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青島、泰山、曲阜八日游

作者: cdpxd

導讀D1 上午乘機至濟南遙牆機場,轉乘機場大巴至已預訂的酒店。住宿預定的是錦江之星濟南大明湖店,標價打8,5折含雙早。地址:濟南市天橋區銅元局前街11號,近大明湖路、趵突泉北路和少年路交叉路口。在酒店預訂了濟南→青島、青島→泰山的動車組票。下午玩大明湖,大明湖新區是大明湖南岸和新開發的小東湖一片。新區在大明湖南門進,不要證件免費,新景區從西往東 ...

D1

上午乘機至濟南遙牆機場,轉乘機場大巴至已預訂的酒店。住宿預定的是錦江之星濟南大明湖店,標價打8,5折含雙早。地址:濟南市天橋區銅元局前街11號,近大明湖路、趵突泉北路和少年路交叉路口。在酒店預訂了濟南→青島、青島→泰山的動車組票。下午玩大明湖,大明湖新區是大明湖南岸和新開發的小東湖一片。新區在大明湖南門進,不要證件免費,新景區從西往東依次設立了十多個出入口,主要包括:大明湖西南門(大門東側出入)、省府北門對過、大明湖南門、曲水亭街對過、正誼廣場、縣西巷對過、縣東巷對過、南北歷山街南北路口、鵲華廣場、水雲居(黑北路中段)、小東湖湖面東北側(46路停車場處)。除特殊情況外,這些出入口全部對外開放,市民可就近選擇。

出大明湖西門沿護城河向南,進五龍潭東門,由南門出,對面是趵突泉公園(趵突泉公園門票40元/人),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其中趵突泉南大門的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

出趵突泉東門,過馬路是泉城廣場,最後轉到泉城路向西就到了芙蓉街。芙蓉街其實就是好吃街,買了烤面筋、酸梅湯和驢肉火燒,我們是第一次吃驢肉,感覺還行,蠻香的,後來回去前還在超市買了幾包五香驢肉,讓家人也分享分享。接著又吃了芙蓉街的英雄煮,英雄煮其實就是串串,將各種自己選中的肉串、蔬菜煮一鍋,伴作料吃,味一般。

D2

今天的行程是濟南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濟南長途汽車站有到花卉博覽會的車,博覽會門票60/人。濟南國際園博園總體布局為“一條中央主軸、兩條景觀觀賞軸、八個功能分區和三大主題建築”。中央主軸——園博大道,由泉韻廣場、花博大道、和諧廣場等組成。兩條景觀觀賞軸是“特色展園觀光軸”和“自然文化體驗軸”。八個功能分區包括公共區、中央湖區、國內展區、國際未來展區、齊魯展區、休閑娛樂區、趣味園展區、苗木儲備區。三大主題建築是水之門、主展館和科技館。花海、水之門、水滴塔、彩虹橋、露珠展館、生命之光、湖光帆影、夢幻水景和天地人廣場等構成了本屆園博園的9大亮點。說實在的,濟南的園博園沒廈門的園博園好,每個園很小,不大氣,而且沒有太多深意,而廈門的園博園則蘊含文化底蘊,宏偉壯觀一些。

D3

早上8:30的火車,11:00至青島。住宿預定的是錦江之星青島中山路店,標價打8,5折含雙早。地址:青島市市北區堂邑路5號(青島中山路與市場三路交叉口處)。青島的住宿比較貴。放下行李後就去中山路,1902劈柴院小吃街的油炸冰激凌很好吃。沿著中山路(順路參觀天主教堂(門票八元),在中山路和肥城路的路口往裡走)抵達棧橋,參觀後沿著海邊到魯迅公園→第一海水浴場→彙泉廣場。棧橋——“凡是伸到海裡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是青島的像征,它位於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晚餐吃的美達爾燒烤(中山路店) ,並不像網上說的那樣好吃,我們還剩了很多沒吃。

