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去保養汽車的時候,被4S店的人說:這麼好的車,沒有怎麼跑,可惜了!再不跑發動機都要壞了。可不是?4年才28000KM,真的很慚愧啊。所以就定下了目標,兒子暑假就出去自駕。
自駕去哪裡?周邊的省份吧,不遠也不要太近。於是選定了福建土樓。土樓在福建南部,靠近廣東了。從杭州過去基本跨了兩個省。符合自駕的目的---拉練。光是土樓單調了一些,所以加上了一個武夷山。一個是人文的,一個是自然的。結合在一起,也算豐富。
出行的路線有點費思量。杭州到武夷山500公裡,6小時。武夷山到土樓也是這個樣子。唯獨杭州到土樓要15小時左右,對我們來講有點雷人,不符合休閑原則。所以在半路上需要找一個合適的停靠點。
溫州市一個選擇,可以看看雁蕩或者楠溪江,或者泰順的廊橋。我們去過了,再往南,我們選擇了泉州。杭州到泉州全部是高速。路遠一點但是好開。泉州再去土樓,300公裡。但是不都是高速,所需時間較長。於是中點站定在了泉州。
行程時間表:
8。13 杭州到泉州800公裡,11小時。入住錦江之星
8。14 泉州游玩
8.15 泉州出發,目的地南靖土樓田螺坑,途中經過新羅村半月樓,下山村福興樓隆興樓,夜宿田螺坑的農家
8.16 田螺坑出發,經過裕昌樓,塔下村,在塔下中飯,休息之後去永定的高北村,看土樓之王承啟樓,夜宿高北村農家
8.17 由承啟樓出發去洪坑村。上午參觀洪坑的土樓群,中飯。下午出發,目的地龍岩。途經撫市鎮,參觀社前村的方樓群,新民村的永和樓和永隆昌樓。
8.18 由龍岩出發,去武夷山 500公裡,6小時。夜宿格林豪泰。
8.19 武夷山雲窩天游峰景區。
8.20 上午武夷山九曲漂流,下午大紅袍水簾洞景區。
8.21 上午一線天虎嘯岩,中飯後回杭。
在路上
從杭州到泉州全程高速,大約800公裡。google顯示時間需要11小時。
我們開上了剛剛開通的諸永高速。這一路風景絕佳,山多洞多,限速多。所以一般司機不願意來開。反而路況好。沒有了大貨車的高速,讓人有一點美國西部片的味道。但是千萬不要超速。這裡據說探頭很多。
泉州入住錦江之星。位置就在市中心。錦江之星的服務也算一流。我最喜歡它的家庭房。一張大床一張小床,非常適合一家三口。才150不含早餐。同程網預定還能有獎金。。。
本來對泉州沒有印像,目的地是土樓,從杭州去土樓自駕需要15小時。感覺太遠,所以選擇泉州中間停一晚。在網上看了一下,才知道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名的歷史文化景點多處,所以就索性玩了一天。不會寫很生動的游記,就做一個簡單的點評,實用為主,為後來的提供一些幫助吧。
泉州,古稱“刺桐”,作為中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曾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泉州的海上交通,起源於南朝而發展於唐朝。到了宋元時期,刺桐港的海上貿易活動空前繁盛,被馬可•波羅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當時的泉州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經濟文化中心。到了明清兩代,由於中央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致使官商漸漸衰弱,而私商貿易迅速崛起。大批移民流向海外,泉州因此成了一個著名的僑鄉。
泉州市區值得推薦的首推開元寺。東西石塔,大雄寶殿,都值得細細品味。還有就是弘一法師的紀念堂。說起來杭州和泉州真是有緣,弘一法師在杭州的虎跑寺出家,在泉州渡過了最後的時光,所以兩地都有他的紀念館。一個人能夠像李叔同那樣才藝超群已屬不易,而成就功名之後還能翩然拋之而去,世間難覓其二。真讓我們這些整天介忙著賺錢糊口的碌碌之輩何等慚愧!
