兩個好友居然耍賴,一個開到陽西就說精神差,讓我來開。另一個更扯蛋,居然說他不會開手波的車,明明記得他第一部小車就是手波的嘛。結果我一個人把車從陽西開到了深圳。
內地的車是不能進入香港的,我們把車停在羅湖的一個酒店的停車場裡,價格也不貴,前後三天才收我們60塊。過了羅湖海關,我們每人購買了一張八達通卡。八達通”是一枚普通的電子車票,是香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它相當於信用卡大小、厚薄,在地鐵車站內均有銷售,押金要50港元,卡內第一次存款不少於100港元,每次充值最少50港元。“八達通”可以透支一次,從押金內扣除。旅客如果離開香港,可到購買的地方退卡,卡內所剩余額及押金會如數退回。 別小瞧這一張卡,憑著它,你可以坐遍全香港除計程車以外幾乎所有的陸上、海上和地下交通工具。
香港除了車是靠左行駛之外,和內地的大城市也沒多大區別,一樣的快節奏。車輛行駛得很急,但很遵守交通規則,紅燈一亮就停,綠燈一亮就衝。我心想,他們的剎車系統應該很好吧,如果是內地的,這樣這樣行駛法不出事才怪呢。香港是個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最大的體現就是物價。在香港,物價是很高的。日常用品中除了泊來品,有許多是珠三角價格的二至三倍。我總結的經驗是,反正能填肚子的東西都是貴的。一個普通的快餐,例如“青瓜炒肉片”吧,就要35塊港元,這也太嚇人了吧。
香港地處處黃金,最貴的地方當屬中環,所以在中環商場賣的東西一般都是世界頂尖的奢侈品。載我們的的士司機告訴我們,香港本地人基本不會在這些地方消費,甚至連香港的明星們也甚少光顧的,這裡主要的服務對像是內地的暴發戶和高干子弟。香港也並不是沒有低消費的地方,像廟街啊,深水埗那些地方,都是賣廉價貨的。但我們是不會出手的,因為這裡賣的東西和我們大樓底賣的東西是同一檔次的。最後我們把購物的地點定格在尖沙咀的海港城。呵呵,和我們吳川最高檔的酒店同名同姓。海港城裡賣的東西也不是一般的貴,但還是有一些比較適合我們的,通過自由行來香港的游客大多會選擇來這裡購物。
與其他地方相比,香港最突出的還是表現在房價方面。我們是星期六去,周末游客多,房價也水漲船高,我們住宿的萬麗海景酒店的標准間價格也要2800,後來聽人說,如果通過旅行社預訂會節省很多的。不過出來旅游,開心就好,有時候浪費一點也無所謂咯。萬麗地理位置不錯,酒店就在去尖沙咀方向的輪渡碼頭旁邊,正對著會展中心,離灣仔地鐵站也只需要過四條馬路,走底下通道的話就不怕下雨了。去中心地帶和銅鑼灣什麼的打車30港幣也就夠了。附近的駱克道啊,盧押道啊也有多間酒吧,適合喜歡夜蒲的游客。萬麗海景酒店在香港是高檔的商務酒店,房間在香港算大的了,內部裝修主要用白棕兩色,挺雅致的。羽絨被子也很舒服。一人坐的沙發還有擱腳的小架子。風景也不錯。可以在房間裡舒服的休息。最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游泳池,萬麗的泳池和健身房是和隔壁的君悅酒店共用的,君悅酒店就是江澤民總書記來香港時下榻的地方。游泳池非常大,是全港最大的戶外恆溫泳池,而且有一條50米的加熱泳道,特別怕冷的游客也可以放心使用咯。只可惜的是沒有夜光場,不能享受仰望星空暢泳的樂趣。
香港銅鑼灣駱克道以前是著名的紅燈區,因為原英國海軍基地就在旁邊。為了穩定軍心,成立了一些海陸軍俱樂部供水兵娛樂,於是酒吧林立,久而久之,各國水手海員靠岸都聚集在這裡尋歡。1941年香港被日軍占領之後,把駱克道劃定為日本人的娛樂場所,許多慰安所就開在這條街上。日本人走後,這裡也沒能擺脫坎坷,朝鮮戰爭時這裡又淪為美軍的娛樂場所,然後在越戰時這裡又熱鬧起來,直到今天,這裡還是酒吧最多的一條街,也是外國人流連得最多的一個地方,就我們當晚所見,酒吧裡基本都是金發碧眼的面孔。駱克道是香港灣仔一條街道,西面連接軍器廠街,東面至銅鑼灣東角道。全長1700米。滿街的酒吧、夜總會,把本已狹窄的街道擁擠得滿滿當當。盡管香港政府對公開賣淫嚴格控制,但色情活動仍屢禁不止。駱克道裡,隨處可見香艷欲滴的海報廣告,望著誇張露骨的海報,“夜總會”的豐富內涵不言而喻。如此名目繁復的酒店、夜總會,足以見得色情產業之欣欣向榮。午夜時分,這個幽暗角落的活色生香才剛剛拉開帷幕。街道兩旁應召女郎個個濃妝艷抹,一身短打,等待“生意”。她們的客人沒有國籍、年齡、種族,甚至是性別的差異,“一視同仁”。以炒辣蟹馳名全港的“喜記”,是香港避風塘菜系的佼佼者,老板就是香港避風塘“蟹王”喜叔。駱克道上也有一家“喜記”的分店,由喜叔女兒掌管。我們點了最喜歡的上湯大蜆和蟹油炒面,外加幾只一般奢侈的瀨尿蝦。(最奢侈的當然是避風塘炒蟹啦,旁邊一桌吃了只1080的大蟹,可憐我們只有看的份了)。不過之前我們也在廟街品嘗過避風塘炒蟹 ,雖然不甚正宗,但價格實惠,只售180,也聊以自慰咯。
