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邊聽,邊走,邊看,邊拍,有點顧不過來。這裡分為三個區域,上中下三個堡區。進入城門,就進入了中堡區,只見城內,環境十分優美。有花園草地,也有潺潺流水,有亭樓花榭,也有曲徑幽道。溫莎城堡堅固、高大、氣勢不凡,巨大的圓塔連接著用磚石壘起來的城牆,城牆上還有防御用的豎線槍眼,上面擺放著幾百年前的炮,整個城堡占地5000多畝,是一個用磚石禁錮起來的大花園。
如果看外表,只是一個古老的城堡,當走進一個個廳堂,其中的華麗讓人瞠目結舌。我們走過一連串的房間,其中有畫廊、瓷器館、大階梯、大門廊、王室前座。大階梯和大門廊的牆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兵器和戰利品。兵器中還包括1805年在特拉法加戰役中殺死納爾遜將軍的子彈頭。在大階梯半層部位擺設喬治四世的大理石全身像。那些珍貴的油畫、壁畫則滿牆壁滿天花板都是,看得你眼花繚亂。有長翅膀的天使,有沒穿多少衣服的聖母,有受難的耶穌,有至高無上的君王,有美麗富態的女王,有滿身戎裝的將軍,有傑出的學者科學家,有田園風景,有花鳥蟲魚…… 。

然後我們順序走過國王大客廳、國王寢室、國王衣帽間、國王儲物室、王後大客廳、國王用餐廳、王後交際廳、王後謁見廳、王後會客廳、王後侍衛室、聖喬治禮堂、穹隆頂塔大堂、綠色大客廳、深紅大客廳、國家宴會廳、大接待室、嘉德勛章王座廳和滑鐵盧廳之類的。一間挨著一間,看過去滿眼都是鍍金木質雕刻, 精美而細膩的家具擺設,讓你不得不嘆服那些能工巧匠的神來之工。抬頭可見豪華的吊燈,華麗的帷幔,低頭可見圖案別致而又松軟的地毯,每間屋子色調都不一樣,但都是極其富麗堂皇。應該說是極端奢華。看的過程,我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它太像凡爾賽宮了。看來歐洲的宮殿都有些共同的地方,包括俄羅斯。於是感嘆,比起歐洲的皇室,中國的皇帝太不舒服了,住在那麼壓抑不見天日的宮殿裡,睡著硬板大炕可不如這裡,光亮,舒適得多。
在國王寢室有一張不是太大的床,床上以綠色和紫色幔帳作裝飾,被子也鋪在上面。1855年來此進行官方訪問的,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就曾經在上面睡過覺。藍色地毯鋪就是嘉德勛章王座廳,那是女王為嘉德勛章騎士舉行授勛典禮的地方,現在同樣進行。授勛後這些騎士又會在聖佐治禮拜堂舉行正式的嘉德勛章任命儀式。
這裡以凡爾賽宮不同的是,許多大廳並非都是展示給別人看的,目前還在正常使用。有時,伊麗莎白二世不去白金漢宮,就在這裡會見客人。包括好多國家的元首。那些王室成員,也經常會到這裡開會。我們參觀到國家宴會廳時,就聽說,前幾天女王在這裡宴請客人。女王在,自然就無法參觀,我們運氣還不錯,女王沒有在這裡。匆匆轉了一圈,裡邊不許拍照,幸虧我買了一本畫冊,就把裡邊的圖掃描幾張了。
需要說明的是,1992年11月20日上午10時的一場持續15個小時的大火燒毀了溫莎堡內的部分建築和文物,損害了九個重要議事廳。後來經過了重建與裝修。幸虧當時因為要維修許多文物轉移出去了,不然損失還會更大。我在燒過的廳裡仔細地看了看,多少還有點當年火災留下的創傷,但如果誰不講起也難得看出。
看了這城堡主體建築,我們來到下堡區,進入聖佐治禮拜堂,他被人們稱作“不列顛皇家聖殿”。這裡是用作王室私人禮拜教堂及皇室墓地和紀念館。這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建築,以細致艷麗的彩繪玻璃而著稱。在聖佐治禮拜堂裡,曾舉行過多次皇家婚禮。如1863年3月10日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子也就是後來的國王艾伯特•愛德華與丹麥的阿力山得拉結婚就在這禮拜堂,而維多利亞女王則隱身在“王後房”回避公眾的視線。這裡也有10位國王與6位王後埋葬於此,其中包括當今女王的父親和母親。皇室的奢華從禮拜堂的規模和宏偉就可得到驗證。
走出來,和那些帶了熊皮帽子的衛兵照張相。他們一年四季都戴了熊皮帽子,夏天即使不熱,據說也常常會有中暑的。
結束了參觀,也就結束了我們英國的旅程,匆匆一過,整個英國就是個走馬觀花。但在我的印像中,大英已不再大,因為這個老牌資本主義不再是領軍人物,似乎已經回歸了英倫小島的範圍中。它小卻小的可愛,因為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過生活,就像泰晤士河的水總在緩緩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一點點輝煌又何足掛齒。沒有深入了解,無法過多評價。只能到此為止了。

整體俯視圖







禮拜堂內

聖佐治禮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