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南京-廬山-南昌-杭州自駕旅游
第一天:南京到廬山
8月22日早晨7:30,我們自駕去廬山、南昌、杭州旅游出發。過南京長江大橋,上浦珠路,再上寧合高速,途徑合肥、九江,再上廬山的牯嶺鎮。全程489公裡。高速收費:江蘇段15元,安徽段140元,江西段40元,九江大橋15元。
下午1:00到達九江,在九江吃的午飯。這時九江的氣溫是36度,當我們進入廬山北山公路以後,車上顯示的室外溫度就一直在下降,在接近牯嶺鎮時室外溫度已經是26度了,我們關掉空調,打開車窗,一股清涼的空氣撲面而來。下午3:00到達廬山牯嶺鎮,廬山大門票是180元,自駕車進山加收45元。我們通過網上聯系了廬山教師賓館,賓館地處牯嶺鎮旁邊的山上,環境沒的說,衛生條件也非常的好,窗外就是山景,還能看到雲海,山下就是牯嶺鎮,步行到鎮上也就5-7分鐘的時間,車子可以直接開到賓館的門前,很是方便。價格是200元/天,這個季節在廬山來說,性價比還是很好的。等我們安頓好,已經快4:00鐘了,小作休息。晚上在街上轉了轉,買了張廬山地圖,在超市每人買了一瓶酸奶喝了。然後找了一家飯店,菜價要比九江貴些,但還能接受,點了4個菜1個湯1瓶啤酒,130元,其中石耳排骨湯48元,味道不錯,強烈推薦。可能是一路上累了,我們吃的比較香,菜的口味比想想的要好。飯後回賓館休息。
(我們的車就停在賓館的門前)
(賓館的窗前)
第二天:廬山
天還沒亮,就被窗外的雨聲吵醒,下的很大。心想,完了,這天怎麼玩啊?可等到天亮,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窗外一片鳥鳴聲。打開窗簾,清新的山風帶作濕潤的空氣撲面而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這廬山的晨氣,頓覺腦清目明。再一看窗外,遠處山坳間雲海飄渺,真是人間仙境。
(窗外的雲海)
(撫窗而看)
今天的計劃是游覽含鄱口、大口瀑布、五老峰、三疊泉、植物園。帶上地圖,我們來到鎮上的觀光車站,因為廬山的景區是不讓私家車進入的,我們只能乘觀光車,廬山的觀光車是按天賣票的,24小時票是65元,72小時票是80元,不計次數,可以到達廬山的各個景點。我們買了72小時的票,2個大人1個小孩(1.1—1.4米半票),共200元。乘車到達含鄱口景區,含鄱口位於廬山東谷含鄙嶺中央,海拔 1211米,左為五老峰,右為太乙峰。山勢高峻,怪石磷峋,形凹如口,對著鄱陽湖,似乎要把鄱陽湖一口吞下似的,故名含鄱口。含鄱嶺上有一座雕梁畫棟的方型樓台,這就是廬山觀日出的勝地“望鄱亭”。
(太乙峰)
(五老峰)
然後我們乘纜車到大口瀑布,纜車往返50元/人,門票25元加1元保險。大口瀑布又稱彩虹瀑布,位於太乙村東側的雙峽澗內。人贊曰:“大口景區風光好,陰天晴日頻相邀;陰看雲霧晴觀水,霧自升騰水自嬌”。這裡視野開闊、風景秀麗。在這裡,您可以仰觀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的氣勢;俯看鄱湖“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的嫵媚;松濤陣陣、鳥鳴聲聲、山深人寂、曲徑通幽,陪伴著您在樹蔭中徘徊沉思。臨石刻而發懷古之幽思,對勝跡而感世界之偉大,念歲月之悠悠,覺人生之短暫,乘大好時光,享山水之清興。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李白的這首詩描寫的就是大口瀑布。從含鄱口做索道去大口瀑布,下了索道再走上一段石階,到了瀑布下,現在的大口瀑布已經演變成了“人文瀑布”,已經沒有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但是水很清涼,特別的舒服,腳往水中一伸一下子就緩解了走路帶來的燥熱。
