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10-8-28,我嚷著去海邊嚷了一個月,昨個連包都裝好了,就等今天雄赳赳氣昂昂地出發,結果天公作對,來了個大黑臉,難得一遇的涼快天氣,濤濤說:“嗯,這天兒,除了去海邊,去哪都挺爽!”我很不情願的為包包減負,安慰自己:人不能與天鬥, 改道,去了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位於人民廣場的南側,建築外形圓頂方體,像征“天圓地方”。10點我們來到館前,自從免費開館以來,就斷不了排隊,本來做好排個一小時的准備,可人沒想像的多,10幾分鐘就到安檢門了,瓶裝水是可以帶進去了,不過要當著保安的面喝一口。
上海博物館內部裝飾古色古香,分為4層,介紹說館藏歷史藝術文物 11.2 萬余件,包括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石雕、璽印、錢幣、書法、繪畫等,上自舊石器時代,下迄近代和現代。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
一樓為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
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明重要的基石,在青銅禮樂器中,杯、壺、鼎、編鐘……大氣滂沱的外形,雕刻著鳥獸龍紋,顯得莊重且尊貴。鼎是一種像征,一種符號,甚至影響著現代的語言文化,形容力氣大,就“拔山舉鼎”;形容名氣大,就“大名鼎鼎”;形容財氣大,就“列鼎而食”,可見它在歷史文化中意義甚大。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名品,如德方鼎、大克鼎、犧尊,而我更想見見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曾侯乙編鐘那等名器,因為歷史書上只學到了這些。
雕塑館中主要為石雕,石雕中主要為佛像,單佛獨立,萬佛歸一,展示著佛教的源遠流長……
二樓為中國古代陶瓷館、暫得樓陶瓷館(個人捐瓷專館)
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陶器的年代大多為秦漢之前,年代久遠,表面漆色脫落,已有破損,充滿了年代的滄桑感,嘆息,歲月不饒人,也饒不了這些器物。再去看瓷器,眼前一亮,滿目的寶貝,對得起CHINA的名字,也是博物館中最耀眼奪目的展館。因為經常看《鑒寶》《天下藏寶》,每次看砸贗品的時候心裡都一顫顫的,也學著明白些青花釉裡紅什麼的,值錢著呢。從景德鎮出產青花盤的大氣與精美,再到乾隆時期器物的小巧與精細,一捧土,經過制坯、施釉、裝燒,就變得脂凝玉潤、流光溢彩。眾多展品各有特色,曲線的柔美、色彩的討巧、圖案的精工,怎能不贊美古代勞動人民的巧奪天工。
三樓為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璽印館
上博歷代書畫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我對書畫一竅不通(當然,我對其他的也不通),濤濤只曉得素描和油畫,只能裝裝樣子,說:“嗯,這畫兒留白的不錯,這字兒草兒的不錯。”書法館中,晉王獻之的《鴨頭丸貼》最為有名,也是回家後搜了張圖片看了一眼,上邊的印章是挺多了,字嘛,檻外人,不懂。憑我腦袋中微薄的書畫知識,走馬觀花的看,要是有幅《清明上河圖》就好了,只是它在遼寧博物館裡,又尋覓著“江南四大才子”的作品,最後只見到了祝枝山的字,逛過了唐伯虎的畫。
古代的印章很是小巧,大約拇指指甲大小,青銅的,銀的,玉的,想找個電視劇中玉璽那樣大個頭的可真是難。
四樓為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歷代錢幣館、中國明清家具館、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
上海博物館中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玉器多為璋、琮、玦、璜等器型,又有玉璧、玉觚等精品,剔透晶瑩。錢幣的收藏很有規模,錢幣館中除了前期出了貝幣、刀幣,後期的銅錢大同小異,只是上邊年號不同,又見了銀錠和銀票,濤濤非要找個金元寶瞧瞧,來回找了2遍,未果。家具的收藏號稱集王世襄、陳夢家兩大家之精華於一身,世上實無人能出其右。展品龍椅、屏風,幾案多為紅木、紫檀木,紫檀因為生長緩慢、木質上成,所以價值不菲,我與濤濤說:“哪怕家裡有個紫檀木舊櫃子,也很值錢呢。”又見了一個多寶格櫃子,雕技精湛、巧奪天工,我最愛之。
上海博物館中另有3個臨時展覽廳,當日去的時候有2個特展:其一:古印度文明——輝煌的神殿藝術,它的展品充滿著濃重的佛教色彩,同時播放著悠遠的印度樂曲,有種眾人雙手合十、閉目冥想之感。其二:北方之星——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俄羅斯帝國的黃金時代,它的展品沒有看到,剛進館的時候排了一小隊,想等等再去,逛完2樓後,排隊的人已經拐彎了,逛完3樓後,已經拐2道彎了,結果:不去了;結論:排隊要趁早!
整個展館共游覽了4個小時,其實還能再久一點,我們是被凍出來了,冷氣真是太厲害,以至於回程坐在上海最凍人的7號線也覺得暖和,建議去的人們多穿衣裳。此行是第一次到博物館來,看值錢的東西又不花錢,很值當。借鑒某人的話:要想知道一個城市的文化,去它的博物館吧;想知道城市的內涵,去它的博物館吧;要知道城市的氣質,去它的博物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