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些亂像
西塘面臨許多古鎮開發共同遭遇的一些困境,環境污染的問題,物價被抬高的問題,原生態被破壞的問題,商業化過度的問題,等等。遇到三件事,顯現出古鎮商業化後的亂想:
1. 第一天中午吃飯,在一家飯店的二樓,因為我們到的比較晚,吃飯的高峰期已經過了。一個四五十歲左右的女服務員,邊收拾旁邊的桌子,邊不時指著窗外河裡的游船,嘴裡念念叨叨:“這些游客哦,真是傻哦,西塘有什麼好玩的呢?”聽她如此一說,我們覺得挺奇怪,很少有當地人回蕩著游客的面說這種話,便攀談了起來。她平時在酒廠上班,周末了到飯店裡來打零工掙點錢補貼家用,按說是享受到了古鎮開發的好處。但顯然對於更大的得益集團,她有很大的不滿和不平衡,抱怨西塘開發後水變髒了,物價上漲了,打破了原來休閑的小日子。她告訴我們,去年冬天一群韓國人來玩,下雪天上船,一名游客不小心滑倒掉進河裡,好多人都巴望著最好出點事情,因為這樣一來或許游客就會少點了。後來又來了一桌吃飯的,於是她又在他們旁邊絮叨開了。這算是小老百姓表達不滿的一種無奈之舉吧,也只能念叨念叨了,還能怎樣呢?
2. 我們所住的客棧是一個六十歲左右的婦女家開的,院子旁邊的一間房裡還住著她九十多歲的婆婆。第二天早上我們吃完早飯回房時碰見她,問她早飯吃過沒,老人大概覺著我們還挺親和的吧,就跟我們說開了。老人年紀大了,說話不是很清楚,加上是當地的方言,所以我們也沒全聽明白,大體是說隔壁一家人家如何要搶他們家地盤建客棧,沒有得逞之後又如何把他們家四周圍封鎖起來,好像鬧得很凶。如果不是西塘的旅游一下子開發到游人如織,興許他們會是和睦相處的好領居呢。
3. 第一天因為大雨,行程耽誤了一點,醉園和糧王廟兩個景點沒來得及在關門進去。這兩個景點離我們住的地方很近,就想著第二天早上過去。以為頭一天的門票還能用呢,這點確實是我們疏忽了。八點,景點開門我們就第一個到了。說是景點,看樣子卻像個民居,估計裡面就有人家住著呢,因為裡面一個小男孩坐在竹椅上,像是剛睡醒的樣子,旁邊的檢票員梳好頭發,剛換上統一的服裝。檢票的時候,檢票員一看是昨天的,非常生氣,恨不得扔了,根本不聽解釋。對於拒絕隔夜票一事我可以理解,但檢票員的反應似乎不近情理。對於遠道而來的客人,一大早滿懷期待地想入園參觀,即便不大方地通融一下,也犯不著如此給人臉色吧。唉,或許就像古鎮本身一樣,在充斥了商業,凡是都跟錢聯系在一起之後,古鎮的人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熱情、純樸、好客了吧。
(七)還有期待……
此行,西塘跟我的預期有很大差距,但那於我只是另一個地方、另一群人的生活,所以談不上失望。在驚喜和愉悅之時將自己融入,其他時候就做一個旁觀者,所以兩天下來還是休息得很徹底、很放松。西塘,估計是不會再去了,但我對中國各地的古鎮仍有期待,期待它們返璞歸真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