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山塘街

作者: 河清湖秀

導讀蘇州應該是去過N次了,但是它的魅力和美麗仍然像無盡的寶藏,挖掘不完。這一次我無意中走進了千年古街——山塘街,意外地收獲了一份歷史的厚重。 記得1992年第一次去蘇州時,在虎丘附近看到一個“五人之墓”的指示牌,當時由於是新婚旅游,怕衝了喜氣,就沒有前往吊唁。但一直遵奉旅游就是備課理念的我,對於語文課本上出現過的地方總有特別的敏感。周末隨中國 ...

蘇州應該是去過N次了,但是它的魅力和美麗仍然像無盡的寶藏,挖掘不完。這一次我無意中走進了千年古街——山塘街,意外地收獲了一份歷史的厚重。

記得1992年第一次去蘇州時,在虎丘附近看到一個“五人之墓”的指示牌,當時由於是新婚旅游,怕衝了喜氣,就沒有前往吊唁。但一直遵奉旅游就是備課理念的我,對於語文課本上出現過的地方總有特別的敏感。周末隨中國銀行考察團去蘇州考察時,我脫團獨行,就為了是看一眼承載蘇州人民正義與反抗精神的五人墓。

來到素有“吳中第一山”之稱的虎丘山下,向人打聽五人墓的所在,一位導游告訴我,沿著山塘街一直向裡走就是。從布滿現代氣息濃厚的婚紗攝影店的虎丘路向東拐,經過虎丘景區大門口,穿過一個方形石門,就仿佛走進了時光隧道,21世紀的現代與繁華一下子被甩在身後,我走進了輕飄著歷史塵埃的姑蘇古城。

山塘街沿山塘河展開。山塘河河水湯湯,不時有古色古香的游船駛過,船上飄來吳儂軟語、姑蘇清調。街道一邊臨河,一邊是粉牆黛瓦、飛檐翹角、錯落有致的古建築。窄窄的石板路仿佛線裝古籍的書脊串聯起一個個飄落的歷史故事、一葉葉泛黃的歷史書頁。河邊的青藤架下,幾個白發飄飄的老人在圍棋品茗,悠閑而又優雅的姿勢似乎在此已生活幾個世紀。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吧,時代的變遷在他們身上竟了無痕跡。街邊的建築有的屋舍儼然,有的破舊不堪,就像歷史的本來面目。走進一家大門敞開的民居,裡面狹窄而黑暗,一個佝僂著腰的老太太端坐在太師椅上,面容慈祥又安靜。白皙的面龐上深深的皺紋就像山塘街縱橫的小巷,古樸生動。街道上人不多,只有偶爾駛過的電動車,才讓你感覺這是21世紀的繁華蘇州。

據史書記載,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蘇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一次去虎丘山游覽,發現附近道路泥濘,雨水橫流,百姓苦不堪言。他於是決定在虎丘山環山開河築路,於是在大唐盛世姑蘇古城,一條山塘河開鑿出來了,這條河在閶門與運河相通,既可排水亦能通航。沿河築堤,是為山塘街。山塘街東起閶門渡僧橋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橋,長約7裡,故當地人俗稱“七裡山塘到虎丘”。山塘河的開鑿和山塘街的修建,使這一帶成了熱鬧繁華的市井和旅游勝地。民諺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的說法。

經過南社紀念館再向東走,一座寺廟安坐在古街陋巷裡,寺名普福禪寺。別小看這座寺廟,它就是紅樓夢裡大名鼎鼎的葫蘆廟。《紅樓夢》第一回寫到:“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閶門外有個十裡街,街內有個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這個風流富貴之地就是山塘街,這個葫蘆廟就是現在重新修復的普福禪寺。寺廟裡再現了12個紅樓場景,包括“夢幻尋寶”、“繁華閶門”、“十裡長街”、“虎丘工藝”、“姑蘇佳人”、“元妃省親”、“慧娘蘇繡”、“寶釵撲蝶”、“海棠春睡”、“紅樓戲班”、“元宵書會”、“貢品花露”等。這些場景不僅與山塘有關,其中還涉及到蘇州的風土人情。

我心裡還是惦記著五人之墓。與普福禪寺一巷之隔就是“五人之墓”。讀張溥的《五人墓碑記》時,深為蘇州市民正義果敢所折服,想像中的五人墓應該是高大巍峨的,近前一看,遠沒有《五人墓碑記》在語文課本裡那麼顯赫。低矮的門樓,窄小的院門,緊鎖的大門,讓你無法扼腕墓道、發志士之悲,甚至連瞻仰都無以進行。到了五人墓邊上卻無法進去,這終究是一種遺憾,我不願意帶著這種遺憾離開山塘街,就向小巷裡賣冰棍的老太太打聽,熱情的老人告訴我五人墓還有一個後門,並指示給我。沿著小巷向裡走數十步,是一個只有房門大小的小門,堅持敲了好幾分鐘,小門終於從裡面打開,一位赤膊老人伸出頭來,隨即又關上,說五人墓還沒開放不給進。在我的再三央求之下,老人終於讓我進去了。所謂五人墓,只是一個磚砌的大土堆,既無墓碑,更不見碑文。語文課本裡赫然矗立的英雄,在蘇州這個名勝古跡甚多的城市明顯受到了冷遇。估計到蘇州能來探訪五人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雖沒有了遺憾,但多了一份傷感。我走在悠長悠長而又寂寞的山塘街,走在長滿小草的石板路上,感受歲月的風塵,體會歷史的滄桑,輕抬沉重的腳步,生怕踩碎遺落在街邊的前朝故事。

山塘街仍然向前延伸,我卻從一個斜巷裡移出。巷外是另一天地,我一下子從歷史走入現實。眼前是車水馬龍的繁華世界,身後是有著11處國家、省、市級文保單位,16處市級控保建築,9處古牌坊,40余處古跡的山塘街,一條傳統民居密集,原住民達85%以上的“活著的千年古街”。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