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回民街-清真寺-鐘鼓樓-碑林
今天進旺當導游,陪我們游市中心的幾個景點。早起打電話問,民政賓館居然沒房!只好訂了青鵬。先打車把行李放到賓館,然後到了鼓樓旁邊的回民街,這可是網友盛贊的美食聚集地,雖然進旺說,他們本地人都不會來這裡吃,這裡都是為外地游客准備的。但是來了西安,不到回民街,似乎總有點遺憾。其實對我來說,很多人口中的美食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比如羊肉泡饃,GG直接讓我別吃了,說太油膩我肯定吃不慣;比如麻食,無非就是澆了辣的面疙瘩,後來在交大的食堂看到他吃了,對我來說乏善可陳。再比如葫蘆頭,可別以為是真的葫蘆,人家這是大腸!我嫌外面弄的不干淨,堅決拒絕吃,讓GG空流口水。還有什麼糊辣湯,一聽辣字我就要逃。所以用GG的話說我根本不適合旅游,錯過那麼多美食。然而不旅游,我怎麼親眼親身感受美麗的風景呢?
所以進旺照顧我,我們去吃了回民街大名鼎鼎的賈三灌湯包。已經建起了三層樓,金字招牌,進門就是滿目的店主賈三和名人的合影,名人為賈三灌湯包的題詞,賈平凹、馮鞏、楊瀾等等。上到二樓坐下,進旺去點餐,要了牛羊肉和三鮮共三籠包子,還有烤羊肉串和冰鎮酸梅湯。酸梅湯也是西安的特色甜點,不過現在都是用酸梅粉衝泡了的,據進旺說口感已經差了很多。至於灌湯包,其實也是名聲大,對吃慣了杭州百年老店知味觀的我們來說,與蟹黃湯包相差也不大。
回民街上鋪著青石板路,兩旁遍植槐樹——在敦煌和西安,槐樹很多。正值開花的時節,簌簌地落了一地淡黃色細碎的小花。也許是北方的春天來得晚,在盛夏依然能見到滿目的新綠,如同江南的四月。
往北一直走到大皮院,參觀了清真寺。西安的回民很多,到處可見清真食品店或者清真飯店,“回民街”也是因為附近居住的回民很多而得名。進旺說這裡就是大清真寺了,免費參觀,但是一進寺廟就有一種讓人屏息靜氣的肅穆感。院子裡豎著小小的牌坊,再往前的大殿,就掛著游人止步的牌子。大殿門口一側,有兩個回民正在虔誠地做著禮拜。我們沒敢在寺廟裡拍照,悄悄地退了出去。
回到回民街上,看到好多家宣稱自己的正宗的“老孫家泡饃”,有的還在攤位前掛了古舊的黑白照片。我發現有個賣瓜子的攤位上放了一大個向日葵的花盤,上面密密麻麻插滿了葵花籽,原來長在向日葵上的瓜子是這樣一種樣子!以前一直看到的都是加工好的散裝的,還從來沒見過這樣直接賣的呢!
走到靠近鼓樓的街口,看到了網友說的老馬家鏡糕的小車,他們倆各買了一個來吃,我看著沒啥食欲,就沒吃。天氣熱得很,太陽照下來,鼓樓和鐘樓前的合影,眼睛都睜不開。
鐘鼓樓我們都沒上去(上去要買票),鐘樓位於中軸線上,鼓樓稍微偏一點,隔得很近。直接等車去碑林。鬧市區居然等了快半小時才等到那一趟公交車,熱啊~西安的公交車大多沒有空調,也沒有窗簾,無人售票的都是每人一元;少數有售票員的就會根據你坐的遠近收費,一般也就2元,和杭州比起來真是便宜!西安的出租車很便宜,起步價才6塊,但是在網上名聲太差,金石親身經歷過打車卻被司機拉到珠寶玉器店的事情;我們也遇到過在內城拒載的司機,所以我們出行一般都是公交。
碑林就在城牆邊,和進旺告別,我們慢慢晃進去。碑林建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現藏有從漢至今歷代碑石、墓志4000余方,書法名碑有漢《曹全碑》、前秦《廣武將軍碑》、唐《集王聖教序》,以及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懷素、張旭等書法大師的傑作,並藏有《開成石經》等石刻文獻,被譽為世界最古老的石質書庫,書法藝術的殿堂。旁邊的石刻藝術室內,集中陳列著陝西境內出土的漢唐時期陵墓石刻,如東漢時期的畫像石,唐代石棺、昭陵六駿獻陵石犀等。另一側的石刻藝術館內則以石刻的佛教造像為主。