D4

從酒店出發,到青醫附院下車參觀基督教堂(江蘇路15號,門票7元),迎賓館(門票15元),在青醫附院坐 214路(約4站)在正陽關路下參觀八大關,其中花石樓門票6.5元。後又參觀五四廣場和音樂廣場,奧帆中心,五四廣場火炬形紅色雕塑是青島市新市區的標志性建築——“五月的風”,它重700噸,高近30米,最大直徑27米,雕塑突出表現了青島做為“五四運動”導火索這一歷史背景,深含著催人向上的濃厚意蘊。火紅色螺旋向上的鋼板結構組合,簡潔的線條,濃厚的質感,表現了一股騰空而起的風,給人以力量的震撼。下午到台東路商業步行街游玩,步行街非常漂亮,兩邊的房屋繪制了不同的圖畫,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晚餐是萬和春排骨砂鍋米飯(台東八路店) 地址: 市北區台東八路66號。

D5

早上6:10的動車組,9:30至泰安,住宿預定的泰安科大朗讀精品酒店,地址:山東省泰安市紅門路30號。到了泰山腳下的酒店放下行李後,便直奔“孔子登臨處”。 “孔子登臨處”坊為四柱三門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文雅端莊,額題為“孔子登臨處”5個大字。此坊在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由山東地方官始建,狀元羅洪先題額並撰聯。仰望此坊,感到與聖人幾千年的時空瞬時接近,仿佛與大師一起來到了泰山腳下。坊兩側分立兩碑,東邊是明嘉靖年間濟南府同知翟濤題寫的“登高必自”碑;西邊是巡撫山東監察御史李復初題“第一山”碑。北側為兩柱單門的“天階”坊。紅門坊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坊額題有“瞻岩初步”四字。

在阿東家常菜午餐後,便參觀岱廟(20元)。岱廟前,有一座較小的廟宇,這就是“遙參亭”,是當年皇帝封禪泰山的起始點。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都先要在這裡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

“岱廟坊”: 8個石獅,姿態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余組形像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

“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朱紅大門; “配天門”,為岱廟的第二道門,“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

“漢柏院”,相傳漢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內,漢柏虯枝衝天,蒼翠欲滴,清代乾隆皇帝親筆把它描繪了出來,並派專人刻下了這塊《御制漢柏圖贊》碑, 豎在古柏一旁,同樣偉大君主間的仰慕之情定格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東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岱廟有三大鎮山之寶,各為沉香獅子、溫涼玉圭和黃釉青花葫蘆瓶。

“岱廟”內的“天貺殿”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及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並稱為中國的三大宮殿式建築。殿內東北西三面的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勢,東為“啟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為“回鑾圖”,描繪泰山神返回的情景。

D6

今天的行程是泰山游。泰山古稱岱宗,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先打的至天外村,乘大巴至中天門(30元),泰山門票130元,8:14開始從中天門登山。泰山東路有3個天門,分別是一天門、中天門和南天門。

快活三裡和斬雲劍:這段路非常平坦,這塊石頭像一把利劍一樣刺向天空,這就是“斬雲劍"。這塊石頭非常神奇,泰山的雲彩只要低於這塊石頭,山下就會下雨。

朝陽洞與萬丈碑:刻著清乾隆帝的《朝陽洞詩》,書體是楷書,字徑1米左右。整塊摩崖碑刻高約30米,寬12米,俗稱“萬丈碑",也叫“清摩崖",是泰山最大的摩崖刻石。整塊刻石與山景融為一體,尤如為一幅巨大山水畫蓋的一方印章,和諧自然,堪稱一絕,乾隆帝的清雅脫俗讓人嘆為觀止。

