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游記——錯失黃茅尖、焉知禍福

作者: machen

導讀出差蜇居在浙江,慢慢熱愛上浙江的山山水水,走多了杭州的小山丘陵,便把心情投到了浙江最高峰鳳陽山黃茅尖。這個星期工作煩悶緊張,周四不知怎的便在網站上收集了些黃茅尖的信息、做了一個簡單的計劃,周五問了一下同事兼游伴kurus,下定了到黃茅尖決心。待客戶下了班,購買了一些糧食,簡單收拾行囊,便坐上了到麗水的火車,睡了大半晚,凌晨到達麗水,等到天 ...

出差蜇居在浙江,慢慢熱愛上浙江的山山水水,走多了杭州的小山丘陵,便把心情投到了浙江最高峰鳳陽山黃茅尖。這個星期工作煩悶緊張,周四不知怎的便在網站上收集了些黃茅尖的信息、做了一個簡單的計劃,周五問了一下同事兼游伴kurus,下定了到黃茅尖決心。待客戶下了班,購買了一些糧食,簡單收拾行囊,便坐上了到麗水的火車,睡了大半晚,凌晨到達麗水,等到天亮,到了長途車站,坐上了到龍泉的汽車。邂逅廊橋

汽車離開了麗水,中間要經過雲和、安仁等,沿著甌江上行,路上經過水庫、山路和小鎮,還算比較養眼。拿出日前收集的資料,一路看一路胡思亂想:這一帶盛產香菇,怪不得剛才見到那麼多香菇攤檔,這回有口福了;在安仁還有浙江最長最完好的廊橋,怎麼沒有注意到,回來可以看看;kurus這土人怎麼又睡著了,一路上的景色他可錯過了不少。快到龍泉了,這帶正在准備修麗水到龍泉的一級公路,搞的山路亂糟糟的,煩的很呢。車停了一下,哦,旁邊是個山村,有人下車。這村子不錯,有山有水,那...那...不正是廊橋!·#¥%!!廊橋保存在浙南和閩北的山區中,是古代中原已失傳的“汴水虹橋”—木拱橋在這裡繁衍的產物,代表著那遙遠而又傳統的鄉土文化。有關廊橋的書和介紹我看了無數次,她的來歷和特點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中,我也一直期待著明年春節對泰順廊橋的正式訪問,但怎麼也想不到她就這樣不經意的出現在我的面前。清冽的河水衝刷過卵石,激起朵朵白花,彙集到橋底卻泛起一潭幽色,如虹的廊橋跨越在河的兩岸,拱起的橋身和微微上翹的兩端展示著優美的身段,紅柱黑板顯出古樸和典雅,映襯著藍天、白雲和碧水,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啊。車怎麼又動了?我這才想起手忙腳亂的從背囊裡找相機,而她卻隨著山坳的彎轉漸漸在我的視野裡消失。也許她更希望我用心去看她,而不是用冰冷的鏡頭,廊橋,下次再見。

閑適的小山村

在龍泉得到了黃毛尖封山的消息,網上似乎見到過類似的提法,但是卻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心中也抱著一線希望,希望先到山下,然後總有辦法上去的,在車站問了一下,坐上了到峧洋的中巴。一路上心中忐忑,直到車子繞上了鳳陽山的盤山公路,才把注意力轉到了窗外。跟許多在高原荒漠穿梭的驢友相比,我們目前只能算是小鳥級,可以說還真沒見過大山什麼樣。到了這種真正的山區,不禁心中一陣的肅然。車在盤山公路上爬行,從山谷往山尖繞,只見峰巒疊嶂,群山繚繞,好像看不到青天,眼盯著遠處一座山腰繚繞著浮雲的最高山,想著那也許就是黃茅尖了吧;等過了一會,真的繞到剛才那座高山,回頭看看剛才經過的道路,谷壑山峰蒼茫臨風,前面卻又有更高的山峰等著我們。由於喜歡人文,以前多在城市、古鎮、被歷代游人訪問過的名山大川游蕩。今年下半年來到浙江,才開始慢慢追求山水中的真諦,從西湖邊的座座小山、余姚的徑山到臨安的大明山,背包伴隨著雙腳一一被我跨越,攀走的艱辛和登頂的愉悅,逐漸激起了我心底裡那也許已潛藏很久的悸動,山外有山,人往高處走,那對高度和自然界的原始追求,也許就是我來到鳳陽山的原因。

