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鎮風景
大半天下來,對聯票中的景點頗多失望。都很小,也沒什麼名人、典故,於是有點牽強地把所謂的紐扣博物館、張正根雕館、瓦當館、扇子博物館……扯在一起,搞個聯票。Mike說,這就是個小鎮,當然不好跟出了好多達官顯貴的蘇州地區的園林比,到這裡就是看平常百姓的市井生活,想想也有道理。
街景跟許多其他地方的景區一樣,賣的印染花布服飾、絲綢服飾、小掛件兒、創意小玩意兒、芡實糕、麥芽糖、臭豆腐……這些街道和店鋪很像還有一些賣創意小商品的店鋪,像極了北京斜煙袋胡同的小商店、小酒吧。有一家“西街16號”的茶吧很有特色,一進去就聽出老板娘是上海人,後來攀談起來,這是他們自家的房子,平時夫妻兩人都在上海工作,周末過來經營這家茶吧。和其他茶吧一樣,裡面賣各種酒水飲料、奶茶、咖啡,可以上網、看書、玩桌游。最有特色的是裡面的布置,幾乎所有的物件兒都是店主人親自從全國和世界各地淘來的,混搭在一起別有風味,而每一件也都可以把玩品味。
傍晚,跟另外四名游客拼了一條船。坐在船裡,看兩岸的街道和人群,倒是另一番景致。與擁擠的街比起來,河面顯得敞亮了許多,又有陣陣微風,令人感到絲絲愜意。

(四)臭豆腐
江浙滬一帶的古鎮的傳統特色食品主要是蹄髈、芡實糕、麥芽糖、札肉、荷葉粉蒸肉,當然還少不了滿街飄香的油炸臭豆腐,可惜髒亂的“攤頭文化”實在讓人沒什麼好胃口。但玩古鎮不吃點小吃總像是少了點味道,我在吃與不吃之間糾結著……好容易晚飯挑了家衛生條件比較好的飯店,Mike看出了我的心思,點了份油炸臭豆腐,算是小小滿足了一下。
(五)夜
都說西塘的夜景最美。夜幕降臨,沿河兩岸的商店、客棧、酒吧都點亮了一串串的紅燈籠。只可惜能看見燈影,卻聽不到槳聲,因為晚上游人似乎並不比白天來的少,到處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熱鬧得近乎嘈雜。商販們很是靈活,白天賣的一些小吃和紀念品被換成河燈、袋裝洗發水、牙膏牙刷。估計這天在這裡過夜的游客有一兩千人。晚上的西塘,要麼繼續逛街,要麼泡酒吧,我對這兩個都沒什麼興趣,而且不去酒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西塘的街都很窄,旁邊就是河,水深三米,很多地方卻沒有護欄,很害怕喝點小酒,萬一頭重腳輕一頭扎進河裡怎麼辦。河燈嘛,想想這水也被污染的差不多了,不放也罷。還是早點回房間去看“相約星期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