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的簽證必須本人親自去北京使館,上午10點到時,前面有20人左右排隊,資料要求很多,到外面又復印了二次,這還是找了一個代辦的人專門跑這事,要不更得麻煩。排到了我們,裡面的一個女孩長的像新疆人,會說漢語,相信是在中國的留學生出身。詢問去的原因,去的地方,只給我們10天停留期間,感覺真是對中國人限制嚴格,心裡產生了極大的不快,去國外做什麼?難道都這樣防中國人嗎?
一周後,朋友下午17點去取簽證,直到晚上20點才拿到。簽證官在裡面喝茶聊天,10多分鐘到半個小時遞出來一本,把朋友急的不行。19點30分後,簽證官讓中方工作人員統計外面等待人員,一會把全部護照送了出來。朋友說,簽證官誠心折騰大家,讓大家陪他,真是這樣的話,我們去這樣的國度做什麼?
零點的飛機,托運行李時,我們一行三人,行李重量剩余空間能有不少,隊伍中出現了幾個女孩,看到我們三人行李較小,希望我們幫他們帶行李,直接拒絕,不認識她們,哪知道她們行李裡面有什麼,萬一有毒品等東西可麻煩了,別把我們終生監禁在哈薩克大草原。1000多年前蘇武是為了返回祖國,而堅持牧羊,我們可別好心讓壞人利用了,又拒絕了幾人。
飛機是波音767,10多年前去以色列,坐過一次這種型號飛機。飛機是阿斯塔那航空公司,成立剛剛十年,是哈國和英國合資的公司。飛機上的航空公司雜志,以該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為封皮,裡面俄英對照講述了為他寫傳記的英國作者,接受記者采訪的情況。老納從1991年獨立一直擔任總統,據說已經成為了終身總統。
飛機前後距離不寬,睡覺伸腿不是舒服,提供的一份西餐味道也一般般,迷迷糊糊睡了一會。北京到阿拉木圖3200多公裡,比新疆烏魯木齊僅僅遠400多公裡,要知道北京到烏魯木齊也要4小時多一點,可見中國之地大。早上6點飛機到達了阿拉木圖機場,飛機一降落,響起了掌聲,後來在哈國才知道,這邊人有個習慣,當飛機降落時,旅客會鼓掌,一是為了慶祝平安,二是說明飛機開的平穩。
阿拉木圖和北京有二小時時差,6點外面漆黑,想想家鄉的此時,天已大亮。出了機艙,第一感覺是草香的味道,地面濕乎乎的,剛剛下過雨,有點類似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䓍香,但在都市裡已經多年沒有聞到了。我的手機沒有調整時間,自動變成了當地時間,讓同伴很詫異,他們得親自動手去調整。
進境大廳裡填寫進境單,邊檢加蓋日期章,離開哈國時,這張紙也要交上去,如果丟失將十分麻煩。行李過海關時,要求到室內打開檢查,海關人員對我們攜帶的茶葉要求打開,甚至其中一人對朋友帶的茶葉垂涎三尺,用俄語說是不是應該給他留些,懂些俄語的朋友裝不懂,拉上箱子出去。
國內朋友介紹駐哈一國企代表,來機場接我們,他也是我們一行的翻譯。這麼早來機場接我們,讓我們真是過意不去。天有些黑亮了,潮濕的草香中,車在奔馳,二邊絕見不到高樓,只有樹的世界。把我們送到一家中國人經營的賓館,我們只能休息到10點,也就是2小時左右時間,因為還要搭乘11點30分去卡拉干達的飛機。迷迷糊糊在手機鬧鐘中起來,這個休息間隔是最讓人難受的,早餐是典型的中餐,包子、鹹菜、稀飯,味道確實一般,後來才知道,二個休息的房間折合人民幣750元,而這簡單的自助餐也折合250元三人,物價不是一般的昂貴。