上到南天門以後,左手是月觀峰,登上月觀峰可以看到岱頂的全景;出南天門右手就是天街的牌坊,順天街那條路一直走就到碧霞祠。大觀峰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封禪泰山後刻《紀泰山銘》,碑文為李隆基親手撰書,刻於岱頂大觀峰崖壁上。在唐摩崖的西側是清摩崖,有康熙的“雲峰”二字和乾隆的兩首詩。泰山山頂很寬闊,海拔最高的是玉皇廟,“泰山極頂1545米”的標志石碑就立在廟內,不過山頂最出名的景點是“五岳獨尊”石刻,高4米左右,清朝光緒年間所刻,現在已成為泰山的標志。

後乘索道由南天門至中天門(80元),2:30由中天門下山,5:00至山下。途經經石峪,經石峪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刻石。經文刻於面積2064平方米的緩坡石坪上,自東而西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44行,每行1O~125字不等,共計2799字,字徑50釐米。現僅存經文41行,1069字。以隸為主,富於變化,兼有篆、行、楷、草的意態,結體宏闊自然,用筆蒼勁古拙,神采瀟灑安閑,豐潤雄渾。《書法梁津》稱它是“大字鼻祖",清代康有為贊之為“榜書第一"。

天貺殿壁畫、經石峪石刻、岱頂唐摩崖被人們稱為“泰山三瑰寶”。

D7

9:00在泰安汽車站乘車,10:20至曲阜(21元),住宿預定的錦江之星(曲阜市政府店)(原三孔店),地址:曲阜市春秋路7號(市政府西鄰),也是標價打8,5折含雙早。錦江之星性價比很不錯,早餐也很豐富,今後出行首選錦江之星。

放下行李後馬上打的至三孔。三孔(孔府、孔廟、孔林)聯票150元。

孔廟

前後九進院落,占地327.5畝,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孔廟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四個字出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原意為一首完美的樂曲,這裡比喻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贊揚孔子對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此坊建於明代,“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胡纘宗題寫。

欞星門,孔廟第一道大門。

聖時門,“聖時”二字出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

“大中門”, 贊揚孔子“中庸之道”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夠獨立存在的天下唯一之正道。

同文門——奎文閣,我在奎文閣買了本《孔子聖跡圖》。它是我國第一部石刻大型連環畫,是我國最早的一部以人物為題材的大型畫集,它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主要事跡,是一部形像化的孔子編年史。

十三碑亭院北,五門並列將孔廟分成三路。東為承聖門,內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原為孔子當年故居。院內有一株唐槐和兩棵銀杏樹,雖歷經千載,仍枝葉茂密,尤其偏西那株雌銀杏,至今仍碩果累累。孔子故宅井位於詩禮堂後,因是孔子當年的吃水井,所以歷來被稱作“聖水”。清乾隆皇帝祭祀孔子時曾勺水拜師,在井西側建“飲水拜師”的涼亭,內立“故宅井贊”碑1塊,他8次來曲阜,此碑竟有他5次題字,可見其對“聖水”的崇拜了。故宅井東側一段子然獨立的紅色牆壁,是為紀念孔子第九代孫孔鮒藏書而建的。孔鮒時期正趕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孔鮒將、、、等儒家經典書籍藏於孔子故宅牆壁內,自己就到嵩山隱居去了,到死也沒回來。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魯恭王在擴建王宮拆除孔子故宅時,發現了這些經書,人們稱之為“孔壁古文”,所以後人在此建魯壁,以紀念孔鮒藏書。 西為啟聖門(未開放),內為奉祀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征在,中路三門並立,大成門居中,兩邊掖門為金聲門和玉振門。大成門內東側石欄圍護的檜樹,是“先師手植檜”,相傳孔子手植檜原有三棵,後枯死兩棵,唯有此檜生生死死,幾經榮枯留存至今。

大成殿孔廟主體建築,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廊下環立28根石雕龍柱,孔子塑像兩側神龕內東為“復聖”顏回、“述聖”孔伋,西為“宗聖”曾參,“亞聖”孟軻,稱為“四配”。再兩側是“十二哲”塑像,除宋儒朱熹外,均為孔子弟子。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裡。

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

聖跡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跡。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反映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動和言論,是我國最早有完整人物故事的石刻連環畫。