在經過9盤18灣後,中巴進了一個山坳,峧洋到了。這是一個小山村,因為是龍南鄉的所在,所以有了一些公用和對外的設施,按照司機的介紹進了這裡唯一的一家家庭旅館,上去看了號稱“最貴”的房間,有電視有床,被褥也很干淨;轉身問老板多少錢,老板惴惴的說“8元1個人,行嗎?”,生怕嚇跑了我們。呵呵,我們還能說什麼呢,便放下行囊,囑咐老板幫我們找明天上山的車,然後便走出去閑逛。一路從麗水到龍泉,都是淹沒在陰霾之中。而這海拔1000多米的小村,卻是沐浴在秋日的陽光下,放眼望去,天那麼藍、雲那麼白,連空氣也是那麼的透明;我們隨著狹長的山谷走向村子的深處,兩邊的山坡上長著不知名的樹木,順著山勢排列著層層的梯田,幽靜的小丘上、蔥蔥的林木中露出禹王小廟的一角,路邊的野花掩映著殘缺的藩籬,清澈的溪水旁廢棄的水車厚積了綠色的苔蘚。我們用城市人的眼光新鮮的看著這一切,讓那久違的一絲一毫引起心中的欣喜和激動,而零星的老弱婦孺一邊忙著處理收割下來的谷物一邊用好奇的眼光輕輕打量著我們。走完了村子,我們衝上梯田的上緣,撫摸那樹林的邊際。回頭再看那小村莊。黃昏的落日正把那最後的的幾屢金黃劃過,夕歸的烏鴉盤旋了一會落在村頭的大樹間,背柴人背著砍下的樹枝消失在黑色的木屋中,屋內升起緲緲的炊煙,帶來那久違的薪柴的味道。想起自己在那片灰蒙蒙的天空下喧囂嘈雜擁

擠人欲橫流的城市生活,靜看這裡的人們神態安詳地祖祖輩輩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等我們下來,天已經黑了,吃完飯,村子也陷入了漆黑的寂靜中,雖然我們並不是特別熱衷於夜生活,但是如此漫長的黑夜也是難以度過,經過一段發呆長考,下定決心用睡覺打發這段時間。

安仁小憩

早上一早起來,精神充沛,坐上了車,來到了鳳陽山的腳下。雖然經過了軟摩硬泡,但因為上面行政命令的關系,我們最終還是沒有突破林管局的大門,只能睜睜的多看一眼巍峨挺立在我們面前的鳳陽山,做下了這次放棄的打算。世間總有不如意之事,也許你自身做好了所有的准備,卻因為外來原因把你的計劃付之流水;心中有點憤怒、有點無奈、有點悲傷、有點失落又有點寄希望於奇跡的發生,這也是一種人生的經歷吧。在下山的途中,便把安仁的永和橋從替補席提上了正式的日程,反正在到麗水的路上。在龍泉坐上到安仁的中巴,下車後按照直覺便在那水邊找到了“傳說”中的永和橋。永和橋不是我心中熟悉的木制拱橋形式,她是以石為墩,墩上架橫木為身,橋身上建築著長長的木廊,橋中央和兩端飛檐重樓。目前的廊橋已經過8、90年代的翻修,內部已是新的木制結構,而且兩端已經加了木門,沒有開放。只有外部灰色的木片和褐色的瓦片如甲片般覆蓋著這條長龍,透露出古樸、顯示出滄桑;還有橋門口新舊兩塊石碑,記錄著她的由來和修繕的過程。

離開了橋,嘗過了魚頭,我們攔下了到麗水的汽車,我們的麗水行也到了尾聲。這次麗水行收獲和遺憾並存,也給我們留下了再來的尾巴,而

且下次要一次倆:把黃茅尖和百山祖都搞定!

附:

麗水的吃

在龍泉市範圍內的飯館,點菜的習慣和我們熟悉的不同。飯館不是向你提供相應的菜譜,而是向你展示原料,問你要做什麼菜式,讓想嘗本地特色的我們大撓其頭。本地人認為特色的有溪魚、河蝦;而且喜歡吃明爐小鍋,冬天小鍋裡喜歡放的是豬腳燉老豆腐,在寒夜裡騰騰的香暖十分誘人。香菇是麗水的特產,在吃飯時記得要點,比城市裡賣的香和味都會濃了幾分;青菜是土法種植的,菜味很足;這裡的炒粉干做法和溫州相似,是快餐的首選。在麗水覺得最好吃的莫過於安仁的魚頭;山裡水庫中出產的魚頭毫無泥腥氣,加上辣椒、紫蘇、豆瓣等香料,構成一種奇異美妙的味道;與這裡的其它小鍋相似,裡面放了老豆腐墊底,吸收了魚湯的精華,豆腐是越煮越香;店家還會提供一份炸過的老油條,類似廣東火鍋肉煲中的油炸支竹,放在鍋中吸湯來吃,十分野味;魚頭是按斤賣的,記得按照自己能夠吃的範圍選大小。


精選遊記: 麗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