阿拉木圖機場小的很,最多相當於中國國內三線城市的飛機場,有些像我們長途汽車站的味道,但人又比我們汽車站人少的多。哈國的安檢和我們不一樣,男人必須要解下腰帶,提著褲子,腰帶和隨身物品一起過安檢機器。
阿拉木圖飛卡拉干達的飛機是螺旋槳式的老式飛機,一個過道,二邊各二人,典型的長途汽車,50人的飛機坐滿了。飛機吃力的助跑起飛,平生第二次做這樣的飛機,第一次是10多年前從呼和浩特到海拉爾,但今天這種飛機在中國肯定都已經淘汰了,想不到在異國他鄉又體驗了一次這種老式的感覺。飛機飛行高度只在7000多米,空客和波音一般在10000米上下。
白色的雲團在飛機的二邊,雲團白的、大的像群山一樣,沒有雲團的地方清晰看到下面的荒漠,綠色,湖水,湖水想必就是巴爾喀什湖了。中學學地理時,清楚記得當時清朝的版圖到達了這裡,可惜今天這裡是別人的國度了。
2.5小時的飛行,簡單便餐和短暫休息,飛機到了更小的卡拉干達機場。卡拉干達是哈國第二大城市,是重工業之城,沿襲了前蘇聯的工作基礎。卡拉干達陰冷風大,穿著T恤的我們直發抖,溫度比阿拉木圖至少要低5度以上。
安排接站的人接到了我們,整個飛機就我們四個中國人,當然從50人中找我們,是太容易的事情。商務面包車直接拉我們去了賓館,賓館不能上網,破舊的環境居然一天也價格不菲,我們不能失去和外部聯系的網絡,堅持讓接待我們的人換一家比較好的,最後把我們帶到當地最高檔的四星酒店,一個房間一晚要120美元。這裡的房間沒有網線,是無線上網,我們的電腦無論如何也使用不了,找到了賓館的機房工作人員,號稱是計算機畢業的年輕人,給我們的電腦調試了一個多小時,還是不好用。我們已經沒有力氣去換賓館了,而且這是當地最好的賓館,其它賓館肯定也不會有有線上網,人家這種無線上網系統不支持我們這種漢語版本的電腦!回阿拉木圖住賓館時,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卡拉干達人口不多,街上車輛也不多,冷清破舊的建築好像都是蘇聯時代的產物,唯一是樹木花草不少,很多建築隱藏在綠色的後面。在冷風中步行了20多分鐘,終於找到了一家在當地有些規模的飯店,類似國內的大串烤肉,比國內的大串大的多,面包、蔬菜也就是黃瓜條、西紅柿、茴香放在一起,手抓生吃,每人來二扎啤酒,飽餐一頓。一頓合人民幣1000多元,以後這些天,哪天吃飯基本上都是這個價格,說明哈國物價相當不便宜的。
22點了,國內已經半夜了,這邊還亮著,卡拉干達比阿拉木圖還向西,和北京應該有三個小時時差了。回賓館後,才知道賓館裡沒有牙具的,你想要只能去賓館內商店購買,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120美元住的條件也就相當於國內300元水准,房間沒有燒熱水的器具,想喝熱水得去和服務台說,說了半小時後,終於送來了一小壺熱水,這邊人可能是不喝熱水,不像我們國人有喝熱水的習慣。
