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的名義

作者: 歐元

導讀地點: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上海市黃山茶林場 時間:2010年5月1日 路書:黃山市區出發,沿齊雲大道向西行駛8公裡,上合銅黃高速(G3),往北黃山、銅陵方向行駛50公裡,譚家橋出口下高速,轉G205國道涇縣(東北)方向繼續行駛4公裡到達。全程約耗時一小時。 曾經,出生於五十年代的他們,以青春的名義滿懷豪情,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在上山下鄉的運動中,度� ...

地點: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上海市黃山茶林場

時間:2010年5月1日

路書:黃山市區出發,沿齊雲大道向西行駛8公裡,上合銅黃高速(G3),往北黃山、銅陵方向行駛50公裡,譚家橋出口下高速,轉G205國道涇縣(東北)方向繼續行駛4公裡到達。全程約耗時一小時。

曾經,出生於五十年代的他們,以青春的名義滿懷豪情,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在上山下鄉的運動中,度過了他們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現在,出生於八十年代的他們,以青春的名義,充滿激情,勇於創造和開拓,敢於挑戰一切權威和經典。而他們發生在不同時空的青春,被出生於七十年代青春亦已遠去的我們發現,竟在黃山腳下的某一個地點發生了重合。這個連接了三代人青春的地方,就是距離黃山市區60多公裡的上海市黃山茶林場。

這裡是屬於上海市在安徽的飛地,設置的各類管理機構都隸屬於上海。我們在春末的午後到達茶林場場部所在地,發現這裡只有兩種類型的游客,一類是頭發花白年已花甲的老人,而另一類是扛著背包的青年。老人是曾在這裡奮鬥的上海知識青年,每年他們都會回到這裡,在自己種下的樹下呼吸新鮮空氣,走一走自己開辟的山路,喝一口自己種下的茶。而青年則是住進這裡號稱華東最大的青年旅社——東黃山青年旅社,或者索性找個野地搭起帳篷,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下,點起篝火,載歌載舞,揮灑著青春和熱情。

我們一共在這裡呆了一天的時間,第一天下午在茶林場附近,游玩了青年旅社對面的別墅群和茶林公園,古橋觀日落,晚上在青年旅社拜讀青年旅社牆上的各式留言,邊看邊笑,到後院參加不同的篝火晚會,拎幾瓶啤酒和認識不認識的青年朋友干杯聊天;第二天清晨起床發現大霧,先去古橋觀日出,然後爬到青年旅社樓頂觀茶林場全貌和田野裡飄渺的霧。此時,穿越徽青古道的背包客們都已經出發。我們吃完早飯後,也出發去徽青古道,但借著有小孩的理由偷懶,少走了徽青古道從茶林場到八裡崗約2小時的山路。沿G205國道東北涇縣方向行駛2公裡,看到指示牌後右轉往療養院方向,過療養院之後就變成了石子路(一般轎車不建議走),石子路上行駛約20分鐘,看到左邊茶林中一條石板路,右邊一座小房子,一片野草地,找個地方停車,然後開始徒步。徽青古道可以保留了約30公裡的完整的石板路,可以從在譚家橋一直穿越至歙縣許村。我們因為帶著車,不能穿越,所以打算走多少算多少,走不動了再往回走,結果這一走就往前走了一個多小時。山花爛漫的時候在山間徒步,在還算平坦的山路上觀賞盛開的杜鵑,遠眺遠方突兀的黃山,傾聽叮咚的泉水聲,實在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我們約定,當秋天層林盡染的時候,再來這裡穿越。

景點介紹:

徽青古道穿越:一般從譚家橋出發,茅舍村結束,然後包車去許村,加上在茶坦午餐的時間,普通驢友需耗時六小時:譚家橋-1小時平路-茶林場-30分鐘平路-上嶺腳-45分鐘上山路-八裡崗-1.5小時山路-箬嶺關(又叫關洞)-20分鐘山路-茶坦-1小時下山路-茅舍-許村

知青部落:是以原老茶林場場部大樓為中心,建設知青文化博物館和知青文物陳列館,在保護好知青遺址和知青文物工作基礎上,用圖片、文字、雕塑等多種形式記錄知青故事。(我們去的時間可能不對,沒開門,或者是還沒建好)

西潭古村:依鳳凰山南麓而建,村前有一條蜿蜒盤旋的蒙家河。村中存有多幢徽派古民居和廟亭,以及汪氏汪家大祠堂(汪公廟)、汪家小祠堂等古祠(其實,這一路,哪一個徽派風格的村莊沒有這些呢?)

東黃山號:景觀列車,火車車廂經改造為一個具有辦公、會議、酒吧於一體的多功能場所,但平時不開放,需要包場,只能拍拍外形。

農林公園:一個以反映茶文化為主題的現代農林觀光公園,分入口景觀假山瀑布跌水區、湖心島茶道亭休閑區、茶經景牆休閑區及觀景平台休閑娛樂區四大區域

其他:烈士陵園、英雄橋、紅旗渠,當年紅色的歲月的遺物,散落在茶林場附近的公路兩旁,指示不夠明晰,多問問人是最好的辦法。青年旅社吧台有一張地圖還算准確,可以作參考。

道路:譚家橋是交通樞紐,食宿、加油設施都較完善。G205、S103兩條公路以及高速G3在此交會,前兩條地面公路均堪稱景觀公路,如果時間允許,東北去涇縣,西去太平,或者往南回黃山市區,一路翻山越嶺,看那青山綠水中的白牆黛瓦,充分享受駕駛的樂趣。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