孔府

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占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其子孫可世代相襲、輩輩相衍。

大門上方高懸藍底金字“聖府”二字,(明朝嚴嵩題)門兩旁明柱上的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對聯為清代文人紀昀手書。細心的游人會發現上聯中的“富”少一點(富),(“寶貴無頂”);下聯中的“章”字成了破“日”之狀(章),(“文章通天”)。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府二門叫“恩賜重光門”,即屏門:8個倒垂的木雕花蕾,叫垂花門

此門兩側的廊房,是孔府的管理機構仿照封建王朝六部而設的六廳,即:管勾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

大堂是當年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方,裡面陳列的是正一品爵位使用的公案桌、儀仗等。北面靠牆的那些紅底金字的牌子,是封爵和特權的像征,俗稱“十八塊雲牌鑾架”。歷代衍聖公持著這些牌子進京,可以暢行無阻。

二堂是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僚和受皇帝委托每年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童生的地方。屋內七塊御制石碑,其中有清道光皇帝手書的“福壽”碑,慈祥太後手書的“壽”字及松鶴圖等。

三堂也叫退廳,是衍聖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和處理家庭內部糾紛、處罰府內僕役的場所。屋內正中高懸的“六代含貽”匾額為乾隆皇帝手書。

內宅門是官衙與內宅的分界線,內壁上面有一幅狀似麒麟的動物,名叫“貪”。傳說是天界的神獸,怪誕凶惡,生性饕餮,能吞金銀財寶。但它並不滿足,還想吃掉太陽,真可謂貪得無厭了。孔府將“貪”畫在此處,一出門即可看到,是告戒子孫不要貪髒賣法,也算作一條重要的家訓吧。前堂樓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後堂樓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的住室。

孔府後花園

孔林

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

孔尚任墓位於孔林東北隅,墓碑上書“奉直大夫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即是孔尚任墓。

於氏坊位於孔林北側,是孔子七十二代孫、衍聖公孔憲培與其妻於氏之墓。於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兒,臉上有塊黑痣,相術說,這塊痣主災,破災的唯一辦法是將她嫁給一個有福的人。但滿漢不能通婚,於是認漢族大臣、戶部尚書於敏中為義父,這樣以於家的名義嫁到孔府。

孔子墓甬道洙水橋北迎面綠瓦三楹的高台大門,叫“檔墓門”。過此門即是孔子墓甬道。甬道有四對巨型石雕(石儀),名曰:華表、文豹、角端、翁仲。華表又稱“望柱”,是進“天門”的標志。文豹形像似豹,腋下噴火,溫順善良。角端傳說日行一萬八千裡,通四方語言,明外方幽遠之事。文豹、角端都是想像中的怪獸。翁仲,傳說為秦代驍將,威震邊塞,後為對稱,雕文、武兩像,用以守墓。甬道盡頭大殿是祭祀孔子設香壇的享殿。

孔子墓,周圍用紅牆圍繞,約長裡許。墓前石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 明正統八年(1443年)黃養正書。 孔子墓右邊是孔子的兒子孔鯉墓,前邊是孫子孔伋墓,三座墳墓呈“攜子抱孫”形。孔子墓西三間房屋為子貢廬墓處。來到了孔林,來到了孔子墓前,我用周禮虔誠且謙恭地向孔子致敬,此時,我與聖人近在咫尺,真想時空倒流,回到春秋戰國時代,我也要做一名孔子的弟子,親耳聆聽他的教誨,一睹大師的尊顏。我久久不願離去,聖人的偉大豈非一字半語所能概括,我只感到自己的渺小。

D8:

從曲阜做車回到濟南,然後乘機返回,難忘的齊魯行結束了,這是我向往的地方,是中國幾千年文明的發祥地。岱廟、泰山、三孔,一幕幕在我腦海中浮現,那份崇敬、那份依戀縈繞著我,讓我恍若隔世,不能自抑。我會再來!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