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陽上的魚兒
第二日天剛亮,我便輕輕地走在沿海的公路上,生怕驚擾了還在酣睡中的大海,更怕攪動內心這份難得的休閑與寧靜。此時此刻,我感覺整個潿洲島就像熟睡的嬰兒偎依在我懷裡,隨著清晨晨霧慢慢褪去,我也逐漸看清了懷裡的這個孩子:潿洲島就坐落在北海半島東南面24海裡處,由南至北長6.5公裡,由東至西寬6公裡,最高海拔79米,她是我國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島上住有16000多人口,85%以上都是客家人,這裡不但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而且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清新宜人,具備了令人向往的“三S ”(海水sea 、陽光sun、沙灘sand),故有“大蓬萊”仙島之稱,猶如一枚翡翠漂浮於湛藍的大海之中。首先撞入眼簾的是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與火山熔岩景觀――豬仔嶺憨態可掬,鱷魚石栩栩如生,滴水岩泉水叮咚,紅色火山岩好像剛剛噴發過……還有那盛堂村的法國教堂,據說19世紀末就落戶島上,其材料全部取自於島上的珊瑚、岩石,歷經百年歲月,依然堅固如初。
不用再為照片取名了,就是這裡——南灣!島上客家人大多居住於此,絡繹不絕的來訪者更是把她當作心靈之灣!

在南灣的對面,孤零零地矗立著一座小島。四百多年前,明代戲劇家湯顯祖來到潿洲島時,寫下“日射潿洲廓,風斜別島洋”的詩句,而這座島正是詩中所說的“斜陽島”。因身處潿洲可觀太陽斜射該島而得名,也許黃昏時再觀此島更加名副其實!島上至今還住有20多戶人家,除了捕魚還是捕魚!

據說就是這個地方在幾萬年前的一次噴發才有了今日之潿洲島,而現在是一絲地熱的征兆也沒有,都成為游人觀光拍照的定點了。

在隨後的幾日裡,我每天帶著兩個小孩沿著海邊溜達,退潮後到沙灘上揀貝殼,往深海處游個來回,去教堂裡聽唱詩班的歌聲,從集市上買回海鮮讓老板娘幫著烹飪,在椰子樹下乘涼,孩子們的笑聲從香蕉林裡傳出,黃橙橙的菠蘿蜜一口就甜透心裡!時光仿佛在這裡停頓,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瞬間又被身後湧上來的潮水抹平;當我像孩子一樣跑向那歡笑的浪花時,心裡的夢卻似長了翅膀般飛向天空!那一刻,我如釋重負,因為塵世的枷鎖被浪花拍得粉碎;那一刻,我又如退後萬步,因為回到無憂的童年比這浪花更加歡樂!那一刻,我又如這火山岩慢慢老去,靜靜地分享浪花的快樂!
正如一個朋友今天告訴我“品”是一種狀態,而潿洲島的美更需要這種狀態,只有當你細細地“品”它時,我們才能一起慢慢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