早上賓館免費的早餐還是不錯的,各種腸類和奶類的味道,比國內應該更天然一些,面包、咖啡、各種沙拉、水果。飯後租了二台出租車,前往工廠,這邊的人開車飛快,嚇的我們不行,但在馬路上行駛,還是堅守優先通行和禮讓原則的。
工廠在卡拉干達西部小鎮鐵米爾套,在一下坡處,警察揮旗攔我們車輛,司機下車直接走向旁邊警車,翻譯告訴我們,千萬不要下車,警察要是發現我們外國人在車上,可能會更麻煩,警察可能要找事,說我們沒有辦理落地簽問題。我們透過車後窗,看到司機已經進了警車裡。翻譯說,如果進去了,就很快能出來,給警察些黑錢,就能放行司機,這個國家很腐敗,這種事情十分正常。果然一會司機回來了,翻譯詢問中,司機說是警察說他超速,給了警察折合人發幣50元放行了。
再向前走,馬路邊上有明確的路牌,指向了卡拉干達鋼鐵廠,幾公裡外的高爐廠房映入我們的眼中,卡鋼是前蘇聯在中亞地區的最大鋼廠,目前產能在600萬噸左右,在中國鋼鐵國內產能沒有釋放,大量依靠進口時,卡鋼的板材每年大量出口中國,95年卡鋼被現世界鋼鐵第一巨頭米塔爾收購。
繼續前行10多公裡,從主路進入了沒有車輛進入的小路,二邊的綠色樹木,讓我們看不到任何周邊的東西。車進了工廠大門,來到了我們的要去的地方。錳鐵廠的辦公樓是個有些年代的四層小樓,接機的中間人帶我們來到了總經理辦公室門口,秘書說裡面有客人,讓我們在外面等待。
走廊裡有個幾平方米的方廊,只有二把椅子,一行五人中,只有二人可以坐會,其余三人只能站在那。中國人接待客人,如果主人有事,肯定是帶客人到休息間或者會議室,提供茶水服務。這裡我們只能站在走廊裡。比我們領先的歐美人可以傲慢,媽的就連落後的哈薩克也可以怠慢我們中國人!
在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後,終於走進了總經理辦公室。辦公室面積很大,裝修也比較豪華,哈國這麼大的企業的老總在國內,也應該是有影響力的。他們一個副總也參加了會議,得到的答復是,和國內時中間人說的天壤之別。沒有任何一點對我們有吸引力,半個多小時的談判結束了,帶的茶葉還是送給了他們,總不會我們再帶回中國呀!
飛一般的回到賓館,我坐的車上司機的手機鈴聲居然是電影上海灘的主題曲,司機也不會英語,會俄語的翻譯又和我不在一個車上。來回工廠都穿過了卡拉干達的城市中心,顯然這還是一個停留在重工業的城市上,車輛比較破舊,90年代初的俄式拉達和伏爾加轎車還能經常看到,經過了一個廣場,高大的列寧雕像站立在那裡,商場、劇院、體育中心依次而過。
每天回阿拉木圖的唯一一班飛機已經飛走了,第二天的飛機也是晚上的。火車要16個小時才能回到阿拉木圖。決定繼續包其中一出租車去200多公裡外的阿斯塔那機場。那裡每天往返阿拉木圖的飛機有10幾班。車上正好坐我們一行四人,知道無法帶他一起去機場的中間人向我們索要500美元,我們直接拒絕了,支付了二台出租車費用,我們飯也沒吃,直接離開這個讓我們傷心的地方,去阿斯塔那機場。
哈國沒有一條封閉的高速公路,從卡拉干達去阿斯塔那的公路就是他們國內最好的了。和我們國內國道一樣,中間沒有隔離,超車要到對面去。出租車是一輛二手奔馳,這邊這種二手名車多的很,車況好些的也就折合人民幣不到20萬元,差的不到10萬元。
