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暑期北京二日游
北京可玩的地方很多,雖然已經去過北京多次了,仍然有很多沒有去過又值得游歷的地方,因此在今年暑假最後一個周末,8月21-22日,我和閨女來了一次北京自助二日游。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中國科技館和故宮。
8月21日一大早我們就乘坐京津城際奔北京了,9點半到達了北京南站。不用出站乘坐地鐵4號線,到海澱黃莊換乘地鐵10號線,到北土城再換乘地鐵8號線坐到終點站,出站後再步行10分鐘就可以到達中國科技館了。路途上還是很順利的,地鐵一點都不擠,大多數時候還有座,只是因為換乘比較多,而且路途比較長,從北京南站到中國科技館大概用了2個小時的時間,到地方已經11點多了。
那天北京下的是中雨,但是並沒有擋住人們出行的腳步,科技館裡排隊買票的人擠滿了整個大廳,非常的壯觀,好在秩序很好,我這個從來不會加塞的人也在15分鐘內買到了參觀票,成人30元學生20元。
新的科技館很大,共分4層。1層主題是華夏之光,主要展示中國古代科技成就;2層主題是探索與發現,主要展示物理學中光學、電學、聲學、力學和生物學方面的知識;3層的主題是科技與生活,主要展示科技的發展對人的影響;4層主題是挑戰與未來。
我們走馬觀花地參觀和體驗下來,就到了下午4點了,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吃飯,(就不時從服務台隨便買了冰激凌、烤腸、漢堡什麼的,味道還湊合,就是比外面要貴一倍,建議大家自己帶一點吃的進館。)也沒有去看特效電影,科技館可以讓人足足待上一整天也依然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因為知識量太大了,可以體驗的東西太多了:我國古代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四大發明、大型紡織機、水力發電機械、小孔成像、龍洗、渾天儀、地動儀等等;人體的各種細胞放大數億倍的模型、把鵪鶉蛋中的內容放到空的雞蛋殼中直接觀察鵪鶉的發育過程的紀錄片;新型節能材料的展示;未來會走入普通人家的新型數字住宅;聲音通過各種聲學原理在沒有通過現在電子設備的情況下遠距離傳播;海洋知識智力競賽;光學迷宮;潛望鏡;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知識淡淡地儲備在了腦海裡,以備不時之需,可以有效地激發孩子對科技的興趣,對成年人來說也是難得的增長知識的機會。
科技館之行真是很累人,身體累,頭腦也累啊,五點多我們就到賓館去休息了。
第二天我們先去了鳥巢,在鳥巢裡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干淨啊,銀灰色的結構復雜的柱子是閃亮的,大紅色的牆面塗料是耀眼的,所有的座椅都沒有塵土可以直接坐上去,連衛生間也基本保持了類似北京南站的衛生標准,直飲水仍然可以飲用,這麼大的體育場,要多少工作人員維護啊!我們出來的時候,還看見好多“蜘蛛人”在擦洗銀灰色柱子呢!不過參觀票是比較貴的,成人50元,學生25元。
水立方在白天看可能沒有晚上漂亮,著名的“膜結構”看上去很像氣球,挺有意思的,我們沒進去,准備下次再來北京安排一個充裕的時間玩水立方,進去游泳或玩那個新開的“嬉水樂園”。
大概十點半左右就開始奔故宮了,我們打了車,路上有點堵,大約用了1個小時才到,好在比我想像的要便宜一些,車費打表40元。
中午時分從神武門也就是景山對面的門進了故宮,照例從門口租了一個電子講解器掛在脖子上,講解器是電子感應的,走到景點附近就會開始講解,肯定比聽真正的導游講解更清楚,時間上也比較自由,就是只能聽一遍,有的時候走神了,就沒有聽仔細,沒有記清楚。
故宮裡的人實在太多了,但是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忽略了人頭攢動的煩躁,冒著酷暑,忘卻疲憊,饒有興致地在參觀。是啊,這裡是中國明清兩個朝代幾百年的皇宮,這裡發生了多少著名的歷史事件?有多少叱詫風雲的歷史人物就曾經生活在這裡?在這保存如此完好的皇宮裡,看到那時君主上朝的大殿和休閑的花園,想到歷史上多少塵封的往事就一件件在這裡精彩演繹,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們還參觀了鐘表館和珍寶館,這兩個展館是要另外購票的都是10元(故宮的門票是60元),我覺得很值得,鐘表主要是歐洲的裝飾表,大多非常華美,看時間似乎是次要的用途,主要是為了奢華的享受。珍寶館藏品很多很多,好多是皇宮裡用的東西,最貴重的是一個明代皇後的皇冠。故宮的全名是“故宮博物院”,所以只看宮殿不看藏品,我覺得等於沒有來故宮。
故宮沒有想像的大,下午四點我們就從午門出了故宮,穿過一個廣場,就到了天安門城樓,再穿過城樓就到長安街了。
從長安街那附近打車好費勁,最後還是坐了個黑車,10元錢把我們送到了和平門的全聚德烤鴨店,累了一天,坐在飯店涼爽的大廳裡吃著美食真是享受啊!這裡客人雖然很多,但上菜的速度很快,服務不錯,味道也還可以,全聚德畢竟是北京的著名品牌,很多外地的和外國的游客慕名而來,廚師和服務員們還是訓練有素的。價格不便宜,還算公道吧,我們點了半只鴨子,一個涼菜,一個熱菜和飲料等大概是230元。
回天津是依然坐的是京津城際,真是很方便。不知下次什麼時候,又要去北京了,水立方不是還沒進去嗎?
2010-9-18