開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雙塔,東為“鎮國塔”,西為“仁壽塔”,它們高40多米,是我國最高的一對石塔。塔每層的門龕兩旁有武士、天王、金剛、羅漢等浮雕像。雙塔歷經風雨侵襲,仍屹然挺立,它是泉州古城的獨特標志和像征,也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其中東塔被列為1994年“中國古塔”郵票四圖案之一。
開元寺的大雄寶殿有86根大石柱,叫做百柱殿,相傳建殿時有紫雲飄繞蓋地,故又稱紫雲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字,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又有對聯一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的。
另外兩處寺廟本來也應該頗有意思,一個是天後宮,祭奠媽祖的,算是當地地方信仰,一個是清淨寺,伊斯蘭教的。可惜後者基本沒有了可資欣賞的建築,就剩下一些斷垣殘壁。。。讓人發思古之幽情。可惜,可惜。
踟躕泉州街頭,地圖上明明標著兩處名人故居,一個是施琅,平定台灣的功臣。一度認為他是投降清廷的叛徒,得不到尊重,最近由於統戰關系,又被抬了出來。另外一個是學者,從來沒有好好的宣傳,我也就是在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裡面認識他。李贄,這個曾經被人冷落的明代思想家,就是泉州人。黃仁宇在萬歷十五年裡面提到他,說他是自相矛盾的人。才讓我對他有了印像。他的紀念館就在媽祖廟邊上的一條小弄堂裡面。名人故居,敗落寂寥。
參觀完上述景點。就是半天時間。我們在最熱鬧的土門大街吃了一個中飯。看看明晃晃的太陽,回酒店午休去了。下午三點,出發去洛陽橋。
洛陽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萬安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1400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
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建橋九百余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1993年3月一1996年10月,國家撥出600多萬元專款,實施洛陽橋保護修復工程。現橋長73.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l座石亭、7座石塔。
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詞,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即立於祠內
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的建造,是對世界橋梁科學的一大貢獻。由於當時洛陽江潮狂水急,“水闊五裡”、“深不可址”,橋基層被摧毀。造橋工匠創造了一種直到近代才被人們認識的新型橋基——一筏形基礎,就是沿著橋的中軸線拋置人量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堤,然後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時采用“激浪漲舟,浮運架梁”的妙法,把一條條重達數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他們又在橋下養殖大量牡蠣,把橋基石和橋墩石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這就是造橋史上最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笫一個把生物學運用於橋梁工程的創舉。洛陽橋的建成,個僅使洛陽江天塹變成通途,對泉州海外交通事業的發展也起著重人的作用。