原路返回,我們又乘上去三疊泉的觀光車,此時已經是中午11:00了,三疊泉的門票是64元/人,往返纜車是80元/人。這裡的纜車是軌道纜車,車箱可同時乘坐70人,由於這時間是大部分游客從三疊泉返回的,所以去三疊泉的纜車就成了我們一家三口的包車了。7、8分鐘後,我們下了纜車,聽買門票的工作人員說,下到三疊泉還有三千多台階要下,游完還要原路返回,天哪,這一下一上要六、七千的台階要爬啊。既然已經來了,爬吧。這裡的台階比較陡峭,我們邊下邊歇,用時40分鐘才來到三疊泉,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難,兩條腿都直了。當我們台頭仰望三疊泉瀑布時,這壯觀、震撼的景色一下就消除你所有的疲勞。
(三疊泉軌道纜車)
(我們家包車了)
(三疊泉台階)
(上來的人都是低頭彎腰,我這是下山。嘿嘿,我就仰頭直腰)
三疊泉瀑布彙集五老峰、大月山諸水,循著天工琢成的三級"冰階"斷崖折疊而下,故名,亦名三級泉、水簾泉。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155米,極為壯觀,撼人魂魄。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巔萁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直入潭中。古人贊其:“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散珠噴雪,真天下絕景。”站在第三疊抬頭仰望,三疊泉拋珠濺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又如百副冰綃,抖騰長空,萬斛明珠,九天飛灑。唐代詩人李白最愛此勝景,曾隱居於此修築了"太白讀書堂",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廬山謠》。三疊泉瀑布是廬山眾多瀑布中氣魄最雄偉,姿態最秀麗的奇景,故人們有“匡廬瀑布,首推三疊”,“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無怪乎,歷代許多詩人為它寫下了不少贊美的詩篇。據說,“水簾泉”這個雅名就是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子昂所題。
(三疊泉)
(三疊泉)
(三疊泉裡劃個船)
觀看完三疊泉,我們原路上山,三千多的台階,我們爬了一個小時,汗流浹背,但還是堅持爬到了山上。此時已經是3:00鐘了,整個三疊泉游覽用時4個小時,再次乘上纜車,嘿嘿,又是我們家包車。
(下山纜車又是包車)
下一站是五老峰,我們來到五老峰景點的門口,聽說還要爬山,而且要爬四個峰,暈了,已經沒體力了。想了想,還是留點遺憾,下次再來吧,好在我們在含鄱口已經遠眺過五老峰的英姿了。
再次乘上觀光車,來到植物園景點,免費進入。說實在的,沒什麼看的,和南京的植物園差不多,但還沒南京的植物豐富呢,小歇、留影,到此一游。
(植物園)
(植物園)
乘車路過廬林湖下車留影,再從廬林車站乘車乘車返回牯嶺鎮,找了一家飯店,四菜一湯,150元。完了回賓館休息,結束今天的游玩。
(廬林湖)
(廬林湖)
(廬林湖)
第三天:廬山西線