香港的酒吧文化年代久遠,燈紅酒綠的灣仔駱克道、流光溢彩的九龍尖沙嘴、富有小資情調的蘭桂坊、都是酒吧集中的區域。名氣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酒吧區,非蘭桂坊莫屬。 第二天我們住宿在香港仔的張奧偉國際賓館,這裡離蘭桂坊不到十公裡,晚上我們也抽空去了一趟。
蘭桂坊位於中環雲鹹街與德己立街之間的一條短小、狹窄、呈L形並用鵝卵石鋪成的街巷,街巷滿布西 式餐館和酒吧,但聲名很大。蘭桂坊酒吧街緣起於七十年代初期,港府在中西區開始進行市區重建。道路的開拓,吸引商業資金的流入,當時一位意大利籍商人在蘭桂坊開設了一間意大利服裝店及餐廳。部份在中環上班的“優皮士”,下班後想找一個地方談天,這家餐廳便成為他們歡樂時光的聚腳處。其後,有些電影在這裡取景,蘭桂坊漸漸成為一處有品味的消閑之地,酒吧、食肆及娛樂場所越開越多。隨著近年在蘭桂坊附近酒吧及餐廳的發展,雲鹹街交界與榮華裡一段的德己立街,也被納入蘭桂坊的範圍。至今,整個蘭桂坊區域已開設了超過50間酒吧消費場所。蘭桂坊的酒吧一直保留著歐洲酒吧和夜總會的風格,洋溢著特有異國情調,被譽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區。每當夜幕低垂時,許多追求時尚的年輕一代喜愛到這裡的迪斯科舞廳暢聚,也為小街增添了另一種獨特而刺激的氣氛。蘭桂坊雖是香港白領出沒之地,但消費並不昂貴。一杯雞尾酒也不過二三十港元,一杯加冰的伏特加50元港幣,酒吧還為所有客人免費提供花生、無花果等小食品。不過,在香港酒吧飲酒,與內地酒吧有很大區別,每次叫酒水,都要隨即付費,一般還要付給酒吧服務員一定小費。我們隨意的走進一間蘇格蘭酒吧,這間酒吧是按人頭收費的,一人兩百,可以憑票換取四杯啤酒,啤酒的份量很足,每杯大概有五百毫升,我吃了一杯就吃不消了。酒吧的裝修並不奢華,陳設簡單,木台、高腳圓凳,酒櫃上陳放著各種啤酒和其它酒類及酒杯,沒有多少飾物。酒是多樣的,烈性的、溫和的,外來的、本地的,據說蘭桂坊每個酒吧都有自己獨到的招牌酒,創造這些招牌的就是那些頗具功夫的調酒師。這間酒吧最出名的就是一種叫“烈唇”的雞尾酒,是由幾種烈酒調制而成,因顏色如女性的紅唇而得名。十點左右,蘭桂坊逐漸興奮起來,音樂的分貝在升高,來此光顧的人群明顯增多。港劇中,下班後沒有什麼地方可去的男女主人公,通常在蘭桂坊邂逅;而現實中蘭桂坊自然成了他們排遣寂寞、慰藉心靈的地方,商業和情感便可各得其所。我們在零時左右便走出了酒吧,而這個時候正是蘭桂坊黃金時段,街上擠滿了准備入場俊男美女,出入蘭桂坊的“的士”仍舊忙碌,大多數的的酒客們會在蘭桂坊的歡樂時光中迎接新一天的黎明。
香港是自由貿易港,所以中、高檔的泊來品均比大陸便宜,在香港購買泊來品,價格甚至比原產地還便宜!如藥品、化妝品,到香港游玩免不了要買一些回去。在香港買化妝品最便宜的地方就是“莎莎”和“卓悅”。香港的藥房很多, 最放心的應該是屈臣氏或者萬寧吧。兩家都是李嘉誠公司的。不過很多人會去普通藥房買,這種藥房在北角很多,多數是福建人開的,會講普通話,而且價錢比較便宜。至於質量,如果吃死人的話也不會開那麼久了。
短短的三天兩夜,我們走馬觀花了香港的大略。領略了時代廣場的繁華,體會置地廣場名品的奢侈;享受了酒店頂樓露天泳池的愜意,品嘗蘭桂坊芬芳的歐陸風情;飽覽了維多利亞灣夜色,欣賞了太平山頂俯視的壯觀。但由於時間太過匆忙,像迪斯尼樂園啊,海洋公園等景觀還是緣慳一面。當我們大包小包的走出羅湖口岸時,一種回家的渴望油然而生。在離這幾百公裡遠美麗的湛江,有牽掛我的親人和朋友。再見了,香港!有空的時候,我會再來看您的。
回來的時候那兩個渾小子還是老樣子,一個依然不會開手波,一個依然精神不好。我一邊開車一邊想,等下個月去澳門,我也找個漂亮的借口,讓他倆也好好的享受一下長途駕駛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