公路就是哈薩克大草原中間的一條馬路,白雲藍天,二邊是綠蔥蔥的草場,起伏的丘陵,偶爾有要成熟的小麥。同行的老大說,這就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一樣,我說我怎麼覺得我們的草原比這的草高,老大說,差不多,我到是有些年頭沒去呼倫貝爾了,網上看的消息,不也是說由於采挖煤炭和養殖過度,沙化嚴重。
沿途很少有村莊,是呀,哈國270萬平方公裡,不到2000萬的人口,是相當的地廣人稀了。沿途的廣告牌子一部份是企業的廣告,相當一些是總統老納和礦工、學生等行業人士的合影,可見對老納的個人崇拜是相當嚴重的,其中還有一個我在哈國見到最多的一牌子,具體是到2030年,哈國收入和生活要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看來哈國也在畫大餅的。
阿斯塔那機場在城市的邊緣,我們不用去城市,直接到了機場。機場建在一片茫茫草原之中,在停車場取行李時,一環衛工人聽我們說漢語,過來用漢語向我們問好,原來他是從中國移民到那的哈薩克族。我們和他閑聊,指著藍天和白雲說,這多好,他搖頭說:“還是中國好,生活中不僅僅是藍天和白天。”由於二國往來需要簽證,所以他每回一次新疆,也是費時費力和花費金錢,他說來這邊後悔了,想再回到中國卻回不去了。
翻譯說,哈薩克獨立後,一直鼓勵中國的哈族向他們遷移,中國的態度是自由放行,但目前到哈國的中國移民大部份已經後悔,想再回到新疆,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哈國需要會本民族語言的同族人,但卻提供不了這些人優厚的工作,移民的哈國人難以適應這邊的一切,對中國給予他們的少數民族優惠政策更是念念不忘。
哈薩克的首都原來在阿拉木圖,1997年遷到了阿斯塔那。原來我們理解的原因是阿拉木圖離中國邊境只有二百多公裡,哈薩克斯坦是由於擔心安全問題遷都到內地阿斯塔那的。現在我們才知道,之所以遷都到這裡,是為了鞏固內地,特別是靠近俄羅斯的部份地區的穩定,因為這些地區俄羅斯族人居多,哈薩克斯坦擔心這些地區會拼入俄羅斯的版圖,所以才下定決心,把首都從溫暖舒適的地方遷到了冬季寒冷的小城阿斯塔那,可見政府高層是下了很大的力氣和付出了很大犧牲的!
阿斯塔那機場比阿拉木圖的機場要新的多,規模也要大些。買了晚上回去的公務艙機票,舒適的空客,精美的晚餐,1.5小時的飛行,把我們又帶回了阿拉木圖。因為是定了往返機票,想改簽提前回國,告知沒有座位,這樣只能在阿拉木圖消化這二天了。翻譯建議我們,既然來了,他會帶我們在阿拉木圖好好轉轉的。
早上起來,免費早餐真的不錯,品種很多,肉、奶質品味道相當的好,看樣本人還是能適應國外的飲食的。翻譯帶司機過來接我們,把我們送到他的住處上網,房間的電視還能收到多個中國頻道,這也讓一人在這的他,休息時間不會太寂寞。
處理完我們的事情後,翻譯決定帶我們去“後山”,是阿拉木圖著名的休閑旅游地點,越野車穿行了大半個市區,到處是樹的世界,到處是綠色的海洋,他們的建築也極少經過人工拆扒,即使有動工,我想肯定也是盡可能保留綠色的樹木和花草。從來沒有想到,中亞的阿拉木圖是一個綠色比例如此之大、如此潔淨和濕潤的城市!要知道,它距離海洋有近3000公裡的路程呀!
