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歸來話大英8----倫敦1
我們最後的兩天(應該說是一天半)就是在倫敦參觀了,對於這樣的歷史悠久的國際大都市,這時間無疑是太少太少了。
如果說我對倫敦有什麼認識,除了它是大英帝國的首都,那就是“霧都”了,20世紀初,由於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霧,倫敦並由此得名“霧都”。狄更斯的【霧都孤兒】更讓人們認識了這個城市。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煙霧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淨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時至今日,倫敦的空氣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改觀。可見環境問題,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有了前車之鑒,應該邊發展經濟邊保護環境才是。
我們真幸運,看到了藍天白雲下的倫敦。我們最先參觀的是特拉發加廣場,它是倫敦最最著名的廣場,是19世紀初為紀念特拉法加角海戰而建的。走進廣場,只見廣場中心豎立著一座高56米的圓柱形紀念碑,紀念碑上端的銅像就是海軍上將納兒遜,他在1805年,帶領英國海軍打敗了法國,並犧牲在海戰中,那是英軍揚眉吐氣的一仗,所以英國人敬重納爾遜將軍。石柱底座上有四幅描寫海戰的雕塑氣勢恢宏,四只巨大的獅子雄踞在底座的四角。紀念碑建於1840-1843年,其規模之雄偉制作之精美,在英國也是獨樹一幟的。 造型精美的噴水池,愛神丘比特,巨大的航海瓶,國王騎馬雕像都讓人目不暇接。





因為路不算遠,路上堵車停車都麻煩,我們於是步行前往白金漢宮,沿路總能看到不少展現英國的風土人情的各色鏡頭,就像在讀一本介紹倫敦的大書。我把它們一一收進鏡頭。
穿過了那個半圓的海軍凱旋門,就見通往白金漢宮的紅色的甬道。甬道的左側就是聖詹姆斯公園。這裡風景怡人,更是小動物們的天堂,無論是綠草地上的小松鼠,還是水中游弋的小魚,藍天飛的大雁,來這游玩的孩子,無不享受優美環境帶來的福音。
穿過公園,我們就來到白金漢宮門前。走進嵌有金色徽標的大門,維多利亞女皇的紀念碑就矗立在你的面前。這鐵腕君主維多利亞女王的人生應該是很輝煌的,1838年,18歲的亞歷山德拉•維多利亞登上英國女王的寶座,直到1901年去世,在位60余年。她是英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她身兼英格蘭、蘇格蘭女皇,甚至還做了印度的女皇。她開創了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維多利亞時代。這期間,國家空前團結,英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並不斷壯大發展。這是女王給英國人留下的最好遺產,也是對她一生政績最有力的評價。沒有一個坐上帝位的女人,像維多利亞一樣,如此出色地完成了女王的職責,同時又擁有如此平凡的作為女人的幸福。只見女王端坐在寶座上,沉穩而堅毅。那高高在上的飛揚的金色天使雕像,彷佛張開翅膀迎接著女王的臣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走到門口,正趕上騎兵換崗,身著紅色制服的騎兵與身著黑色制服的騎兵換崗,他們騎著一色的黑馬,那些馬各個毛色閃亮,威武雄壯。幾百年過去了,大英帝國什麼都可以丟,可氣勢不能丟,威風和傳統更不能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