進大門後不遠處兩邊各是匈奴的石馬和唐代的景雲鐘,蹭導游聽了點來歷,說明朝造好了鐘樓後,把這唐代的大鐘放了上去,卻再也敲不響了。有人就對皇帝說,唐朝的鐘,怎麼能放到你明朝的鐘樓上呢?後來就撤下來。現在我們每年春晚上到了12點的鐘聲就是這口鐘敲出來的,不過現在這口鐘早就不讓敲了,每年放的都是錄音。到了有“碑林”二字的亭中,看的是唐玄宗的題刻。說是唐玄宗看上了兒媳婦楊貴妃,但是又不好公然叫兒子壽王讓給他,就寫了這個全是“孝道”的碑,每次都叫壽王在碑前念很久。其實就是暗示他。
然後一路進去,我們就像兩個文盲,無非外行看熱鬧。感覺唐朝的書法蔚為大觀,但是到了清代,書法難以逾越前人,出現了一些畫中詩、集字魁星圖等取巧的碑刻。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最喜歡的六匹駿馬的高浮雕石刻,分別是颯露紫、拳毛騧、特勤驃、青騅、白蹄烏、什伐赤,被魯迅贊譽為“前無古人”。前面兩匹在上世紀初被美國商人勾結國內古董商盜賣,現藏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另外四駿被國內古董商切割成塊裝箱企圖盜賣運往國外,幸得愛國民眾追回,故而這四駿都是傷痕累累,由多塊拼成。石刻藝術室讓我們感嘆不已,這麼多古代的珍品陳列其間,GG說,要是先來了西安,我們也不用去什麼麥積山了!那兒隋唐造像已屬少見,這裡遍地都是隋唐時代的古物。弄得明清拴馬樁都沒人理,直接扔外頭日曬雨淋。西安人民,實在太大方了!
碑林裡還有現場拓片的,喜歡誰的書法碑刻可以出錢拓,帶著墨香。我們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拓米芾的四塊碑。不過價格也不菲。掃了一眼櫃台上的賬本,一頁上寫了不到10筆,就已經是3000多元了。也就沒敢問拓一幅的價格。單是擺在一邊印刷好的碑文書法帖,薄薄的一冊就要價六七百,難怪景區意見簿上有人寫:拓片價格太高,難以接受!
再次佩服一下自己:整個碑林景區我們逛了3個小時,直到6點半人家要鎖門了才出來——又是幾乎腳不停地走了3小時!還沒算上前面玩的。
坐公交到回民街覓食,其實應該坐到“廣濟街”站下的,GG問司機卻說應該坐到“灑金橋”,我們信了,平白無故多走了三四站路!我的腳啊~就屬於腳底踩地很痛的那種了!在公交車上站了兩站路後,前面那個站著的女孩旁邊有了個空位,她卻不去坐,讓我坐,說:“你們出來旅游的肯定很累,還是你坐吧。”哇!西安的大學生真好啊!
好容易在暮色裡摸索著走回了回民街,我跟GG說,也許司機是對的,他指給我們的是真正的回民街,因為下車走了一段後,都是老房子,雖然也有小店,但是燈光都不是很明亮。越走越熱鬧,我們所謂的“回民街”其實是網友們所說的旅游一條街,有點像杭州的河坊街。果然,在夜色下熱鬧非凡,路中間擺出了一長溜賣旅游工藝品的攤子。我們找到了紅紅酸菜炒米,其實就是炒飯,還不配湯,比揚州炒飯差遠了,不明白為什麼在網上那麼火。可能在西安面食多吧,所以就物以稀為貴了。吃飯過程中不時有小孩子端了酸梅湯和烤肉串來兜售,不想吃,略過。
拖著疲憊的雙腿挪到青鵬,累得半死的我還要洗衣服~不過賓館的感覺挺好,到底要140呢!和民政賓館聯系明天的房間,前台卻讓我聯系史經理,於是在電話裡和史經理大談了一通如何在網上發現他們的賓館,如何感覺良好,嗯,史經理說明天我們去的話,給的價格肯定低於那晚上說的120。有空調,但是不能保證24小時熱水,晚上12點前肯定有熱水。好吧,看在錢的份上和我們還要住好幾天的份上,我們明天就挪窩兒。其實後來事實證明,如果當晚住的人多,熱水在11點前就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