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之秋——桂林騾行記2

作者: flyinthering2010

導讀10.17天氣晴好 走出瓦當的大院子,對面是火車站,旁邊不遠一條街上賣菜還有各種百貨。 苗家術士向圍觀的人推銷著藥;拔火罐的老媽媽,一身民族的打扮,剛開始我還以為是擦鞋的呢;賣葫蘆絲的男人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路邊一個早點攤掛了個油茶的大招牌,坐了幾桌人悠然的喝茶,吹牛。早就聽說了桂林的一大名吃——油茶,於是我們迫不及待地要了兩份油茶。一個 ...

10.17天氣晴好

走出瓦當的大院子,對面是火車站,旁邊不遠一條街上賣菜還有各種百貨。

苗家術士向圍觀的人推銷著藥;拔火罐的老媽媽,一身民族的打扮,剛開始我還以為是擦鞋的呢;賣葫蘆絲的男人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路邊一個早點攤掛了個油茶的大招牌,坐了幾桌人悠然的喝茶,吹牛。早就聽說了桂林的一大名吃——油茶,於是我們迫不及待地要了兩份油茶。一個人兩塊錢,給了一大壺茶,每人一盆米干,花生米,豆子,一盤蔥,看上去很劃算的樣子。老板娘很熱情地教我們倒一些米干類東東到一個空盆子,撒點蔥,然後澆上油茶。可是,可是,那個苦喲,那是種不帶絲毫偽裝徹底絕決的苦,徹底粉碎了我心目中對油茶的美好期望。旁邊的居民看著我們難以下咽的樣子,都善意地笑,然後教我們加點鹽可以抑制掉苦味。果然有些效果,於是為了抑制苦味,我們就加了好多鹽,於是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又苦又鹹的一鍋湯。看著周圍的人品嘗地津津有味的樣子,我簡直懷疑他們和我們喝得是不是一樣的東西。老板娘說他們這兒的人都覺得這個味道特別香,而且油茶還有清肺止咳預防感冒的功效。在老板娘的殷殷注視下,我和GG強笑著又喝下幾口。從油茶店倉皇而逃出來,我們得出結論,如果是全國人民都能接受都覺得好喝的東西,肯定在全國都能買到了。

火車站旁邊有個聯達廣場,再往裡走是個植物園,免費開放,可能是周末,人還比較多。各種黃樹綠樹,紅花白花,還有我叫不上名來的認不全樣子的。到處枝葉繁茂,處處桂花飄香。白花如雪,紅花似錦,一片綠色的迷宮。

那一片翠生生的綠色,我以為走進了春天的小樹林

而滿地的落華提醒著我這個季度的凋零

誰說秋天是多麼蕭瑟呢,我已經聞到了來年初春的芬芳

待到來年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中午搬家到南門橋頭的小洋房,前一天的晚上聽了出租車司機的話上網查到電話號碼訂了房,真正的景觀房,推窗就是桃花江,步行十分鐘就能到像鼻山公園,干淨舒適,服務也比瓦當好很多,價錢還便宜。

收拾完東西我們逛到一家馬肉米粉店。據說馬肉米粉始於清道光年間,鼎盛時期是解放前。馬肉的制備很奇特,先將馬肉腌好貯入缸內,待到秋高氣爽季節,再取出腊制的馬肉,切成薄片,配上馬骨湯。不知道現在的馬肉是不是用的傳統的腌制方法,吃上去到有種熏肉的味道,肉質較硬。吃米粉一定要配上辣椒醬才過癮。GG直感慨在上海一直沒有吃到過正宗的桂林米粉,才覺得米粉不好吃啊。可是,那個辣喲,辣的那個爽。

午後的桂林,大榕樹撐起的一片陰翳,人們悠閑地玩牌嘮嗑。桂林市到處都是大榕樹,尤其兩江四湖裡最著名的就是溶湖,可能是以四周圍繞榕樹而著稱的吧,真奇怪,桂林怎麼不叫榕林呢。

延著路一會就走到了像鼻公園,全中國最著名的那頭像。路旁邊就是漓江和桃花江的交彙處,可惜種上了高高大大的竹子遮住了對岸的風光,透過密密的竹縫,隱約能看到青山綠水,可要看到全景就只能買票進公園了,不禁感慨起桂林人民的智慧來。在隨後幾天的旅程中,我們一再地見證了竹子的這種妙用。