阿拉木圖是在一個周圍群山環繞的盆地中,汽車開始在爬坡,路過了一系列土建工程,說這裡就是2012年亞冬會的主會場,冬天來過這的翻譯介紹說,冬天積雪很厚,是世界上著名的滑雪聖地。同時他說,去年冬天他來這時,感覺到工期進展和現在區別不大,這麼緩慢的進展,不知道明年是否能如期完工。
車在一片平地上停了下來,我們出來照相,遠處山上的景色和烏魯木齊的天山如此之像,特別是獨特的松林,但我覺得新疆天山更美麗,因為那的泉水更豐富,而且彙集了成了著名的天池。
車到了路的盡頭,我們穿了厚衣乘纜車上山,因為不是周末,所以無需排隊,纜車是沒有封閉的那種比較老式的,剛出發不幾分鐘,突然出現了故障,我們三人在纜車上聊天等待,10多分鐘,纜車開始上行,二邊和下方倒地和死亡的松林無人處理,再上去就是低矮的灌木了,霧越來越大,二邊什麼也看不清楚了,開始有些凍人了,纜車到了終點,更是什麼也看不到,馬上坐纜車回去,開始下大雨,全身全部淋透,哈哈,在異國他鄉讓雨淋了個全透。
纜車下車處就有家餐廳,來之前就決定在這午餐,而且說這的烤肉相當不錯,每人來二大串烤肉,為了預防感冒,每人來了一杯伏特加。烤肉果然很香,飯後在雨霧中下山,山下的雨更大,但都是清澈的雨水,晴天後不必刷洗車輛了,事情果真和我們預計的一樣。
二八勇士公園是為了紀念莫斯科保衛戰中,前蘇聯316團中28名勇士(其中10人是阿拉木圖人)而命名,戰役結束後,28人全部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公園修建於上世紀70年代。巨大的雕塑完全的前蘇聯風格,永不熄滅的長明火焰,這是外國元首訪問哈薩克斯坦來獻花的地方。雕像後面是一片林地,國內外名人在這裡植下不少松林,我們在江澤民主席種植的樹下合影留念。
電視塔在半山腰上,自己的車輛不允許上山,只能買票做景區車上去,實際上路程不遠,步行上去最多15分鐘。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城市,清晰看到阿拉木圖被包圍在群山之中,城市中高層建築很少。景區中最讓人矚目的是個石制大蘋果,因為阿拉木圖被稱為蘋果之城,我們倒是沒在哈國看到一顆蘋果樹。公園中圈養了一些小動物,整個景區內商業色彩很濃,各種游玩賺錢設施很多,攤主也是不停叫喊你,希望你參與他的活動。
哈薩克斯坦獨立以來,一直突出哈薩克民族的主體地位,哈語和俄語雖然同為官方語言,但去年開始,所有官方文件全是以哈語為內容。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的中上層干部也必須是哈族人來擔任。
在飛機上包括在哈國幾天中,哈國人有些人和我們中國人長相完全一樣,不張嘴說話,你就以為他們是中國人。我想,中亞是一個民族融合的地方,誰能保證幾百年前從我們國內流動出去的人不在那扎根繁衍後代。另外二戰前,前蘇聯把遠東大量朝鮮人強制遷移到中亞,所以亞洲面孔的朝鮮人在哈國數量也不少。還有相當一部份人就是蒙古面孔,包括老納總統,人們說哈薩克人和蒙古人人種接近,至於俄羅斯外表的人,是容易分辨的。
天天吃牛羊肉,實在是消化不了。翻譯帶我們去了一個華人餐廳,公主飯店。說是一對兄妹從遼寧過來,在這邊經營多年,菜的味道比國內還是要差一些,服務員和廚師也都是當地的。因為哈薩克對中國簽證限制相當嚴格,很多人難以拿到簽證進入哈國,另外哈國也要求企業必須雇佣當地人,這也是中國人在哈國人少的原因了。
中石油是在哈國最成功的中國公司,也是中石油走向海外,最成功的海外項目。阿拉木圖的很多加油站都是中石油開辦的。但哈國也開始限制中國過去開發他們的資源。豐富的資源,廣闊的土地,稀少的人口,注定了哈國生活的輕松和安逸。
在機場時,我們攜帶的行李得到了海關的反復檢查,最後海關人員直接和我們比劃要錢,我們支付了2000當地貨幣,折合不到100元人民幣得到放行。腐敗的機體已經到這種程度!朋友過邊檢時,又被刁難,行李過機器時,又得到了便衣警察的檢查。這些人的目標全是中國人,認為中國人有錢,容易訛到好處。
登機後發現,我們在後艙的全是中國人,在北京時,北京機場上隨意安排座位,到他們國家,把我們中國人全安排在後艙,半夜時光到達北京機場,我們回來了,到哪也不如家,哪個國家也比不上我們自己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