早上睡到自然醒,到鎮上吃了早飯,稀飯1元/碗、油條2元/根、小籠包8元/籠、牛肉面12元/碗、小菜2元/碟。今天游玩的計劃是廬山西線,主要景點有:大天池、石門澗、電站大壩、花徑、仙人洞、天橋、如琴湖、三寶樹、黃龍潭、廬山博物館、廬山會議舊址、美廬等。登上西線的觀光車,我們在大天池站下車,進入景區(憑廬山大門票),進入景區不遠就是園佛殿,園佛殿是一圓穹式石構建築,故稱圓佛殿。殿內布設不像佛殿,其正中壘一實心石柱,直抵殿頂,設計獨特,匠心何在?據說是民國將領唐生智1926年為母親擇葬風水,看中了獅子峰,將園佛殿建於獅子峰的尾部,與獅子峰頭部的天池寺相望,背部的天池塔位於同一山脊上,吃齋念佛的唐母骨灰葬於殿地正中。由於今天是個陰雨天,霧氣比較大,遠處獅子峰的景色幾乎什麼都看不見,景區山路上只有我們一家三口,路遇一名景區的工作人員,他提醒我們,這裡有野生獼猴出沒,如果你們遇上請不要投食,否則野猴會來哄搶。我們聽後,即緊張又興奮,邊走邊向路旁的山林裡觀看,這名工作人員可能不放心,他一路跟著我們直到天池寺。大天池位於廬山西北的天池山頂,池呈長方形,池水碧悠,光靈如玉。池原為天池寺內放生池。天池寺為廬山山頂最古老的寺院。東晉僧人慧持創立,舊名峰頂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賜名“天池護國寺”。明成祖敕“天池萬壽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禪寺”遂為匡廬首剎,後寺廢。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名文殊台,台為石木結構,兩層。下層為石室五楹,有門窗,可充住室。上為手頂,即稱為台。登台眺望,山巒突起,群峰相連,遠波明滅,極富野趣。是觀察佛光的最佳處。可惜由於霧大,什麼也看不到了。
(景區小路,孤獨的一家)
(天池寺)
(文殊台)
離開天池寺,我們沿石階而下,剛走不遠,前方一群獼猴攔住了我們的去路,我們興奮地拍照,然後小心翼翼地向前走,野猴也道友好,等我們接近了,就都跳到路旁的樹上去了。一路上還是沒有看見其他的游客,天空開始下起了小雨,山林周圍一片寂靜,我們的腳步聲都聽的很響。沒下多遠,我們就來到了廬山的著名景點龍首崖,崖頂上現已修築了護欄鋼梯,游客均可登上崖頂,親歷其險。佇立崖巔,極目四眺,前有“石門”,壁立千仞,怒濤轟鳴。四周層崖疊嶂,森然在望。下臨深壑,黑洞洞深不見底,崖之偉觀,已致極頂。從龍首崖旁小亭中側看龍首崖,只見絕壁陡起,深谷萬丈。崖底至崖頂似一碩大的撐天方柱,頂部橫臥向外突出系兩巨石構成,崖逢中一虯松生於懸崖間如龍須,人稱“臥龍松”。 龍首崖不但奇險,而且具有神境的意韻。當團團雲絮自崖下山谷慢慢向半山空曠處彙聚,緩緩流動向崖上漫過來時,白茫茫,鋪天蓋地,雲游浪卷,峰巒漸漸隱入雲中,此時的龍首崖,宛如一條蒼龍,在雲霧中翱翔潛游。具有一種“氣蕭蕭以瑟瑟,風颼颼“的森嚴氣氛,雨後初霧,蒼崖如洗,龍首崖又顯得格外的清新。我們問了亭旁照像的師傅,今天怎麼沒其他游客啊?他說:我們這個景點要到中午以後才有大批游客來,一般游客都是在上午游玩完石門澗景點後再從山下上來的,像你們從這裡再去石門澗景區游玩是比較省力的,基本都是下山。(路遇獼猴) (嘿嘿,我會猴拳) (獼猴讓路上樹) (龍首崖頂的臥龍松) (龍首崖) (龍首崖旁小亭) 告別師傅,我們繼續下山向石門澗景區出發,可沒走多遠,雨突然下大了,還伴著轟轟的雷聲。由於沒帶雨具,我們只能躲在突出的山崖下避雨。等了約一刻鐘,雨小了,我們繼續下山。途中我們再次遇到獼猴,這次可是猴群,大約有20多只,等我們接近了,它們又全部跑到路旁的山林裡和樹上去了。半個小時後,我們來到了石門澗景區前的懸索橋,此橋現已封閉,只能看而不能上橋。橋旁就是石門澗景區售票處,門票50元/人,聽旁邊買茶的老板說,石門澗景區可以看到石門瀑布、青龍潭,還可以登鐵船峰,但要原路再返回,去是下山,回來可就是上山了。由於昨天在三疊泉消耗了大部分體力,今天從大天池到這裡,盡管是一路下山,但也是兩腿酸痛,一聽還要爬山,怕了。猶豫半天,決定還是放棄游玩石門澗。直接改乘星龍索道去電站大壩。單程索道30元/人。(遠望懸索橋) (懸索橋) (星龍索道) (電站大壩) 到了電站大壩,已是中午11:00點鐘,這時天空已經放晴。我們登上觀光車,在花徑車站下了車。花徑的門前就是如琴湖,因湖形如琴而得名。