秋天的漓江到了枯水季,近岸處露出干涸的河床,趟著水可以直接走到湖心的愛情島上去,岸邊泊著幾只小船,招呼著賣燒烤。雖然是淡季,可游客似乎絲毫不見少,岸邊熙熙攘攘,喧鬧異常。到處充斥著店裡招攬快速成像的生意的聲音——“掛明星不如掛自己”,旅游團導游的千篇一律的台詞——“拍像鼻山要注意幾點,要有倒影,不能遮住洞”,以及游客們唧唧喳喳的聲音。姑娘們穿上民族服飾擺出孔雀的造型來,拍著隊拍照,在同樣的位子擺著同樣的姿勢,笑著同樣的笑。

我們繞開了人群,來到像鼻山的腳下,這裡風光獨好,甚至能看到對岸照相的“孔雀”們開屏時的屁股。一葉小竹筏漂在水面,老人用一頂草帽蓋著臉睡覺,有山上滴下的水滴沿著石壁安靜地滑落,石縫中間的青藤頑強地向上攀爬,風拂過臉龐的時候我聽到小魚兒吐泡泡的聲音。懸崖峭壁中探出的一根枯枝,是要向我們敘說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摸一摸山石裡的石窩,清澈見底的江水,清可濯我纓。

山下有個三花酒窖,濃濃的酒香味直醉心頭,看著那樣的江水,熏著那樣的酒香,連我舌尖都是甜的了。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把酒窖建在這樣的地方,誰不會生出把酒問青天的豪情。山腳下有石級小路直通山上,曲徑通幽。

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曾在此架炮攻城,這麼山清水秀的地方,不知道滿滿的殺氣有沒有被剎掉幾分。山頂的實心磚塔建自明代,據說嵌有普賢菩薩像,因而得名普賢塔。一束落日的余暉斜照在胖胖的塔身上,心裡想念著山下的酒香,眼裡就成了醉八仙失落在人間的酒壺。

下山後我們繞到山後的水月洞,即正面看像鼻和像身間的大洞。在月明之夜,它的倒影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像山水月”奇觀,令歷代文人騷客吟詠不止。可惜我們這次是看不到了,由於河水干涸,水月洞下甚至能走進去。身至而景不能達,心向往之,是為一撼。

夕陽下的像鼻山,現出一點點的疲憊和蒼老,兩只表演了一天的鸕鶿開始安靜的入定。

從公園出來,走了一小會,是一條全部賣大排擋的街,想來是桂林眾多小吃街中的一條(第二天晚上就驗證了我們的想法)。我們來到一家熊熊餐廳,老板熱情地跟我們介紹所謂的劍骨魚。作為吃魚專業戶,GG當然就像魚一樣一下子就上了老板的鉤了。雖然後來我在網上始終沒找到真正的劍骨魚的圖片,但經過之後若干天不斷吃魚吃啤酒魚的經驗積累,我們一定確定以及肯定,熊熊餐廳家的所謂劍骨魚,絕對是毛骨魚,三十多塊錢一斤的魚,至少多宰了我們十幾二十幾塊錢。虧我們還向路上偶遇的驢友推薦過這家餐廳,黑啊,黑啊,無意中居然助紂為虐了一把。公道的來說,味道還是相當不錯的,肉質華嫩而又不易碎,有嚼頭,豆腐,番茄這些配料也十分入味。啤酒魚還是得用毛骨魚做好吃。

兩江四湖最美的是夜景,夜景中最美的當數溶湖,因湖岩生長古榕樹而得名。我和GG在湖邊一路徜徉。

古南門,旁邊就是大榕樹和黃庭堅系舟處,八百多年前這位文學大師南謫經過此地時曾作停留,寫下了《到桂州》:“桂嶺環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嵯峨,李成不在郭照死,耐此百嶂千峰何。”在這位失意的老人眼裡,桂林山水也帶上一絲悲壯的霸氣。而他肯定不曾想到,幾百年後,當年謫貶他的人早已在歷史的廢紙屑中灰飛煙滅,只有他在人民的口中被世世代代的稱頌紀念。

玻璃橋還是水晶橋,不記得了,橋的那頭每晚有小劇場演出,2塊錢的門票想來是夜夜爆滿的,幾個影影綽綽的影子,海市蜃樓般的美好和不真實,伊呀的唱腔聲聽不懂卻有點微熏。遠處的金銀雙塔,金塔雍容華貴,銀塔聖潔無暇,在夜色中格外的奪目。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身後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你裝飾了我的夢

是在夢裡,有你,有我,有良辰,和美景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