泉州基本上不用一天的。看過洛陽橋,還有時間就去了崇武古城。這是最最糟糕的一段行程。崇武古城內沒有任何值得參觀的東東。也許值得參觀的是在城外的一個海濱公園。而我想這個海濱也不值得特地從泉州跑去,畢竟我們去過的三亞,普吉,宿務,任何一個海灘都比這裡好多了。所以有時間還是在市內看看施琅故居之類的人文景觀比較好。或者就找個地方泡壺功夫茶。閩南的茶樓都比餐館多多了。
從泉州出來去土樓,要經過廈門,漳州。高速公路到漳州,以後就是省道。路很好。而且在福建好像就是高速公路收費。不像浙江,出了繞城就要錢,去安吉走個省道也要20。
首先到的是南靖土樓,然後到永定。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所以根據一本朋友提供的書,策劃了三天的穿越線路:
第一天:泉州到南靖。目的地四菜一湯。途經:新羅村半月樓,下山村福興樓隆興樓,傍晚到田螺坑。宿農家。
第二天:一早從田螺坑出發,去東倒西歪樓,再去塔下村吃中飯。午飯後到高北承啟樓參觀。夜宿承啟樓的農家。
第三天:一早從承啟樓出發去洪坑土樓。午飯就在洪坑。下午出發,目的地龍岩,途經撫市鎮,參觀社前方樓群和新民村的永隆昌樓和永和樓。晚上住在龍岩
這個時間安排很松的。適合休閑的。如果想緊湊型旅游,可以縮短到2天。
很多人都在爭論南靖和永定的土樓哪個好。其實是說不太清楚的。旅游就是體會不同地方的文化風俗和自然風景。並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同和不同。兩地的土樓基本相差不大。但是南靖的土樓從內部裝修來看不如永定的精美。而永定的又不如南靖在選址上。南靖的四菜一湯本身並不特別。但是建在山上,遠遠望去,氣勢非凡。
其實土樓作為客家文化的載體,從觀賞角度來講,並不特別優秀。對比江南小鎮上的大戶人家,或者山西喬家大院的精美裝飾,都遜色很多。所以,我認為,土樓的旅游資源只有定位在休閑,才能持久。現在還處在收門票賺錢的初級階段,長久不了的。
這一帶的土樓大大小小幾千座。如果能夠開發出來作為賓館,結合周邊的山地搞戶外運動或者農家樂等等,依托廈門泉州等發達地區,應該很有前景。但是這樣的規劃,需要政府來做。農民自己的投入往往期待短期見效,不能看的很長遠。
一路上天藍藍,水清清。
首先到的是新羅村的半月樓,這裡是未開發的,山路進去有點窄,但是還算好開。不過,GPS居然讓我錯過了大路轉進去的小路路口,讓我多跑了10KM。讓我以後對GPS不敢完全的放心。
南靖土樓的門票分為3個部分,A線是包括了田螺坑,東倒西歪樓,塔下村。115元。同程網上面定是90元。老人小孩半價60.。教師證在這裡被唯一的認可了一次,也是半價。永定就沒有這樣的優惠了,甚至老人也沒有半價,要麼70以上免票,要麼全票。不過,永定也有自己的優惠方式,全部的門票都在打折。看來兩個地方在競爭啊。天南海北的跑,第一次看到了價格競爭模型在旅游景點門票上面有所體現。呵呵。
我們從泉州一路玩過來,到田螺坑的售票處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左右了。買票的地方很多的農民在那裡問你們要不要住宿。我們找了一個小男孩,他們家提供兩間公共浴室的房間,很小,還算干淨60元一間。對比山下的任何一個農家,田螺坑的住宿條件都是最差的。沒有辦法,誰讓我們路上耽擱了那麼久?
土樓裡面住,當然也就在這裡吃。土雞心向往之。60元一只,燉湯,味道極其鮮美。真正的放養雞啊。不過,建議大家以後還是做出兩吃。畢竟土雞的肉比較硬。燉了湯更加難嚼。店家忽悠我們吃石蛙。120元一斤。我們還好沒有上當。以後一路走來,這個石蛙的價格三級跳!!
田螺坑農家將就了一晚,早上就下山去東倒西歪樓。這個樓的傳說很多,又說東家沒照顧好木工的伙食,結果木工就故意把樓做歪;也有的說老師傅偷了一把懶,小徒弟就做歪了。
無論如何,這個東倒西歪樓屹立四百年沒倒,比現如今的樓倒到強多了。過去的師傅手藝也比現在強多了。就算小師傅,歪歪扭扭造起來的樓也能住人不是?其實,我現在想,關鍵是土樓圓形的建築式樣撐住了歪扭的支柱。因為整個土牆是不歪的。
旁邊一個60年代造的土樓已經在改建了。改成賓館,下次去玩,就可以住的舒服了。其實旅游和保護是相輔相成的。完全絕對的保護也是不合理的。畢竟保護的目的還是為了讓人能夠用。所以,我很欣賞這個在建的賓館,期待當地的旅游業能夠像杭州一樣好。
塔下村是一個清清靜靜的河邊小村。在這個山巒起伏的南靖,有這麼一個風水寶地,少不了移居的客家人。所以,這裡也就成了一個景點。其實,這樣的小鎮小村,在我們江南水鄉,是那麼平凡。我們的很多農家樂都是這樣的風景。從這一點來講,南靖的旅游業還低過我們一個檔次,他們還處在攔路收費階段。不過一切會慢慢改變,我想。
