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野生動物園游玩,乘公交,坐地鐵,再換乘公交,“奔跑”了大約2個小時,濤濤暈車的老毛病都犯了,終於到了目的地。
手持著動物園的地圖,開始找車行區的入口,上了大客車(我原以為是罩著鐵網的客車呢),車開始緩緩駛入閘口,先進一道閘,合攏後第二道閘門再開啟,有點像進入軍事基地的感覺。
接著就是20分鐘“移動鐵籠”之旅。在車行區分為食草動物區、豹區、獅區、熊區、虎區、白虎區。
車行區:
食草動物放養區,長頸鹿、斑馬、大像,三五成群,悠然自得,心無旁騖,各干各的。
豹區、獅區、虎區和白虎區,數量不多,都在懶懶的曬太陽,大家很是希望有猛獸襲擊客車,幻想著斑斑奇異的歷險情景,但這些家伙看慣了這種大客車,對於車上面的這些“肉”,沒有些許意思。
熊區,單獨提出來說明,因為它和其他的懶家伙截然不同,每每有車經過,它們大有“此路是我開”的氣勢,溜溜地來到車下,隨車移動笨拙的身體,它們的這種行為,會得到蘋果以及其他好吃的。
步行區:
我是一只大大大大“鳥”:
動物園裡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鳥”們,蠻大的人工湖養著蠻多的天鵝,白的、黑的、灰的(灰色是天鵝的寶寶),這個時節正趕上是天鵝繁育的季節,所以就能看到天鵝一家三口(四口、五口、六口)嬉戲的景像,此情此景,你就會明白醜小鴨如何變成白天鵝了。
火烈鳥,和天鵝不同,不會與游人互動,也不嬉水,靜靜地群居在一起,仰著它們高傲的頭顱,旁邊有個小牌子:繁育期,勿打擾!
鴕鳥雖然叫“鳥”,可它長的比人還高,它會追著人們要吃的,身上的羽毛亂蓬蓬的,味道也不好,難不成沙漠地帶缺水少糧,就養成了乞討和不愛洗澡的習慣?
鸚鵡館與百鳥園,不多說了,有沒見過的嗎?有沒見過的嗎??
人們都叫我“寶貝”:
大熊貓,要看動物的身份如何,可參考它的住房地域和裝修等級。熊貓館在動物園的最中心,房舍窗明地淨,綠竹斑斑,2只熊貓各住單間,房頂備有兩個風扇,還有戶外游樂場。懶憨憨地只顧著吃竹、睡覺、上廁所。圍觀的人聚而不散,爭搶著拍照,由於圍欄是玻璃的,拍出來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正是因為玻璃的原因,我獲得了和熊貓背靠背的機會,留下了一張珍貴kappa照片。
食蟻獸,銘牌上寫的同樣是一級保護動物,可它的模樣實在不讓人待見。
馬來熊,一個字:饞;兩個字:太饞!
百獸之王:
白獅、白虎、獅虎獸、犀牛、大像……,圈在一個個籠子裡曬太陽,看到他們時有些悲哀:這些百獸中稱王稱霸的家伙們現在連困獸之鬥的意願都喪失了,一輩子當著“溫室裡的花朵”,為什麼不把他們也放到車行去呢,至少還有大一些的活動區域,喚醒丁點的野性。
“猴”哥們:
動物園的猴子真多,狐猴、懸猴、金絲猴、細尾猴、還有山魁、猩猩、長臂猿,比較有意思的是狐猴,雖然掛著“請勿投食”的牌子,人們還是大把大把的香蕉喂給它們,這幫小身材的猴子像餓鬼一樣大口的吞咽,噎不到,就是噎不到。
動物育嬰館:
動物育嬰館是飼養小動物的地方,設施和醫院裡差不多,看到個頭不等孵化中的鳥蛋、保溫箱裡的狐猴幼崽、年齡很小身材卻不小的小老虎,感受著生命的繁衍,生生不息……
在奔往百獸表演場的路上,搭起了幾百米長的綠蔭棚,讓暴曬在太陽下的人們舒爽不少,是整個動物園最人性化的設施。兩邊懸掛的是湮滅在歷史中的動物圖片,如果說育嬰館是個起點,這些圖片就是終點了。
下午的三場表演:
第一場,猛獸表演場,1:30開始。
像是進了馬戲團,不過是露天的,有馬術,小狗跳高,猴扒杆,猴子擦皮鞋(小品),大像踢足球(互動),及大像特級表演。表演的前後時間裡,有馴養師引領大家騎馬、騎駱駝、騎大像(花錢的)。因為是夏天,動物便便的味道有點重。
第二場:跑狗場,2:45開始。
共有5場比賽,格力犬比賽,賽馬比賽,駱駝賽跑,鴕鳥奔跑,及另一場格力犬比賽,塵土飛揚……
第三場:海獅表演場,3:45開始。
有海獅體操、海獅接球、海獅排球、海獅頂球……海獅與皮球有千年不解之緣啊!可惜本次表演只有海獅,沒有海豹和海豚。
提別提醒:如果你按這樣的次序觀看表演,由於跑狗場的場地最大,海獅館的場地最小,所以記得跑狗一結束,你就要開跑嘍,要不然到海獅館就沒有位子了。
最後,提醒計劃要去、或立即要去的朋友,要攜帶的東西:
1、面包,不光要帶自己的午餐,還要有鴕鳥、天鵝、綿羊的份兒;
2、水果,蘋果可以喂熊,香蕉可以喂狐猴;
3、玉米,可以喂鴿子,雖然有買3元小袋的食物,但我總結了:鴿子最感興趣的是玉米;
4、青菜,可帶可不帶,因為一般吃青菜的動物,更愛吃面包,不過青菜的價格經濟實惠。
5、用不用帶個雞腿喂老虎?帶點竹子喂熊貓?呵呵,一般較為貴重的動物都是玻璃籠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