湖中有曲橋、亭榭、花徑,花徑又稱“白司馬花徑”,以白居易曾循徑賞花而得名。這是一個山中公園,園門有楹聯:“花開山寺,詠留詩人”,門上為“花徑”二字。聽說花徑只是一個人工公園,沒再進入,直接去了對面的天橋景區。景區是免費的,憑廬山大門票進入,我們計劃從天橋沿錦繡谷到仙人洞景區進行游玩,這樣也是一路下山,相對消耗體力不大。天橋實際並無橋,乃是直伸奇險斷層谷中的一塊巨石,從某一視角看去形如高懸於絕壁之上的斷橋。相傳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後朱元璋兵敗被逼逃上廬山,帶著所剩無幾的殘兵敗將慌不擇路逃到了懸崖邊,下臨深谷,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正在這危急之時,突然天降金龍化作虹橋,朱兵馬剛剛過橋脫險,剎時晴天霹靂巨響,龍飛橋斷,就此留下天橋奇觀。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這一美好傳說流傳至今。後人就勢修築一凌空巨石於深澗上游底部,游人或蹲或立於巨石前端,以遠處懸崖作背景,利用視差可以拍得一張感覺驚險的“天橋留影”。(如琴湖) (如琴湖)(天橋) 自天橋沿左側石級路前行至仙人洞,為一段長約1.5公裡的秀麗山谷,這便是廬山著名風景點----錦繡谷。沿錦繡谷傍絕壁懸崖修築的石級便道游覽,可謂“路盤松頂上,穿雲破霧出。天風拂衣襟,縹緲一身輕。”谷中千岩競秀,萬壑回縈;斷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獅長嘯,如猛虎躍澗,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盤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錦繡畫卷,令人陶醉,成為廬山熱門景點。由於是雨後放晴,山谷裡的雲霧忽濃忽淡,對面的山峰也是忽隱忽現。一路經過險峰、游仙石、觀妙亭、梵清泉、石松等景點,到達仙人洞。在仙人洞的左下方,可見一形如蛤蟆,凌空欲飛於錦繡谷之上的“蟾蜍石”。石旁有一虯曲勁松挺立於石隙中,這便是人們喜歡攝影留念的“石松”。在“蟾蜍石”上刻有“縱覽雲飛”、“豁然貫通”幾個大字。登石極目:陽光下,江河蜿蜒,丘壑萬態,田疇如畫,霧嵐翻滾,雲飛腳下。 (險峰) (遠眺險峰) (梵青泉) (觀妙亭) (石松) 仙人洞為廬山著名景點之一。在一形如覆手平伸的“佛手岩”下。有一自然風化而成的石岩洞,深寬均約十余米。據傳,“八仙飄海”神話傳說聽呂洞賓,就在這個天生石洞裡修道成仙的,故人們稱之為“仙人洞”。洞內建有純陽殿,殿上雕刻著身背寶劍的呂洞賓塑像。洞的深處有甘洌清甜,終年不涸的“仙水”----“一滴泉”,洞壁上鐫刻著“石洞流甘露,仙崖樂最真”的詩句。站在仙人洞外,憑欄遠眺,絕壁高懸,危峰孤峭,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毛澤東同志的著名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使仙人洞景點名揚四海,是來廬山的客人必游並留影之處。(仙人洞) 出仙人洞門,沿小徑右上行,約摸走三、四十步,就到錦繡峰頂。其上有塊不大的平地,便是“白鹿升仙台”。明太祖朱元璋為宣揚自己順應天時統一中國的功績,借紀念恩人周顛和尚為名,在這裡建一石亭,名為“御碑亭”。亭內矗立一塊大碑石,碑上鐫有周顛仙人傳及朱元璋寫的《顛仙詩》。亭的兩側有石刻詩聯:“一亭煙雨壑萬松,四辟雲霧江湖棹”。這短短的詩句,不僅淋漓盡致地描繪了這裡的絕妙景色,也是廬山無限風光的生動寫照。(御碑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