過了塔下,就去永定。到高北村區區五公裡。不過,很搞笑的是,從塔下去高北的村道在一個岔路口完全沒有標志。而且,去高北的路口很差,如果開的快一定會錯過了。我想是不是南靖人故意讓人忽略這個路口,最好大家一路過去,又到南靖別的景點了?兩地的競爭是不爭的事實。
承啟樓是所謂的土樓之王。旁邊的五雲樓已經很破敗了,裡面還住了兩戶老人家。十分的好客。我們去時,真好小雨淅淅瀝瀝。在這個老樓裡,望著雨,很有懷念起童年牆門小院的意思。晚上住在邊上的農家,才知道白天根本不必買票。這裡一晚一早根本不收門票。白天收門票就是為了應付旅游團。嗚嗚嗚。。。清晨起床,爬上對面的小山丘,小村莊一覽無余。
高北村吃完早飯,就去臨近的大名鼎鼎洪坑。洪坑的土樓可以說是這一代最具有觀賞價值的了。振成樓內的裝飾,布局,都因為近代西方正盛,而做了改良。當然,就文物而言,不如前者所述的了。
振成樓前,偶遇在做實習的導游。很認真的講解,分文不取而比當地的農民導游有意思的多。給我們的行程增添了不少樂趣。可惜,她不能和我們一起逛完全村,不然,我們一起吃飯喝酒聊天,應該還會更加有趣。
正堂條幅中,最有意味的一句是“帶經耕綠野”。想像這個意境,哎。。。現代人要達到這個,太難了
中午在洪坑土樓裡面的青年旅館吃了一個午飯,喝了一點小酒,就出來逛了宣奎樓,之後大約2點,出發去龍岩住宿。路上經過社前村,可以看一下那裡沒有開發的方樓群。氣勢氣勢比洪坑還要大。尤其是旁邊的新民村,埋沒著的永和樓,永隆昌樓,都比前面的土樓歷史悠久而雕刻精美。可以,現在沒有開發,寂寥破敗。。。
龍岩出來到武夷山,一路高速無話,車行六小時。我們住在格林豪泰武夷山景區店。還不錯。這個酒店只適合自駕游。因為離景區南門近,但是離吃飯購物的度假區遠。
武夷山是一個十分適合休閑的度假地。不能說它的景色有什麼特別驚艷的地方,特別是看過桂林九寨之後。不過,這裡山不高而險,水不急而曲,老少鹹宜。不知道為什麼網上的攻略都說武夷山只夠玩兩天的。其實,我感覺三天至少可以玩的。大家放松下心情,慢慢爬爬山,玩玩水,不必一定要幾個景點幾個景點的趕。那麼時間就可以在這裡kill掉了。工作的時間不是你的,kill掉的time才是你的。
天游峰並不是很難爬。所有的人都能上去。我家老母親都奔七了,也上去了。同路得到游客的贊許,把她美的不得了。但是,爬天游峰不要著急。走一段,看一段,休息一段。才不辜負路邊山下的五曲好景致。
到了山頂,一般旅游團就原路返回,奔下一個景點去了。我們一家繼續前行,去桃花源。一路空氣清新,人跡罕至,又是基本下坡。很好走。現代人在城市裡面呆久了,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不多走一段,而非要去看什麼景點呢?
九曲漂流是必不可少的。100元的門票,加10元的小費。都可以接受。不能接受的是他們的管理混亂。一個伐被要求坐六人。但是我們需要自己組合。大家一到入口,發現人數不到六人上不了伐,就擠在那裡亂找人。本來完全可以有管理方像坐飛機一樣的對號買票進站,被搞得亂七八糟。福建游最掃興的事情就在這一段。也可見這裡的落後。李敖昨天來上海,恭維說英國倫敦地鐵造了147年,上海15年就成了。這麼獻媚的話,讓我完全失去了對他的崇拜。中國現在落後別人的,豈止一段鐵軌幾節車廂?是管理這一段鐵軌幾節車廂的能力啊!這九曲漂流也飄了幾百年了。這麼混亂的管理能說是我們有什麼進步嗎?
漂流結束就到了武夷宮景區。很多人都是隨便一逛就離開了。我們慢慢走到止止庵。就這個名字,難道不值得你來拜訪嗎?現代社會轟隆隆的前行,能夠想到“止”的有幾個呢?不過,其實這裡還可以上大王峰。如果上,那麼一個下午就差不多了。所以,我相信武夷勝境玩上三天一定行的。不過是游客匆匆,沒有時間罷了。
大紅袍和水簾洞兩個地方其實並沒什麼可看的了。但是,我仍然認為那裡值得去走走,泡上一個半天。因為從大紅袍到水簾洞那三公裡山路非常適合我們這些非專業驢友徒步。而水簾洞本身已經沒有了靈動的水,並不值得看了。
最後一個半天留給虎嘯岩和一線天。虎嘯岩正面的好漢坡,算是僅次於天游峰的陡坡吧。不過,我們先到一線天,然後一路走來,到了這裡是下坡。呵呵。偷懶啦。
站在虎嘯岩頂,看群峰聳立,綿綿不斷,想起辛棄疾的詞“無人會,登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